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石油市場需求分析報告-中國石油市場需求和生產情況
石油一直是每個國家都稀缺的資源,所以石油的價格一直都是比較高的。中國石油市場的需求非常高,我們每年需要使用到很多石油,所以我們有必要對我國的石油市場進行分析,中國石油市場需求分析報告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國石油市場需求分析報告資料,歡迎閱讀。
中國石油市場需求分析報告
一、中國石油市場情況分析
12月份中國石油市場進口環比小幅下滑2%,但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銷售情況仍保持穩步上升態勢。同時,柴油批發毛利的小幅回升也印證了終端需求的復蘇仍在繼續。因此,需求復蘇在歲末持續符合我們預期,而原油進口量的小幅下降反映出國內原油市場12月去庫存約1600萬桶,超出預期(季節性庫存下降約500萬桶)。
二、中國石油市場需求分析
預計2013年中國石油市場需求增長達48萬桶/天,至1086萬桶/天,同比增速達4.7%高于2012年的3.4%,繼續充當非OECD需求乃至全球需求增長的發動機。2013年中國石油需求增速提升的主要原因有三:1)經濟增速回暖,拉動需求增速回升,根據權威機構預測GDP將由2012年的7.8%提升2013年至8.1%;2)下游企業的去庫存接近尾聲,有望于2013年轉而進入補庫存階段,進一步拉動對上游原材料油品的需求(如化工用油);3)基建投資增速在2013年有望進一步提升,拉動瀝青等基建類用油的需求。2013年中國原油進口增速提升,對海外原油需求進一步上升。
三、中國石油市場進口需求
基于測算,2013年中國原油進口量有望接近600萬桶/天,同比增長接近10%,相比2012年的6.8%有進一步上升。理由如下:1)由于新建煉油產能的投產和石油需求回升,原油加工量年同比增長有望達50萬桶/天,帶動原油進口量上升;2)新增的煉油產能需要相應的運營庫存,進一步帶動進口量上升;3)地方煉廠加工原料的轉變,中國化工集團獲得20萬桶/天的原油進口配額,將使得作為傳統地煉原料的燃料油進口與原油進口此消彼長。
四、中國石油市場需求分析總結
戰略石油儲備的潛在注油需求有可能對我們的預測帶來進一步上行風險。戰略石油儲備二期,除了已完工的獨山子和蘭州項目,仍有約1.3億桶的.儲油項目預計于2013年完工,如果按照過去經驗(平均在完工后半年內完成注油),有望額外增加大約24萬桶/天的注油需求。2013年成品油出口量有望增加,壓制亞洲煉油毛利因為產能擴張超過需求的回升,我們預期中國煉廠的原油加工量上升幅度超過需求的增長,進而導致國內成品油市場供應相對過剩,并增加成品油出口的壓力。我們預期中國成品油出口量的增加,將壓制亞洲煉油毛利。
中國石油市場需求和生產情況
內容提示:根據需求和生產情況,預計2014年石油和原油凈進口量分別為3.24億噸和2.98億噸,分別增長5.8%和6.3%,石油和原油對外依存度將分別達到60.7%和58.7%。汽、煤、柴油全部凈出口。
石油化工、石油儲備較快發展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2014年中國石油需求和成品油需求增速將有所回升。預計2014年石油表觀消費量達到5.34億噸,比上年增長3.8%;原油表觀消費量5.08億噸,增長4%;成品油表觀消費量2.98億噸,增速加快至4.2%。
多年來,國內原油產量一直增長較慢,長時間年均增長1%~2%區間。2014年國際油價仍會保持較高水平,國內石油需求有所回升,對原油產量增長有一定支撐作用。但受資源條件限制,生產增速仍不會太高。預計2014年國內原油產量2.1億噸左右,增長1%。
根據《2014-2020年中國石油工業市場深度調查與市場競爭態勢報告》,并考慮2013年和2014年新煉廠投產情況以及各石油產品供需狀況等,預計2014年原油加工量為4.98億噸,增速加快至4%;成品油產量3.08億噸,增長4%;汽油、煤油和柴油產量分別為10420萬噸、2690萬噸和17720萬噸,同比分別增長6%、7%和2.6%。
中國中長期石油需求趨勢預測
1、前言
石油不僅是一種不可再生商品,更是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不可或缺的戰略資源,對保障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及國防安全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石油已成為各國競相追逐的目標,成為影響許多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問題。
對于正處于經濟快速發展、原油對外依存度高達58.8%的我國來說,石油安全已影響到我國的能源安全?茖W分析并預測我國石油需求變化,適時采取相應措施,降低能源安全風險,無論是對我國的經濟發展還是國家能源安全保障都意義重大。
2、我國石油消費量變化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鎮化速度不斷加快,石油消費量亦不斷提高,現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石油消費國。 從1949年至今,我國石油消費變化巨大。尤其是近10多年來變化尤為明顯(見表),從2000年的2.33×108t增至2012年的5.03×108t,增長1倍之多。石油對外依存度從2009年超過國際警戒線達到52%以來持續提高,現已逼近60%
3、影響我國石油消費變化的關鍵因素分析
3.1 國民經濟發展水平
從發達國家人均石油消費變化看,隨著人均GDP的增長,人均石油消費呈“S”形軌跡變化。對眾多發達國家交通部門用油情況的研究表明,交通部門的石油消費(主要是汽柴油)與人均GDP有著非常直接的關系,人均GDP增加,汽車保有量隨之增加,則石油消費必然會增加。
但并非無限期增加,人均石油消費基本呈“S”形軌跡變化,在人均GDP小于1萬美元時石油消費快速上升,之后緩慢增長,在2萬~2.5萬美元時達到峰值,接著會出現下降或者維持在一定范圍之內。
目前我國人均GDP超過6000美元,按照國際發展慣例,正處于石油消費快速增長期,汽柴油消費隨著人均GDP的增長而增長(見圖),距離人均GDP在2萬美元附近石油消費量才會保持在一定水平之內的目標尚有距離。
3.2 城鎮化率
城鎮化是指農村人口轉化為城鎮人口的過程,是世界各國工業化進程中必然經歷的歷史階段。城鎮化率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組織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
當前世界城鎮化率平均水平超過50%,我國已站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上。
2012年我國城鎮人口比重達到52.57%,比2002年上升12.18個百分點(見圖)。“十八大”提出加快城鎮化步伐,綜合各方因素,預計2020年我國城鎮化率將達到60%以上,這必將助推石油消費增長。
根據世界城鎮化發展規律,城鎮化水平在30%以下為初期階段,即起步發展階段;30%~70%為中期階段,即加速發展階段;70%以上為后期階段,即緩慢發展或穩定發展階段。我國城鎮化率要達到70%以上尚需時日,因此汽柴油消費量將會進一步增長,石油消費持續增長的態勢不言而喻。
3.3 汽車保有量
大部分石油消費都是以汽油、柴油產品的方式體現,汽車保有量直接影響著汽柴油的.消費量,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不斷增加,車用汽柴油消費量及其占汽柴油消費總量的比例不斷提高。
近年來汽油消費中汽車用油占比高達89%左右(見表),摩托車及其他占11%;柴油消費中物流業(運輸用柴油)、農業、工業占比分別為58%、20%和14%,建筑業等其他行業占8%。根據歐美等先進國家的發展經驗,人均GDP在3000~10000美元時,乘用車進入普及階段,汽柴油消費量大幅提高。
1990年我國車用汽油僅占汽油消費總量的35%,而到2012年已經高達88%,翻了1倍多。根據國務院有關部門預測,到2020年我國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將分別達到2.9萬元和1萬元。隨著全民收入的不斷提高,汽車保有量勢必會增加,一定會對石油消費產生巨大影響,在一定時期內汽車保有量變化與石油消費的關聯性將會越來越大。
3.4 非石油能源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在天然氣、生物燃料、天然氣制油、煤制油以及電動汽車等替代燃料的開發和應用方面取得一些進展,2012年車用替代常規汽柴油量約1190×104t(見表),不過僅占全國汽柴油消費總量的4%。
3.5 節能技術等
隨著汽車節能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單位GDP的石油消費會有所下降。美國20世紀80年代以前石油消費增長明顯快于80年代后,并未隨著經濟發展而穩步上揚,說明石油消費量的高低會受到能源利用效率等因素的影響。
每萬美元GDP的石油消費量隨著節能等提高能源效率技術的改進而有所降低。目前我國汽車節能水平與美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相信隨著汽車節能技術的不斷改進,我國單位GDP的石油消費會有所降低。美國目前的燃油經濟性標準為5.6L/100km,要求2025年開始實施4.18L/100km標準。我國目前為7.55L/100km,要求從2015年起實施6.9L/100km,2020年起實施5.0L/100km 標準限值。
此外,國家政策、油品質量標準、能源價格機制、汽車行業發展等均會對石油消費產生影響。
4、我國石油消費變化趨勢預測
4.1 經濟發展水平預測
此外,國家政策、油品質量標準、能源價格機制、汽車行業發展等均會對石油消費產生影響。
4、我國石油消費變化趨勢預測
4.1 經濟發展水平預測
根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達到2.6566億輛,2030年將達到2.9898億輛。按照每輛車年均消耗0.8t油品計算,2020年、2030年分別需車用汽柴油約2.13×108t和2.39×108t。按照車用油占汽柴油消費總量70%計算,2020年、2030年汽柴油消費總量約3.0×108t和3.4×108t。按汽柴油消費量占石油消費總量55%(根據近幾年我國汽柴油消費量占石油消費總量平均值)計算,2020年、2030年我國石油消費總量分別約5.5×108t和6.2×108t。
4.3 替代能源及替代燃料預測
替代石油的能源方式有很多種,對石油消費影響巨大的是天然氣、煤及生物質等。根據國家發改委《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到2020年,我國生物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每年的替代量將達到1000×104t成品油,即從2020年以后每年將有至少1000×104t的成品油由生物燃料替代。
根據目前我國LNG汽車發展態勢,預計2015年全國有望實現2%的公路營運車輛改用LNG作燃料,總數將超過20萬輛,LNG需求約150×108m3;2020年有望超過50萬輛,LNG需求將超過300×108m3。新能源車輛的逐步推廣以及天然氣制油、煤制油等都將逐步緩解常規汽柴油消費大幅增長的態勢。因此,預計2020年、2030年分別有2000×104t和5000×104t以上的汽柴油被替代燃料取代。
4.4 我國汽柴油需求預測
我國經濟將處于持續增長態勢,預計2020年前GDP將維持7%的年均增長率,2021~2049年GDP增長率將維持在5%以上。城鎮化率將從2012年的52.57%,以平均每年1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至2037年的75%左右。2020年前汽車保有量將以年均12%的速度快速增長,2020年達到2.66億輛,2030年達到2.99億輛。
按照我國統計年鑒分類的交通運輸業、農牧漁業、工業、建筑業、生活消費等7個行業進行統一分析,以1990~2012年汽柴油年消費量為基礎樣本,結合經濟和相關行業發展情況,選取影響各行業汽柴油消費的關聯參數10余項,通過數據統計分析軟件(SPSS)進行因子分析和回歸處理,建立7個行業的汽柴油消費預測模型,對中長期汽柴油消費需求進行預測。
4.4 我國汽柴油需求預測
我國經濟將處于持續增長態勢,預計2020年前GDP將維持7%的年均增長率,2021~2049年GDP增長率將維持在5%以上。城鎮化率將從2012年的52.57%,以平均每年1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至2037年的75%左右。2020年前汽車保有量將以年均12%的速度快速增長,2020年達到2.66億輛,2030年達到2.99億輛。
按照我國統計年鑒分類的交通運輸業、農牧漁業、工業、建筑業、生活消費等7個行業進行統一分析,以1990~2012年汽柴油年消費量為基礎樣本,結合經濟和相關行業發展情況,選取影響各行業汽柴油消費的關聯參數10余項,通過數據統計分析軟件(SPSS)進行因子分析和回歸處理,建立7個行業的汽柴油消費預測模型,對中長期汽柴油消費需求進行預測。
4.5 我國中長期石油消費需求預測
根據對人均GDP、工業總產值、國民總收入、城鎮化率、汽車保有量、千人汽車保有量、固定資產投資、進出口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居民消費水平、能源消費總量、公路總里程等10余項主要因素的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預測我國2020年、2030年汽柴油消費量合計分別為31593×104t和34718×104t。
按照汽柴油消費量合計占石油消費總量的55%計算,2020年、2030年的石油消費量分別為5.7×108t和6.3×108t(見表7)。按照目前每年自產約2×108t原油不變,2020年以后我國每年至少需進口石油3.7×108t以上,對外依存度將高達65%,遠超50%這一國際公認警戒線。
從表可以看出,2020~2030年我國柴油消費量僅增加144×104t,汽油消費量增加近3000×104t。汽油消費的大幅增長,與汽車保有量的關系最為密切。根據歐美國家的經驗,當一個國家人均GDP達到2.5萬美元以上時,汽車保有量將呈飽和狀態。據前述預測分析,203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高達近3億輛,高于目前汽車保有量全球第一的美國。
結合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汽車保有量變化、大眾消費方式、道路里程以及中長期GDP變化、節能技術進步等,借鑒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石油消費變化經驗等,我國石油消費需求峰值應出現在2030年前后。
5、結論及建議
5.1 有序降低石油消費增幅,提高資源利用率
經過對多種影響石油消費的主要因素的分析和科學的預測,未來10~20年我國石油消費將穩步增長,柴汽比呈下降態勢。2020年石油消費量將達到5.7×108t,柴汽比為1.58;2030年石油消費量將達到6.3×108t,柴汽比為1.28。
石油消費不斷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汽柴油需求的穩步增長,柴汽比的不斷降低充分說明汽油需求的增幅遠高于柴油,汽油消費的絕大部分用于汽車等運輸行業,因此降低汽油需求增幅應是降低石油需求增幅的主要對策之一。由此,建議應大力發展和鼓勵使用節能型(低能耗)汽車及新能源汽車;逐步降低汽車保有量增幅;同時高效有序地發展公共交通,減少私家車使用頻率,提高資源利用率。
5.2 有序調整煉油廠裝置結構,提高優質汽柴油調合組分比例
高效及時地滿足不斷增長的油品需求是煉油業持續發展的根本,面對不斷增長的油品需求、不斷降低的柴汽比以及汽柴油質量的不斷升級,煉油業應盡早做好調整煉廠裝置結構的準備。
不過,煉油裝置結構的改變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長期投入,未雨綢繆。對于汽油生產裝置的調整,建議要持續增加汽油生產裝置能力,同時加大汽油質量升級裝置的能力。柴油生產裝置的調整應分兩步走,在2020年前柴油生產裝置和柴油質量升級裝置的能力均需要增加;2020年后柴油產能基本滿足需求,只需根據當時的質量要求,增加柴油質量升級裝置能力即可。
總體原則是,對于新建煉廠的裝置結構配置,必須考慮增加汽油生產裝置及汽油質量升級裝置的能力;對于現有煉廠,則要考慮調整或改造現有汽柴油生產裝置,增加汽油產能,降低柴油產能。
5.3 加快發展替代能源和替代燃料,適當替代常規能源及燃料
加快發展替代能源和替代燃料是有效降低石油消費需求增幅,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建議我國政府,一是要加大新能源汽車等新技術的開發力度,同時加快提升新能源技術的應用水平;二是要加大各種稅收優惠等激勵政策的實施力度,拓寬替代能源及替代燃料的應用范圍,為降低我國石油需求增幅發揮作用。
【中國石油市場需求分析報告-中國石油市場需求和生產情況】相關文章:
家用電腦市場需求分析報告04-02
中國石油西部管道公司實習報告總結12-07
中國石油大學的專業介紹03-29
最新的中國石油公司實習報告范文12-05
中國石油大學應用化學專業介紹12-07
往年中國石油大學排名一覽12-07
世界環境日中國石油發布年部環境保護公報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