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母親節的紀念親情文章

時間:2022-12-02 13:00:07 母親節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母親節的紀念親情文章

  母親一詞是世間最神圣的字眼,無論何時何地,一提起“母親”,我的心都不禁一陣陣顫抖。昨日,友人告訴我,母親節到了,不為母親寫點什么嗎?

母親節的紀念親情文章

  是啊,我每每有為母親寫點什么的愿望,但每次提筆總是淚水模糊了雙眼,思緒亂如奔馬。這次,我無論如何也該為我親愛的母親寫點什么了:一是四年來,母親在陰間,兒在人世,俗語云“寧隔千層山,不隔一層土”,我該寫點紀念的文字念給她聽;二是我已到了孔子所說的“知天命”之年,如果說,在社會上還算有點作為的話,那都應歸功于從兒時起母親的殷殷關愛和言傳身教。熟悉我母子二人的親朋都說,從我身上能看到許多母親的影子。我不敢夸我自己怎樣,但我卻不能不稱贊母親,因為我的母親確實是一位既平凡又偉大的女性。

  記得從我懂事時起,爸爸就常常對我說“你們母子是一個命”。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才慢慢地、深深地理解了父親此話的含義。母親懷著我快6個月的時候,在北京景山公園的臺階上一腳蹬空,摔了下去。就是這一跤,使母親受了內傷,左側的腎出血不止。母親被送到當時的中蘇友好醫院時,蘇聯摘除左腎,以防失血過多危及母子生命。父親趕到后,用顫抖的手在手術簽字單上簽下了“保大人”的意見。母親卻在上手術臺前,一再向醫生懇求:“保住我的孩子!”

  十幾個小時的手術,母親的左腎摘除了,血止住了,我也完好無損。多年后,父親告訴我,當母親從昏迷中清醒過來時,第一眼直接瞥向自己的肚子,用虛弱的聲音焦急地問父親和醫生:“孩子怎么樣?”當聽說孩子安然無恙后,母親的兩眼瞬時溢出了大片的淚花。她將麻木而又僵硬的手顫抖著慢慢放在自己的肚子上,上下來回反復撫摸著,好像在安慰著肚子中的我:讓兒受驚了!

  我從出生長到記事后,有兩件事情至今還常常在眼前晃動。我出生于1958年也就是“大躍進”的年代,接著就是三年自然災害的大蕭條、大饑荒。雖然日子越來越難過,母親仍能將家里的伙食調理得粗中有細,有干有稀。記得有一次,由于厭食挑食,我將兩合面(白面與玉米面)包的菜包子抖落得滿桌滿地都是。母親從外屋進來,開始,用驚愕的眼神看著我,緊接著,手忙腳亂地將散落在各處的菜包子殘屑收拾到自己的碗里,狼吞虎咽地放進了自己的嘴里,有滋有味地咀嚼著。當瞥見外屋大鍋里的野菜湯和旁邊的一個空碗時,我明白了。我扔掉的菜包子,是母親在困難時期給兒子吃的上等佳肴呀!而她自己吃的是野菜糊糊。我的行為一定傷了母親的心吧?從那時起,即使是飯菜再不好吃,我也不挑三揀四了,好像一下子就懂事了許多。

  還有一次,睡意朦朧中,我睜眼一看,夜深了,母親還沒睡,正在昏暗的燈下,為我一針一線地縫制一件嶄新的棉襖。當時已是初冬,屋內已經很冷,可母親披著的是一件補丁摞補丁的,已經穿了幾十年的夾襖。母親那時還年輕,正是應該打扮的少婦年齡,她卻舍不得為自己添置一件新衣服,而將新衣連同溫暖留給自己的兒子。難怪古人曾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啊!

  我上學后,父親工作仍然很忙,家里數不盡的雜務,尤其是三個孩子的教育重擔就全落在了母親一個人身上。母親做過多年的語文教師,寫得一筆俊秀的毛筆字,寫過多篇華美的散文,古典文學知識也很豐富。她不僅手把手地教我識字、練習鋼筆字,還教我寫毛筆字。更多的時候,是給我講《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教我背誦唐詩宋詞。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母親是我文學的啟蒙老師。她循循善誘,教子有方。還在中學時,在母親的熏陶下,我能寫出上萬字的政論文章和創作出有些意思的詩詞了。我自刻鋼板,自辦《簡報》,在學校小有名氣。每次我寫的東西,母親都親自過目,除了提些修改建議外,她總是勉勵我堅持寫下去。我現在對古典文學、舊體詩詞酷愛不減并時時試筆,都是那時母親給我打下的良好基礎。

  人說母親是人生最好的老師,我對此深信不疑。母親是位大方、熱誠、熱心腸的人,我清楚地記得,每逢臘月,蒸了豆包,撒完粘糕,母親總是跑東家去西家,請親戚鄰居一起品嘗。她經常教育我們說,要與人為善,多做好事,多交朋友,不做壞事、惡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鄉下的親戚來串門,每次母親都熱情接待,不僅將家里好吃的一股腦地端上飯桌,臨走時,還要給鄉下的其他親戚帶些東西。久而久之,在鄰里親戚中,母親的口碑最好,人緣最佳。母親贏得的歡迎和尊重,也是她的愛心和奉獻所應得的回報。有一次,母親摸出了幾個硬幣交給我說:“這點零錢送給‘要飯的’,讓他到街上買個燒餅吃。”“要飯的”剛走,她就語重心長地對我說:“這幾分錢,對于咱家可能不算什么,但卻能讓一個饑腸轆轆的人吃上一頓飽飯。人要有同情心啊!”母親讓我懂得了做人要厚道,要憐貧惜弱的道理。我長大后,讀了《論語》才曉得,母親用一種發自內心的善意去對人好,她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仁愛思想。

  母親還有錚錚俠骨的一面。記得有一次,母親在屋里聽到毆打和辱罵聲,沖出去保護鄰居家的小男孩不被三個野小子欺負,而母親的右手卻在拉架時被劃破。母親一邊用紗布包著手,一邊對我說:“兒子,人不能欺負人,但也不能被人欺。看見不公,不能冷眼旁觀。”母親這種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正義感,成為我在生活中工作中處事為人的基本原則。

  對人對己都一樣,受到不公,她不會逆來順受,總要據理力爭。還記得我大姐作為下鄉知青的優秀代表被公社推薦上大學,但在張榜的時候卻被一位當時革委會負責人的孩子頂替了。我母親得知此事后,立即找到高校招生負責人據理力爭。但當時所有的權力都掌握在革委會手中,一個外地來的招生老師的同情能夠起多大作用呢?招生組解散返回學校后,母親仍抱著一線希望千里迢迢坐火車去該校拜見了那位招生老師。雖然無功而返,但母親堅持正義、不畏強權的性格,給我留下了永生難忘的烙印。

  我后來能自學考上大學,也是母親鼓勵、鞭策的結果。1978年我第一次參加高考,由于準備不足,沒能考上本科,而考上了家鄉的一所專科。正在我猶豫不決的時候,母親堅定鼓勵我再復習一年。第二年,我與妹妹一起考上了大學,實現了我們全家人夢寐以求的理想。母親逢人就講:我的兒女不靠關系,不走后門,靠自己的本事雙雙考上了大學。四個好兒女,是我這一生最大的財富。母親因我們而自豪,我們也為有這樣的母親而驕傲!

  我兄妹上大學給母親帶來無比歡樂的同時,也帶來了無限的思念。至今,我還留有她在四年里給我寫的幾十封書信,那一行行娟秀的字跡,滿浸著母親對兒子的千叮嚀萬囑咐還有深深的惦念。每當我放假回鄉探親,第一眼總能看見她眼里滿浸著淚花,幸福地微笑著看著兒子的歸來。這一個美好的瞬間,是我們母子最幸福最難忘的時刻。現在,我還每每在夢中浮現那當時久別重逢的一個個片段。

  母親是柔弱的,充滿愛心的,但同時又是剛強的、理智的。記得父親被診斷出是肺癌晚期時,對于即將失去一位廝守了半個世紀的老伴來講,內心是多么的痛苦。我清楚地記得,母親鎮定地對我們說:“人吃五谷雜糧,難免得病,生老病死是人生規律,有病醫病,沒有醫不了的病。”但我分明能看到她哭過的還有些紅腫的眼眶,以及眼睛里布滿著的紅紅的血絲。接下來的日子里,母親陪著父親走過了他們一生中最艱難的日子。由于我當時擔任著重要的工作,事務繁忙,不能更多地陪伴父親。年過六旬的母親拖著病弱身軀,每天按時為父親熬藥,挑著樣的給父親做些他平時愛吃的飯菜,并一口一口地給父親喂下去。待我接到電話千里迢迢趕回老家時,父親的喪事母親已安排得妥妥當當。看著母親強忍悲傷的面孔和由于勞累過度而日漸衰老的背影,我的心中油然升起對她的深深的敬意和無限的依戀。母親的表現使我們較快地從喪父的悲痛中解脫了出來。現在想來,這正是母親淡化生死的真正用意所在。

  父親過世后,母親一個人過了一段時間。我們姐弟怕母親孤獨,商議要給她張羅個老伴。母親卻拒絕說:“我的身體年輕懷你時就做過大手術,這幾十年一直很虛弱,再加扶養你們四個孩子,擔當起全部的家務,早已遍體是傷了,找個老伴,反而給別人添麻煩。”到了晚年,母親首先想到的是別人,而不是自己。母親的所言所行,真是千千萬萬個中國優秀母親的縮影。

  讓我一生中最痛心疾首的是沒有將死神從母親身邊拉開。2003年夏天,我母親得了痔瘡,便血不止,我立刻把她送進醫院醫治,誰知,這一痔,使她久治不愈。母親在手術臺上連續做了四次手術,我親眼目睹和見證了母親在巨痛面前的無畏精神和常人難有的忍耐力。一年后,由于母親臥床不起,導致肺痊塞再次入院,不得不送到ICU(重癥搶救室)割開喉嚨搶救。這是我與母親在一起的最后一段時光,雖然她插著管不能說話,但她通過表情能與我交流。我一直以為,母親在彌留之際,頭腦仍然是清醒的。一次,她示意給她一張紙一支筆,當我接過她用極度顫抖的手寫下的只有我能辨認出的歪歪斜斜的四個大字時,我的心徹底碎了,那上面竟寫著:我要回家!

  到今年,母親已去世整整四年多了。這四年,我老了許多。我知道,一方面是工作的勞累,另一方面是由于母親過世給我留下的過于劇烈的精神創傷。人說大悲傷身,可能是這個緣故吧!但是,失去這樣一位愛憎分明,大慈大悲,任勞任怨,通情達理的母親,誰會不長久地悲痛呢?在母親逝世四周年那年,我借蘇東坡的“江城子”舊韻,填寫了一首“母祭日感懷”的詞,在今天母親節的特殊日子里,我將其引述如下,以表哀思。

  江城子·母忌日感懷

  生離死別足堪傷,日常思,夜難忘。慈母音容,烙印兒心上。猶記當年訣別日,悲不禁,斷人腸。昨宵夢里又還鄉,老爹娘,正倚窗。望子歸家,涕淚一行行。待到醒來情更苦,天上月,色昏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