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城荊州散文游記經典美文
眾所周知,唐代有個著名的宰相兼詩人,名叫張九齡,曾任過荊州長史。任期內,他最愛登城南門樓,憑欄眺望滔滔長江的萬千景色,《登郡城南樓》就是他的即興之作:“閉閣幸無事,登樓聊永日,云霞千里開,洲渚萬形出,澹澹澄江漫,飛飛渡鳥疾。邑人半艫艦,津樹多楓桔。感別時亦屢,憑眺情非一……”。寥寥數筆,活畫出了一幅清新秀麗的荊江風光。
進入荊州市前,首先引人注目的便是那雄偉壯麗的荊州古城。相傳城墻最初為三國名將關羽所筑,后經歷代增修,現存的是清初順治年間在舊基上按明代規模和風格重建的。整個城池東西長,南北窄,呈多邊形,全長八公里,高八點八三米,外有護城河環繞。城內地下還有深兩米、寬一米的下水道,天旱可以引水進城,天澇能很快將城內漬水排出。荊州城共有六座城門,每座城門外又建有半圓形的小城,對防守十分有利。南門外城墻腳下有一處名叫“息壤”的古跡,相傳是大禹埋治水工具的地方。蘇東坡曾寫過一首《息壤詩》,序中說:“息壤旁有事,不可犯。畚插所及,輒復如故。又頗致雷雨,歲旱屢發有應。”
江陵城建有“開元”、“元妙”和“太暉”“三觀”。城西的開元觀,史載為唐開年間所建,故名。城北的元妙觀亦稱玄妙觀,觀前有一塊高大的“九老仙都官碑”,由元代大學士歐陽元作文,大書法家危素書寫,堪稱文章、書法中的兩絕。太暉觀位于西門外,其主體建筑朝圣門建于高臺之上,殿內雕梁畫棟,屋頂銅瓦覆蓋,向有“小金頂”、“賽武當”之稱。四周圍墻上鑲嵌著幾百個金碧輝煌的佛像,千姿百態,令人久看不煩。
在荊州城小北門約五公里處,便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楚紀南故城”。自公元前楚文王由丹陽遷都這里后,即成為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南方最大的城市。當時它東西長九里,南北寬七里,面積達六十三平方華里,比現代的荊州城還大一倍多。現在,紀南故城的城里城外,地上地下,到處都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經鉆探,僅在五千二百多平方米的范圍內就有古墓二百余座,現已發掘三十多座,僅幾座中型楚墓就出土了數以千計的文物,其中越王勾踐劍,楚王孫魚戈,彩繪石編磬等都是稀世之寶。燈下七五年六月江陵鳳凰山又發掘了一座漢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的古墓,出土了一具保存完好、轟動中外的古尸,對研究古代防腐技術和其他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古老的荊州,只有在解放后才獲得了真正的新生。解放前,這里幾乎沒有什么工業,而現在的城里城外已建有機械、造船、電器、紡織、化工、絲綢、造紙、橡膠、食品等幾十家工廠,生產機床、汽車、柴油機、絲綢等數百種產品,其中一些產品遠銷國內外。荊州的土特產,素為歷代名家所稱頌。司馬遷贊這里是“飯稻羹魚”,杜甫的夸獎更形象:“白魚如切玉,朱桔不論錢”。如今,這里不僅米多魚多,而且鮮蛋也多,其年產量達一千萬斤,常居全國前茅。正因其物產豐富,故荊州的傳統小吃名菜也多得令人向往,其中尤以“冬瓜鱉裙羹”和“八寶飯”最著名。“冬瓜鱉裙羹”是選用肥大的雄甲魚煸炒,燜煮,然后加以嫩冬瓜清燉而成,湯清汁純,鮮美異常。據說,宋仁宗召見江陵(今荊州市)張景時,問:“卿在江陵所食何物?”張景答道:“新粟米飲魚子飯,嫩冬瓜煮鱉裙羹”,足見其名聲之久遠。“八寶飯”是用紅棗、蜜餞、湘蓮、薏仁米、小金桔、桂花、冬瓜條、糯米等八種食物和豬油、白糖蒸制而成,吃起來甜而不厭,油而不膩,色香俱全,風味獨特。人們攬勝江陵之余,倒不妨前往“聚珍園”去品嘗一下千古名肴,也不枉到此一游!
【古城荊州散文游記經典美文】相關文章:
荊州古城的作文01-28
古城,與黃酒美文欣賞12-09
斑斕的鳳凰古城的經典美文04-08
游鳳凰古城寫景美文12-09
麗江古城游記作文12-26
美文欣賞剎那散文12-09
美文散文摘抄12-07
橫山游記美文03-25
黑山游記美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