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代名言糾改
原句:無欲則剛。
釋義:沒有欲望,就會剛強。欲:欲望,想得到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目的的要求。剛:堅強。
出處:清朝名臣林則徐任兩廣總督時,在自己府衙書寫的一幅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應糾改為:有欲則剛。
解析:“無欲則剛”應為大錯的概念。但何以長期以來還常為世人所用,乃系語出于抗英名臣林則徐的名聯。又因此對聯的上聯表述的理念是正確的,客觀的,故掩蓋了因對仗工整需要而制成的下聯的不當。下聯乍看用意正確,實則錯誤。峭壁高聳而立,實為遠古時代造地運動使然。而它貌似剛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峭壁逐漸風化頹蝕,久而久之,還會傾倒、渙散,何以見得剛強?此也證明無欲望、無生命的物象,是不會剛強的。
“有欲則剛”才是正確的理念。從生理學上來說,人類及動物的雄性,就其生理而言,只有性欲望才有性沖動以及性能力的強大。其實,不僅僅是雄性,雌性也是如此,只是表現得隱晦而已。從植物學、微生物學來說,生命只有生存的欲望,才有生命的存在、發展和活動。這些,無不證明有欲則剛的道理。
或許有人認為岳飛、包拯、周恩來等忠剛人物無欲而剛,這是大錯特錯的看法。岳飛自表“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他沒有為國建功立業、收復河山、精忠報國的強烈欲望,怎會那樣忠剛?包拯沒有整肅朝綱、安邦定國的強烈欲望,怎會那樣剛正不阿?周恩來從青年時就高吟“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百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從這首詩就看出他救國、興國的強烈欲望,只有這種欲望,才有他那樣超負荷的剛強!
有欲則剛,“欲望”會鞭策著自己向著目標奮斗。“欲望”和“希望”不同:“欲望”是一個人內心深處蘊藏的,又可以時刻爆發出來的一種不為人知的要求;而“希望”則只是想要什么,想要怎樣,可實現也可免實現,它的魔力沒有“欲望”強大。如果說“希望”使人上進,促人要求,那么,“欲望”則能使人奮發爭取,使人努力追求,而使人愈發剛強。
“剛”的引申義為:剛勁、強硬、張力、發展、強大、旺盛,其反義為:弱小、萎靡、萎縮、衰敗。而“欲望”則是多種多樣的,所以“有欲則剛”也是多種多樣的。
顏回簞食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而不改其樂,成就他的是求道德欲望。后來他這種道德欲望和道德追求,使他發展為孔門的道德君子。
劉邦初見萬人瞻望的秦始皇,脫口而說“大丈夫當如是”,激勵他的,是求功業的欲望。由于劉邦追求功業的欲望極強烈,使他發展成為強勢的大漢天子。
匡衡鑿壁偷光,車胤囊螢照讀,楊時程門立雪,引導他們的,是求知識的欲望。這使他們后來成長為學有成就的人物。
陳景潤懷有誓解哥德巴赫猜想等數學難題的欲望,不達目的決不罷休,因而即使生活艱辛,病魔纏身,體質羸弱,也絲毫不墜堅毅攻堅之志。
汶川地震中堅持時間最長的幸存者崔昌會,在廢墟下靠蚯蚓和野草為食,拯救他的是“我要活下去”的求生存的欲望,最終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總之,有強烈欲望的人,其生命力總是頑強的。
而無欲無求者,則頹廢、萎靡、消沉,生命力極其纖弱。缺乏欲望的人生,則平淡乏味,暮氣沉沉,只能是辜負了靚麗青春,虛度了人生時光。
所以,無欲不剛,有欲則剛。
【古代名言糾改】相關文章:
古代哲理名言04-23
古代時間的名言12-31
古代勵志名言05-09
古代勵志經典的名言04-10
古代勵志名言10-01
古代勵志名言大全08-02
古代愛的名言警句04-08
古代的名言警句大全04-08
古代時間名言警句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