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的經典勵志文章
俞敏洪的故事一直激勵著年輕人前進,你知道俞敏洪的經典勵志文章嗎?陽光網小編希望通過俞敏洪的經典勵志文章,給你們帶來正能量!
俞敏洪的經典勵志文章 篇1:空虛的好處
人為什么想做事情?因為無所事事會讓人感到很空虛,而空虛是需要填補的,所以人們會去做填補自己空虛的事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空虛不是一件壞事,因為它可以成為一個人做事情的動力之一。
每個人填補空虛的方式不一樣,常常因為愛好、年齡、地域、目標、境界的不同而有所差別。從這個角度來看,用來填補空虛的事情并沒有絕對的好壞,對于有些人來說純屬浪費生命的事情,對于另一些人來說可能是有益身心的妙方。比如,對于一個年輕人來說,天天打麻將或者打游戲也許能暫時填補空虛,但長遠來看,這種方式只會使他墮入更加空虛的深淵;但對于一個老年人來說,打麻將或者打游戲卻有可能促進健康,能夠活躍大腦思維,增加動手能力,甚至防止老年癡呆。
尋找有意義的事情做是填補空虛最好的方式,因為有意義的事情不僅能填補空虛,而且還會給做事的人帶來成就感。用讀書來填補空虛,會產生別的工作所不能帶來的快感和寧靜;用旅游來填補空虛,會擴大眼界和胸懷。如果一個人一頭扎入自己的興趣中,用研究心愛的事物來填補空虛,則不僅會從心理上產生成就感,而且會在現實中創造出扎扎實實的的成就來。比如,大部分詩人、小說家、科學家等都是一頭扎進了心愛的.學科里面,最后才在自己的領域內取得了傲人的成就。另外,對于一些事情的喜好并非與生俱來,而是可以慢慢培養的。我有一個朋友,他原來并不喜歡收藏舊家具,但后來他把經營的公司賣了,變得無所事事、百無聊賴,于是開始慢慢接觸收藏,用以打發忽然變多的時間。現在,他已經成了小有名氣的舊家具收藏家,對于舊家具的熱愛已經到了愛不釋手的地步,對別的東西簡直都視而不見了。你想,這個時候,他的內心還會有空虛感嗎?那曾經的空虛早被他對收藏的熱愛填滿了。
有的時候,我們自以為某個理想實現了,或者某件事情完成了,生命就充實了。但生命是一個不斷前行的過程,就像爬山:在爬上一座山頭之前,我們心里把山頭作為目標,以為這個目標就是我們的終極理想,登頂就會讓我們覺得完滿;但到達頂峰后,我們卻又常常四顧茫然,因為理想的達成也意味著奮斗的結束,充實感會隨著目標的消失而消失。事實上,任何充實都不能填補一輩子的生命。充實過后會有新的空虛,需要我們繼續去填補。比如男女在一起戀愛的時候,沉浸在對方的世界,兩人都是充實的,但熱戀過后總會有感到空虛的時候,那該如何彌補這個空虛?是喜新厭舊,還是不斷發現對方值得你珍愛的品質并攜手前行?這是每個年輕人都會面臨的選擇。工作和事業也一樣。我們在工作和事業中取得成功之后,繼而就有可能感到空虛。這時你是選擇尋覓更高的目標繼續攀登,還是從此一蹶不振,決定著你能否能持續不斷地獲得心靈的滿足。空虛,在這個意義上,也許能成為創造力的推動力。
總之,只要你選擇填補空虛的事情是正確的,那空虛就不是一件壞事,它說明只要你愿意,你馬上就可以著手去做有意義的事。人生的種種絢爛之花,很多就是開放在空虛之中的。
俞敏洪的經典勵志文章 篇2:
隨心邁向遠方
——節選自首屆新東方商學院\研究生院高峰論壇上的演講
人生像爬山,如果你走在平地上,一輩子不用花力氣,但看到的風景是一樣的。從出生的第一天到死亡,每一天過的日子都是一樣。因為你沒有付出努力,所以就沒有意料中的收獲。我們也許可以說GRE、GMAT獲得了高分的學員有可能智商高,但更重要的還是他們的努力,他們具有專心致志不認輸的精神,不斷努力直到考到自己滿意的分數。
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不是一個智商很高的人,如果智商很高,我就不至于考三年才考上北大,也不至于在每次考試前還要比其他同學多學很長時間。我在小時候就有這樣的感覺,我有很好的自然環境,家在長江邊的我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在江邊上看江里的船來船往。當一個人有了向往遠方的心的時候,他的腳一定會向遠方邁去,于是就有了我這樣的貧困孩子一年一年地考北大的故事。雖然在北大以全班倒數第五名的成績畢業,但我努力地將新東方辦成了全中國最大的英語培訓學校。
我始終相信人的夢想和激情會帶領你走向遠方。我到美國大使館一次一次被拒簽的時候,也曾灰心喪氣過,覺得世界上可能除了阿富汗再也不會有別的國家給我簽證了。不過我現在的護照上有十多個國家,美國給我的是有效期十年的商務簽證。生命中抱怨是沒有用的,你一出生可能就跟別人有很多的差距,從一輩子的角度來說這是沒有關系的。比如說你是出生在農民的家庭還是部長的家庭都沒有關系。從你出生開始,你就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只要有一粒種子,就可以承受雨露陽光去成長。能不能成長一方面要看父母的關愛和老師的培育,更重要的是要看你是什么樣的種子。
在座的同學未來是否能夠成功,不在于你現在的狀態,而在于你有沒有那種心態,把抱怨的心態轉化為自己主動奮斗的心態。你要相信這個世界上一切成功與否、心情的快樂與否、收獲與否都來自于你自己,來自于你心中的種子。永遠不在于你碰上了什么樣的老師、家長或者是什么樣的.社會環境。在任何一個社會環境中,人都能找出激勵自己奮斗的經歷和精神來。我們面對的外部環境都是一樣的,一個偉大的人是自己創造出生存的天地,并且擴展它。而不是說你進入一個現成的生存天地以后去抱怨。
面對未來的發展,留學毫無疑問是一種很好的擴展方式。當然我們不能說不留學在中國就干不出事情來,否則我也沒有資格站在這兒講話。馬云、史玉柱、柳傳志和我都沒有留過學,但做了很多成功的事情。這個世界總是有成功的人和偉大的人在不斷地成長,不管什么樣的土壤都可以長出美好的植物來。綜合來說,如果我們的生命可以擴展的話,最需要擴展的是在年輕的時候認識世界。
家庭條件允許的話,高中階段就可以留學讀書了。為了省錢也可以在研究生階段留學,也就是本科的時候把GRE或者是GMAT考完。研究生不留學,工作以后依然要不斷地尋找開闊自己眼光的機會。未來,世界舞臺上中國的分量一定會越來越重。這種情況下,你會發現世界上最需要的人才是懂得中西方文化融合、語言、科技、傳統的人才。大家已經在中國生活了這么多年,對中國的文化傳統和中國人的做事方式已經十分了解,已經天然對中國的文化有反應。但是現在即使你的英語能力十分優秀,即使你GRE考了滿分,對西方世界仍然存在隔閡。中國出去的留學生尤其是研究生最大的問題是,出國以后只搞研究和自己的專業但不融入美國社會。比如說不跟美國人打交道,甚至不跟美國的同學打交道,只是做實驗和研究。最后英語水平沒有提高太多,表面上拿到了美國的學位,從思維上依然是一個土鱉。從研究生階段出去留學,不光是學課程,而且是利用這個時間真正地變成一個對中西方文化和語言以及其他的科技方面能全部兼容的人。因為只有這樣的人未來才有舞臺,不管是在西方的舞臺上還是在中國的舞臺上都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就。我現在碰到的人都有這樣的說法,只要中國給我一塊平臺我就毫不猶豫地回到中國。中國現在的平臺很大,中國的國力表明了中國未來在科技方面的投入會越來越多。回國進行專心研究的科學家環境與待遇不會亞于美國,這樣大量的科技人才會回國。
我為什么鼓勵留學,這不僅僅是改變知識結構和生存狀態,而是你們肩負著改變中華民族的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的責任,所以我認為留學對中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俞敏洪的經典勵志文章 篇3:中國合伙人
《中國合伙人》電影在全國各大院線上映,三天票房收入已經過億,很多人在微博發表觀后感,大部分人覺得這是一部春春勵志電影。這幾天我的手機也收到不少認識的朋友和不認識的朋友發來的短信,祝賀新東方的創業故事被成功地搬上了銀幕。
其實這部電影的誕生和我基本上沒有關系。很多人都在猜測新東方有沒有投資這部電影,我可以肯定地告訴大家:一點兒投資都沒有。電影以新東方的創業故事為主線,人物以我和徐小平、王強三個人在新東方的共同奮斗、兄弟情誼為藍本,這是不假的,但電影中發生的事情和實際發生的事情差了很遠,電影中人物個性的展示也和現實中我們的個性有很大的不同。
大概一年多前,小平約我見面聊天,見面后很興奮地告訴我韓三平希望把新東方的故事拍成電影。實際上是小平寫了一個劇本,把劇本給了韓三平,韓三平看完后表示了對于劇本的強烈興趣。小平從中央音樂學院畢業,畢業后到北大文化部擔任團委文化部長,在北大是一個非常活躍的人物,思想新穎、思路敏捷,對于音樂、話劇、影視等表演藝術有著天生的強烈興趣。當時北大有一個學生藝術團,我的同班同學王強是藝術團團長,他們倆人一起把藝術團折騰得熱火朝天,演出地點遠達青海。當時的我,在北大沒有任何顯山露水的能力,是一個被男同學和女同學都不待見的人物。所以,按照小平的說法,我就是臺下的一個普通觀眾。
小平和我講完之后,我當時就提出了反對意見。我的反對意見不是劇本好不好、是不是把我們的形象顯示得高大完美,而是我根本就不想把新東方搬上銀幕(小平寫的劇本以及后來陳可辛接手之后改寫的劇本,我到今天也一行字都沒有讀。所以,今天成型的電影是依據哪個劇本拍攝的,我不知道)。我反對把新東方搬上銀幕的理由是:盡管新東方已經經歷了創業的風風雨雨,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社會中,我們唯有盡力把新東方做得更好,而不是拍電影去宣傳自己的功成名就。從我個人的角度出發,我不希望自己的形象(哪怕是經過藝術改造的形象)被搬上銀幕。如果這個形象被塑造得完美,對于現實中的我是一種傷害,因為現實中的我和被塑造過的形象一定不會吻合;如果形象被塑造得不好,對于我還是一種傷害,因為總會有人認為那就是真正的我。而且自從新東方在美國上市成名之后,我已經深深地感到自己被名聲所累,心里只有退步之思,萬無求進之理(當然心靈上的進步是我每天都孜孜以求的)。我和小平講完這些理由后,小平當時基本同意我的觀點,說他會和韓三平傳遞我的觀點。
過了幾個月后,小平告訴我電影劇本已經轉到了陳可辛手里,并且對電影劇本進行了改編,決定開機拍攝。我問小平有沒有可能讓對方不拍這部電影,小平說已經不在他掌控的范圍之內。小平說新的'電影劇本除了留下他當初起的角色名字成東青、孟曉駿、王陽之外,故事情節已經基本被改掉了。我想,既然和新東方沒有關系了,也就不用管了。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大半年。今年年初,大概2月份的時候,小平打來電話,說陳可辛已經拍完了電影,初剪片已經出來了,他看過之后還是挺受感動的,盡管不能說完全是新東方和我們的故事,但是電影確實值得一看。我想不管怎樣,從客觀的角度把自己置之度外來評價一下電影本身還是可以的,所以就答應小平一起去看片子。那天晚上,我、小平和王強一起吃了晚飯,我還叫上了另外兩個朋友——賽富基金的閻焱和易車網的李斌,都是我們北大的師兄師弟。大家吃完飯后一起去看了初剪片。電影是在一家咖啡廳用投影儀放的,屏幕小、聲音差、光線暗,沒有真正看電影的感覺。電影剛開始十分鐘我就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我會不自覺地把電影的情節和現實中的新東方進行對照,把電影中的人物和我們現實中的三個人進行對照。我發現自己無論如何都沒有辦法站在客觀的角度來評價這部電影,甚至都沒法判斷電影中展示的人物個性是否有吸引力。電影中成東青的這個角色應該是以我為原型的,因為三年才考上大學、在大學得肺結核、在大學圖書館追女孩子(盡管實際上發生在大學畢業之后)、因為到外面教課被學校處分、申請出國留學美國被拒簽、在破工廠辦補習班、三個哥們兒一起創業、和美國人打官司、最后把公司弄到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所有這一切都是發生在新東方的真實故事,但成東青在電影中展示的個性,包括孟曉駿、王陽展示的以徐小平和王強為原型的個性,則和現實中的我們大大不同,F實中我的個性沒那么窩囊,也不是一個“把演講當作自己性生活”的人。不管怎樣,電影中的故事還是離自己太近,所以就真的沒法判斷這部電影的好壞?赐曛笪覍π∑秸f,我對電影不發表我的觀點,因為我的觀點一定不會客觀。審美需要距離,我總是不自覺地在對照自己和成東青,所以就沒有了審美距離。幾天后小平告訴我,陳可辛、黃曉明希望和我見面聊一聊,我說就不聊了,因為我確實不希望自己的觀點影響他們的判斷。其實,我當時的判斷是認為這部電影不會有吸引力,沒有料到現在這么多人去看,并且說好,還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了。
這個時候,因為劇組已經啟動了對于《中國合伙人》的宣傳,預告片也放上了各視頻網站,社會上已經有人在議論新東方和這部電影的關系,包括新東方有沒有投資等等。為了澄清這層關系,我發表了一條微博:“最近不少朋友問我陳可辛執導的電影《中國合伙人》是不是以新東方為原型拍攝?新東方有沒有參與投資?我到今天也沒見過陳可辛或任何演員,所以我不知道這部電影和新東方有什么關系,當然更沒有參與投資。徐小平和我提過這部電影,但我堅決反對把新東方搬上銀幕,所以現在和未來這部電影和我都沒有關系。”陳可辛在媒體上也做出了回應,也不希望大家把這部電影和新東方扯得太近,把成東青看成俞敏洪。電影是一種藝術創作,和現實中的任何人都不一定有關系,也不一定沒有關系,“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我想,這樣雙方一表態,至少新東方和電影之間保持了一定的距離。當然,現在看來要想真正保持距離還是挺難的,因為太多的人現在自然認為那就是新東方和我們這幫哥們兒的故事。
電影定在5月18日正式上映。5月8日,小平給我寫信,讓我去參加5月13日在清華大學會堂舉行的電影首映禮。兩天后,陳可辛親自給我發來短信,邀請我參加首映禮。我想不管怎樣,這是因為新東方而觸發的一部電影,客觀地說也反映了一個時代和這個時代中人的夢想、奮斗、心酸和成功,所以就答應陳可辛去參加首映禮。5月13日晚上到了清華會堂,第一次見到了陳可辛導演。陳導比我想象的要矮一點兒,但樸實謙和,有謙謙君子風度,一起聊天也比較暢快。后來又見到了黃曉明、鄧超和佟大為,并和黃曉明一起合了影。電影開演之前大家一起要走紅地毯,我最后還是沒走,因為本質上我還是不希望這部電影和我聯系得太密切,陳導最后也表示理解。我坐到劇場里等待電影開始,發現馮侖和牛文文就坐在我邊上。第二次看這部電影,我依然沒有擺脫主觀對照立場。電影的場景和我第一次看的時候相比,做了一些調整,音樂配上后感覺好了很多。電影結束后,全場站起來鼓掌,也許這反映了觀眾的心聲,覺得電影不錯吧。主持人把演員叫上臺后,又把我、徐小平和王強叫了上去,讓我們談談看電影的體會。我就說,這是一部電影,人物大家最好不要對號入座;其次,盡管電影的情節很精彩,但現實中的故事更加精彩,朋友之間的紛爭更加殘酷,但友情也更加濃厚。后來我通過媒體才知道,那天晚上有很多明星名媛都參加了首映禮,可惜我基本都不認識。
5月17日晚上,也就是電影公演前的晚上,我邀請小平、王強到家里吃飯。吃飯和電影沒有關系,這是我們的常規活動。我們這幾個人,要是有一段時間沒見,就會互相想念,渴望在一起聊聊天、喝喝酒。和電影中的故事一樣,我們幾個人把新東方帶上了紐交所上市公司的道路,友情和財富都有了完美的結局。上市后一切都要按照上市公司的規矩運作,我們這幫閑云野鶴般的人物,都不是太習慣公司正規化運作帶來的束縛。小平和王強逐步退出了新東方管理層,作為股東身份,他們到今天一直保持著。我作為新東方的主要代表,沒有辦法和他們一樣功成身退,只能被鎖在新東方做一個職業經理人。這和我的個性十分不符,所以曾經向媒體真情表達過,把新東方帶上市一直讓我很后悔。當然,我知道實際上是沒有后悔藥可以吃的,新東方當時也只有上市才能解脫面臨的諸多困境。盡管上市后又有了不同的困境和麻煩,但新東方畢竟在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前進了。
很多人都在猜,我們三人之間現在是什么關系?呵呵,我們依然是合伙人關系。小平成立的真格基金,為歸國留學生提供創業基金支持,我們都是基金的持有者。新東方十幾年前就提出了一句口號:“出國留學的橋梁,歸國創業的彩虹。”前半句話是新東方的現實,后半句話我們正在通過基金努力實現。我們也還是新東方的合伙人,因為我們都是新東方的股東,繼續在為新東方的發展做出各自的努力。同時,我們更是友情的合伙人,從進北大互相認識三十多年,從同學到同事到合伙創業,我們此生注定了會在一起創造很多故事,并且這些故事必將以更加精彩的方式延續到未來。
【俞敏洪的經典勵志文章】相關文章:
俞敏洪經典勵志文章-俞敏洪正能量勵志文章04-03
俞敏洪經典勵志文章04-03
俞敏洪勵志文章04-06
俞敏洪的勵志文章精選04-07
俞敏洪勵志文章分享04-07
關于俞洪敏的勵志文章12-07
俞敏洪經典勵志文章分享04-07
俞敏洪空虛的好處勵志文章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