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生活小常識
低碳生活從我做起,一點一滴共同努力,電動電器節能節電,家居環境環保為宜,交通低碳以步代車,辦公桌前綠色一片,從現在起節約資源,每一滴水每一度電,為了地球為了明天。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怎么做到環保習慣呢,我們要怎么做才更符合環保的生活方式呢。接下來就讓陽光網小編來為您介紹吧。
1、拒絕過度包裝
不少商品如化妝品、保健品的包裝費已占到成本的30%~50%。過度包裝加重了消費者的經濟負擔,增加了垃圾量,污染了環境。
2、自帶菜籃買菜
買東西時少領取塑料購物袋,上街購物時帶上布袋子或菜籃子。
3、少用一次性餐具
外出就餐時,自備筷子和勺子。少用快餐盒、紙杯、紙盤等,尤其要少用一次快筷子。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發明的。日本的森林覆蓋率高達65%,但他們的一次性筷子全靠進口,我國的森林覆蓋率不到14%,卻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國。
4、少用木桿鉛筆,多用自動鉛筆。
一些發達國家已經把制造木桿鉛筆視為“夕陽工業”,開始只生產自動鉛筆。
5、充分利用白紙,盡量使用再生紙
用過一面的紙可以翻過來做草稿紙、便條紙。拒絕接受那些隨處散發的宣傳物,制造這些宣傳物既會大量浪費紙張,又會因為隨處散發、張貼而破壞市容衛生。再生紙是用回收的廢紙生產的。一噸廢紙=800千克再生紙=17棵大樹。
在很多國家使用再生紙已經成為時尚,人們以出示印有“再生紙制造”的句片為榮耀,以表明自己的環境意識和文明教養。
分類循環,重拾廢品回收的老傳統
“回收”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記得小時候,攢三個牙膏皮可以換一塊糖餅;橘子皮曬干了可以賣給藥店;廢布頭、廢墨水瓶等都是能夠得到再利用的。垃圾不僅沒有造成環境災難,還為社會提供了原料。而現在,我們紛紛把垃圾混裝當成一種習慣。
要知道,垃圾混裝是把垃圾當成廢物,而垃圾分裝是把垃圾當成資源;混裝的垃圾被送到填埋場,侵占了大量的土地,分裝的垃圾被分送到各個回收再造部門,不占用土地;混裝垃圾無論是填埋還是焚燒都會污染土地和大氣,而分裝垃圾則會促進無害化處理;混裝垃圾增加環衛和環保部門的勞作,分裝垃圾只需要我們的舉手之勞。
6、在家里設置三個分類垃圾筐
家庭垃圾通常可以分為:一、可回收物,包括廢紙、廢塑料、廢玻璃、廢金屬等;二、不可回收物,包括灰土、菜葉、瓜果皮核等廚房余物;三、有害物,包括電池、熒光燈管。在家里分設三個垃圾筐,就可以在產生垃圾的同時完成垃圾分裝。
7、每月賣一次廢塑料廢品、廢紙、廢玻璃、金屬
不少廢塑料可以還原為再生塑料,而所有的廢餐盒、食品袋、紡織袋、軟包裝盒等都可以回煉為燃油。
1噸廢塑料=600千克汽油
每張紙至少可以回收兩次。辦公用紙、舊信封信紙、筆記本、書籍、報紙、廣告宣傳紙、紙箱紙盒、紙餐具等在第一次回收后,可再造紙印制成書籍、稿紙、名片、便條紙等。第二次回收后,還可制成衛生紙。
鋁制易拉罐再制鋁,比用鋁土提取鋁少消耗71%的能量;回收一個玻璃瓶節省的能量,可使燈泡發亮4小時。
8、交換、捐贈、改造多余物品
你家里也許有一些留著無用,扔了可惜的東西,你可曾想過通過交換和捐贈的辦法,使它在別人那時得到再利用?
很多舊東西都是可以再使用的,你不妨嘗試著把一些原本無用的東西改成一些有用家居小擺設和用品。例如,用白色發泡塑料制成相框,用布頭或過時的衣服拼貼出床罩或壁掛,用塑料果汁瓶做成各種裝飾品,用廢紙做明信片、賀年卡等。只要稍動動腦筋就可以將很多無用之物變成自己的創作品,既消閑,又環保,一舉兩得。
保護自然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在地球上,人不是惟一的動物,還有許許多多別的生靈。它們和人類一樣,都是大自然的子民,任何一個物種的滅絕,都會影響到整個生物鏈的平衡。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就是保護為類自己。讓我們在每個人的心中,建起一座自然保護區。
9、拒食野生動物、拒用野生動物制品
不去那些食用野生動物的飯店就餐。不穿珍稀動物毛皮服裝,不使用野生動物植物制品,如象牙、虎骨、紅木家具等。
10、領養一棵樹或做一天環保志愿者
參加領養樹的活動,在樹上掛一個小牌,寫上你的名字,定期給它澆水、培土,照料它成長,讓它成為你家庭的一員。
一棵50年樹齡的樹,產生氧氣的價值約25萬元;吸收有毒氣體、防止大氣污染價值約50萬元;增加土壤肥力價值約25萬元;涵養水源價值35萬元;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約25萬元;產生蛋白質價值2萬元。除去花、果實和木材價值,總計創值約150萬元。
低碳生活小常識
1.減少使用過度包裝物
商店購物等日常生活行為中,簡單包裝就可滿足需要,使用過度包裝既浪費資源又污染環境。減少使用1千克過度包裝紙,可節能約1.3千克標準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3.5千克。如果全國每年減少10%的過度包裝紙用量,那么可節能約12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12萬噸。
2.合理回收城市生活垃圾
如果全國城市垃圾中的廢紙和玻璃有20%加以回收利用,那么每年可節能約270萬噸標準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690萬噸。
3.夜間及時熄滅戶外景觀燈
現代都市經常燈火通明,其中有不少能源被浪費掉了。如果全國的戶外景觀燈(共約600萬千瓦)在午夜至凌晨時段及時熄滅,那么每年可節電88億度,相應減排二氧化碳846萬噸。
4.在農村推廣沼氣
建一個8~10立方米的農村戶用沼氣池,一年可相應減排二氧化碳1.5噸。按照2005年達到的'推廣水平(1700多萬口戶用沼氣池,年產沼氣約65億立方米),全國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2165萬噸。
5.積極參加碳補償活動
(1)參加植樹造林
1棵樹1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8.3千克,相當于減少了等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如果全國3.9億戶家庭每年都栽種1棵樹,那么每年可多吸收二氧化碳734萬噸。
(2)參與自愿減排量交易
通過專門的平臺,購買、并注銷已成熟開發并登記注冊完成的自愿減排量,用于碳補償。每購買與一噸自愿減排量,即相當于1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如果全國3.9億戶家庭每年購買1噸自愿減排量,那么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3.9億噸。
家庭如何更節電環保
選擇節能型家電。節能型家電節能效果為普通家電的30%—70%,花較少的電費能帶來更多更好的享受。
家電不要待機。冰箱、空調等家用電器,在電源開關未關閉的情況下,它們內部的紅外線接收遙控電路經常處于待機狀態,仍在耗電。電冰箱減少開門次數,熱食品冷卻后再放入冰箱也可節電。
冬天取暖用空調機取代取暖器。因為在室內同等條件下,使用空調機比使用取暖器要省電50%。
使用節能燈。在同樣亮度下,節能燈比白熾燈節約用電80%,且使用壽命比白熾燈長5倍。 用節能燈要盡量減少開關節能燈的次數。因為每開關一次,燈的使用壽命大約降低3小時左右。
電飯鍋上蓋一條毛巾,可減少熱量損失。
及時清洗電水壺內電熱管上的水垢。
用電熨斗熨燙衣物時,在通電初始階段先熨耐溫較低的衣物,待溫度升高后,再熨耐溫較高的。斷電后,再熨一部分耐溫較低的衣物。
在夏天,合理使用空調。據測算,一臺1.5匹分體式空調機,如果溫度調高1攝氏度,按運行10小時計算能節省0.5度電,而調高1攝氏度,人所能感到的舒適度并不會降低。
使用電熱水器盡量避開用電高峰時間,夏天可將溫控器調低,改用淋浴代替盆浴可降低費用。如果您家里每天都常需要使用熱水,并且熱水器保溫效果比較好,那么您應該讓熱水器始終通電,并設置在保溫狀態。因為保溫一天所用的.電,比把一箱涼水加熱到相同溫度所用的電要少。這樣不僅用起熱水來很方便,而且還能達到省電的目的。
【環保生活小常識】相關文章:
節能環保生活小常識05-09
生活中環保小常識05-09
環保生活小常識歌謠05-09
生活環保小常識及環保小知識內容05-09
日常生活中的環保小常識05-09
生活小常識飲食禁忌及健康生活小常識05-09
養生小常識生活小竅門及小常識05-09
生活與健康小常識05-09
飲食生活小常識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