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冬天散文隨筆
故鄉的冬天總是悄悄來臨。一陣北風刮過,帶來陣陣寒意,母親便把家中的兩扇窗戶,用化肥袋子里的薄塑料當玻璃,釘在窗欞上,用來阻擋外面肆虐的北風,屋里便溫暖了許多。
那時總感覺冬天的夜晚特別地漫長,也特別地寒冷。當我們在深夜喊冷的時候,母親開始一床又一床地給我們加被子。棉被是在夏天拆洗暴曬過的,如同摻進了夏天陽光的味道,蓋在身上暖暖的,躺在松軟的棉被里,感覺幸福極了。直睡到日上三竿,也不想從那溫暖的被窩里鉆出,在母親一遍又一遍的呼喚聲中,才極不情愿地離開棉被的懷抱,
那時的雪真多,紛紛揚揚的大雪常常一飄好幾天。雪地成了小孩子的樂園,堆雪人、打雪仗,完全不顧母親的制止聲。最有意思的是在結冰的池塘里,把凍得結實的冰用磚頭砸開,撈出一大塊兒,用根管子在冰面上吹氣,一會兒,厚厚的冰上會出現一個小小的圓孔,拿一根毛線繩系住,用來當鑼敲,到處炫耀。那時候的歡樂是那樣簡單。
最刺激的事莫過于在冰面上行走,小心翼翼地抬起腳,輕輕在冰面落下,細心地聆聽腳下是否發出破裂的聲音。或者是找一個接近干涸的池塘,一群孩子會在冰面上溜冰玩,輕輕一滑,就能滑出好遠,隨后就可能掌握不住平衡來個大屁蹲。回家后,母親看到衣服上凈是濕痕,免不了要一頓臭罵。隨后便聽到那講了千百遍的事例:誰誰家的小孩掉冰窟窿里再也沒上來;某某家的孩子也同樣是玩滑冰掉進了河里……小孩子聽后,自然不會相信事件的真實性,于是便看到母親那無奈的'眼神。
中原的冬天,不像東北那樣燒炕,而是在屋里生個爐子,除了用來做飯,再一個功能就是取暖。老頭老太太們常在見不著太陽的冬日,坐在爐子旁邊烤火。在這空當兒,往爐子上放一塊鐵板,在鐵板上放上豆子、花生、玉米粒,不停地翻動,不一會兒,就聽到一聲接一聲噼噼啪啪的炸裂聲。捏一個炸開的豆子或玉米放進嘴里細嚼,享受那滿嘴流香的滋味。
那時冬天吃的菜大多是蘿卜、白菜,還有菠菜。蘿卜埋進菜窖里,上面覆蓋層厚厚的泥土,什么時候扒出來都是新鮮的。最有意思的是春天清窖時,每根蘿卜都頂著一朵嫩黃的小花,像種子剛發出的新芽。白菜儲存的時候更有意思,把剛從地里砍回的白菜晾曬幾天,扒去老葉,一個個地掛在灶房的墻上。等大雪天吃白菜時,白菜外面的皮已變得像紙一樣薄。揭去老皮,里面的白菜新鮮得像剛從地里采回的一樣。菠菜在大雪天挖最美,扒開上面厚厚的白雪,就露出綠瑩瑩的菠菜,像是完全不知道冰雪的寒冷似的,厚厚的積雪倒像是為它們蓋了一床棉被。
【故鄉的冬天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1.散文隨筆:故鄉
2.故鄉散文隨筆
4.散文隨筆故鄉的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