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描寫春天的詩詞

時間:2022-12-31 17:46:13 經典詩詞 我要投稿

描寫春天的詩詞

描寫春天的詩詞1

  1、春色惱人眼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王安石《春夜》

描寫春天的詩詞

  2、不須迎向東郊去,春在千門萬戶中。——盧道悅《迎春》

  3、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張籍《春別曲》

  4、短篷南浦雨,疏柳斷橋煙。——趙長卿《臨江仙·暮春》

  5、溶溶漾漾白鷗飛。——賀鑄《釣船歸·綠凈春深好染衣》

  6、一春常是雨和風,風雨晴時春已空。——陸游《豆葉黃》

  7、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劉方平《夜月》

  8、片時歡笑且相親。——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夢》

  9、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陸游《馬上作》

  10、橫塘塔近依前遠。——范成大《蝶戀花·春漲一篙添水面》

  11、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12、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張志和《漁歌子》

描寫春天的詩詞2

  1、《望江南 超然臺作》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作品賞析

  【注釋】:

  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秋,蘇軾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東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舊臺,并由其弟蘇轍題名“ 超然”,取《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之義。熙寧九年暮春,蘇軾登超然臺,眺望春色煙雨,觸動鄉思,寫下了此作。這首豪邁與婉約相兼的詞,通過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態的復雜變化,表達了詞人豁達超脫的襟懷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人生態度。

  詞的上片寫登臺時所見暮春時節的郊外景色。首句以春柳在春風中的姿態——“風細柳斜斜 ”,點明當時的季節特征:春已暮而未老。“試上”二句 ,直說登臨遠眺,而“ 半壕春水一城花 ”,在句中設對,以春水、春花,將眼前圖景鋪排開來。然后,以“煙雨暗千家”作結,居高臨下,說煙雨籠罩著千家萬戶。

  于是,滿城風光,盡收眼底。作者寫景,注意色彩上的強烈對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時空的'色彩變幻,用明暗相襯的手法傳神地傳達出來。下片寫情,乃觸景生情,與上片所寫之景,關系緊密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 ”,進一步將登臨的時間點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傳為紀念介子推,從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過后,重新點火,稱為“新火”。此處點明“寒食后”,一是說,寒食過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說,寒食過后,正是清明節,應當返鄉掃墓。但是,此時卻欲歸而歸不得。以上兩句 ,詞情蕩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對故國、故人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寫作者為擺脫思鄉之苦,借煮茶來作為對故國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隱含著詞人難以解脫的苦悶,又表達出詞人解脫苦悶的自我心理調適。“詩酒趁年華”,進一步申明:必須超然物外,忘卻塵世間一切,而抓緊時機,借詩酒以自娛。“年華”,指好時光,與開頭所說“春未老”相應合。全詞所寫 ,緊緊圍繞著“超然”二字,至此,即進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這一境界,便是蘇軾在密州時期心境與詞境的具體體現。

  這首詞情由景發,情景交融。詞中渾然一體的斜柳、樓臺、春水、城花、煙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燒新火、試新茶的細節,細膩、生動的表現了作者細微而復雜的內心活動,表達了游子熾烈的思鄉之情。將寫異鄉之景與抒思鄉之情結合得如此天衣無縫,足見作者藝術功力之深。

  2、《一叢花 初春病起》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今年春淺臘侵年。冰雪破春妍。東風有信無人見,露微意、柳際花邊。寒夜縱長,孤衾易暖,鐘鼓漸清圓。朝來初日半含山。樓閣淡疏煙。游人便作尋芳計,小桃杏、應已爭先。衰病少情,疏慵自放,惟愛日高眠。

  作品賞析

  【注釋】:

  此詞抓住“初春”和病愈初起這一特殊情景和特有的心理感受,描寫詞人初春病愈后既喜悅又疏慵的心緒。

  “今年春淺臘侵年,冰雪破春妍”三句,寫春寒猶重,而用臘侵、雪破表述,起筆便呈新奇。“東風”二句進一步刻畫“ 今年春淺 ”的特色--不光春來得遲,而且即使“有信”也“無人見 ”,春天只在“柳際花邊”露了此“微意 ”。這既表現了今年初春的異常 ,同時也暗中透露了詞人特有的乍覺乍喜的心情。

  此處“微意”和“柳際花邊”啟人聯想 ,含蘊深細,極見個性。接下去“寒夜”三句,直抒感受和喜悅心情:初春時節,縱然夜寒且長,但已是大地春回,“孤衾易曖”了 ,就連那報時鐘鼓,也覺其音韻“清圓”悅耳。至此,初春乍覺而興奮之情,極有層次、極細膩地刻畫了出來。

  下片前二句寫初春晨景,仍貼合著“病起”的特殊景況,只寫樓閣中所見所感 ,“初日半銜山,樓閣淡疏煙 。”景象雖不闊大 ,但色調明麗,充滿生機,清新可喜。這既是初春晨景的真實描繪,又符合作者獨特的環境和心理感受。以下二句又由眼前景而說到游人郊苑尋芳,進而聯想到“小桃杏應已爭先”。“爭先”即先于其他花卉而開放,此處只說推想,未有實見,還是緊扣“初春病起”的獨特情景落筆,寫得生動活潑,意趣盎然。這四句與上片前四句在寫法上有所不同,上片前四句敘事兼寫景,景是出以虛筆;下片四句寫景兼敘事,景則有實有虛。這樣不但避免了重復呆板,同時也符合詞人病起遣興的邏輯。上片寫日出之前初醒時的感受和心情,故多臆想之辭,病起逢春,自然興奮愉悅;下片寫日出之后,見到明麗的晨景 ,故以實筆描畫 ,這既合乎情理,又為下文蓄勢。詞人由眼前景,自然會聯想到尋芳之趣,聯想到樓閣之外明媚春光之喜人,因而理應也“作尋芳計”。

  最后三句“衰病少悰,疏慵自放,惟愛日高眠 ”,陡然逆轉,與前景前情大異其趣。這曲折的波瀾,實際上卻仍是緊扣“病起”二字。因為盡管春回大地,而病體方起,畢竟少歡樂之趣。“疏慵”對“少悰”,“愛眠”應“衰病”,“日高眠”合“尋芳計 ”,這樣上文逢春情緒到此處一跌。這種心理上的變化,正是“病起”者特有的,對此,此詞表現得刻細膩,真切動人。

  這首詞在極普通、極尋常的生活感受中,寫出了作者的個性 、襟懷和心緒,堪稱隨境興懷 、因題而著、景無不真、情無不誠的佳作。

  3、《江神子/江城子》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攜手佳人,和淚折殘紅。為問東風馀幾許,春縱在,與誰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歸鴻。去吳中。回首彭城,清泗與淮通。寄我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4、《減字木蘭花·鶯初解語》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鶯初解語。最是一年春好處。微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休辭醉倒。花不看開人易老。莫待春回。顛倒紅英間綠苔。

  5、《惠崇春江曉景二首(亦作書袞儀所藏惠崇畫二》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6、《蝶戀花·雨後春容清更麗》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雨后春容清更麗。只有離人,幽恨終難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瓊梳擁青螺髻。

  一紙鄉書來萬里。問我何年,真個成歸計。白首送春拚一醉。東風吹破千行淚。

描寫春天的詩詞3

  清平樂·別來春半

  五代:李煜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柔腸斷一作:愁腸斷)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譯文

  離別以來,春天已經過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腸寸斷。階下落梅就像飄飛的白雪一樣零亂,把它拂去了又飄灑得一身滿滿。

  鴻雁已經飛回而音信毫無依憑,路途遙遠,要回去的夢也難形成。離別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遠它越是繁生。

  注釋

  春半:即半春,春天的一半。別來春半:意思是,自分別以來,春天已過去一半,說明時光過得很快。

  柔腸:原指溫柔的心腸,此指綿軟情懷。

  砌(qì)下:臺階下。砌,臺階。落梅:指白梅花,開放較晚。全句意思是,臺階下飄落的.白梅花猶如雪片紛飛。

  拂了一身還滿:指把滿身的落梅拂去了又落了滿身。

  雁來音信無憑:這句話是說鴻雁雖然來了,卻沒將書信傳來。古代有憑借雁足傳遞書信的故事。無憑:沒有憑證,指沒有書信。

  遙:遠。歸夢難成:指有家難回。

  恰如:《全唐詩》、《古今詞統》、《古今詩余醉》等本中均作“卻如”;毛本《尊前集》中作“怯如”。

  更行更遠還生:更行更遠,指行程越遠。更,越。還生,還是生得很多。還,仍然,還是。

  鑒賞

  這首《清平樂》,表現了作者在惱人的春色中,觸景生情,思念離家在外的親人的情景。

  詞的上片,開篇即直抒胸臆、毫無遮攔地道出郁抑于心的離愁別恨。一個“別”字,是起意,也是點題,單刀直入,緊扣人心。李煜前期作品中因各種原因,這種開篇直抒胸臆的不多,但中、后期作品中不少,想必是生活際遇之大變,作者的感情已如洪水注池、不泄不行罷。“春半”有人釋為春已過半,有理,但如釋為相別半春,亦有據,兩義并取也無不可。接下二句承“觸目”來,“砌下落梅如雪亂”突出一個“亂”字,既寫出了主人公獨立無語卻又心亂如麻,也寫出了觸景傷情景如人意的獨特感受,用生動的比喻把愁情說得明白如見。“拂了一身還滿”,前有“拂”字,顯見有主人公克制定念的想法,但一個“滿”字,卻把主人公那種無奈之苦、企盼之情、思念之深刻畫得至真至實。上片的畫面是情景交融、虛實相生而又動靜結合的,直抒胸臆中見委婉含蓄,活潑喻象中透深沉凝重。

  他之所以久久地站在花下,是因為在思念遠方的親人。“雁來”兩句把思念具體化。寫出作者盼信,并希望能在夢中見到親人。古代有大雁傳書的故事。西漢時,蘇武出使北方,被匈奴扣留多年。但他堅貞不屈。漢昭帝派使臣要匈奴釋放蘇武,匈奴謊說蘇武已死。使臣知蘇武未死,假稱皇帝曾射下大雁,雁足上系有蘇武的書信說他正在匈奴的某地。匈奴聽了,只得將蘇武放回。所以作者說,他看到大雁橫空飛過,為它沒有給自己帶來書信而感到失望。他又設想,和親人在夢中相會,但“路遙歸夢難成”,距離實在是太遙遠了,恐怕他的親人在夢中也難以回來。古人認為人們在夢境中往往是相通的。對方作不成“歸夢”,自己也就夢不到對方了。夢中一見都不可能,思念萬分之情溢于言表,從而更強烈地表現了作者的思念之切。他懷著這種心情,向遠處望去,望著那遍地滋生的春草,突然發現,“離恨卻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更行更遠”是說無論走得多么遠,自己心中的“離恨”就像那無邊無際、滋生不已的春草。無論人走到哪里,它們都在眼前,使人無法擺脫。這個結句,比喻淺顯生動,而且通過形象給人以離恨無窮無盡、有增無已的感覺,使這首詞讀起來顯得意味深長。

  全詞以離愁別恨為中心,線索明晰而內蘊,上下兩片渾成一體而又層層遞進,感情的抒發和情緒的渲染都十分到位。作者手法自然,筆力透徹,尤其在喻象上獨到而別致,使這首詞具備了不同凡品的藝術魅力。

描寫春天的詩詞4

  1.扣舷得新詩,茶煮桃花水。礕礕數片帆,去去殊未已。——貫休《上馮使君五首》

  2.江上人家桃樹枝,春寒細雨出疏籬。影遭碧水潛勾引,風妒紅花卻倒吹。——杜甫《風雨看舟前落花絕句》

  3.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4.黃雀始欲銜花來,君家種桃花未開。長安二月眼看盡,寄報春風早為催。——岑參《春興戲題贈李侯》

  5.湖上老人坐磯頭,湖里桃花水卻流。竹竿裊裊波無際,不知何者吞吾鉤。——常建《戲題湖上》

  6.紅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馬上石榴裙。羅敷獨向東方去,謾學他家作使君。——杜審言《戲贈趙使君美人》

  7.何處桃花源,何源出桃花,桃花堪折兮,寂寞桃花緣。

  8.這正是桃花盛開的時節,十里桃林十里桃花,漫山遍野的'灼灼芳華。

  9.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10.桃花開,逃不開,掏盡無常變幻,成全我粉身粹骨,再推我離開。

  11.桃花謝,墜跌,惹無盡塵埃,染紅你一身的純白。

  12.如花眷,尼姑庵?棄之海誓鮫珠泛。白折扇,朱丹漫,桃花依舊,素絲紅濺。斷斷斷。

  13.朱唇一點桃花殷,宿妝嬌羞偏髻鬟。細看只似陽臺女,醉著莫許歸巫山。——岑參《醉戲竇子美人》

  14.爭花不待葉,密綴欲無條。傍沼人窺鑒,驚魚水濺橋。——蘇軾《桃花》

  15.雨歇楊林東渡頭,永和三日蕩輕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尋李九莊》

描寫春天的詩詞5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

  遲遲:緩慢。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樣子。倉庚:鶯。喈喈:鳥鳴聲眾而和。蘩:白蒿。祁祁:眾多。

  《詩經·小雅·出車》

  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陽和:春天的暖氣

  《史記·秦始皇本紀》

  穆穆清風至,吹我羅衣裾。青袍似春草,草長條風舒。

  穆穆:和。穆穆清風至:和煦的春天飄起。條風:立春時的東北風,又作調風。草長條風舒:春草清風中舒展旖旎。

  漢·樂府民歌《古詩穆穆清風至》

  蘭若生春陽,涉冬猶盛滋。

  蘭、若:都是香草名。古人所謂“蘭”,屬菊類,與今天所說的蘭花不同。若:杜若,屬草科。涉:經歷。二句意:蘭若雖長在陽春溫暖的時季,經歷寒冬仍然滋盛。

  漢·樂府民歌《古詩蘭若生春陽》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陽春:溫暖的春天。德澤:恩澤,恩惠,這里指陽光雨露滋潤。溫暖的春天施舍恩澤,滋潤萬物,使萬物生長茂盛。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陽春白日風在香

  晉·樂府古辭《晉白綺舞歌詩三首》

  春林花多媚,春鳥意多哀。春風復多情,吹我羅裳開。

  晉·樂府民歌《子夜四時歌·春歌》

  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

  晉·樂府古辭《盂珠》

  春晚綠野秀,巖高白云屯

  秀:秀麗。屯:駐,聚集。

  南朝宋·謝靈運《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變鳴禽:鳴叫的鳥換了種類。兩句寫冬去春來,鳥兒已經替換了。

  南朝宋·謝靈運《登池上樓》

  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

  南北朝·陸凱《贈范曄》:“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

  折花:此處指折枝梅花。梅花冬末即開花,一樹獨先天下春,故為春之信使。驛使:古代傳遞書信、文件的使者。隴頭人:隴山人。聊:聊且,姑且。

  一枝春句:寄梅送春,梅花代表著江南春天的來臨。

  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覆春洲:落滿了春天的沙洲。雜英;各種各樣的花。芳甸:郊野。

  南朝梁·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洛城:洛陽城。風日:春光風物。道:說。

  唐·杜審言《春日京中有懷》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海曙:海上日出。梅柳渡江春:梅柳渡過江來,江南一片春色。淑氣:春天的和暖氣息。轉綠蘋浪:使水中蘋草轉綠。四句意謂:彩霞伴著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綠柳把春意帶過了江面,黃鳥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陽光催綠了蘋草。

  唐·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唐·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線。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

  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

  唐·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

  唐·李白《早春寄王漢陽》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唐·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

  唐·李白《落日憶山中》

  東風灑雨露,會人天地春

  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

  唐·李白《古風》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

  唐·李白《金門答蘇秀才》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唐·劉昚虛《闕題》

  飛雪伴春還,善庭曉自閑

  唐·劉昚虛《積雪為小山》

  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

  意為:道路被白云遮斷,春景與青青的流水一樣綿延不斷。

  唐·劉昚虛《闕題》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唐·李華《春行即興》

  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

  前兩句形容花色紅,柳絮素。后兩句謂日色漸長.春色淡遠,唯聽鳥雀調嗽,無人來往,獨有柴門而已,

  唐·杜甫《春運》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翠帶長

  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種水生草本植物。

  唐·杜甫《曲江對雨》

  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萱草:一種古人以為可以使人忘憂的草。此句說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杜甫《臘日》

  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

  唐·杜甫《遠懷舍弟穎觀等》

  春城而色動微寒

  唐·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而色動微寒。”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

  朝:早晨。

  唐·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唐·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

  陽和:春天的和暖之氣。

  唐·錢起《春郊》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戴叔倫《蘇溪亭》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半;多數。未勻:參差不齊。

  唐·楊巨源《城東早春》

  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唐·張籍《春別曲》

  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時節的景色描寫。

  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兩句寫白雪等不及春天到來,已穿樹飛花裝點早春之景。

  唐·韓愈《春雪》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遙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點細芽,遠看一片新綠,近看卻似不見。絕勝;遠遠勝過。

  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韓愈《晚春》

  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韓愈《感春五首》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唐·杜牧《悵詩》:“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

  一夜風:一夜春風。

  唐·王涯《春游曲》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颯颯:風聲。

  唐·李商隱《無題四首》

  寒隨一夜去,春還五更來

  唐·史青《應詔賦得除夜》

  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

  唐·丘為《題農父廬舍》

  不覺春風換柳條

  唐·韓滉《晦日呈諸判官》:“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覺春風換柳條。”

  春風賀喜無言語,排比花枝滿杏園

  唐·趙嘏《喜張沨及第》

  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不知園里樹,若個是真梅

  若個:哪個?

  唐·東方虬《春雪》

  馬踏春泥半是花

  唐·竇鞏《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煙水初銷見萬家,東風吹柳萬條斜

  見:顯現。

  唐·竇鞏《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唐·劉方平《代春怨》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唐·劉方平《夜月》

  一夜好風吹,新花一萬枝

  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

  落花滿春光,疏柳映新塘

  唐·儲光羲《答王十三維》

  野渡花爭發,春塘水亂流

  野渡:野外渡口。

  唐·李嘉祐《送王牧往吉州謁王使君叔》

  風弱知催柳,林青覺待花

  兩句寫初春將近時的景色。

  唐·盧僎《歲晚還交臺望城闕成口號先贈交親》

  南園桃李花落盡,春風寂寞搖空枝

  唐·楊凌《句》

  弱柳千條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絲

  唐·溫庭范《題望苑驛》

  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

  淥:清澈。

  五代前蜀·韋莊《菩薩蠻》

  一庭春色惱人來,滿地落花紅幾片

  五代后蜀·魏承班《玉樓春》

  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

  宋·錢惟演《木蘭花》

  殘雪暗隨冰筍滴,新春偷向柳梢歸

  冰筍:冰棱。意謂從冰棱的融化看到冬天已悄悄過去;從柳枝梢頭看到春天已偷偷歸來。

  宋·張來《春日》

  老樹著花無丑枝

  宋·梅堯臣《東溪》:“野島眠岸有閑意,老樹著花無丑枝。”

  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

  翠色:嫩綠的草色。和煙老:隨著暮靄變成深綠。

  宋·梅堯臣《蘇幕遮》

  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

  宋·歐陽修《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

  春色惱人眼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宋·王安石《春夜》

  惱人天氣又春陰

  宋·晏殊《浣溪沙》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料峭:形容春天的寒意。

  宋·蘇軾《定風波》

  東風有信無人見,露微意,柳際花邊

  信:消息。露:顯示。

  宋·蘇軾《一叢花》

  春江水暖鴨先知

  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春風自恨無情水,吹得東流竟日西

  竟日:整日。

  宋·蘇軾《往年宿瓜步夢中得小詩錄示民師》

  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

  意謂春雨為春天的路旁增添了更多的.鮮花,花兒在春風中搖動,滿山彌漫著春色。

  宋·秦觀《好事近》

  芳菲消息到,杏梢紅

  芳菲:指春花季節。

  宋·賀鑄《小重山》

  午睡漸多濃似酒,韶華已入東君手

  韶華:美好的年華。東君:春神,這里指春天。

  宋·周邦彥《蝶戀花》

  二月風光濃似酒,小樓新濕青紅

  青:綠葉。紅:紅花。

  宋·葛勝仲《臨江仙》

  春風春雨花經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宋·黃庭堅《次元明韻寄子由》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乍暖還寒:忽冷忽熱。將息:養護,調養。

  宋·李清照《聲聲慢》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

  宋·李清照《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暖日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

  柳眼:柳葉。梅腮:指梅花。

  宋·李清照懈戀花》

  洛陽城里又東風,未必桃花得似、舊時紅

  宋·陳與義《虞美人》

  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

  楊柳句謂楊柳遮不斷春大的景色。

  宋·陸游《馬上作》

  一春常是雨和風,風雨晴時春已空

  宋·陸游《豆葉黃》

  昨日春如十三女兒學繡,,枝枝不教花瘦

  宋·辛棄疾《粉蝶兒·和晉臣賦落花》

  東風吹雨細于塵

  宋·辛棄疾《浣溪沙》

  細聽春山杜宇啼,一聲聲是送行詩

  杜宇:杜鵑。

  宋·辛棄疾《浣溪沙》

  滿眼不堪三月喜,舉頭已覺千山綠

  宋·辛棄疾《滿江紅》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春事:春景。十分花柳:花柳最盛之時。

  宋·辛棄疾《感皇恩·為范倅壽》:“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喚得笙歌勸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舊。”

  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

  春陰:春天的陰云。幽花:清幽的花。明:絢麗。

  宋·蘇舜欽《淮中晚泊犢頭》:“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

  春在亂花深處鳥聲中

  宋·陳亮《南歌子》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薺麥:芥菜,麥子,泛指田間作物。

  宋·姜夔《揚州慢》

  燕燕飛來,問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宋·姜夔《淡黃柳》

  萬紫千紅總是春

  宋·朱熹《春日》:“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春風如醇酒,著物物不知

  著物:春風潤澤萬物。

  宋·程致道《過紅梅閣一首》

  春到人間草木知

  宋·張栻《立春偶成》:“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微雨灑芳塵,醞造可人春色

  醞造:釀造。可人:喜人。

  宋·石孝友《好事近》

  瘦雪一痕墻角,青子已妝殘萼

  瘦雪:殘雪。這里用以形容春花的飄零。青子:青青的小果于。

  金·王庭筠《謁金門》

  東風輕扇春寒

  輕扇:輕輕地吹動。

  金·段克己《望月婆羅門引》

  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飛紅:花瓣飛舞。

  元·白樸《天凈沙·春》

  綠窗春睡覺來遲,誰喚起,窗外曉鶯啼

  覺來:醒來。

  元·胡祇遹《陽春曲·春景》

  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

  裊:飄浮不定。晴絲:蟲類所吐的絲,春日常在空中飄游。

  明·湯顯祖《牡丹亭·驚夢》

  春到人間萬物鮮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王嬌寫百年長恨》

  不須迎向東郊去,春在千門萬戶中

  清·盧道悅《迎春》

  春色撩人,愛花風如扇,柳煙成陣

  清·洪異《長生殿·禊游》

描寫春天的詩詞6

  《春日古道傍作》原文

  萬古榮華旦暮齊,樓臺春盡草萋萋。

  君看陌上何人墓,旋化紅塵送馬蹄?

  《春日古道傍作》作者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號稱杜紫薇。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晚唐詩人。(來源:中書省別名紫微省,因此人稱其為“杜紫薇”)晚唐時期。唐代文學家,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阿(e)房宮賦》亦頗(yìpō)有名。

  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yòu)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史館修撰(xiū zhuàn),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晚唐杰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杜甫與李白區別開來,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

描寫春天的詩詞7

  蘇溪亭

  唐代:戴叔倫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蘇溪亭邊野草茁長,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時節。在東風吹拂中,斜倚闌干象《西洲曲》里的那人是誰呢?

  燕子還沒有回到舊窩,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迷蒙的煙雨籠罩著一片沙洲,料峭春風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艷麗的容光,顯得凄楚可憐。

  鑒賞

  這首詩的寫作時間與《蘭溪棹歌》相近。戴叔倫公元780年在(唐德宗建中元年)舊歷五月至次年春曾任東陽令,蘇溪在今浙江省義烏市蘇溪鎮,與浙江省東陽市不遠,這首詩大約是他在這段期間所作的。

  詩中所寫的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別之情。“蘇溪亭上草漫漫”,寫出地點和節候。野草茁長,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時節。這時的溪邊亭上,“春草碧色,春水淥波”,最容易喚起人們的離愁別緒,正為下句中的倚闌人渲染了環境氣氛。“誰倚東風十二闌”,以設問的形式,托出倚闌人的形象。在東風吹拂中,斜倚闌干的'那人是誰呢?這凝眸沉思的身姿,多像《西洲曲》里的人:“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闌干頭。闌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描寫春天的詩詞8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唐 崔護《題都城南莊》 春風賀喜無言語,排比花枝滿杏園 唐 趙嘏《喜張沨及第》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唐 韓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宋· 王安石《元日》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宋· 王安石《春夜》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宋·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宋 葉紹翁《游園不值》 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 宋· 陸游《馬上作》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宋 宋祁《玉樓春》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唐· 白居易《憶江南》: 一春常是雨和風,風雨晴時春已空 宋· 陸游《豆葉黃》 細聽春山杜宇啼,一聲聲是送行詩 宋· 辛棄疾《浣溪沙》 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

  宋· 蘇舜欽《淮中晚泊犢頭》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宋· 姜夔《揚州慢》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南唐 李煜《虞美人》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南唐 李煜《虞美人》

描寫春天的詩詞9

  《春興》

  唐代:武元衡

  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

  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鄉一作:香)

  譯文

  在一個細雨初晴的春日,楊柳的顏色已經由初春的鵝黃嫩綠變得蒼翠濃郁,經過細雨的洗浴后,柳色變得更加深暗,枝頭的殘花也在雨中全都落盡,露出了在枝頭啼鳴的流鶯。

  昨天晚上一夜春風吹起了我的甜蜜的思鄉夢,在夢中我追逐著春風飛回了我的家鄉。

  注釋

  春興:春游的興致。唐皇甫冉《奉和對山僧》:“遠心馳北闕,春興寄東山。”

  陰陰:形容楊柳幽暗茂盛。

  流鶯:即鶯。流,謂其鳴聲婉轉。南朝梁沈約《八詠詩·會圃臨東風》:“舞春雪,雜流鶯。”

  鄉夢:美夢;甜蜜的夢境。鄉:一作“香”。

  夢:一作“又”。洛城:洛陽,詩人家鄉緱氏在洛陽附近。

  賞析

  此詩的開頭兩句,從春天的景物寫起。“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這是一個細雨初晴的春日。楊柳的顏色已經由初春的鵝黃嫩綠轉為一片翠綠,枝頭的殘花已經在雨中落盡,露出了在樹上啼鳴的流鶯。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圖畫。兩句中雨晴與柳暗、花盡與鶯見之間又存在著因果聯系。

  “柳色雨中深”,細雨的灑洗,使柳色變得深暗了;“鶯語花底滑”,落盡殘花,方露出流鶯的身姿,從中透露出一種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將消逝的意象。異鄉的春天已經在柳暗花殘中悄然逝去,故鄉的春色此時想必也凋零闌珊了吧。那漂蕩流轉的流鶯,更容易觸動羈泊異鄉的情懷。觸景生情,悠悠鄉思便不可抑止地產生了。

  “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這是兩個出語平易自然,而想象卻非常新奇、意境也非常美妙的詩句。上句寫春風吹夢,下句寫夢逐春風,一“吹”一“逐”,都很富有表現力。它使人聯想到,那和煦的春風,像是給入眠的思鄉者不斷吹送故鄉春天的信息,這才釀就了一夜的思鄉之夢。而這一夜的思鄉之夢,又隨著春風的蹤跡,飄飄蕩蕩,越過千里關山,來到日思夜想的.故鄉。在詩人筆下,春風變得特別多情,它仿佛理解詩人的鄉思,特意來殷勤吹送鄉夢,為鄉夢作伴引路;而無形的鄉夢,也似乎變成了有形的縷縷絲絮,抽象的主觀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

  賞析二

  不難發現,在整首詩中,“春”扮演了一個貫串始終的角色。它觸發鄉思,引動鄉夢,吹送歸夢,無往不在。由于春色春風的熏染,這本來不免帶有傷感悵惘情調的鄉思鄉夢,也似乎滲透了春的溫馨明麗色彩,而略無沉重悲傷之感了。詩人的想象是新奇的,奇妙的想象將強烈的鄉思形象化、具體化了。在詩人的意念中,這種隨春風而生、逐春風而歸的夢,是一種心靈的慰藉和美的享受,末句的“又”字,不但透露出鄉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詩人對美好夢境的欣喜愉悅。

  唐代詩人寫過許多出色的思鄉之作。悠悠鄉思,常因特定的情景所觸發;又往往進一步發展成為悠悠歸夢。武元衡這首《春興》,就是春景、鄉思、歸夢三位一體的佳作。這首詩所寫的情事本極平常:看到暮春景色,觸動了鄉思,在一夜春風的吹拂下,做了一個還鄉之夢。而詩人卻在這平常的生活中提煉出一首美好的詩來,在這里,藝術的想象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描寫春天的詩詞10

  1、別來幾春未還家,玉窗五見櫻桃花。——李白《久別離》

  2、玉人初上木蘭時。懶妝斜立澹春姿。——吳文英《浣溪沙·題李中齋舟中梅屏》

  3、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白居易《青門柳》

  4、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武元衡《春興》

  5、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沈水裊殘煙。——李清照《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6、武帝宮中人去盡,年年春色為誰來。——岑參《登古鄴城》

  7、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陸游《釵頭鳳·紅酥手》

  8、二月黃鶯飛上林,春城紫禁曉陰陰。——錢起《贈闕下裴舍人》

  9、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陳與義《春寒》

  10、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李清照《蝶戀花·上巳召親族》

  11、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王安石《春夜》

描寫春天的詩詞11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譯文

  紗窗外的陽光淡去,黃昏漸漸降臨;

  鎖閉華屋,無人看見我悲哀的淚痕。

  庭院空曠寂寞,春天景色行將逝盡;

  梨花飄落滿地,無情無緒把門關緊。

  注釋

  金屋:原指漢武帝少時欲金屋藏阿嬌事。這里指妃嬪所住的華麗宮室。

  賞析

  這是一首宮怨詩。點破主題的是詩的第二句“金屋無人見淚痕”。句中的“金屋”,用漢武帝幼小時愿以金屋藏阿嬌(陳皇后小名)的典故,表明所寫之地是與人世隔絕的深宮,所寫之人是幽閉在宮內的少女。下面“無人見淚痕”五字,可能有兩重含意:一是其人因孤處一室、無人作伴而不禁下淚;二是其人身在極端孤寂的環境之中,縱然落淚也無人得見,無人同情。這正是宮人命運之最可悲處。句中的“淚痕”兩字,也大可玩味。淚而留痕,可見其垂淚已有多時。這里,總共只用了七個字,就把詩中人的身份、處境和怨情全寫出了。這一句是全詩的中心句,其他三句則全是環繞這一句、烘托這一句的。

  起句“紗窗日落漸黃昏”,是使無人的“金屋”顯得更加凄涼。屋內環顧無人,固然已經很凄涼,但在陽光照射下,也許還可以減少幾分凄涼。現在,屋內的光線隨著紗窗日落、黃昏降臨而越來越昏暗,如李清照《聲聲慢》詞中所說,“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其凄涼況味就更加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是為無人的`“金屋”增添孤寂的感覺。屋內無人,固然使人感到孤寂,假如屋外人聲喧鬧,春色濃艷,呈現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或者也可以減少幾分孤寂。現在,院中竟也寂無一人,而又是花事已了的晚春時節,正如歐陽修《蝶戀花》詞所說的“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也如李雯《虞美人》詞所說的“生怕落花時候近黃昏”,這就使“金屋”中人更加感到孤寂難堪了。

  末句“梨花滿地不開門”,它既直承上句,就是“春欲晚”的補充和引伸;也遙應第二句,對詩中之人起陪襯作用。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緒論》中指出“詩文俱有主賓”,要“立一主以待賓”。這首詩中所立之主是第二句所寫之人,所待之賓就是這句所寫之花。這里,以賓陪主,使人泣與花落兩相襯映。李清照《聲聲慢》詞中以“滿地黃花堆積”,來陪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詞中人,所采用的手法與這首詩是相同的。

  從時間布局看,詩的第一句是寫時間之晚,第三句是寫季節之晚。從第一句紗窗日暮,引出第二句窗內獨處之人;從第三句空庭春晚,引出第四句庭中飄落之花。再從空間布局看,前兩句是寫屋內,后兩句是寫院中。寫法是由內及外,由近及遠,從屋內的黃昏漸臨寫屋外的春晚花落,從近處的杳無一人寫到遠處的庭空門掩。一位少女置身于這樣凄涼孤寂的環境之中,當然注定要以淚洗面了。更加從色彩的點染看,這首詩一開頭就使所寫的景物籠罩在暮色之中,為詩篇涂上了一層暗淡的底色,并在這暗淡的底色上襯映以潔白耀目的滿地梨花,從而烘托出了那樣一個特定的環境氣氛和主人公的傷春情緒,詩篇的色調與情調是一致的。

  為了增強畫面效果,深化詩篇意境,詩人還采取了重疊渲染、反復勾勒的手法。詩中,寫了日落,又寫黃昏,使暮色加倍昏暗;寫了春晚,又寫落花滿地,使春色掃地無余;寫了金屋無人,又寫庭院空寂,更加寫重門深掩,把詩中人無依無伴、與世隔絕的悲慘處境寫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這些全是加重分量的寫法,使為托出宮人的怨情而著意刻畫的那樣一個凄涼寂寞的境界得到最充分的表現。

  此外,這首詩在層層烘托詩中人怨情的同時,還以象征手法點出了美人遲暮之感,從而進一步顯示出詩中人身世的可悲、青春的暗逝。曰“日落”,曰“黃昏”,曰“春欲晚”,曰“梨花滿地”,全是象征詩中人的命運,作為詩中人的影子來寫的。這使詩篇更加深曲委婉,味外有味。

描寫春天的詩詞12

  1.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李煜《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

  2.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秦觀《點絳唇·桃源》

  3.爐香閑裊鳳凰兒,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李煜《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

  4.桃李無言又何在,向風偏笑艷陽人。——杜牧《紫薇花》

  5.別來幾春未還家,玉窗五見櫻桃花。——李白《久別離》

  6.長記別伊時,和淚出門相送。——李存勖《如夢令·曾宴桃源深洞》

  7.桃李待日開,榮華照當年。——李白《長歌行》

  8.兩株桃杏映籬斜,妝點商州副使家。——王禹偁《春居雜興·兩株桃杏映籬斜》

  9.偶作小紅桃杏色,閑雅,尚馀孤瘦雪霜姿。——蘇軾《少年游·詠紅梅》

  10.小桃枝上春風早,初試薄羅衣。——李持正《人月圓·小桃枝上春風早》

描寫春天的詩詞13

  你是那樣的溫情

  溫暖了大地

  笑送了寂寞的冬

  你身著綠色披風

  將南歸的雁兒迎

  融化了小河的冰

  驅趕了冬日的冷

  喚醒了森林的寂靜

  春風

  你駕著正月的'祥云

  姍姍而來

  風干霜染晨曦

  你的溫暖讓小草感激

  荒蕪的田野向你致意

  春風

  你用熱情

  吻綠了柳枝搖逸

  吻紅了桃花笑意

  吻黃了迎春花開遍地

  藍天白云陪你一起

  裝點大地

  春風

  你如母親的手輕輕拂面

  我伸出手撫摸你的溫柔

  深深吸吮你的清香

  你的微笑給人以生命的啟迪

描寫春天的詩詞14

  1、《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2、《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3、《春宿左省》

  唐·杜甫

  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

  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

  4、《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夜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5、《相思》

  唐·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6、《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7、《春思》

  唐·皇甫冉

  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

  家住層城臨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

  機中錦字論長恨,樓上花枝笑獨眠。

  為問元戎竇車騎,何時返旆勒燕然。

  8、《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凄凄滿別情。

  9、《春詞》

  唐·劉禹錫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10、《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春天勵志詩句推薦

  1、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里。

  2、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3、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4、春天不收獲,炎天就不生長,秋日就不克不及收割,冬天就不克不及品味。

  5、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6、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7、東風知我欲山,吹斷檐間積雨聲。

  8、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9、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10、不知細葉誰裁出,仲春東風似剪刀。

  11、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12、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13、春天是自然界一年中的新生季節,而人生的新生季節,就是終身中只要一度的青春。

  14、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15、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16、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17、東風雙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18、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19、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20、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21、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22、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23、羌笛何必怨楊柳,東風不度玉門關。

  2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5、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26、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27、迫不得已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28、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9、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30、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和月

  31、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32、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33、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34、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描寫春天的.古詩名句

  1 《村居》——高鼎(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歸。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2 《春曉》————孟浩然 (唐)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3 《晴景》—— 王駕(唐)

  雨前初現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蜂蝶紛紛過墻去,疑是春色在鄰家。

  4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5 次北固山下 ——王灣(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6 春望——杜甫(唐)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7 約客 ——趙師秀(南宋)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8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唐)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9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唐)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10 月夜 —— 劉方平(唐)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11《春游湖》——徐俯 (宋)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陰來。

  12《春游曲》——王涯 (唐)

  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

  13《春雪》——韓愈(唐朝)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14《春興》——武元衡 (唐)

  楊柳陰陰細雨晴, 殘花落盡見流鶯。春風一夜吹鄉夢, 又逐春風到洛城。

  15《春詞》 ——劉禹錫 (唐)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描寫春天的詩詞15

  1、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涌出來。

  2、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朱熹《春日》良辰探尋美景在泗水之濱。輕易便能識得東風的妖面。

  3、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王灣《次北固山下》供游客旅游的道路只能在山外才能看到,行進中的'小舟總是行進在綠水的前面。

  4、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江南好》太陽出來,江邊的花朵比火還要紅艷,春天來臨,江水就如藍草一般碧綠。

  5、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杜牧《江南春》江南大地鳥啼聲聲綠草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南朝遺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無數的樓臺全籠罩在風煙云雨中。

  6、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王維《鳥鳴澗》春天的夜晚寂靜無聲,桂花慢慢凋落,四處無人,春夜的寂靜讓山野顯得更加空曠。

  7、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蘇軾《蝶戀花·春景》燕子從村中飛過,綠水環繞人家。

  8、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李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門簾外傳來雨聲潺潺,濃郁的春意又要凋殘。

  9、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秋千院中。 ——白樸《天凈沙·春》桃紅柳綠的春山,煦暖的陽光照耀,和柔的東風吹拂,樓閣上高卷起簾攏,倚欄干遠望。楊柳垂條,秋千輕晃,院長子里靜悄悄。

  10、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白樸《天凈沙·春》鶯在歌唱,燕在飛舞,在小橋流水旁,點點落花正在飄落。

【描寫春天的詩詞】相關文章:

描寫春天的經典古典詩詞05-11

描寫春天的古代詩詞04-24

描寫了春天的古代詩詞05-04

關于描寫春天的詩詞賞析05-04

李煜描寫春天的詩詞賞析04-30

程顥描寫春天的詩詞賞析04-30

描寫春天唯美的詩詞04-21

描寫春天的詩詞以及賞析05-04

描寫春天的詩詞15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