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擔任清華大學課程指導的勵志人物故事
你相信嗎?一名高三學生幾乎每天都要去一群創客聚集的地方——“新車間”,制作各種高科技作品。他并不是為了得獎、高考加分,而是喜歡科技。他的作品被清華大學教授看中,他受邀去清華大學,在“跨學科系統集成設計挑戰”課上做技術指導,并帶領清華大學學生做航拍設備和利用群體性機器人完成設計方案。他就是孫維澤。
自制3D打印機玩“克隆”
位于長樂路上的“新車間”,是上海的一個創客空間。所謂創客(Hacker),并非指電腦領域的程序員,而是指不以贏利為目的、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
走進“新車間”,孫維澤正在和巴西人魯修一起擺弄著一臺精巧的機器!斑@是我們做的3D打印機!睂O維澤說。這臺機器的核心部件——主控板是孫維澤制作的。這是他在研究了進口的主控板后,重新設計、降低成本、手工焊出來的一塊原型板。整個設計、制作過程,花了一個月的業余時間。魯修則負責其他部件的制作!坝眠@臺3D打印機打印出了什么?”對于這個問題,孫維澤指了指另一臺3D打印機說:“這臺機器的基礎結構是我們打印出來的,運行完全沒有問題!彼麄兙尤挥米灾3D打印機玩起了“克隆”!
“大學畢業后,我想科技創業,在進大學前,先試試水!睂O維澤說。
因作業太多轉學至國際學校
孫維澤是在平和雙語學校讀的初中,中考考進一所市實驗性示范高中。他說:“我不喜歡填鴨式教學,作業太多了。說實話,我的'成績也不是很好!
面對兒子的抱怨,有博士學位的母親很開明:既然兒子不適應這種教學模式,那就不必走高考這條路了。在讀完高一后,孫維澤轉到一所國際學校,準備報考美國的大學。該校除少數必修課外,學生可以自由選課。孫維澤選了很多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如英國文學、經濟學,理科課程只選了一門物理。
之所以選物理,是因為他從小喜歡擺弄電器、玩機器人。半年多前,他想為家里做一個安防系統,需要單片機,就在網上搜索單片機的制作方法,結果找到了“新車間”。從那以后,他經常來這里,與許多創客互幫互學,體驗想法得以實現的樂趣。
群體性機器人“SwarmRobot”就是孫維澤和伙伴們一起制作的作品。2012年,在“AFRON$10機器人挑戰賽”上,“新車間”團隊制作的群體性機器人獲得第二名,第一名和第三名分別來自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團隊。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副教授顧學雍看到這些機器人后,對孫維澤的電路設計水平贊賞有加。為考查這名中學生,顧教授來到“新車間”,看了他制作的其他作品,如3D打印機、磁懸浮裝置后,萌生了邀請他去清華大學做課程指導的想法。
出色表現“刺激”清華學生
顧學雍在清華大學開設了一門名為“跨學科系統集成設計挑戰”的課程,有兩個學分。這門課以跨學科項目為載體,要求來自各個專業的學生組成團隊,在規定的時間內把項目做出來。顧學雍說:“清華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我覺得孫維澤在電子工程領域很有才華,視野開闊。讓他來做這門課的技術指導,可以‘刺激’一下清華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潛能!
該課程設計的項目有“南海無人島石油開發”:假設南海有一座無人島,人們需要通過海、陸、空3條路徑到達該島,進行石油開發。學生分成兩方:孫維澤是“挑戰方”,負責設計登島和石油開采方案,并論證其可行性;來自清華大學各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是“任務方”,負責完成“挑戰方”提出的各項任務。
對空中領域,孫維澤提出設計一個可遙控的航拍設備、用來勘察地形的方案。很多學生犯了難,但孫維澤說,遙控航拍設備早已問世,他知道設備的基本構造,可以自制。于是,他帶領大學生們制作輕型攝像頭、無線傳輸系統,并將它們安裝在一只飛魚造型的氦氣球里。在較短的時間內,具有拍攝功能的“遙控飛魚”模型誕生了。
在陸地環節,孫維澤參與制作的群體性機器人“SwarmRobot”有了用武之地。由于這種機器人有跟蹤目標、自動避開障礙物的本領,在無人島上可以行動自如。為了讓“跨學科系統集成設計挑戰”課有更好的教學效果,清華大學出資,從孫維澤手上購買了30套群體性機器人,這讓孫維澤開心了好一陣子。
顧教授說:“看得出來,孫維澤在電子工程、計算機等領域‘玩’了很久,與那些在應試教育中脫穎而出的學生相比,他在很多方面優勢明顯!
大學畢業后想科技創業
談到對未來的打算,孫維澤說:“我準備報考美國名!又荽髮W伯克利分校,讀電子工程或計算機科學專業。我還想輔修心理學,我把阿蘭·德波頓的書都看過了!碑厴I后,孫維澤想科技創業。
網絡上的“一席講座”欄目,匯聚了眾多在科技領域有獨特見解的人士,孫維澤是其中最年輕的演講者。在回答網友關于教改的提問時,孫維澤說:“有興趣可以關注一下XLP(即跨學科系統集成設計挑戰課程),這是中國教育改革的起點!
在他看來,XLP課程能培養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動手能力、學以致用能力。中學引入此類課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意。
在孫維澤就讀的國際學校,他負責一個名為“意大利面橋”的項目,就是讓同學們用柔軟的意大利面搭一座“橋”,使它的承重能力盡可能大。他說:“參與這個項目,要對力學知識活學活用,要具備較強的網絡搜索能力、動手能力。我以前就讀的高中不可能開展這類項目,誰有空跟你玩這個?”看得出來,孫維澤對該校很滿意。
【高中生擔任清華大學課程指導的勵志人物故事】相關文章:
1.人物勵志故事
8.勵志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