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的經典散文隨筆
天已經明顯變涼,隔那個熱火的夏天卻并不那么遙遠。早起對于秋冬季節來說,是個艱難的選擇與決定。雖然身體癱軟著,但意識會把我們拉起來。支撐我們起床的究竟是什么呢,是工作的壓力?還是詩意的尋找?
尋,是一種極度美好的想象,仿佛你可以見識以前未曾見識到的、觸動心靈的、撼動認知的東西。可現實的情況是,你是被生活拉了起來。
年輕的時候為價值的實現,成家以后為糊口養家,中年為了不服輸,老年為不肯舍棄的殘生。生活如實的推著往前走。那個美好的感覺很少獲得,囿于一定的狹窄里,失望和麻木填充著拳頭大小的心臟。
人最怕的其實是停不下來,靜不下來,因為觀念一直拿著一條鞭子,狠狠抽打著我的顯意識。我雖然在前進,收獲著更多的東西,但這些東西都是生活給的,只是收獲了奴隸般的施舍。放棄思考,沒了主見,惶惶然沉淪于無形中。
那些極度自律的人,不得不說是自我的英雄,他仿佛能更好的選擇自我、實現自我。他一直在尋覓著,思索著,他在生活里是自由的。即便他依然在為生活付出一定的精力,但這些卻又反過來加深他的思索,實現更大程度上的超脫。
一家小公司,依靠微薄的利潤勉強維持開支,就像一個小康家庭勉強度日。這是一個危險的訊號,風波有可能來自于市場經濟,也可能來源于內部的松散與消極。現在隨處可見上班族的疲憊,也到處都是辭職帶來的人員流動,他們可能也想每天意氣風發地去上班,心滿意足地回家睡個舒服覺。但焦慮的現實只給了我們焦慮,沒有來自尋找的浪漫詩意。
立意是一個人對世界的認識判斷以后形成的,是自我的認知呈現,也是在生活前行中的不斷修正。都說現代人目的性很強,因為快速的發展正在給我們的生命時鐘上調,指向了短期目標,指向了具體的物質享受,指向了財務自由。廣告反復的引誘我們,誆騙我們,有了足夠的購買力就因此擁有了足夠好的生活。一個勢利的生活目標帶來了勢利生活,浪費了生命而不自知。老了的那一天應該很悲傷吧,不,也許那時我們依然沒跳出來。
人當然也不傻,會真切感知生命里的某些無趣、頹唐、哀傷。試圖跳出既定的圈子,重新尋找,是大部分人干過的傻事。為什么說是傻事,因為他會很快發現自己很難跳出來。
養成一個好習慣據說只需要21天,仿佛每個人都可以通過那么短短幾周做自我的英雄。但惰性在物質繁榮的境況下得以瘋長,沒有對生活全盤的考慮和思索,所謂的好習慣都是經不起推敲的。我們想當然的認為人只要有堅定的意志,就可以讓自己越來越好。我不反對努力的重要,但在人生架構不夠清晰之時,意志往往只會讓人變得更加偏執和趨利。
魯迅吶喊的麻木,那是具體時代的麻木,而每個時代麻木的核心是一樣的,只是形式不一樣。虛榮、虛偽、驕縱、自私,任何一樣,都可以讓人失了尋找的樂趣,活在一個他人評論和既有價值觀里。停止尋找的可怕不在于收獲多少,而在于心靈永遠不會得到滿足。生活的漩渦先把你轉暈,直到你跟著他不自覺的轉動。
我們多多少少察覺到了生活的問題,那其實也是自我的問題,從立意不穩開始,公司就成了一盤散沙。一個大一點的公司,喜歡強調自己的企業文化,因為他們認識到,需要用一定范圍的意識形態去吸納一幫相似的人,與之不相近的,最好不要進入這樣的團隊。當然也有偽企業文化,要么自己都不清晰,要么就無所不包,聽起來好的全部羅列。可大多數成了擺設,或者放到簡介的前頁來糊弄人。
對未來的美好訴求,總是可以讓人孜孜不倦。可發展已經過早的損傷著我們的心靈,如果就此放棄尋找和探索的勇氣,那么,庸碌與淺薄就成了你行走時的不滅影子。我們一直在拿成就和功名來鼓勵下一代,仿佛唯有這些才是前進的動力。外在的、客觀的現實深刻得如潮水席卷影響我們,內在的、遼遠的`自我是否迎浪而行、逆水行舟。我們是否因此隨浪而逝,沒入時代的潮流。
尋找,本是一個讓人愜意的行為,卻在我們真正意識到的時候顯得痛心疾首。漸漸平穩的生活,漸漸麻木的內心,還有多少勇氣去重新認識生活的真相。
姐姐已無數次面對這樣的窘境,看得出她的心是敏銳的,脾氣也在工作和家庭的壓榨下越來越火爆。她甚至找不到可以傾訴的對象,仿佛身邊的朋友麻木得更加厲害,他們的勸誡之語才是真正的誤導。可艱難的是,她已經嵌入了定型的生活里。生活的角色里她舉足輕重,斷然不能輕易抽身。令她向往的,那個神秘的世界,遙遠而模糊的,讓她無知于自己的興趣所在。
我足夠幸運嗎,就因為有一點微不足道的愛好,讓我在惡劣的環境里依然精氣神十足。
感受著生活的艱難,臆想著未來的美好,我真實體味著來自各種力量的鍛造。自然的真實讓人誠摯,工作的艱辛培養豁達,交際的來往認識平等,思索的深入重塑品格。
有一條漫長的路,正在腳下慢慢鋪開。未來會是怎樣,依舊充滿各種問號。如果我只是想登上某一座山,如果我只是想喝到某一處泉水,我便只顧風雨兼程。如果我只是想尋找那些瑰麗的風景,融入飄渺不定的山嵐,請不要懷疑我的心將是多么純凈。
【尋的經典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2.追尋的高中作文
3.追尋的優美詩歌
6.謊言經典散文隨筆
7.童年經典散文隨筆
8.雨經典散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