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之韻中秋月抒情散文
又是一年中秋節(jié),再見一輪中秋月。雖然天陰,卻依稀可見滿月的蹤跡。讓心情行走在月光下,給生活一個回憶的理由。此時,正好。
月缺為"朔",月滿為"望",月亮的朔望交疊給時間留下最美的截點。于是,在年年中秋都有了追憶往昔的時間去處,好把自己的心托明月安放在一片銀色里。據(jù)說唐詩宋詞里出現(xiàn)頻率極高的詞其中就有"月",于是"月亮"這個浪漫的代名詞便穿行在中國文史的每個角落,熠熠生輝。跟著月光,來一次心靈的穿越,實在是美啊!
溫一壺月光下酒——明月清風(fēng),薄酒花香還有什么能比這更縱情的事呢?只是林清玄離我們太近,還是從更遠一些的時候開始我們的望月之旅才最是應(yīng)該的。
那去唐朝——
在李白的詩里細(xì)細(xì)尋覓,還真有很多月亮或遠或近的明亮著。《月下獨酌》是很容易令人鐘情的一首詩。"花間一壺酒"想來古人的酒一定香氣四溢才對,更何況對酒情有獨鐘的李白。月下,婆娑的樹影鋪撒在亭間,潔白的桂花不時抖落一地的花瓣來裝點獨自一人的饕餮盛宴。把酒問月,縱然有"對影成三人"的孤寂,卻也少了"話不投機半句多"的風(fēng)險。畢竟解風(fēng)情的`人終究是稀缺物種啊!有明月為知己,自然千杯不醉。在安安靜靜的彼此相伴時間里,已然是飄飄神仙了。看看古人對月時的雅情吧,沒有喧囂的Party,實在是精彩。歡迎加入!
《古朗月行》里,李白搖身成了一個可愛的稚子,"小時不識月",卻不能就此忽略月亮的存在。在隨嘴喚出的"白玉盤"里,有多少孩子的童真!我們不了解月亮,縱然人類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登月的夢想,但對它的認(rèn)識卻依然是初級水平。那么還是讓千年流傳的神話傳說來圓了自己的好奇心吧,于是幻想著對著"瑤臺鏡"獨自梳妝的嫦娥姐姐,收拾停當(dāng)后一定不會忘記——撒下很香很美桂花給切切仰望,直到脖頸酸痛的孩子們,作為中秋的禮物吧!
晚于李白若干年的皮日休在天竺寺的殿前拾得沾滿露珠的桂花時,心情該是多么的喜悅。"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想必是嫦娥從那輪明月里扔下來的吧,要不怎么這手中的桂花,會看起來比往日的更水靈清透呢!
一起來粗粗梳理下關(guān)于月亮的詩句吧,句句經(jīng)典背后,更為出神入化的終究是頭頂這輪千年明月了。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三歲孩童都曉得的詩里有月亮;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美到無法言語的畫面里,明月依然是主角;
單看詩的名字因為有了月亮,已經(jīng)美得一塌糊涂了。比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而其中的"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也是孩子們學(xué)習(xí)記憶的名篇佳句首選;
"露從今日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借明月思家鄉(xiāng),千般的惆悵一定沒有無病呻吟的做作,因為思鄉(xiāng)的心本來就是最真切的;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年年得見的明月卻不能夠圓了天長地久的承諾,悵然的背后卻有了珍惜的念頭閃過,好事情啊!
"明月有情應(yīng)識我,年年相見在他鄉(xiāng)"百轉(zhuǎn)千回的除了什么,還有什么呢。
……
行走在月光如水的夜晚,頭頂?shù)哪禽喢髟潞臀倚r候細(xì)細(xì)琢磨的明月是同一個,只是小時候極盡眼力想要看明白月亮上到底有什么的我,和現(xiàn)在只是抬頭尋見月亮蹤影的我已大不相同了。長大了,心小了。
說到明月一定要提到的便是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了。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什么都不說,單是一遍遍地讀它,就已經(jīng)很靜,很淡,很美,很好了。
喜歡讀宋詞。文字的力量在句語句之間傳遞、彌漫,散開又聚攏。道不盡的千種風(fēng)情,萬般惆悵。"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夠了,已經(jīng)夠美的了,這凄清的文字還敲響過多少有情人的心,一下,一下,一下,一下……
媽媽說,她就從來沒有覺得中秋節(jié)是個凄冷惆悵的節(jié)日。我說:那是因為我們都在家鄉(xiāng),年年都在。只是如果這樣的習(xí)慣終究一日會被打破的吧,那時我的中秋,我們的中秋,該是什么模樣呢。天涼了,和媽媽行走不夠清晰的月夜里,我只想緊緊拉著媽媽的手,一直一直地走下去。
中秋夜,說心情,正好。
【詩之韻中秋月抒情散文】相關(guān)文章:
1.抒情散文夏之韻
2.秋之韻的抒情散文
4.「秋之韻」
5.茶之韻
6.秋之韻
7.春之韻
8.冬之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