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夜的爆竹散文隨筆
已有幾年沒有聽年三十夜的爆竹聲。
這些年,年三十夜幾乎每年都是回鄉下陪父母過。按鄉下的說法,叫花子都有個年三十夜,這普天同慶的日子,無論你貧窮、富有,生活在城市、鄉村,是在自己的出生地,或是流浪在異鄉,在年三十夜,哪怕是遠隔千萬里的游子,都要不辭辛勞,奔赴自己的家鄉,與親人們聚在一起,團團圓圓,開開心心過個熱鬧的年!
在我們那兒鄉下,年三十夜吃年夜飯前先要祭祖,家家戶戶,堂屋香火前八仙桌上擺上酒菜,焚香、化紙錢,對著祖宗牌位三叩九拜,然后放爆竹,但聽得滿村的.爆竹聲在群山回響,此起彼伏,經久不息。更為熱鬧的時刻則是凌晨“開財門”。我們那兒的習俗,年三十夜,吃過晚飯,約十點鐘左右,每家每戶都要大門緊閉,親友串門只能從側門進出,稱之為“封門”;到了凌晨一至三點,在堂屋里點上紅燭,斟上美酒,焚香,擊磬,隨著悠揚的磬聲,化紙錢,祭拜天地,然后打開大門(即為“開財門”),燃放爆竹煙火,迎春納福,迎接新的一年到來。誰家的爆竹聲響得久、煙火放得多,喻意這戶人家興旺發達。一時間,爆竹聲鋪天蓋地在群山回響,綿延不絕;黑暗的天空被焰火點亮,璀璨奪目,把年三十夜推向高潮!
這幾年回鄉過年,有時我一個人回去,有時是帶著妻兒回去;弟弟也偶爾帶著弟媳回去;父親長年病著,身體一年不如一年,家里有個病人,氣氛難免有些壓抑,年夜飯常吃得寡淡無味。斟上酒祭祀,遇弟弟也回去過春節的時候,為了烘托節日氣氛,兄弟倆也喝上三兩杯,淺嘗則止,索然無味。隔壁的其敏表哥每年年夜飯吃得早,這幾年常叫我去陪他喝酒,說與幾個兒子喝不起興,有我這個省城去的“客”,才能喝得盡興。表哥禮數繁多,先是與他喝幾杯,再安排三個兒子、媳婦,甚至于孫子分頭向我敬酒,最后他還要作“總結”,幾巡下來,常是一二十來杯酒下肚,讓我醉意朦朧。這邊還沒喝完,屋下的其兵表哥又來邀了,說年三十夜,我這個貴客不能只光顧一家,他家那兒怎么也得去喝杯新年酒。又跟隨著去,同樣的禮數,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喝得昏天黑地,不知身在東西南北矣!
飯罷哪里還守得了夜,開得了“財門”,連有些串門來想見見我的寨鄰都無暇顧及,早早的就去見周公,任凌晨“開財門”鋪天蓋地的爆竹炸響,我昏沉沉地,一覺即到天明。家父自2007年摔傷致殘,行動多有不便,故土難離,不愿外出,母親守著他,家中只剩下兩位老人;每年回去,想到父母不辭辛勞把我們兄弟三人養大,到了老年,妹妹遠嫁他方,我們兄弟又在貴陽生活,家中只剩下他們兩位老人留守,唯有寂寞相伴,心底未免郁郁于懷;前年秋家父因病去世,春節回去陪母親,百年老屋,只剩下母親一人,人去屋空,觸目傷懷,叫人情難自禁,唯有酒入愁腸,化作點點淚!
母親去年已到貴陽與我一起生活,快要過年的時候說是要回鄉料理些事,還吩咐我別回去過年,她在鄉下過完年即回來。因此,猴年的除夕,我沒有回鄉去,留在貴陽過。年三十夜,與岳父母,還有岳父弟弟一家及襟兄等,一大家子人,滿滿的兩桌席,酒也喝了不少,幸而未醉。回到自己家里,妻帶著女兒在國外旅游,我一個人守著空蕩蕩的屋子,聽那窗外新年的爆竹聲陣陣炸響。
我是一只倦飛的鳥,此刻,故鄉遠隔千山萬水之外,感知不到故鄉年三十夜的歡騰。城里人的爆竹是圖個喜慶,也沒個講究,常是沒來由地有一撻沒一撻地亂放。
于是,在年三十夜,我一個人,聽了城市半宿七零八落的爆竹聲。
【年三十夜的爆竹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1.放爆竹的作文
4.關于爆竹的倡議書
5.爆竹聲聲迎龍年
6.年的優美散文隨筆
7.爆竹聲聲經典作文
8.禁燃爆竹倡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