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屆高考一輪語文復習試題及答案(1)[1]
為您整理了“2017年屆高考一輪語文復習試題及答案(1)”,方便廣大網友查閱!更多高考相關信息請訪問高考網。一、(15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時下,每天都是霓虹流轉,光怪陸離,人們都在忙忙碌碌馬不停蹄地追趕著自己的夢想,寧靜似乎成了一種奢侈。 ,沉靜下來讓自己有一個滿意的心情,(氣定神閑∕從容不迫)地做點兒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什么都不做,只尋一個恬淡的去處。
我曾多次(領略∕領教)過北歐咖啡廳的別致風味。咖啡廳里,幾乎座無虛席,但卻寧靜得讓人心悸,人們一個個安祥地(翻閱∕翻檢)著手中的一本書、一張報紙,或是什么都不做,只優雅地目視著前方,而眼前的一杯咖啡,抑或是一杯紅酒,似乎只是個簡單的道具而已。那樣的寧靜,實在是當今世界的一種大美。
朋友也曾在冬至時帶我到海邊尋覓“靜”。舉目四顧,昔日宛若步行街般興旺的海濱,早已繁華落盡,像一個垂暮的老人,慈祥、安靜、從容。坐在海邊的礁石上極目,見海天茫茫處的漁村,掩映在層層濃密的蘆蕩之中, 。天高地迥,遠黛蒼茫,海風陣陣,鳥鳴啾啾,一顆躁動抑郁的心也隨之靜若幽谷。
1.文中加點的詞語,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霓虹 光怪陸離 B.奢侈 座無虛席
C.安祥 天高地迥 D.躁動 遠黛蒼茫
2.依次選用文中括號里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A.氣定神閑 領教 翻檢 B.氣定神閑 領略 翻閱
C.從容不迫 領略 翻閱 D.從容不迫 領教 翻檢
3.在文中兩處橫線上依次填入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A.但是忙碌之中,總該給自己一個間隙 清晰可見有幾縷炊煙
B.因此忙碌之中,總該給自己一個間隙 依稀有炊煙裊裊升騰
C.但是忙碌之中,總該給自己一個間隙 依稀有炊煙裊裊升騰
D.因此忙碌之中,總該給自己一個間隙 清晰可見有幾縷炊煙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美國LIGO科研團隊宣布,他們發現了來自于13億光年外的引力波,引力波與阿爾法射線、貝塔射線一樣,無聲無臭,看不見,摸不著。
B.多年來,面對名利和誘惑,著名詞作家閻肅一直堅守底線,一片冰心,始終高歌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體現出一名文藝老兵高尚的人生修養。
C.供給側改革是對過去30多年改革注重需求端的重大思路調整,絕非一項短期政策變化,而是一項長周期經濟改革,實踐中不可能一揮而就。
D. 春節剛過,醫院號販子又死灰復燃,北大口腔醫院、同仁醫院、北京婦產醫院等醫院的號販子準點“上班”了,而且明目張膽,不避保安。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⒕湟餉魅返囊幌釷?
A.復雜嚴峻的國際經濟形勢表明,當下的世界已經形成經濟高度依存、信息高度發達、產業相互交融的格局,是一個經濟高度一體化的時代。
B.與流行文化相比,鄉土文化的變化明顯遲緩,要想讓鄉土文化保持質樸無華的本色的同時吮吸流行文化的養分,需要下一番工夫不可。
C.近年來,我國關于留守兒童的輿情事件增幅顯著,無疑暴露了這一群體面臨的非常嚴峻的“成長危機”,已經成為一種“時代的傷痛”。
D.實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堅決消除權力設租尋租空間,推行陽光行政,是實現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重要內容。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元素”一詞中的“元”意謂本源、本根,“素”意謂未被分割的基本質素。“中華文化元素”,指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進程中鑄造的具有中國氣派、中國風格、中國韻味的基本質素,如陰陽和諧、五行相生相克、民本思想、區別于拼音文字的形義文字等。它們生長發育于中華民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中,蘊藏于中華民族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觀念文化中,為海內外華人所認同和信守。
中華文化的不同級次、不同門類包含著各具個性的元素。如水墨畫的書畫同源、墨分五色;武術的技藝合一、剛柔相濟、講究武德;園林的.天然雅趣、可居可游可賞等。可見,文化元素絕非神秘存在物,從來都與民族、民間的文化實踐相共生,始終附著并體現于器物、制度、風俗之中。中華文化元素之于中華文化事象、文化符號,如魂之附體、影之隨形,須臾不可分離。從諸多文化事象、文化符號中,可以提?⒔沂局謝?幕??氐木?輟?
漢字及漢字文化,是彰顯中華文化元素的典型案例。世界上各種文字都從象形文字進化而來,多數文字從象形走向拼音,而漢字則從象形走向表意與表音相結合的“意音文字”。近有學者將漢字歸為“拼義文字”,即注重語義拼合的文字:首先創造多個視覺符號作為表達萬象世界的基本概念,然后將這些符號組合起來,用小的意義單位拼合成大的意義單位,表達新事物、新概念。自成一格的漢字創發于中國,是世界上僅存的生命力盎然的古文字。它主要傳播于東亞,成為東亞諸國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互動的語文載體。在古代,中國長期是朝鮮、越南、日本等東亞國家的文化供給地;至近代,日本以漢字譯介西方文化,成效卓異,日制漢字詞中國多有引入。漢字在漢字文化圈諸國所起的作用,相當于拉丁文在歐洲諸國所起的作用。故有學者將漢字稱為“東亞的拉丁文”。漢字是中華文化系統中影響最深遠廣大的文化符號。作為中華文化元素重要內容的漢字,造就了一種具有特殊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的文化系統。它區別于印度文化、伊斯蘭文化和歐洲文化。漢字文化圈是一個有著強勁生命活力的文化存在,是世界上頗具原創性和傳承力的文化圈之一。
內蘊于文化事象、文化符號的中華文化元素并非凝固不變、自我封閉的系統,而具有歷史承襲性、穩定性,因而是經典的。它同時具有隨時推衍的變異性、革命性,因而又是時代的。中華文化元素也是在世界視野觀照下、在與外域元素相比較中得以彰顯的,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中華文化元素是構建當代中華文化的基本成分之一,是塑造國家形象、提升國民精神的重要資源。開掘并弘揚中華文化元素,有助于加深中華文化對國人的感召力、親和力,促使人們增強歷史敬畏感和時代使命感、提升民族自信心和傳承創新中華文化的自覺性。此外,通過發掘蘊含著中華文化元素的文化事象、文化符號,彰顯可親可敬的中國風格,并將其傳播給異域受眾,可以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選自2016年1月21日《人民日報》,作者馮天瑜,有刪節)
6.下列對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中華文化元素生長發育于中華民族生活、思維方式中,蘊藏于中華民族器物、制度、行為、觀念等文化中,為海內外華人所認同和信守。
B.從象形走向表意與表音相結合的“意音文字”的漢字,作為中華文化元素重要內容,造就了一種具有特殊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的文化系統。
C.中華文化元素既有經典性又有時代性,既是中國的又是世界的,是構建當代中華文化的基本成分之一;開掘并弘揚之意義重大。
D.中華文化元素并不是一個凝固不變、自我封閉的系統,它具有歷史承襲性、穩定性,是塑造國家形象、提升國民精神的重要資源。
7.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中華文化元素是指在長期歷史進程中,通過不斷熔鑄而形成的較為穩固的具有中國氣派、中國風格、中國韻味的基本文化成分。
B.日常所見的諸多中華文化事象、文化符號,如魂之附體、影之隨形,與中華文化元素共生共存,須臾不可分離。
C.從象形走向拼音,是世界上文字進化的基本趨勢,而漢字則是唯一從象形走向表意與表音相結合的文字。
D.漢字創發于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僅存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字,是東亞諸國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互動的語文載體。
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春聯、福字、窗花,象征吉祥如意的紅燈籠,以“孝”為載體的家國天下情懷,這些都是中國文化中的民俗文化事象、文化符號。
B.漢字具有極強的造詞能力,如以“電”為詞干可組成電燈、電話、電腦等詞語,可準確而形象地表達層出不窮的新事物、新概念。
C.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表演的四大發明、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采用的“中國紅”,都是中華文化元素經典性和時代性的體現。
D.美國好萊塢動畫片《功夫熊貓》《花木蘭》演繹中華文化元素并獲得成功,充分說明中華文化完全可以“走出去”。
【2017年屆高考一輪語文復習試題及答案(1)[1]】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