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別嫉妒那個“靠窗的人”美文摘抄
有這么一個故事一家醫院的小病房里住著兩個病人。由于房間很小,只有一扇窗子可以看見外面的世界。其中一個人,在治療中有一個小時可以坐在床上(有儀器從他的肺中抽取積液),他的床靠著窗。另一個人終日都得平躺在床上。
每天下午,睡在窗邊的那個人會在坐起的那一個小時里,把窗外的景致描繪給另一個人聽:在鮮花盛開、綠草如茵的草地上,人們玩耍嬉戲,小孩在放風箏……還有美麗的天空。
另一個人傾聽著,享受著每一分鐘,他也仿佛“看到”了外面的一切,這讓他感覺到自己幾乎就生活在外面的世界里了。
然而,在一個天氣晴朗的午后,他突然想:為什么睡在窗邊的人有這么好的一個享受,而我沒有?他覺得不是滋味。他越這么想,就越想換床,一定得換!
那天夜里,靠窗的病人忽然拼命地咳嗽,他一直想按鈴叫護士來,但沒按著。沒靠窗的這個人卻只是旁觀,沒有幫忙……第二天早上,護士來的時候,靠窗的病人已經死了。
這個人趕緊問護士,他是否可以換到靠窗戶的那張床上。他們幫他換了床,他覺得很舒服。他拼命地用手支撐起自己,吃力地往外望……
但,窗外只有一堵空白的墻。
我看到這個故事時,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與人合作,要學會換位思考。有時,人們常常表現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心態,愛用懷疑的目光看對方,這樣往往誤解人家的本意。如果,換個角度想一想,將心比心,就會發現對方的優點。
在家庭中,做父母的,要學會換位思考,不要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父母要為孩子想一想,想一想自己小時候,像孩子這么大時,遇到每件事是什么心情:也不能把以前父母教育自己的那些老套方法再拿出來用了,“棍棒能說話”已經行不通了:父母還應換位想想,假如我們是孩子,我們會怎樣……這樣設身處地地為孩子著想,就能理解孩子的心事,有事就會和孩子商量著辦,這樣就能走進孩子的內心。反過來,有父母做榜樣,孩子也會為父母想,他會了解爸爸、媽媽內心肯定是為他好:孩子也會換位思考:假如我是父母,我會怎樣……這樣孩子就能體諒父母的苦衷,理解父母。
在學校里,有的同學做事由著性子來,這件事自己想做就做,全然不計后果。做錯事,老師問他原因,他老是會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去,從不往自己身上找毛病,好像錯的總是別人。有這么一位同學,字寫得不好,老師讓他重寫,他不太服氣,但還是動筆寫了。這時,有兩位同學吵著玩,把他的桌子給撞了一下,使他的宇寫歪了,他就氣不打一處來,把同學的書扔到了地上。我問他:“為什么這么做?”他說:“誰叫他們撞我的桌子?”你說,這兩位同學是故意撞他的桌子嗎?看來,這位同學還沒學會換位思考。我問他:“如果你是老師,看到有學生的字寫得馬馬虎虎,你會怎樣7如果你是那位書被扔在地上的同學,你會怎么想?”經過一番引導,他才明白自己的做法不對。現在,有的同學個性很強,和別人相處得不太好,這些同學更應該有換位思考的思想,要多站在別人的角度想想,這對同學們的成長是很有益處的。
最后再送上與人相處的幾點“秘訣”:尊重別人的意見,看到別人的作用,贊美別人的好處,學習別人的長處,感謝別人的幫助,原諒別人的過失。
【別嫉妒那個“靠窗的人”美文摘抄】相關文章:
要命的嫉妒經典美文11-26
虛榮與嫉妒的經典美文12-09
要命的嫉妒的經典美文11-26
人情難得,別輕易消耗美文摘抄03-30
愛情不嫉妒美文03-27
懷念那個叫蘇拉的女孩美文摘抄04-01
經典美文:晨別12-09
別外婆經典美文12-09
嫉妒心情感美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