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后望書》讀后感范文
《后望書》讀后感(一):吸引
沒有看過這本書,但看到簡介中:沿著中國的流水動脈,游覽和回望那些被"建設"掉的風景。這句話,立即被吸引了。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中國又有多少風景被“建設”掉了,知道的已是不少了,那有多少不知道的,眾人皆知,偉大的“長江三峽”工程,有多少風景,埋于地下,即便是搶救的也不會再有原來的味道,變了,就是變了。
《后望書》讀后感(二):詩人之情,新聞之筆,待要深究,淺嘗輒止
這四個詞是我讀到一半所想到的。常說好的文章情理交融,為情所動,為理所服。從情感上講,這的確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好書,作者長驅進漠北荒原,行船到峽谷河湖,以所見所想寫出真情。但每每讀到此,除了作者的慨嘆,我總是想深究一步去了解中國今天種種人與自然矛盾背后糾纏的根源所在,但作者到這里卻戛然而止。我不知道這是新聞紀實的習慣寫法,還是作者身份所致不便詳說,亦或是這僅是一本個人的旅行筆記,深究原因也許是對本“后望”的慨嘆過分苛責了。不過不管怎么說,點到而不說透對讀者來說是一個遺憾。
《后望書》讀后感(三):也許無法跨越
對過去幾十年的運動提出質問的,卷帙浩繁。不可無視確實存在這樣的問題,然而從發展的角度看這個問題,是否更加合理呢。
近代的文明是西方的拷貝,現在對環境和歷史的觀念,也是西方給的。人是善于學習的,觀念進步是容易的,當遇到更加高階的文明,作為自然人,接受文明是相對簡單的。然而歷史發展有其內在的必要需求和規律,一百年前,西方已經開始關注環境發展,也許是因為經濟發展已經到了倉廩實而知禮節的地步。而五十年前,我們還有三千萬餓斃的殘酷現實,三十年前才基本實現溫飽,近十年才開始關注體面。
觀念是可以跨越發展的,而民生也許只能循序漸進。也許快速發展無法避免陰暗面擴大,能多一些反思也是好的。
《后望書》讀后感(四):簡評
最初是在聽靜雅思聽的Podcast時聽到這本書的部份內容,引起了我很大的興趣,隨即發現這本書在書店裡根本買不到,淘寶上倒是有,一時沒有下手,隨後也就淡忘了。最近才在書店裡偶然看到,當即買入。儘管有著很好的初步印象,真正閱讀的時候,卻發現本書並沒有那麼好。
作者是體制中人,本書涉及卻又是當朝最深重的政治問題、社會問題、生態問題,行文起來,往往欲說還休,時時半途而廢,下筆不敢十分用力,落墨何能三分入木?這自然令欲窮究竟的讀者鬱悶不已。
體制人說體制事,抑不住激憤,又放不下身段,更抵不住權勢,本來就很為難,倒是不必太苛求作者,願意這樣呼喊數聲,也算得是一本良心書了。
祗是,這良心裡面隱隱還是有些急先鋒的脈動。
《后望書》讀后感(五):痛心疾首
可以想見朱先生著書時的心痛無助憤慨。。。一切都在發展,一切都是不惜一切代價,獨獨不在乎人。
對朱先生非常敬仰,本著一個多年職業新聞工作者的良知去探索發現報道記錄,憑著一個炎黃子女的赤子之心。
中國在干什么?!不能慢一些么?不要說大自然在報復人類,是你們把大自然逼得無路可走。
老房子沒了,老街道沒了,僅有的還打著廣告的旗號收費營業,門票不菲外,還間間都是紀念品店小商品店小吃店,多么浮躁啊。想著古人詩詞里的那些美好,真不知后人該如何意淫那些辭藻。
水水水!北京天天喊著缺水,嚷著水!可一到冬季,鋪天蓋地的冰雪項目,人工造雪。不費嗎?可發一笑。
建高樓造大橋,一直往前沖沖沖,在2會期間看這本書仿佛顯得更回諷刺警醒,且不說造得太快太多,又有多少隱性的坍塌裂縫呢。孩子飯都吃不上,衣都穿不暖,房子還漏風,還遑論什么權利和自由呢。
合上書本,好沉重,又無可奈何,只能珍惜所有及當下,節約能源愛護關心周遭,盼更多的新聞從業者及所謂磚家都能如朱先生一般。
《后望書》讀后感(六):望而不忘
與《后望書》相遇,可謂機緣巧合。多少抱著一點看旅游資料的心態。但是從翻開第一頁起,就注定這不會是一次輕松悠閑的閱讀。
朱幼棣老師的敘述樸實流暢,但優美的文字之下,涌動的是深切的悲哀和無奈。書中提到的地方,大多有著悠久的歷史,或處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在生態環境的循環中起到決定性作用;或擁有深厚的人文淵源,對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有著紀念傳承的歷史意義,但是這一切,有的已被貼上“曾經”的標簽,有的也在消亡的路上漸行漸遠。《城記》作者王軍稱其為啼血之作,實不為過,書中呈現的事實,沉重到讓人無法呼吸。人類社會發展的腳步無法停止,對利益的瘋狂追逐,在很大程度上蒙蔽了當局者的雙眼,讓人無法看到本該珍惜的東西,在揮動著以發展為名的利刃時,我們斬斷的不僅是文化的血脈,更是支撐靈魂家園的自信。而回頭望去,已是滿目瘡痍,如同喧鬧過后的寂寥,在人心中侵蝕出無法愈合的空洞。
如作者所說,普通百姓,在那些所謂“重大決策”之中,從來沒有發言權,但即使是普通百姓,也至少應該有知情權。作為中國人,當然應該了解支撐起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的文化,知道我們曾經擁有過和已經失去的一切,不因為無知而無視,因為了解而開始關注、珍惜和維護。“后望”卻是我們自我拯救的開始。
《后望書》讀后感(七):為了忘卻的紀念
《后望書》大致有兩部分內容,一是回望消失的古城和古建筑,同時摘取了一些頗具現代感的新建筑以及由此體現出來的現代“審美觀”;一是寫西北那些消失的古河流,和目前的缺水現狀。
作者有詩人的情懷,因此在他行走在那些古城的遺跡上時,打通了古今的界限,喚醒了讀者對那些消失的詩情畫意的追憶。作者寫黃河沿岸,潼關一線,蒲州、陜州、蒲津渡,思古之情郁郁蔥蔥,昔日繁華的市街、泛濫的詩情幻化成輕靈的文字躍然紙上。往事是美好的,現實是冷酷的。這些孕育了絢爛文化、生發了美好詩情的寶地,竟然成了一個不完善的水利工程的犧牲品,永遠成為了回憶。作者在看見新建的鸛雀樓一節寫到:“嗚呼,登樓遠眺,前不見黃河,后不見古城,更無飛鳥。而山河之偉,云煙之勝,風土之異,不殊于往古矣!绷攘葞坠P,寫盡了唏噓,寫盡了蒼涼。
當然作者沒有陷入純私人化的個人感傷中,而是站在歷史和文化的高度,從全局考慮問題,給出了自己的思考結果和建議。針對拆古城建水電站的經濟追求,作者說若將古城開發出來,旅游產生的利益遠遠要大于發電的利益。針對目前國內出現的一些奇形怪狀的建筑,作者說國內簡直成了國外某些設計師奇異想法的試驗場。同時說當代城市建筑的敗筆,多與“虛高的視角和自大有關”,因為傳統的亭臺樓閣顯得過于精致,無法體現某些人想要的氣勢和威風。
后望,不止是憑吊和紀念,還是給當代人一個鑒照,在城市的現代化進程中,如何更好的與歷史與自然和諧?每個人都需后望。
《后望書》讀后感(八):不知所望
評價本作讓我左右為難。一方面,作為記者、官員,朱幼棣本人自然有著無比接近真相的第一手材料,再加上其拳拳的愛國赤誠,使我下不去手用“差評”為本作蓋棺論定;另一方面,作為一名任官多年的前記者,畢竟手生已久,于是乎本作的質量著實差到令人發指。
于是,我取了一個折中的結果,也就是中評。
現在來盡量客觀地評論一下本作。對于作者朱幼棣而言,無論他身為新華社記者還是國務院官員,都心系吾土吾民,本作的內容也當然是這個主題——因發展及相應政策而造成的環境之觴和流離之民。書分十個小節,其中古跡、水利、移民為幾個主要的話題和議點。概括講來,其每個小節大致都由以下的三個部分組成:
* 事發地的故實、史事。
* 事發地的現狀,以及作者的考察親歷。
* 造成現狀的原因分析與數據羅列。
在本作中,這三個部分通常是穿插而敘,作者則完全不考慮任何的邏輯及大局的把控,只是由著自己的性子,想到哪兒就寫到哪兒。因此,讀來很容易產生一種生拼硬湊、文格分裂的感覺。從讀者受眾來講,朱幼棣本人則顯然沒有想明白本作到底應該是寫給誰看的——讓文青來看,本作顯然及不得《文化苦旅》那般的浪漫情懷;給百姓來讀,本作又比不上柴女神那潤物細無聲的行文情感;交官員來審,本作則失諸過分的酸腐。
所以我覺得,朱幼棣自己都沒想明白該怎么寫,他只是做到了炫學、抒情、吐槽,然后把這些東西不甚高明地雜糅拼湊在了一起。
《后望書》讀后感(九):你為什么反西南水北調西線工程
去年,朱幼棣在浦東干部管理學院講課,因為聽課的多是水利部門的干部,朱幼棣就避而不談水利工程的得與失,只講河流與文化。有學員質問朱幼棣:“你為什么反對南水北調工程?
全班一片寂靜。
朱幼棣說:“你是看了《后望書》?書上寫得明白,我只是反對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薄澳悄銥槭裁捶磳ξ骶工程,調水把西北建成糧倉,有什么不對?”
“那咱們算算賬,看看用從長江調來的水種小麥合不合算!敝煊组φf,“按南水北調西線工程靜態投資3040億元——實際上可能大大超出;工程使用壽命45年計算,每年實際耗資67.5億元。即使四十多年后調水工程仍能使用,維修成本也很高。
“經濟學投資回報通常按銀行利率計算,以5%利率計算,1年為150億元。這兩項相加,調水實際費用為217.5億元。這還沒有算調水工程的管理成本,這個管理成本一年也需要5-6億元。這個費用我們暫且忽略不計!
朱幼棣扳著手指繼續算下去,“按西線工程按設計,一年調水量為170億立方米。這樣算來,長江水調到黃河,每立方米成本1.28元。黃河水再流到千公里外的寧夏、內蒙、河套引灌區,加上損耗,每立方米水成本要達到1.5元。若加上提水等費用,實際每噸水成本超過2元。
還有小麥耗水系數,在華北降水多的地方,生產一公斤小麥只要幾百公斤的水,而在西北,生產一公斤小麥就需要1立方米的水。
這樣一算,這樣高的水價,你種小麥種得起嗎?”
提問的學員一言不發,默默坐下。
于是講課繼續進行。
《后望書》讀后感(十):以史為鑒
之前看過朱先生的《大國醫改》,我認為每個人都值得一讀,因為醫藥和老百姓息息相關,幾乎人人都會和醫藥打交道,一生不吃藥的人幾乎沒有。朱幼棣先生憂國憂民,說出了醫藥行業中的亂象,寫的非常認真誠懇。醫藥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不生病的時候不關心,真正生病了就得傾家蕩產把錢送給醫院,這一切都是什么原因?我認為應該每個中國人人手一本,讓老百姓了解真相。
如今燈下品讀朱幼棣的《后望書》,那首“中國喲,請你慢些走,停下飛奔的腳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靈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的詩句不由自主地浮上心頭。一味飛奔的腳步創造了暫時的財富,卻割裂了歷史,掩蓋了愚蠢和謬誤,扔掉了理智,忘記了思索,錯過了精彩,在這片曾經留下千年輝煌長卷的國度上制造下了累累難以治愈的創傷,而《后望書》正是作者朱幼棣回望歷史、反思過去。
把脈當今,在大量地實地調查取證后,為這些創傷繪制的歷史地理圖譜、寫下的診斷書。
? 一本好書自有其價值,就算不能直接影響上層的決策,也能多少提高閱讀者的認知,而民眾的整體認知提高了,這個民族的行事方式就勢必會發生改變,后望,是為了前瞻,這幾十年,我們的發展已經夠快,是時候回頭看一眼,反思一下了。《后望書》這本書的題名,是相對于“一切向前看”而言,以史為鑒,重新明確自己所擔負的歷史和文化責任。文字有很強的時空駕馭力,同時能將渾厚的情感融入到文字中。字字如錘,句句濺淚。有讀者說,還未能完全看完,但決定要收藏這本書。我的感覺也是如此,它沉重得讓我步步驚心,它只可遠觀不可褻玩,它的存在本身就值得我們去供奉。
【《后望書》讀后感】相關文章:
望秋12-09
關于望的作文12-28
回頭望作文01-10
望天湖作文精選12-08
杜甫:春望03-31
杜甫:望岳03-31
望為題的作文12-09
《望岳》詩詞鑒賞12-07
春望課后答案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