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蘇軾豁達的詩句

時間:2022-12-06 20:48:23 詩句大全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蘇軾關于豁達的詩句

  東坡的超然豁達令每個喜歡他的人都會發出一聲贊嘆。他智能優異、文才稟賦超群,其文學作品中處處體現出談笑于生死之際的曠達情懷、經歷磨難而始終樂觀向上的精神以及任性逍遙、隨緣自適的創作個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蘇軾關于豁達的詩句,讓我們學習蘇軾的豁達精神。

蘇軾關于豁達的詩句

  蘇軾關于豁達的詩句1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關于豁達的詩句2

  臨江仙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蘇軾關于豁達的詩句3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蘇軾關于豁達的詩句4

  浣溪沙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春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蘇軾關于豁達的詩句5

  永遇樂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

  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

  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云驚斷。

  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

  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蘇軾關于豁達的詩句6

  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

  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

  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

  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一千頃,都鏡凈,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

  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蘇軾關于豁達的詩句7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蘇軾關于豁達的詩句8

  望江南·超然臺作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

  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

  詩酒趁年華。

  蘇軾關于豁達的詩句9

  蝶戀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蘇軾關于豁達的詩句10

  題西林壁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拓展延伸】

  一、家庭環境和父輩們的影響

  東坡于1036年生于四川眉山,這不是一座大城,卻是很舒服的居家所在,街上的路邊有許多荷花池,幽香遍野。蘇東坡的祖父蘇序年輕時高俊體健,愛喝酒,為人豪爽、慷慨。蘇序曾經在其次子(蘇東坡的二伯)考中進士時,用一奇怪的包袱包著牛肉、告示、官帽、官袍,騎著驢進城。蘇軾對其祖父的這一舉動很是贊賞,并說只有優秀的文人才能欣賞那份純真。蘇軾的父親蘇洵是個沉默寡言的人,他生性魯直、脾氣剛烈、思想獨立、又常愛反抗。蘇洵非常討厭當時的正規教育,當他的哥哥、大舅子和兩位姐夫都通過考試在外做官后,他才開始發奮讀書,那時他已27歲,已近而立之年。應該說祖父蘇序、父親蘇洵的個性對蘇軾的影響非常大,使蘇軾的骨子里就有些狂放,有些無畏。環境造就人才,四川純樸的民風、優雅美麗的環境、蘇家積存的大量文學典籍以及愉快開放的家庭氛圍造就了蘇軾這個具有強烈文學傾向的少年,加上其母程氏的諄諄教導和其弟子由得互幫互助,少年時代的蘇軾就養成了樂觀、自由、上進的品性。正是這種愉悅的品性,為他以后作品中的超然境界埋下了種子。

  二、仕途的起伏跌落

  東坡于嘉v二年(1057年)考中進士,深受考官歐陽修的賞識。1061年,他通過直言極諫科的制策殿試,被任命為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同年底到治所所在地扶風任職,正式踏上榮辱不定、風波迭起的'坎坷仕途。熙寧初年,他在朝任職,因改革思想與王安石的變法主張多有不同,請求外調,被派任杭州通判,三年后改任密州知州,接著又移知徐州和湖州。在外任職期間,他也改不了心直口快、敢于坦誠相言的習性,寫詩對新法實施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弊端進行諷諫,遭到新黨中小人的陷害,引發“烏臺詩案”。連做四個月的監獄后,他于元豐二年(1079年)十月被放出來,連削兩個官職,以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的名義貶謫黃州,四年后改貶汝州。元v元年(1086年)舊黨得勢,蘇軾被召回朝,官職由起居遷中書舍人,又遷翰林學士知制誥,位極人臣。但他并不因受到舊黨的重用而隱瞞和改變自己的政治觀點,認為王安石的新法有一些已證明是有效的,不可一概廢除。這就使他與舊黨人物處于尖銳的矛盾對立狀態,多次受到舊黨的誣陷,在朝中難以立足。由于為人剛正、敢于直言,加之才華橫溢、樹大招風,蘇軾的后半生一直處于新、舊兩黨的夾擊和陷害中。紹圣年間(1094年)哲宗親征,重新啟用新黨,把屢受舊黨排斥的蘇軾作為舊黨要員處置,貶謫惠州安置,流放到當時是瘴癘之鄉的嶺南地區。1097年,再貶為瓊州別駕昌化軍安置,迫使蘇軾垂老投荒,攜幼子蘇過告別家人,渡海抵達當年荒僻異常的儋州(今海南儋縣)。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為大赦天下,蘇軾始得內遷,可北歸僅一年就病逝了。

  蘇軾在政治仕途上的抑郁、坎坷不僅沒有消磨他的意志,摧毀他的理想,反而使他學到了坦然地接受生活的偶然和必然,使其性格愈發堅貞、坦蕩、曠達。蘇軾雖歷經磨難卻笑對人生,盡情享受生命的悠然自得,真正做到了凌駕于人生之外的超然。在《自題金山畫像》一詩中,蘇軾對自己的后半生總結為“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所謂不系之舟,就是對自己無所系念,隨緣自適的生活態度的形象比喻,含有隨波漂泊于生滅流轉的人生苦海而毫不在乎的意思。他少年時所養成的愉悅、無畏的性格特點,在他坎坷的仕途中開始扎根發芽,為他的超然豁達奠定了感情基調。

  三、廣泛地接受儒、佛、道等各家思想

  普列漢諾夫曾說:“藝術既表現人們的感情,也表現人們的思想。”蘇軾之所以能超然地面對種種艱苦的生活,表現出曠達超然的人生態度,我想與他復雜而極具包容性的思想有密切的關系。蘇軾一生涉獵廣泛、交游廣闊,其思想的主要特點就是雜,他所倡導的蜀學就是融合佛、道、儒三家的雜學。他習慣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區別對待,又大致以“外儒內佛”的形式把兩者統一起來。蘇軾政治上受大挫折、憂懼苦惱時總是向道家思想尋求超脫之方。“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是頗富哲理的議論,并且都是從《莊子》中化用而來,表現了蘇軾切身的感受和深沉的情感。在這首《臨江仙》的結尾,他情不自禁地產生了脫離現實社會的浪漫主義遐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駕一葉扁舟,隨波逐流,任意東西。他要將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化在無限的大自然之中。但蘇軾畢竟從小深受儒家思想的教育,仍認為文人要實現自己的志向抱負必須“兼濟天下”,必須從政為官,所以儒家的淑世精神與佛、道化解人生苦難的虛化意識互補,使他的人生觀沒有發展到對社會、人生的厭倦和傷感。他在以佛、老莊、禪的空無思想“超物我、齊生死”化解人生憂患的同時,亦含有一種儒家士大夫在惡劣的社會環境中追求道德人格挺立的意味。他援佛道入儒,儒家始終是他的主要思想,一生之中他仍保持著積極入世和人的氣節,佛老的靜達曠放用儒家的浩然正氣來支撐,成就了他虛靜高潔的心靈和淡泊超逸的人格。故蘇軾“最深于性命的自得之際”,他懂得生活的藝術,具有坦蕩堅貞的品格,擁有放曠的文心和風流瀟灑的氣度。這一切形成了蘇軾作品中不同于其他封建文人學士的超然境界。

【蘇軾豁達的詩句】相關文章:

蘇軾的詩句05-01

形容蘇軾的詩句12-07

蘇軾著名的詩句12-07

蘇軾的有名的詩句12-07

蘇軾的詩句大全12-07

蘇軾矛盾的詩句12-07

蘇軾豪放詩句05-01

蘇軾自嘲的詩句04-11

關于蘇軾的經典詩句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