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經典勵志文章
俞敏洪的教育不僅賦予了其事業的基礎,而且還使他成為一名多產作家,那么有關俞敏洪經典勵志文章的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俞敏洪經典勵志文章,一起來看看吧!
俞敏洪經典勵志文章篇一
動物的一生通常只停留在生存的追求上,為活而活著,而人類現已進化得超越此境界了。人類的眼光越伸越遠,從空間上越過地平線看向太空,從時間上越過現在伸向未來,從生命上越過自己走向后代。人類擁有了穿越時空,看向未來的眼光,也正是因為這一眼光,使人類真正區別于其他動物。盡管我們的行動還有很大一部分是為了現在活著,但隨著人類精神生活的豐富和對更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讓現在的行動擁有未來的意義已經變得十分重要。
之所以要讓現在的行動擁有未來的意義,是因為人的未來是需要設計的。我們已經沒有辦法像動物一樣自生自滅,我們也已經沒有辦法像動物一樣靠**來獲得生存的機會。在幾乎所有的人都或多或少在設計未來時,有一個事實讓我們已經無法逃避:誰能夠把自己的未來設計得更好,誰就能夠取得生命的最佳位置。
讓現在的行動擁有未來的意義,需要幾個前提條件,一是你現在能夠相對較好地生存下去,如果我們每天工作二十個小時還養不活自己,就很難為了未來而行動;二是我們必須具備面向未來的眼光,很多人生活得很好,但面對未來卻一臉茫然,于是把時間浪費在了喝酒、打牌、聊天、看電視上面,結果只會使生命隨波逐流。三是需要有放棄的勇氣,有時候為了未來活得更好,我們需要放棄眼前的一些享樂,甚至需要在一段時間內過孤獨的、像苦行僧一樣的生活。
讓現在的行動擁有未來的意義,并不意味著要大家放棄現在生活中的樂趣;也不是要求大家為了未來,讓現在的行動變得苦不堪言。人類的智慧就體現在如何把今天和明天結合起來,如何把今生和來世結合起來。要做到這些,如下兩點十分重要:一是你現在做的事情是你喜歡做的事情,或者通過努力變得喜歡做的事情。比如說你喜歡讀書,讀書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同時“開卷有益”,讀書能增長我們的智慧,提升我們的眼界,幫助我們更好地規劃未來,所以要多讀書。
但是,如果你喜歡的事情不具備未來的意義,就要盡量少做,比如你喜歡打麻將,就必須嚴格控制,否則生命會隨著麻將的噼啪聲而煙消云散。二是現在做的事情能夠和未來你生命中某一個更有意義的時刻掛鉤。比如說學生努力學**,盡管很辛苦,但最大的動力就是能夠進入名牌大學。如果未來某一個有意義的時刻必須以現在的痛苦為代價,而你認為付出這種代價是值得的,那痛苦就會變成一種可以忍受的東西,甚至可以從中培養出堅忍不拔、永不放棄的精神來。就如馬拉松比賽一樣,很少有人會認為馬拉松比賽本身是一場讓人身心愉快的運動,每個參加者跑到最后都筋疲力盡、痛苦不堪,但很多人堅持跑到最后就是為了得到成就感和精神升華。
讓現在的行動擁有未來的意義,也意味著我們不僅僅要考慮活著的意義,還要將生命不斷延伸,將生命的意義延續到我們的肉體生命之后。尋找生命的崇高變成了每一人的宿命,任何人都無可逃避。沒有人愿意行尸走肉般活著,沒有人愿意被別人當作動物一般看待。追求生命的尊嚴,是人類歷史不斷發展和進步的最根本動力。我們崇敬那些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歷史遺產和物質遺產的先輩們,我們同時也希望自己能夠為未來的人類和歷史留下些什么。不管你承認不承認,每一個人都希望活出一份崇高來。
讓現在的行動擁有未來的意義!在今天盡可能活得開心的前提下,心中永存明天會更好的信念。“相信未來吧,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相信戰勝死亡的年輕,相信未來、熱愛生命”,這樣的詩歌每一人都應該牢記在心,變成我們靈魂的支柱。放棄未來就等于放棄生命,沒有了未來,即使你肉體上還活著,生命也將變成難以忍受的一片虛空。
俞敏洪經典勵志文章篇二
幸福和痛苦的領悟。俞校長這篇文寫得真是相當的好,痛苦、幸福,全靠你的領悟如何。我們時時感到痛苦,不是因為痛苦多于幸福,而是因為我們用了不恰當的方式,讓痛苦像脫韁的野馬,隨意奔跑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有一年夏天,我沿著黃河旅行,無數次站在黃河岸邊,看滔滔河水像黃龍翻滾,自天際流下,把我的心都流成了無邊無際的壯闊;看落日一次次像血一樣融入河水,感覺好像生命被一次次重新染色,每一次都有奔騰到海的沖動。
但是,讓我感受最深的卻是這樣一件事情。有一次在黃河邊上,我用瓶子灌了一瓶河水。泥沙混雜的水,被灌到水瓶里以后,依然十分渾濁,透過瓶子看到的只是渾濁昏黃的世界。在瓶子背后,看不到天,也看不到地。面對這樣的水,我感到痛苦和絕望,感到黃河河床不斷升高帶來災難,感到人們在這種災難中的呼喊。我把水瓶放在邊上,痛苦地坐在岸邊,看著黃河發呆。
一段時間后,我把眼神從遠處收回來,猛然發現瓶子里的水開始變清了。渾濁的泥沙開始沉淀,瓶子上部的水變得越來越清澈。我看著這種變化,直到泥沙全部沉淀,只占到整個瓶子的五分之一,而其余的五分之四都變成了清清的河水。我慢慢把瓶子舉起來,透過瓶子看到了天,看到了地,看到了生命中幸福與痛苦的界限。
原來,我們的幸福和痛苦也像黃河水一樣。在匆忙和浮躁中,我們拼命地搖晃著自己的生活,直到生活變得一片渾濁,所有的幸福都摻上了痛苦的成分。假如清水是幸福,泥沙是痛苦,那我們一生的幸福的總量應該大于痛苦。我們時時感到痛苦,不是因為痛苦多于幸福,而是因為我們用了不恰當的方式,讓痛苦像脫韁的野馬,隨意奔跑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因為痛苦的滲透,我們本來應該清澈如水的生活,變得像黃河水一樣,有了太多的雜質。
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讓痛苦沉淀在我們的心底,不管它會不會消失,都只讓它占據我們心里的一小片空間,其余的大部分空間就會被幸福所充滿。自出生伊始,每一個人一輩子所經歷的幸福和痛苦的總量都應該是差不多相同的,之所以有的人更痛苦,有的人更幸福,原來不是人們對待幸福的態度不同,而是人們對待痛苦的態度不同。想到這里,我把水瓶晃動了一下,已經變得非常清澈的水在一瞬間就又變得渾濁不堪了。
生活的難處是,我們無法讓生命靜止不動,由此把痛苦和幸福截然分開,并把痛苦徹底沉淀在某個被遺忘的角落,讓它不再翻滾。在我們的生活中,痛苦和幸福或多或少都會攪和到一起。如果我們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生命將失去最本質的意義。那么說,痛苦和幸福相混合的生活是不是就沒有意義呢?
我再次把目光投向黃河,發現它是那么的壯闊和美麗。滔滔的河水翻著濁浪,從地平線那頭流過來,從我腳下流過,又消失在地平線的另一頭,使人無法不感受到我們這個星球所蘊涵的勃勃生機。我突然意識到,如果能把人的生命不斷放大,放大到黃河一樣壯闊,從遠古和天邊走來,向未來和大海流去,那我們的生命就不用再斤斤計較于幸福和痛苦的混合,而變成了一曲永遠唱不完的黃河交響曲。
俞敏洪經典勵志文章篇三
張家界有一座天門山,這個山有兩個有名的地方:第一個是山上有一個洞,曾經有戰斗機穿過那個洞的表演;第二個是上山的路,這個山的坡度接近50度,原則上好象不可能上得去,但是修了一條世界聞名的路,是全世界拐彎最多、最陡的一條路,可以把中巴和中巴以下的小車全部送到山頂。人的成長也是這樣的,是一個曲折但不斷升高的過程,成長的道路從來不是筆直的,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懂得根據地形靈活上山的人,就一定能夠到達頂峰。相信我們大部分人都懂得,那些特別倔犟的,特別固執的,做事情一根筋的,遇到事情不知道合理讓步的人,就不太容易成長。
我在跟大學生演講的時候講過一句話,叫做“請成長起來,不要讓自己只是變老而已”。變老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你睡覺還是不睡覺你都在變老,你做事還是不做事你也在變老,它是一個不可阻擋的過程。但是,成長是一個自己從心理上變化的過程。長大了是一種自然屬性,成長是心靈屬性。你可以馬上決定這一輩子不成長了,也可以決定這一輩子要開始加速成長。所以,通常我們說成長的時候,是說這個人思想變得豐富,心靈變得充實,能力不斷增加,經驗更加豐富,意志更加堅強,個性更加圓潤等等,沒有一個是說你身體更加健康的。當然身體更加健康也很重要,因為身體和心靈是有關聯的,一個健康的身體一定會帶來一個相對比較健康的心靈。
關于成長,下面的幾個要素是比較重要的。
一、目標和夢想是成長的一個核心要素,因為一個人只有有了目標和夢想才會成長。目標和夢想可以是很小的,因為很小的目標和夢想也可能觸動你從地底下鉆出來長成大樹的可能性。如果你今天都不知道明天要干什么,你怎么成長呢?目標和夢想不正確也不行,比如你計劃自己吸毒,這就是不可以的,因為這不是成長的道路,而是毀滅的道路。
二、勤奮學**和努力工作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如果目標和夢想是種子的話,大家知道一顆種子埋在沙漠里是不可能長出來的,因為沒有水分。但一顆種子埋在地下是有可能長出來的,為什么能長出來?因為有雨露、空氣和適合的環境。對于一個人來說,目標和夢想成功的環境是什么呢?就是勤奮學**和努力工作,除此之外沒有它路。大家都認為愛迪生是個天才,連他都說我的成功99%是努力,1%是天份。像我們這樣的人,連1%天份都沒有的人,我們豈不是要付出100%的努力嗎?所以除了勤奮學**和努力工作沒有別的路徑走向成長和成功。
勤奮學**在你工作之外也在你工作之內。工作之外的讀書,工作之外的交往,工作之外的研究,都是勤奮學**;工作之內向同事學**,通過工作積累自己的經驗,讓自己的無形資產不斷增值,這也是勤奮學**。努力工作毫無疑問是你獲得成長的重要路徑。
再下來是要不斷閱讀,跟勤奮學**是一樣的概念。不斷閱讀才能形成獨立思考,才會有自己的思想,否則你的思想永遠是周圍人的思想,也就意味著你永遠超不過你周圍的人。超不過周圍的人,你永遠不會有機會。我覺得這一點對于我們非常重要,我非常感謝我在北大不斷的閱讀,在北大我也不斷地學會獨立思考。我來到新東方依然在不斷閱讀,也在努力思考。
三、有征服的勇氣和愉悅的心情。這兩個東西是營養和氧氣,因為你到達一個目標的時候會遇到困難、遇到孤獨、遭到誤解,你會遇到別人對你的阻擋。最典型的就是孟子所說的,“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我們這些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要想成為有成就的人,需要我們有足夠的勇氣面對困難和挫折,要把每一次困難和挫折當作是磨練自己的機會,最后把征服困難的勇氣變成一種**慣,能夠以愉悅的心情對待困境,如果能夠做到這種境界,不怕未來沒有成功出現。
四、正確的信念或者信仰。信念是內在的,信仰是外在的。比如你覺得人生悲苦,沒有依靠,你信佛教,佛教會告訴你人生的苦是正常的,你善待別人,下輩子你就不苦了。這樣你就有了一個信仰。不管信仰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只要不極端化,宗教信仰對人對社會都是好事。但有些人是不信宗教的,那用什么來作為支撐內心的力量呢?那就是信念。信念是來自個人內心的一種東西,比如你堅決相信人性是善的,世界上好人一定多過壞人,那就是一種信念;你相信百折不饒,最終一定能夠成功,那就是一種信念。一個人如果既沒有信仰也沒有信念,就會變得非常的脆弱,很容易灰心喪氣。
五、要有正直的人品。所謂正直的人品,就是一個人要有良知和良心,能夠分辨出是非,并且能夠做正確的事情。一個人犯錯誤沒事,沒有人不犯錯誤。有的時候人犯錯誤是不由自己控制的,比如喝酒之前會很理性,喝完酒之后可能會很不理性;沒有情緒的時候很理性,情緒失控了很不理性,就可能會犯錯誤。所以說錯誤是可以犯的,關鍵是你要意識到犯的錯誤,并且愿意改正錯誤,我覺得這就是正直人品的體現。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認識自己的短板,而不是自己的長處。因為長處已經變成了你的正面,只有你的短板才可能變成你成長的最大障礙。
下面我們再來談一下成功這個概念。成功其實是很簡單的事情,完成一個既定目標就是成功。完成既定目標很簡單,比如你今天想吃一碗蘭州拉面,走了五公里,終于找到一家蘭州拉面店,最后把蘭州拉面吃下去了,這就叫成功。成功并不是一件復雜的事情,但是成功的社會定義是很世俗的。大家知道有些人覺得嫁個好老公就是成功,或者成為國家公務員、國家干部就是成功,所以好多人都爭著做公務員,還有人認為有錢有名就是成功。我覺得真正的成功,從更高級的定義說,應該是把一件事情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做好,并且這件事情對自己對社會都有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新東方是成功的,因為我們通過了艱苦卓絕的努力把一件事情做好,最后對社會也有利。
前兩天我在讀史鐵生的書。大家知道,史鐵生上山下鄉,最后**癱瘓,一輩子在輪椅上度過,但是寫出了無數本大家喜歡讀的書,從《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到《史鐵生散文》,他是經過了艱苦卓絕的努力。你可以從一個殘廢人身上發現我們正常人都不可能擁有的精神和狀態,所以他的去世引起了全中國有思想、有情感、有心靈的人的悲傷。
人生之路由自己選擇
“你的出生不是你的選擇”。你根本不知道會出生在中國的山區還是北京這樣的大城市,你也不知道出生在官宦之家還是貧賤之家,這都是老天的選擇。但是有一點,你的歸宿是你自己的選擇。按照傳統說法,老天是根據你自己選擇的歸宿,再選擇你下輩子給你放到什么地方去。如果你這輩子做了太多壞事,下輩子讓你做牛做馬;如果你這輩子做了太多好事,下輩子就變成菩薩。
我相信沒有下輩子,我始終相信今生今世就是老天給我們最好的天堂。在這個天堂里有痛苦,也有快樂;在這個最好的天堂里有無奈,但是也有希望,這就是我們的世界。
做人要懂得滿足
“做人像水,做事像山”,是說做事要挺拔,做人要委婉,把態度放低。我們常常發現有些人做事像水,沒有方向,一塌糊涂;做人卻像山,挺拔昂立,絕不讓步,完全是相反的狀態。做人可以謙卑,但是人格必須高尚;生活可以窮困,但是志向必須遠大。同時千萬不要傷害別人,不能踩在別人肩膀上往上走。比如說如果我們在座的人是因為把你手下踩了,把他們的功勞集中到你身上,最后你來領獎了,這就叫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走,你就不是一個合格的管理者。
同時,做人要懂得滿足。欲望可以有,但是不要沒有盡頭,現在這么多人變成房奴、車奴,不僅僅是因為房價上漲,還有一部分原因是現在的年輕人比我們當初年輕的時候心氣更加大,一上來欲望就很高,然后就會很痛苦。我不是說大家不要房不要車,而是要有更多的耐心去努力。
寧可讓生命豐富,也不要被物質所連累。我也住過地下室,我也租過農民的房子,我也有過買不起一頓飯的時候。現在我已經有足夠的資本跟大家說:你生活中擁有的名聲、財富、社會地位跟你的幸福快樂并沒有太多的關系,因為我貧困的時候我的幸福指數和快樂指數比現在高得多。當然,如果你一點兒錢都沒有,天天在馬路上要飯,那也不會有幸福的。但是,幸福指數并不是你有錢就有的。我讀了小鵬的《背包十年》以后就特別痛苦,人家沒有錢,卻走遍了全世界。全世界的許多雜志都邀請他,全世界的許多旅游局都邀請他,只要他的照片、文章一出,當地的旅行人數就增加好多。我的文筆不比他差,如果我要搞攝影的話,也不一定會比他差。我從小就有周游世界的夢想,但到今天也沒有實現,我現在還在“受苦”,所以,跟他比我發現,我的人生還不如他。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路,我也相信我做的事情從社會意義上來說,不會比他的《背包十年》差。
【俞敏洪經典勵志文章】相關文章:
俞敏洪經典勵志文章-俞敏洪正能量勵志文章04-03
俞敏洪勵志文章04-06
俞敏洪的經典勵志文章04-05
俞敏洪的勵志文章精選04-07
關于俞洪敏的勵志文章12-07
俞敏洪勵志文章分享04-07
俞敏洪經典勵志文章分享04-07
俞敏洪空虛的好處勵志文章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