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們是怎樣過母親節的教案設計
【學習目標】
(一)運用圈劃、批注的閱讀方法,捕捉文中的細節,思考細節的內涵;
(二)在語言的品味中,想象文中各個人物的心理活動,感受母親的內心;
(三)注意對比手法的運用,體會文章幽默的語言風格,感受幽默背后的深
【導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
1、初識作者 里柯克,加拿大作家、經濟學家。是加拿大著名的幽默作家,也是加拿大第一位享有世界聲譽的作家;在美國,他被認為是繼馬克·吐溫之后最受歡迎的幽默作家
2、了解母親節
第一個母親節于1908年5月10日在西弗吉尼亞和賓夕法尼亞州舉行,1913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一份議案,將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作為 法定的母親節。在這次節日里,康乃磬被選中為獻給母親的花,并以此流傳下來。
二、整體感知
初讀課文,了解文章整體內容,理解運用對比手法的作用。
1、作者一家原打算是怎樣過母親節的?
2、但實際上為了慶祝母親節,父親和孩子們為母親做了些什么?母親為“我們”做了些什么?
3、作者這樣寫的意圖是什么?
4、仔細研讀課文細節,反復品讀相關段落,思考:
我們”一家的“出發點”是為了給母親過節,但是,最后,母親卻獨自留在家里操持家務,等待一家人郊游歸來,事實上又回到了起點。學生仔細閱讀文章,圈劃出“我們”一家過母親節的細節,結合感觸最深的細節談談自己的理解。
小組交流,說說各自的感受。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1)當初決定父親留下,父親說了一大堆他留下來的好處,其中又說到大家也用不著顧慮他三年來一直沒有過過一個真正的假日這回事,還說,本來,他想過什么節就是想入非非。聯系上下文,想想這兩句是真話還是反話,有無言外之意?
(2)最后決定母親留下,父親又說出免得她著涼等一大堆好處,這些話是真誠的嗎?
(3)全文反復強調其他人不合適留在家里的理由,這與慶祝母親節,“讓母親休息一天”的強烈動機有無矛盾?如有矛盾,作者不厭其煩地細寫是要表達對父親及孩子們態度的同情還是有點嘲笑意味?或者主要是歌頌母親天生以犧牲為樂?
三、鑒賞評析
文章的結尾寫到“一切收拾完畢,已經很晚了。睡覺之前我們全都去吻過母親;她說,這是她有生以來過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我覺得她眼里含著淚水。”
想象,交流:
1、請想象母親當時的心理活動是怎樣的?
2、在母親節里,母親勞累了一天,但她卻說這是她有生以來最快活的一天,為什么,其他課文有無類似的例子?引導學生回顧本單元學過的課文,討論歸納:
【中考鏈接】
1.下列句子加點的成語運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A.他望著八百里沂蒙起伏的群山,文思泉涌,一首《沂蒙頌》一氣呵成。
B.對于各種網絡游戲,一些年輕人沉溺其中,樂此不疲,浪費了不少寶貴的青春時光。
C.得到朋友的鼓勵與支持,她勇敢地走向賽場,成為當天最耀眼的一顆明星,真實相得益彰啊。
D.教語文的王老師講課幽默風趣,同學們常常忍俊不禁,學習語文的興趣越來越高。
2.下列各句中有語病的一項是( )
A.學生食品是否安全,關系到我國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長,這是一個必須引起全社會關注的問題。
B.今年5月28日,河北唐山附近發生大約里氏4.2級左右的地震,北京地區也有震感。
C.為應對南海地區不斷升級的緊張局勢,我國派出3艘海洋執法船在黃巖島海域執行護航任務。
D.通過觀看中央電視臺《藝術人生》節目,我了解到“大衣哥”朱之文是一個樸實平易的人。
3.你送扭傷腳的小華去醫務室治療,校醫簡單處理后建議小華回家休養兩天,請你以同學的名義給小華媽媽打電話,說明情況并轉告校醫的建議。(注意表達要簡明得體,字數不超50字)
【達標測評】
通讀課文,完成下面的問題?
1、文章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展開故事情節的?
2、我們全家為報答母親成年累月的操勞,是怎樣準備過母親節的?
3、帶母親兜逛的計劃為什么發生了變化,是為母親著想嗎?
4、當車上只能坐5人時,我們都找了什么理由說自己留下不合適?你覺得這些理由成立嗎?
5、母親留下的原因是什么?
6、父親說,他出去釣魚主要是讓母親安靜的休息,這說明了什么?
7、母親為什么說今天是她有生以來最快活的一天,眼里含淚說明什么?
8、如何理解“我們大家都覺得,我們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報償”這句話?
【拓展延伸】
32個未接電話
①去年12月的一天,天氣非常寒冷,似乎要下雪。
②我和同班同學小華留在學校補課,直到下午3點半才離開學校。我們一路小跑著來到車站,還是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一輛公共汽車開走了。還好,沒多久,又來了一輛,我們想都沒想就跳上車,找了個靠窗的位子坐了下來。這時,天色漸暗了,街道兩旁亮起了路燈。令人驚喜的是,下雪了!我們住的城市幾乎從不下雪……我們興奮地望著窗外。在柔和的燈光下,雪花在空中輕輕飛舞,把整個城市裝點得格外寧靜、祥和。如果雪一直下到明天,這個城市將會變得一片銀白,那又會是一番怎樣的景色呢?想著,想著,不知過了多久,我覺得大約該下車了。定睛一看,糟了!怎么這么陌生?原來我們搭錯車了!我一下子緊張起來,連忙找手機,想聯系媽媽。可是翻遍了書包也沒有找到,一定是早上落在家里了。更令人沮喪的是,我還不記得爸爸媽媽新換的手機號碼。四下張望,盡是陌生的面孔,我有些害怕了。我和小華決定不下車,跟著車返回到上車的地方。大約兩個小時后,我們又回到了上車時的車站。更糟糕的是,由于下雪,我們要乘坐的公共汽車已經停運了!小華忙給家里打電話,可是她的爸爸媽媽都不在家。這么晚了,我還沒到家,爸爸媽媽一定很著急!我自己也急得想哭。我們倆孤零零地站在車站,不知是因為寒冷還是因為害怕,我們不停地哆嗦……
③我是一個15歲的女孩,性格比較內向,不太愛說話,是那種看見客人來了就想往房間里躲的孩子。從小我就很聽爸爸媽媽的話,他們也很疼愛我。爸爸媽媽在塔沃拉地區開了一家服裝公司,白天在公司工作,晚上要到半夜才回家。因為不放心我和弟弟,所以放學后讓我們直接去公司,在那里吃飯、做作業。
④去年,我上了當地一所著名的高中。學校功課很多,考試也很難。不過,為了媽媽,再難我也愿意。學校離公司很遠,還好,學校附近就是車站,開往各地的公共汽車很多。平常我總是中午1點鐘放學,兩點鐘就可以乘公共汽車到達公司……
⑤大雪還在下,這時我們已絲毫沒有了欣賞雪景的心情,只是呆呆地站著。終于,小華的手機響了,是她的一個朋友打來的,問小華是否和我在一起,還說我媽媽很擔心我,問我們為什么這么晚了還沒有回家。掛斷電話后不久,弟弟打來了電話,他一個勁兒地責怪我:怎么在外面呆了這么久,媽媽急得都哭了,說再不回來就要報警了。我告訴他,我們搭錯了車。晚上7點左右,終于盼來了叔叔,他先把小華送回家,然后帶我回家。
⑥一到家,我馬上去拿手機,手機上的來電顯示讓我震驚:32個未接電話!20條信息!在我沒有回來的這幾個小時里,媽媽居然給我打了32個電話,發了20條信息!頓時,強烈的自責讓我無地自容。我哭了,我無法想象這幾個小時媽媽是怎么度過的!
⑦夜里,我翻來覆去睡不著,總覺得對不起媽媽。第二天一大早,我見到了一臉疲憊的媽媽,我流著眼淚向媽媽道歉。媽媽慈愛地說:“你長大了,以后出門一定要記得帶手機。”
⑧通過這件事,我想了很多。是的,我已經長大了。也許,我要改掉的不是忘帶手機的毛病,也不是記不住父母的電話號碼,而是要學會應付突發事件。媽媽,請您放心吧!以后,我一定會變得堅強起來!
1.選文為什么用“32個未接電話”為標題?
2.請根據你對選文的理解,回答下面的兩個問題。
(1)從敘述順序來說,選文的第③④語段屬于什么順序?主要作用是什么?
(2)為什么文中有關 “我”和小華被叔叔送回家這一情節只用了一句話來敘述?
3.請運用選文的相關內容,在文中的“我”和媽媽兩個人物中任選其一,簡要分析其性格特征。
4.選文的第②⑤語段都寫到雪,心情有什么不同?這說明什么?
5.請根據你對選文的理解和生活體驗,說說選文對你的啟示(至少說3個方面)。
《我們是怎樣過母親節的》教案教學設計
課前預習:
1.朗讀課文,解決閱讀中遇到的生字詞。
2. 查閱資料,了解作者及作品。
3. 完成課前準備的習題。
相關課程標準:
1.“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2.“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3.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欣賞一波三折意外迭生的故事情節;
2.捕捉文中的細節,思考細節的內涵。
3.注意對比手法的運用,體會文章幽默的語言風格,感受幽默背后的深情。
評價任務:
1.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故事情節,能復述課文。
2.再讀課文,引導學生理解母親形象。
3.體會文章幽默的語言風格,感受幽默背后的深情。
教學過程:
課前熱身
1、本文作者是 ( ),( )國 家,( ) 家。
2、母親節是每年的( )天,代表花兒是 ( )。
3、給加粗字注音:
點綴 ( ) 兜 游( ) 筵席 ( )
4、 解釋: 想入非非:
5、 分組復述故事情節。
一、導入新課
你了解西方哪些節日?比如說:圣誕節、愚人節、母親節等,你知道母親節的由來嗎?你們是怎樣替媽媽過母親節的?
交流各自是怎樣為媽媽過母親節的。引起學生的回憶,調動學生的情感積累,作好感情上的鋪墊。
二、自主學習(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理清故事內容思路:
故事的起因:
經過:我們最初打算是在(家里 )過母親節,幫助母親打掃整理裝飾房間,
我們突然改變計劃 ( 讓母親到鄉下兜游 ),母親準備便餐收拾行李; 出現意外(汽車太小,必須有一個人留在家里) ,我們都有理由出去,母親( 留了下來 ) ;我們盡興游玩歸來,享受豐盛晚餐;
結果:我們( 吃得很高興 ) ,母親( 很累卻很快樂 )
2、學生按以上思路復述課文內容。
三、合作學習(再讀課文,感受對比)
再讀課文,了解文章整體內容,理解運用對比手法的作用:
1、作者一家是怎樣過母親節的?為了慶祝母親節,父親和孩子們為母親做了些什么?母親為“我們”做了些什么?
起先是大家請假回來,用鮮花和格言裝飾房間,女孩子隆重地購買了新帽子,男孩子隆重購買了新領帶;后來為了讓母親開心的一切舉措一個又一個被否決。
2、作者這樣的寫法和文章的題目、主題相符合么?為什么?
1)、同組的找兩位位同學分別作一個數量的統計:為了慶祝母親節,父親、孩子們為母親做了些什么事,母親為“我們”做了些什么事。
2)、交流統計結果,說說看了統計結果之后有什么感受。
3、思考:文章的題目是《我們是怎樣過母親節的》,但是統計的結果卻令人詫異,這樣的寫法和文章的主題相符合么?為什么?
4、課堂交流。
通過直觀的數量統計,在強烈的對比中促使學生發現矛盾,從而引發學生的思考:作者這樣寫的意圖是什么?作者是怎樣表現主題的?
通篇沒有一句直接寫母愛的無私,但是,我們卻深深感到了母親的無私。通篇沒有一句話寫到做丈夫的和做子女的自私,但是,全篇無處不在顯示丈夫和子女的自私。文中所呈現的都是為了母親,而實際上,恰恰是丈夫和孩子為了自己。
四、探究學習(研讀課文,品味細節)
學生仔細研讀課文,教師點撥思考:
1、“我們”一家的出發點是為了給母親慶祝母親節,但是,最后,母親卻獨自留在家里操持家務,等待一家人郊游歸來,事實上又回到了起點。梳理“我們”一家過母親節的細節,說說你感受到什么?
(1)、學生仔細閱讀文章,圈劃出“我們”一家過母親節的細節。
(2)、小組交流,說說各自的感受。
2、文章的結尾寫到“一切收拾完畢,已經很晚了。睡覺之前我們全都去吻過母親;她說,這是她有生以來過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我覺得她眼里含著淚水。”這里母親的淚水中有哪些心緒和情感?請想象母親當時的心理活動是怎樣的?
(1)、想象,交流:這部分描寫刻畫了母親怎樣的心緒和情感。
母親以家人的快樂,為自己最大的快樂。哪怕自己辛苦付出也在所不計,這正是母愛的體現。
五、課堂小結
細節是最能夠打動人,也最難編造的東西,學生如果能夠養成捕捉細節,品味細節內涵的習慣,就能更好地感受文中母親的偉大和無私。母愛是一個深刻而沉重的話題,尤其是母親的無私、犧牲,往往令人落淚,而作為著名幽默文學作家的里柯克,選擇了以幽默的方式來表現這種深沉的情感。面對幽默的文字,通過各種形式的鮮明的對比幫助學生感受到幽默背后的深情,體會到笑與淚交融的力量。
六、布置作業,延續情感的體驗
你的母親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一個細節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作一番描寫,口頭交流。
1、學生觀察生活,準備一段口頭發言的講稿,描寫自己的母親在生活中的一個細節。選擇部分同學全班交流。
2、其余同學聆聽同學的發言,要求聽完之后復述并說說自己的感受。
教學反思:
本課教案設計的得意之處,開頭用填空的形式理清文章思路、要求學生所作的數量統計就起到了保證學生耐心閱讀的作用,這是一個基礎環節,在統計中,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母親的偉大;品味細節是培養閱讀良好習慣的一個方法,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從捕捉細節到品味細節有一個學習要求漸次提高的過程;作業的難度不大,主要是訓練學生口頭表達的能力和聆聽的能力。 不足之處:在交流中,應注意調動學生已有的感情積累。
《我們是怎樣過母親節的》學案
學習目標
1、運用圈劃、批注的閱讀方法,捕捉文中的細節,思考細節的內涵。
2、在語言的品味中,想象文中各個人物的心理活動,感受母親的內心。
3、注意對比手法的運用,體會文章幽默的語言風格,感受幽默背后的深情。
說明:
這篇課文是本單元中最淺顯的一篇,起到基礎和鋪墊的作用。對于高一學生來說,大部分同文中的孩子一樣習慣了母親無微不至、潤物無聲的照顧和無休止的犧牲,本文猶如一面鏡子,照出了當代學生真實的家庭生活狀態,所以,這篇文章是本單元中最貼近學生實際,也最能夠引起學生共鳴的。而細節是生活真實的再現,細心體會文中細節的內涵,能夠激發學生自身的情感體驗,從而自然地感受到母愛的無私與偉大。母親的內心活動是豐富的,但是孩子往往會忽略母親的感受。所以,引導學生想象各個人物的心理,尤其是母親的心理活動,通過設身處地換位思考的形式使學生領悟母親的犧牲精神是比較有效的方法。里柯克的作品是以幽默見長的,本文的幽默是通過母親與父親、孩子之間不斷的對比表現的,這種對比使人在笑聲中領悟親情的份量,更加感受到母愛的無以為報。
學習重點與難點
1、重點:品味文中細節的內涵,感受母愛的無私和偉大。
2、難點:理解作者是怎樣通過幽默的語言風格表現深沉的母愛的。
說明:
細節是最能夠打動人,也最難編造的東西,所以,在閱讀文章時,如果能夠養成捕捉細節,品味細節內涵的習慣,就能更好地感受文中母親的偉大和無私。所以,指導學生品味細節的內涵是準確把握文章情感的重點。母愛是一個深刻而沉重的話題,尤其是母親的無私、犧牲,往往令人落淚,而作為著名幽默文學作家的里柯克,選擇了以幽默的方式來表現這種深沉的情感,這恐怕是大部分學生學習本文的障礙點。面對幽默的文字,除了笑,我們還應該有怎樣的思考?本文幽默的風格主要是通過對比的手法來展現的,所以,思考可以從此處入手,利用各種形式的鮮明的對比幫助學生感受到幽默背后的深情,體會到笑與淚交融的力量。。
導入新課
你們是怎樣替媽媽過母親節的?
交流各自是怎樣為媽媽過母親節的。
引起學生的回憶,調動學生的情感積累,作好感情上的鋪墊
初讀課文,了解文章整體內容,理解運用對比手法的作用
1、作者一家是怎樣過母親節的?為了慶祝母親節,父親和孩子們為母親做了些什么?母親為“我們”做了些什么?
2、作者這樣的寫法和文章的題目、主題相符合么?為什么?
1、同桌的兩位同學分別作一個數量的統計:為了慶祝母親節,父親、孩子們為母親做了些什么事,母親為“我們”做了些什么事。
2、交流統計結果,說說看了統計結果之后有什么感受。
3、思考:文章的題目是《我們是怎樣過母親節的》,但是統計的結果卻令人詫異,這樣的寫法和文章的主題相符合么?為什么?
4、課堂交流。
通過直觀的數量統計,在強烈的對比中促使學生發現矛盾,從而引發學生的思考:作者這樣寫的意圖是什么?作者是怎樣表現主題的?
仔細研讀課文,教師點撥思考
“我們”一家的出發點是為了給母親慶祝母親節,但是,最后,母親卻獨自留在家里操持家務,等待一家人郊游歸來,事實上又回到了起點。梳理“我們”一家過母親節的細節,說說你感受到什么?
1、學生仔細閱讀文章,圈劃出“我們”一家過母親節的細節。
2、小組交流,說說各自的感受。
敘述性作品中細節的作用是相當大的,能夠真實地反映生活,表達情感,所以,在閱讀時要求學生研究細節,能夠帶給學生最直觀的情感體驗,從而感受母愛的偉大。
品味重點細節,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文章的結尾寫到“一切收拾完畢,已經很晚了。睡覺之前我們全都去吻過母親;她說,這是她有生以來過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我覺得她眼里含著淚水。”這里母親的淚水中有哪些心緒和情感?請想象母親當時的心理活動是怎樣的?
想象,交流:這部分描寫刻畫了母親怎樣的心緒和情感。
文中的細節很多,抓住描寫母親的一個重點細節可以幫助學生體會母親的心理,從而直接把握文章的主旨。
布置作業,延續情感的體驗
觀察生活,你的母親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一個細節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作一番描寫,口頭交流。
1、學生觀察生活,準備一段口頭發言的講稿,描寫自己的母親在生活中的一個細節。選擇部分同學全班交流。
2、其余同學聆聽同學的發言,要求聽完之后復述并說說自己的感受。
本文具有很強的情感感染力,怎樣使這種感染力具有長久的影響,從課內向生活的延伸是一種形式。而聆聽能力的提高是本單元的學習目標之一,和本課的作業相結合能起到一舉兩得的作用。
思路點撥
文章很淺顯,因而,開頭要求學生所作的數量統計就起到了保證學生耐心閱讀的作用,這是一個基礎環節,在統計中,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母親的偉大。品味細節是培養閱讀良好習慣的一個方法,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從捕捉細節到品味細節有一個學習要求漸次提高的過程,在交流中,教師應注意調動學生已有的感情積累。作業的難度不大,主要是訓練學生口頭表達的能力和聆聽的能力。本課也可以側重從作者幽默的文風與深刻的內涵之間的關系入手,引導學生思考幽默的力量是什么?
練習舉隅
1、你是怎樣給爸爸過父親節的呢?記下你所做的事情,和你爸爸的反應。和你的朋友交流一下。
2、閱讀《與里柯克一起笑》,選擇其中的一篇,復述給你的朋友聽。
《我們是怎樣過母親節的》教案
我們是怎樣過母親節的
備課:王慧君 審核: 教研組審核: 教導處審核:
學習目標
1、通過不同人物做法的對比理解體會母愛的無私和深沉。
2、捕捉文中的細節,剖析人物心理,深入理解文章的寫作意圖。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品味文中細節,感受母愛的無私和偉大。 難點:捕捉文中的細節,剖析人物心理,深入理解文章的寫作意圖。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導入
母愛、親情是出于人的自然本性,與生俱來的,它也必然會無限延續,成為永恒的話題。 作為一位幽默大師,里柯克又將以一種什么方式帶我們去解讀母愛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我們是怎樣過母親節的》,作一次探究之旅。
二、預習檢測(屏幕展示)
1、讀準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
里柯克(kē) 點綴(zhuì) 圣誕節(dàn) 雇傭(gù) 游逛(guàng)
魚簍(lǒu) 折騰(zhē teng) 瞅(chǒu) 拽(zhuài) 筵席(yán)
2、母親節是每年的什么時間?
3、《我們是怎樣過母親節的》一文的作者是 (國家)作家、經濟學家 。
4、文中出現的人物都有哪些(可以說出名字,也可以說出身份)?
5、本文是用 (填時間、空間或邏輯順序)敘述的。
6、過母親節你認為母親是最快樂的人嗎?
三、自主閱讀,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閱讀全文,思考以下問題,并分類做標記。
母親是怎樣過母親節的?
我們是怎樣為母親過母親節的?
我們是怎樣過母親節的?
2、學生展示交流,老師點撥并板書。 (本文板書設計)
我們 母親
為自己快樂 對 為我們操勞
自私 比 無私奉獻
虛偽 任勞任怨
批評反思 贊美
四、研讀細節,剖析人物心理。
“我們”一家的“出發點”是為了給母親過節,但是,最后,母親卻獨自留在家里操持家務,等待一家人郊游歸來,事實上又回到了起點。之所以會這樣,完全是因為我們。
1、仔細閱讀6、7、10、12、13段,研讀有關父親的細節,剖析父親心理,感受人物特點,結合感觸最深的細節談談自己的理解。
說話句式: 這個細節通過父親的 (語言或動作),讓我覺得父親是一個 的人,因為 。
2、小組交流并展示。
五、合作探究,品味重點細節,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1、細讀結尾:
“她說,這是她有生以來最最快活的一天,我覺得她眼里含著淚水。”
這句話前后矛盾嗎? 這里母親的淚水中有哪些心緒和情感?根據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談談你的看法。
2、你認為作者對全家人的態度一樣嗎?如果不一樣,分別是什么?
3、探究文章主旨。(注意引導學生理解本文反映的問題的普遍性和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六、教師小結
美國詩人惠特曼說全世界的母親是多么的相像!她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我說,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理解自己的母親,熱愛自己的母親,而且愛的行動比語言更重要。
七、拓展閱讀。
《游子吟》 寫給母親
唐 孟郊 洛夫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我的身軀,凝聚了您的血肉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您的偉大,塑造了我的靈魂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長長的一生,就是一次愛的航行
您用優美的年輪
編成一本散發著油墨清香的日歷
年年,我都在您的深情里度過
在您的肩膀和膝頭嬉戲
八、隨堂練習
1、 辨字組詞
緣( ) 綴( ) 釣( ) 慢( ) 臟( ) 諸( )
原( ) 輟( ) 鉤( ) 蔓( ) 贓( ) 渚( )
2、 判斷下列句子分別用了那種描寫方法。
A 吃飯的時候,母親不得不屢次三番站起來,去幫著上菜、收盤、再坐下來吃。( )
B 母親站在陽臺上,從哪里瞅著我們,知道瞅不見為止。( )
C她說:“這是我有生以來最最快活的一天。”( )
D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 )
E 哎,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
3、說出下列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
A、 幾場春雨過后,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里探出頭來。( )
B、一個麥穗兒,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 )
C、是誰又吹響了那歡快、柔美的麥哨?是田間玩耍的孩子們。( )
D、有翠綠,有淡青,有金黃,也有火一般的紅色。( )
E、牛群吃草時非常專注,有時站立不動,仿佛正在思考著什么。( )
九、作業:選擇你母親最令你感動的一件小事詳細寫清楚,然后恰當地表達出你對母親心意。
字數不得少于150字。
【我們是怎樣過母親節的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我們是怎樣過母親節的》的教案03-26
《我們是怎樣過母親節的》教案04-03
課文我們是怎樣過母親節的的教案04-03
《我們是怎樣過母親節的》導學教案04-03
《給媽媽過“母親節”》教案設計12-09
我們怎樣過教師節英語作文范文03-27
長假該怎樣過作文12-28
怎樣過元旦的作文12-02
怎樣過除夕作文300字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