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法律的名言(精選95句)
法律是人類為了共同利益,由人類智慧遵循人類經驗所做出的最后成果。過去人們更多把法律當做一種工具,但法律不該只是工具,更應當是一種價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法律的名言,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法律的名言1
1. 法者,治之端也。――荀況(戰國)《荀子·君道》
2. 法分明,則賢不得奪不肖,強不得侵弱,眾不得暴寡。――韓非(戰國)《韓非子·守道》
3. 法律的制訂是為了懲罰人類的兇惡悖謬,所以法律本身必須最為純潔無垢。――孟德斯鳩(法)《論法的精神》
4. 法律決非一成不變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風浪而起變化一樣,法律也因情況和時運而變化。――黑格爾(德)《法哲學原理》
5. 沒有永恒的法律,適用于這一時期的法律決不適用于另一時期,我們只能力求為每種文明提供相應的法律制度。――柯勒(德)《法律概念》
6. 法律應該是鐵的,像鐵鎖那樣。――高爾基(蘇)《我的大學》
7. 法律必須依靠某種外部手段來使其機器運轉,因為法律規則是不會自動執行的。――龐德(美)《通過法律的社會控制法律的任務》
8. 法律的生命不是邏輯而是經驗。――霍姆斯(美)《普通法》
9. 法律不負殺人的責任,也就像這責任不應該使槍刀擔負一個樣。――沈從文
10. 自由不是無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種能做法律許可的任何事的權力。——孟德斯鳩
11. 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孟德斯鳩
12. 支配和統治一切的,在君主政府中是法律的力量,在專制政府中是永遠高舉著君主的鐵拳,但是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孟德斯鳩
13. 法律是一切人類智慧聰明的結晶,包括一切社會思想和道德。——柏拉圖
14. 沒有絕對的平等,也沒有絕對的權力。人在天性上類同,就法律而言不平等,在政治上不平等,又不同類。——巴爾扎克
15. 人們嘴上掛著的法律,其真實含義是財富。——愛獻生
16. 如果說就某特定國度的特定時期而言法律是命令,那么把它放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考察,法治社會的法律又是一種永恒的理性對話過程。它是一種“對話”(discourse),乃是指法律是在各種不同的觀點及利益的交鋒與辯論中不斷獲得產生變更與發展;它是一種“理性”(retional)對話,乃是指這種對話在本質上是一種平和而非暴力的`說理過程。——張千帆
17. 法律人不應該倡導過于激烈的變革,因為激烈的變革導致的結果是社會秩序的進一步的喪失,所以西方有一句古老的諺語叫:槍炮作響法無聲。槍炮作響的時候,法律就沒有辦法生存。所以我們都不希望這個社會發生太過劇烈的變化。
18. 只要不違反公正的法律,那么人人都有完全的自由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亞當·斯密
19. 一個細小的瞬息即逝的期望可以經常地從純自然的環境中產生出來,而一個強烈而持久的期望,則只能來自于法律。——邊沁
20. 如果行政權力的膨脹是現代社會不可豁免的宿命,那么為了取得社會的平衡,一方面必須讓政治充分反映民眾的意愿,另一方面在法的體系中應該最大限度地尊重個人的主體性,使他們能夠與過分膨脹的行政權力相抗衡。
法律的名言2
1) 法律地在暴力面前是沒有發言權的。——西塞羅
2) 法不禁止即自由。——法諺
3) 如果法律沒有恐懼支撐,它絕不能生效。——索福克勒斯
4) 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波洛克
5) 法律源于人的自衛本能。——英格索爾
6) 法律有權打破平靜。——馬·格林
7) 法律總是把全民的安全置于個人的安全之上。——西塞羅
8) 要使事物合乎正義(公平),須有毫無偏私的權衡;法律恰恰正是這樣一個中道的權衡。——亞里士多德(古希臘)《政治學》
9) 沒有信仰的法律將退化成為僵死的教條,而沒有法律的信仰將蛻變成為狂信。——伯爾曼
10) 法律的制訂是為了懲罰人類的兇惡悖謬,因此法律本身務必最為純潔無垢。——孟德斯鳩(法)《論法的精神》
11) 法律的真理知識,來自于立法者的教養。——黑格爾
12) 法律又是什么?法律就是取得勝利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的意志的表現。——列寧(蘇)《社會民主黨在~年俄國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綱領》
13) 法律決非一成不變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風浪而起變化一樣,法律也因狀況和時運而變化。——黑格爾(德)《法哲學原理》
14) 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法則。有權力的人使用權力一直到遇有界線的地方才休止。——孟德斯鳩
15) 刑法原則:一。罪刑法定原則。“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二。罪刑相適當原則。三。刑罰的人道主義原則。——貝卡利亞
16) 人類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獨立宣言》
17) 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自由而莊嚴的表現。
18) 法律是社會習俗和思想的結晶。
19) 法律吸吮窮人的膏血,而富人卻掌握著權柄。
20) 刑罰知其所加,則邪惡知其所畏。——諸葛亮(三國·蜀)《便宜十六策·賞罰》
法律的名言3
1、五權憲法。——孫中山
2、唯奉三尺之律,以繩四海之人。——唐·吳兢《貞觀政要》
3、為人上者釋法而行私,則人臣者援私以為公。——《管子·君臣上》
4、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君書》
5、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夏敬渠《野叟曝言》
6、王者之政莫急于盜賊。——李悝
7、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孟子
8、天下有定理而無定法。——王夫之(明末清初)
9、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無法儀而其事能成者無有也。《墨子·法儀》
10、天網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11、太平之世不立刑。——康有為
12、所以能制勝于天下者,用法明也。——諸葛亮《論斬馬謖》
13、雖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規矩之正方圓也。故巧者能生規矩,不能廢規矩
14、私情行而公法毀。《管子·八觀》
15、守一而制萬物者,法也。——《羲冠子·度一》
16、守法為官,一生平安;守法做人,清白本分;守法處事,達理明志;守法致富,根基穩固。——田桑
17、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史襄哉《中華諺海》
18、視時而立儀。《管子·國難》
19、事斷于法。——鄧析
20、石以砥焉,化鈍為利;法以砥焉,化愚為智。——劉禹錫《砥石賦》
21、圣人之為國也,觀俗立法則治。——《商君書·算地》
22、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陳亮
23、圣人為法國者,必逆于世,而順于道德。——《韓非子·奸劫弒臣》
24、圣人立法以導民之心,各使自然。使生者無德,死者無怨。——《文子·自然》
25、省刑之要在禁文巧。——《管子·牧民》
26、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尚書·大禹謨》
27、誅禁不當,反受其央。——《馬王堆漢墓帛書·國次》
28、誅惡不避親愛,舉善不避仇仇。——《漢書》
29、誅不避貴,賞不遺賤。舉事不私,聽獄不阿。——《晏子春秋·內篇》
30、治國者,必以奉法為重。《三國演義》
31、治國無其法則亂,守法而不變則衰。——《唐·歐陽詢·藝文類聚》
32、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悖亂不可以持國。《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
33、治大國而數變法,則民苦之。——《韓非子·解老》
34、制治于未亂,保邦于未危。——《尚書》
35、執法如山,守身如玉。——金纓《格言聯壁·從政》
36、知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為吏者枉法以害民。(漢·劉安《說苑·政理》)
37、政令必行,憲禁必從。曲木惡直繩,重罰惡明證。——王符《潛夫論·考績》
38、欲著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沒其實。——歐陽修《魏梁解》
39、宥過無大,刑故無小。——《尚書·大禹謨》
40、有治人,無治法。——荀子
41、有事不避難,有罪不避刑。——《國語·晉語七》
42、有法而行私,謂之不法。——慎到
43、有法而不循法,法雖善與無法等。——沈家本
44、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偽,有權衡之稱者,不可欺以輕重,有尋丈之數者,不可差以長短。——《管子·明法》
45、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管子·法法》
46、用賞貴信,用刑貴正。——《鬼谷子·符言》
47、以至詳之法曉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蘇軾
48、以道為常,以法為本。——《韓非子·飾邪》
49、一民之軌,莫如法。——《韓非子·有度》
50、陽為德,陰為刑,刑主殺而德主生。——董仲舒
51、言行而不軌于法令者必禁。——《韓非子·飾邪》
52、言出為箭,執法如山。——李綠園《歧路燈》
53、言不中法者,不聽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為也。——《商君書·君臣》
54、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惡極。——歐陽修《縱惡論》
55、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
【法律的名言】相關文章:
法律的名言大全12-09
法律名言警句大全12-09
關于法律的名言警句大全12-09
關于法律的名言警句大全12-09
法律的名人名言警句12-09
流傳至今有關法律的經典名言名句12-27
關于法律的名人名言大全12-09
法律故事作文11-29
法律小故事10-01
關于法律的作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