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作文錦集9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散文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散文作文 篇1
你頭戴著美麗的花環向我們走來;你手挽著花籃,盈盈地飄來;你拖著那條綠色的長裙,向我們移來。春雨啊,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墨客贊美你啊!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是杜工部贊美你的詩句,春雨啊,你可知道人們是多么的盼望你呀!
春雷一響,你可來了,無聲無息地來了,仿佛是一個怯場的演員鼓足勇氣,突然就面向了觀眾。雨絲如煙似粉,洗去了一切的沉舊:竹林里的翠竹新拔了節,田野里的麥苗換上新裝,池邊的垂柳也戴上了綢絲般的外套,剛剛綻開的桃花在水霧碎雨中若隱若現,綠瑩瑩,紅潤潤……
暖融融的雨絲好像一串晶瑩透亮的珍珠項鏈,點綴著黑色的土地,青色的麥苗田,還有遠處煙雨朦朧的村莊。春雨,你好像是春姑娘手中的鞭子,抽打著冬天的陰影,驅趕著料峭的寒意。你又好像是冬爺爺臨行時的一番話語,告訴人們新的世界的來到,激勵著人們去奮斗。你是那樣纖細,但又是那樣的不可抗拒。你粉碎了堅冰的頑抗,瓦解了積雪的抗御,你把大地母親那件沉重的“甲胄”化成了裊裊的水霧,潺潺的小溪,滔滔的江水……
柔情的春雨,你多么像一位頭戴金色頭環的天使。從山的那一邊,拖著青色的長裙,籠罩著整個村莊,干渴的大地早已按奈不住,渴望著你的滋潤。你終于來了,你纏著綠色的紗巾,在晨霧中新吻著大地,你看,所有的種子都翻個身子,打個滾,揉揉朦朧的眼睛,伸著懶腰打著呵欠,一切都復蘇了。
溫暖的春雨,亮晶的雨絲又好像是春姑娘手中的琴弦,春風又好像是她那纖細的手指彈奏著一曲自然的交響曲。你又好像是春姑娘手中的繡花針,一針針,一線線,繡出一副完美的春雨戲春圖。你溫暖,你美麗,你那如絲,如線,如霧的身影出現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你聽,那清翠的杜鵑叫不正是在歡迎著你的到來嗎?
你的來到使人們開始了忙碌的一年,是你吹響了勞動的號角,號角一響,農民就開始下地,拖拉機就發出了歡快的轟鳴,就連那些孩子們都用朗朗的書聲歡迎你,是你點醒了那些花兒們,“桃花紅,桃花艷,開在那三月間”;“杏花初開春意鬧”,這都是你的杰作。
春雨啊,我希望你永駐人間!
散文作文 篇2
“哥哥快來看,魚甩子了!”弟弟驚喜的叫聲把我引到了魚缸前,缸底姥爺早就預備好的一片瓷磚上布滿了成百上千個圓圓的比小米粒還小好幾倍的土黃色的魚子,這就是“地圖”魚最初的生命之源嗎?姥爺很有經驗的把魚子移出魚缸放在了一個水溫適宜的大盆里,因為大魚會在天黑后親口吃掉自己的魚子。第二天放學后我急急忙忙回家觀察魚子,好奇妙!盆里那些圓圓的小東西都在原地不停的晃動,真不敢相信眼前這些沒有腦袋和尾巴的東西也是有生命力的。
又過了兩天,許多小魚子的后面都長出了一條近似于透明的細細的小尾巴,它們可以游離原地了,我好奇的問姥爺它們吃什么,他告訴我魚子外面的那層殼可以提供給它們最初幾天的營養,等到小魚長出頭才可以自己吃東西。果然,又過了兩天之后,小魚的頭破殼而出,它們終于完成了由“子”變“魚”的過程。以后的事情更麻煩了,小魚實在太小了,最初只能靠喝豆漿維持生命,得掌握好豆漿與水的比例,得保持水溫的適宜,還得及時換水預防豆漿發酵水質變壞……,再過幾天可以在水里加一些壓碎的蛋黃了,又過了幾天姥爺從湖邊撈回了小小的草履蟲讓它們吃,許多身體弱的小魚陸續死掉,而那些生命力比較頑強的小魚堅強的活了下來,這就是大自然中最著名的“優勝劣汰”規律的體現吧!一個月后,幸運成活的一批小魚“搬家”了,姥爺把大魚缸隔成了兩半,小魚和它們的爸爸媽媽生活在“隔網相望”的同一個魚缸里了,看著大魚貪婪的撞向隔網想要吃掉小魚的樣子,我不由同情它們的愚昧,那是自己親生的孩子呀,低級動物真是沒有感情。現在三個月過去了,我們親手培育的小魚長大了,看著它們由那么一點點長到十厘米長了,看著它們由單調的黑白色慢慢變成彩色,身上長出了絢麗的花紋,心里別提多自豪了。這每一條生命里都包含著多少關注與付出啊,不由想到,養活一條小魚尚且如此辛苦艱難,我們的成長又要讓父母老師付出怎樣的辛勞呢?我家有魚初長成,從中我不僅看到了他們的成長過程,更體會到了一個道理,有付出才有收獲,收獲時更應該懂得感恩那些為我們付出的人。
散文作文 篇3
當春天不再蓬勃,夏天不在熱烈,秋天像一位待產的少婦邁著踏實的腳步向我們走來。
走進秋天,品味秋天的味道,冷靜中帶有些許的熱烈,灑脫而飄逸,秋天的天空碧藍而高遠,秋天的意境豐滿而成熟,她誘人的味道漫灑蒼穹,沁人心脾的芳香悠揚而文靜,
成熟而美麗的秋意,是一首季節流淌詩篇;品落葉知秋之韻,賞黃葉飛舞之淡泊。聆聽秋蟬低吟淺唱,慢品秋蟲輕輕的呢喃,邁步金黃的田野,感受大自然的神韻。
秋天的雨不像夏天的雨來的那樣肆虐,那漫飄的細雨,灑在人們臉上,絲絲涼爽倍感清心寡欲,讓流浪的心倍感交集,讓如絮的思念,如霧的纏綿,隨清涼的風飄向浮云。
看清澈流淌的小溪,賞黃葉隨流水漫漂,聆聽秋水潺潺呢喃,象似在和白云道別,與炎夏辭行,與藍天握手言歡,飄渺的秋思隱約心間,洗滌著心靈的塵埃,令人心曠神怡。
你看秋葉,你看那些挺拔的大樹,他們告別了曾經的鮮艷,在艷麗而短暫的生命里,無悔的在秋風中漫天飛舞,懷著對季節的眷戀把他們僅有的美麗依依不舍得零落成泥。告別了那份欲滴的綠意。
置身于秋天的色彩里,賞菊花婀娜的綻放,嗅一朵桂花的香味,感受海棠花的溫馨和美麗,掬一抔月季花的貞潔,攬一懷山茶花的豐盈和端莊,感悟翠竹的挺拔和虛懷,
當一天的疲勞被秋風消除,如果你搬一枚竹凳坐于月朗星稀的天空下面那也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明朗的月亮毫不吝嗇的灑下他銀灰色的光芒,星星眨著她明亮的眼睛,碧藍高原的天空像是灑下了一把珍珠,布滿蔚藍色的蒼穹,置身于這樣一個美輪美奐的景色里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
踏著滿地金黃的落葉,沐浴著清爽的風,單薄的衣衫隨風擺動,賞秋日夕陽染歸翅,聽牧童短笛豎飛聲,品蛐蛐在秋夜里吟唱,賞明月在碧空中灑銀輝。
邁步在秋天的原野,聽小溪涓涓流淌,感受秋風涼爽,拂起秋之美麗,隨思緒在秋風里飛舞,飄揚……
走進秋天的原野,看漫野金黃果實,品味滿園瓜果飄香,感受那份收獲的喜悅。收獲的季節,金燦爛的稻田,是汗水釀成的美酒,金燦燦的大豆、高粱掛滿了勞動人民的喜悅,糧食滿倉,那是金秋送給我們的禮物,那紅透的果實,成熟飽滿得讓喜悅流淌。
走進秋天,感受那份涼爽,品味秋天成熟的魅力。茶余飯后,手持書卷,仔細品讀有關秋天的文字,清新而雅致的是詩句中帶有著陣陣濃郁果香;那種一分辛苦一分收獲的味道在秋天的季節里淋漓盡致;我們對于秋天的期盼詮釋著一個沉甸甸的永恒。
在我們人生當中,季節象一朵云,又像一縷清風,我們要贊美春天的蓬勃和夏日的熱烈,在我們人生的道路上,需要春風春雨,才有秋天的成熟和收獲,這也是我們一生當中最輝煌最得意的季節。
散文作文 篇4
再起望山河,風雨遙遙。夢中是非皆為過,何事愁人多。云起漂泊風作伴,愛在橋頭低頭嘆,驚鴻一瞥,才知緣起又緣淡。當時只道太尋常,方知情淺……
人在深谷處,心在飄渺間,抬首望夕陽,晚霞紅遍天邊。本為咫尺路,思之天涯遠,遙遙一嘆,去年哪有今日閑,手中書,哪的細看。
又是一年風起時,人間依舊,何曾想,昔日你我鄰近,今日卻早已斷了情線。
本為紅塵苦果,我為前程應景,你在背后已凋朱顏,黃昏路,才知情深清淺。不及霓虹,天已漸暗,路邊兩行人,漸行漸遠,管他何時晴天。只求一輪明月,行于暗云間。
路,何其遠。只是期望你我戀于桃林處,徘徊于小溪邊。掬一捧清泉,潑濕面顏,桃花凌亂,醉里笑他春風,徒惹人心煩。今朝濁水邊,夢中依舊睡蓮,黃白隱于青色間,花香淡淡,哪及前年。
我為北方一顆塵土,徒添幾縷思念。任時間繞于指間,自指縫滑落,論情,不問因果,緣分,卻注定生死。彼岸 花,生于彼岸,死于彼岸,彼岸花,千年時間,卻不敵一夕舊緣。
春風夏雨,又怎比的上秋雨綿綿,縱是波瀾壯闊,怎敵你那眉間哀愁點點。剎那間的芳華,無法期給予畫面,卻在記憶深處,凌亂了時間。
年華似流水,只是一味東去。南面飛雁,唯留我置于河邊。用手捧滿年華,洗盡滄桑,方可看清,手中還滿是你的曾經,大大的眼睛,精致的秀顏。發梢低垂眼簾,世界似已遠去,我搖頭苦笑,星幕依舊,似在眼前,又似遠在天邊。
情事之源,哪的詢問當初。你在人群微笑,我卻在世間孤單,苦尋。記憶的海中殘留著你的微笑,逝去的風中你的笑聲依舊潺潺。清秋時節,暮然回首,眾人皆已遠去,我卻在遙遠的過去,年年守舊,一如當初。
灞橋之上,唯我一人,折柳棄枝,再次別望,遙遙看去,你手執桃花,在路邊灑滿花瓣。
總是在想,若是以時間為筆,心靈為墨,為你做一幅肖像。畫像之上用筆墨幾何,裁紙幾緞。又能畫出你幾分容顏,幾分神態,幾分微笑,幾分幽怨。時間如河,卻名忘川。河水東流依舊,只是一朝,變了滄桑,換了蒼顏。
縱是記憶中相守,只是拿筆在你的眼角添了幾筆。卻不知你我,你我何曾問及舊緣。
春,早已遠去。炎炎夏日,也逐漸走到了終點。秋風不解梅花事,執子之手,掃落花瓣,人生路上,你我相伴,行于路邊。
散文作文 篇5
山水之間,古寺之側,開一家客棧。
園亭樓閣,套室回廊。裝飾以原木,填園以百草。擇選每一片石材,挑揀每一株花木。
庭前植海棠,早春山風拂面,落英繽紛。
籬用梅編,墻以藤引。初夏盛花,滿架薔薇一院香。
見高坡則堆土置石愈增其勢,見低洼則清土挖池以匯雨水。一園之內高低起伏山地肌理即可成矣。
游步迂回,一折而豁然開朗,于平坦處叢生粉黛亂子草,花序淺紫,遠觀如煙,夏夜有螢蟲綠光點點游離其間,平添山野之趣。于散漫處植易長之竹以屏障,涼風習習,竹葉颯颯。
至山窮水盡處通一門而至別院。以青瓦立鋪成骨,卵石間拼成花。置一石缸,水面清圓,風荷正舉。四周石墩之上置盆栽雀梅,榔榆,五針松,或遒勁,或飄逸,層層疊疊,一盆方寸,可見古韻遺風。
秋月夜,天高云淡,靜謐安詳。冬雪天,暖酒一壺可話十方三生。一方園林,即是宇宙。
山水之間,古寺之側,開一家客棧,住著人間五味,住著八方風雨,住著浮世流光,還有你我。
散文作文 篇6
由來已久,關于談論寫作的文章,數見不鮮。可見寫作之于人生的至關重要。其實,作文真的不是小事,因為透過寫作,可以折射一個人的世界觀、宇宙觀,甚至于價值觀……哪怕一個極小的孩子,一篇文章交上來,我們就會對他或她的生命狀態有一個很直觀的認識。
而人類之所以冉冉不絕,生生不息,在很大程度上,確實也得益于文字——一切有文字記載的東西,簡言之人類文明;得益于文字的濡養與教化,簡言之育化。由此說來,作文真的就不算小事啦。因為人類之所以薪火相傳,文明之所以不斷更新,就在于道之所傳。而真正好的文章就是在傳播好的道理。難怪許多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很重視孩子這方面的學習,因為他們深信“文以載道”。
而所謂的“文以載道”,自然包括文章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統一。
那么,圍繞寫作的學習,也就不能超越這方面的認知。
首先,讓我們作出一個明智的`選擇,那就是,選擇經典的好文章來學習。學習人家先進的認識、科學的方法、高明的道理。這是學習的初級階段,而要正確接受真理,就必須先認識真理,做到真正的通達。
再次,看看人家是怎樣把好的道理傳播出去的。借助了那些科學的手段和直接的方法——這也就是材料及其使用。我們既要研究作者的思想功力,更要破解作者的藝術功力,也就是寫作手法、寫作特點。
而作者所運用的材料,一定是經過嚴格的取舍和深刻的加工的,這是一個很精細的過程。而那最初的素材一定是源于生活的,絕不會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而大凡高明的作者,一定是一個善于觀察,善于思索,善于發現,善于探究的人。
他或她一定有一雙鷹隼一樣的眼睛,時刻在人生的至高之處,留意尋找自己的獵物,他甚至不會放過一個精彩的瞬間。這既有書本的、還有生活的,總之無論有形的無形的,他都要努力捕捉。然后提煉成自己的營養,并把它加工成可供同樣尋求的人歆享的精神食糧——一份真正的營養大餐。
而無論作者藝術功力有多么隱秘,思想有多么深藏,手段一定是為目的服務的,亦即藝術性 服務服從于思想性。作者的觀點、思想一定是文章的靈魂,是文章的統帥,一切手段皆為目的服務。他就是要借助材料和形式來傳播自己的思想、理念、觀點。
說這些,是否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呢?!也是也不是,因為真正的功夫在書外。透過有字的信息,讀出字外的信息,比解讀文本本身更重要。因為真正的啟示,總是無聲的!真正的祝福,總是隱藏的!正像天國的奧秘一樣,一切都是不經意的,在最漫不經心之處,總有圣靈的種子,等待我們采集、收獲、播灑……
例如,我們新近學習的《程門立雪》,就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課文緊緊抓住“立雪”,來突出“程門”令人景仰,凸顯學子“求學師門,誠心專志、尊師重道”的精神,在這里環境與景物的描寫,完全為內容服務,突出主體與主題。而對人物進行簡單概要的介紹,又做到了重點突出,剪裁得當。粗細結合、濃淡相宜。而簡筆勾勒之處,也令人物形象更突出、更高大,見證道的力量!因為“大道至簡、大象無形”!
而看似尋常的《打針》,事件雖小,在作者的筆下,也開出智慧的花朵:戰勝內心的恐懼,就是戰勝自我。
其實,很多事情都是,在沒有嘗試之前,令人不可知的惶恐,一旦打破戒律,窺破真諦,也就真的沒有什么大不了的。
這篇文章,透過凡人小事,讓我們學習成長,懂得成長的奧秘盡在于,不放棄每個成長的瞬間,這既是成長的要求,也是成長的奧秘。
而作者的剪裁功力也是很獨到的,讓最膽小的人先出場,做鋪墊,接著自己親身體驗,這樣就更真實可感,更令人信任,更有說服力。
以事件發生發展的先后為明線,以心理活動變化為暗線,讓兩條線索交織,合二為一,做到敘事清楚,描寫細膩,也值得初學寫作的人借鑒。
好的文章,無論篇幅長短,一定中心突出,材料充實。言之有物,言之成理。
總之,在最初的學習階段,一定有這樣一個宏觀的認識,然后才能各個擊破。因為寫作就是一個科學的堡壘,我們只有把關鍵處各個擊破,才能占據要津,從而統攬全局,所向披靡。
散文作文 篇7
在假期中我懷著好奇而又敬仰的心情拜讀了這本散文集。這里收藏著從1901年到20xx年的近百篇優秀散文。在這些大家名作中,有生活隨筆、山水游記,亦有童年往事、英雄贊歌。可以說這是一部以散文來回顧歷史的著作,是一個一個的腳印。在這里我更加愛領會什么是散文的美。那就是生活的本色,歷史的質地,不容矯飾的樸素。
在讀《少年中國說》的時候,我感到了一種震撼與激勵,何其激昂、何其壯觀。那一聲聲的吶喊不知喚醒了多少沉睡的中國青年。“老年人常思過往,少年人常思將來。”是對少年的肯定與期盼。“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是當代少年應該有的勁頭,奮發圖強、一往直前。最后的幾句更是豪情萬丈:“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少年中國,與國無疆!”
此外,我還感受到了祖國的山川美景。《西湖的雪景》讓我看到了另一個西湖,不是人潮的熱鬧,是一片完全靜謐的西湖,是寧靜的西湖,是銀妝素裹的西湖。讀了它,仿佛親生感受到了一個清寒、壯曠和純潔的冬日西湖。《雄關賦》則截然不同,它以恢宏大氣的語言說出了天下第一關——山海關的威武,真是“好一座威武的雄關”。在讀它的時候我好似站在山海關上向四周瞭望,仿佛我是一位戍守邊疆的勇士,心中充滿了沸騰的鮮血,絕不允許敵國來犯……
這些優美的文章讓我這很少出門的人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景致,感覺到了祖國的廣闊與偉大。
當然這里還有深深的情誼,對自由的向往,對黑暗的抨擊……太多太多的這些教會了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當你寂寞、孤零、彷徨、苦悶、壓抑的時候不妨讀一讀這百年滄桑鍛造出來的不朽篇章,百年風雨洗滌出的優美文字。
散文作文 篇8
秋天啊,你捏碎了多少張美麗的臉頰,遺留下的只是一張滿臉皺紋,粗糙的容貌。你是多么凄涼,多么凄慘!我不知,痛苦與幸福之間,小女孩該如何選擇。但是我知,你還是給她幸福,快樂的機會。
在一條滿是楓樹落葉的大道上,遠遠望去有一個小女孩的身影,滿頭美麗的青絲隨風飄動,像江南水鄉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柳樹,它美麗的柳條隨風飄動,是一道美麗的風景。這樣的詩意,怎么不能讓詩人作詩贊頌呢?
當人靠近看她,那腳步是沉重的,驚訝的。一看是一個社會最底層的人一一撿破爛。看著她不久,人的眼淚就像雨水一樣紛紛滴下來,她原來只有一只手,被父母無情的拋棄,這是對小女孩多么大的打擊!但是她從殘缺的心里陰影地獄里逃了出來,自己還能堅強地生活下去。很多人都會拉著她那唯一的手,想拉著她回家,養育她。她的手從別人的手掙扎下來,滿臉微笑地說:“謝謝你,不過,我還是靠我自己。”很多人都會轉身低頭,心里在恨自己為什么不能帶她回家?看著小女孩破破的衣服,那唯一的一只手,不用猜一定是凄涼,凄慘的孤兒。她也沒有放棄對知識的渴望。每天,一旦有時間,她會去學校,伏在窗前,聽著慈祥的老師講著豐富知識。她對知識是多么入迷,比在仙境里看著美麗的風景好上千百倍,聽著a,b,c等等度過這美麗的時間。
"咚"一聲,一塊雪亮亮的硬幣掉到了小女孩面前,她沒有撿,她認為她自己不是乞丐,是不需要別人的可憐。南,北兩面的秋風吹過小女孩美麗的青絲,滿頭的青絲被吹得七離八散,隨風飄動金黃黃的樹葉像小船似的,慢慢地飄落到小女孩雙肩上。這是已經是太陽落山了,天空上深淺不同的顏色相互交錯,深紅淺黃,配合那美麗的白云,那不是一幅美麗的落霞美景圖嗎?落霞美景與秋風配合不是更加美麗嗎?這美麗的景色,如此美麗景色,散落人間大地.送給小女孩,送她那堅強,自信,不依賴等等的美好品質.這美麗的小女孩,如果我是詩人,我一定會寫一首世界獨一無二,最美麗,最燦爛,最輝煌的詩送給她!如果我是音樂家,我一定會坐在鋼琴前彈奏世界上最美妙,最動聽給她聽!如果我是畫家,我一定會畫一幅史無前例,最美麗,最有藝術,強者之畫雙手遞給她一切都是表達我對她的敬佩。
看著小女孩回家的身影,我相信有一天,她的努力將會改變她現在的一切!
凄涼,凄慘的孤兒一一小女孩經過自己的努力,現在她自己能生活下去了。她沒有任何怨言,她肯定覺得她現在比任何一個人都幸福,快樂。秋天啊!你送給她的機會,她現在已經成功通過了,說你凄涼,說你凄慘,你還是存在美麗的。
散文作文 篇9
春天來了,在春天這個季節里,有個重要的節氣,那就是清明節。清明,對許多人,有著不同的意義。種田的人會在這時種上瓜豆;懷舊的人會在這時祭祖;思念的人會在這時上墳,而對于學生,這個節氣,就是排著隊,迎著風,踏著青青的草,去游春。但對于所有的人,在這個季節里,都有一個更為有意義,也更為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到烈士陵園,為英雄掃墓。
我第一次為英雄掃墓,是在小學。其它的什么事都不記得了,只記得當時聽老師說,明天到烈士陵園去掃墓,我激動的一夜沒睡踏實,小小的心里總是在想:我就要看到書本上說的英雄了,我能為英雄做點事啦!可不能遲到呀!第二天清晨,我起了個大早,拿了把稍大點的掃帚直奔學校而去。后來,還有幾位和我一樣拿掃帚的同學,任老師怎樣解釋,就是不愿放下掃帚去陵園。第一次,我就這么拿著掃帚去為烈士“掃墓”的。
到了初中,雖然,我不再拿掃帚去掃墓,但這種激動的心情,卻沒有一絲改變。記得,每每到了清明這個季節,我們這些半大不小上初中的孩子,總是盼啊,盼啊,盼著老師能趕快帶我們到陵園走一走,看一看。我們這兒的烈士陵園,很美,蒼松翠柏,花鳥魚塘,還有掩映在花叢中高高大大的紀念堂,簡直象仙境一般。我們每年盼著、盼著,就是想到陵園里,既看看那些心目中的英雄,也看看春天的美好,還有,我們的入團儀式,每年也在這時舉行。想想看,在崇敬的英雄面前,在烈烈的紅旗面前,在許多羨慕的同學面前,舉起右手,莊嚴宣誓,這是何等的光榮!又是讓我們何等的盼望啊!當然,有時,這種盼望中,時常會懷著一絲絲的不安,那不安,也許就是這次入團的沒有我,面對烈士,不好意思;也許是每次莊嚴的儀式結束后,隨之而來的那一篇紀念性的作文。提起作文,每個學生可能是記憶最深的。為了這篇作文,幾乎在每次的自由活動中,我都會放棄游園的大好機會,好奇而緊張地掏出事先準備好的紙和筆,和許多同學一樣,到紀念堂里,去抄幾段解說詞,以便作文中用。那時,我睜著清徹的一雙眼睛,深深地,打量著一張張年輕英俊的照片,心中沒一點點的悲哀和恐懼,因為我從沒有把這些英雄和死聯系在一起。相反,我很羨慕和崇敬他們,那時的我,總覺著英雄是不會死的,我們從來不說英雄會“死”,而只說英雄會“犧牲”,“犧牲”在我的理解,就是“活著”,“活”在另外一個地方,而且一年一年,永遠都那么年輕。有時我還會獨自想:他們也許在等我們,等我們長大了,說不定哪一天,我們會不期而遇,也許,我還能問問他們當時做英雄的想法呢!可惜,當時這些純真的想法,都不會出現在我的作文中。我的作文永遠是千篇一律的豪言壯語:向英雄學習!向英雄致敬!學習他們什么什么樣的精神,這個“什么什么樣的精神”,就是我所抄的解說詞,其中有一句,我記的最清楚:學習英雄“馬革裹尸”的精神!當時,我并不太懂得“馬革裹尸”到底意味著什么,我還是記下了,并用在了作文里。
多少個春過去了。如今的我,長多了些知識,懂多了些道理,但今天,我還是懷著當年一樣的激動的心情,跨進了烈士陵園。仿佛我覺得,我還是有篇作文要寫,那是我初中未寫好的。
烈士陵園,道還是那條闊道,兩旁蒼松翠柏,依然挺拔;廳還是那個大廳,相片、遺物,井井有條;各式各樣的花圈擺放在大廳兩旁,不由得讓人肅然。廳外有宣誓的團員,廳內許多的學生們,和當年一樣,拿著紙和筆,認真地抄寫著墻上的解說詞,今天的他們也有一篇豪言壯語式的作文要寫。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沒有太多的改變,仔細觀察,改變的只是一年一年,那些穿流不息的學生們的神態和風貌。這些學生和我們那一代相比,他們的神情更加堅定、自信;他們的個性更加鮮明、張揚;他們的生活更加優越、多姿多彩。但是,今天,他們同樣用敬仰的目光解讀著英雄,英雄們也用永遠慈愛的笑臉回敬著他們。我不知不覺來到園中最小的一位烈士像前,雖記不住他的名子,我卻能記住這個位置和這張年輕的臉龐。每次來陵園,我都會最先來看這位18歲的小烈士,如果他出生在這個美好的年月,他一定會像其他的年輕孩子一樣,去上大學,如今他卻長眠于陵園60年。許多和烈士同樣年輕的學生們,也都來到這里,他們和我一起,用崇敬的眼光輕輕掃過這張雖年輕,卻剛毅中透著善良的笑臉,小心亦亦的樣子,唯恐驚醒英雄的睡夢。我想,烈士這一刻是真的會在夢中笑醒,他就是為將來美好的生活去革命、去流血并做了烈士、做了英雄,而這美好的生活,他在這個園中和我們倆代人的身上都看到了,他會得到安慰的。我又來到彭雪松烈士像前,這位表面看略帶書生氣的大英雄,以其“馬革裹尸”的精神,英勇善戰,最終把自己的生命永遠留在淮北平原,這片深情的黃土地上,也把自己34歲的颯爽英姿,世世代代刻在了人民的心中。
【散文作文錦集9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