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磨課的經典美文
今年的遠程研修任務,更接地氣了。教育教學的落實根本在課堂,所有的國家的、地方的、校本的課程價值目標的落實,歸根結底要靠課堂來實現。教師專業化的主陣地也在課堂。所以,“磨”課是根。那么,對于語文來說,“磨”課磨什么呢?
近來,我在讀希爾伯特.邁爾(德)的《備課指南》,這是一本針對新任職教師的基礎入門書,但對于我這個寫備課二十多年的老教師來說,感覺還是很有觸動。書中提出的“教學六邊形”理論,我認為是我們“磨”課的重點:目標結構、內容結構、時間結構、空間結構、行為結構、社會結構。這六大元素,應該算是課堂的基本元素。
一堂課,目標定位要實用。按照新課標要求,我們把目標分解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我們磨課的時候,這三位目標的設定,應該要精準。我們在實施新教育理想課堂研究的時候,把三維目標再細化,分類設定,即在三維目標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分ABC三類。磨課的時候,目標這一塊就有了兩個層面,一是三維目標是否符合課標要求,二是目標是否符合學生實際,這就充分體現了目標功能和價值。這應該是磨課的基礎。
一堂課,內容定位要精確。對于語文課堂來說,無論是單元內容還是課文內容,無論是長文還是短文,內容定位要找準核心點。這個核心既要滿足課標要求,更要滿足學生需求。我們學校的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要求主問題主備,即由主問題入手,找到課文核心,通過主問題,形成一條主線,把課文內容串聯起來。這就需要在磨課的時候,側重于文本細讀。一篇課文如果不經過細讀,絕對把握不準內容的核心,定位就會有偏差。為此,我們專門研讀了王松洲《詩意語文》、陳日亮《如是我讀》等文本細讀專家的一些案例,我們細讀不了,就把人家細讀好了的拿過來為我所用。
一堂課,時間安排要合理。時間安排,根本在于課堂教學流程的設計。這是傳統課堂教學磨課的重要環節。短短的四十五分鐘,要達成什么目標、解決多少內容,一定要設計規劃合理。這就決定了我們在課堂設計上,按照什么樣的過程或者什么樣的順序來進行教學。在我們的理想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們是按照分欄備課的,左手欄備教的流程,右手欄備學的流程。二者之間的合理安排,才能使教學效益最大化。
一堂課,空間準備要充分?臻g準備包括學生合作安排、多媒體準備、教師行動空間設計、課堂空間規劃等多種元素。善教的老師,應該善于拓寬課堂的空間,給學生更大的思考天地,提供更多的平臺。磨課的時候,在空間維度上主要應該是研究學生“在哪里”,也就是說時刻讓學生明晰自己的“課堂位置”,知道自己在哪里、應該做什么。
一堂課,行為模式要明晰。一般來說,課堂最頻繁應用的行為模式是引導型的課堂交談。教師按照自己的預設,一步一步的牽著學生的鼻子,把各個環節和流程走下來,然后教學任務就算是完成了。那么真正的學生的交流、探究、合作如何落實,應該是磨課的重點。也就是說讓行為模式適合我們既定的目標要求、適合我們的內容結構。在新教育理想課堂的實踐中我也發現,備課板塊中的左手欄(教的行為模式)往往比較清晰,而右手欄(學的行為模式)往往比較模糊,流于形式。如果學的行為模式準備不足,那么整個課堂就缺少從教到學的橋梁。
一堂課,社會構建要和諧。一堂課的社會結構包括外顯和內在兩個方面。外顯的班級、年級、小組、座位、性別,內在的師生、生生之間的人際結構和關系結構都關系著一堂課能否成功。因此在磨課的時候,我們應該從和諧的社會結構建構上,有意識的進行研究,創造有利的學習氛圍。尤其是對于課堂預設之外的一些問題,既考查教師的課堂應對能力,也考察了教師的人格魅力。那么,課堂規則和課堂文化的建設,就應該這一個元素的核心。
【磨課的經典美文】相關文章:
磨課活動的總結范文03-29
小學數學磨課計劃范文04-24
磨課活動總結范文三篇12-09
第一學期磨課總結范文03-29
教師磨課總結范文03-31
愛情課美文04-22
愛情課的經典美文04-21
研課磨課工作心得體會4篇04-20
研課磨課工作心得體會(精選9篇)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