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勵志成功的故事精選
在成功的道路上,我們需要勵志的人生態度,那些成功的名人,你了解他們的勵志故事嗎?下面陽光網小編已經為你們整理了名人勵志成功的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別樣的推介
作者:武傻浩
自信未必開出最美的花,卻可適時結果。
那時,柴靜還是一個大學生,她最喜歡聽電臺的一個夜話節目。
她提筆給主持人寫了封信,說她有一個夢,夢想有朝一日也能坐在錄音室里,像他一樣,為別人排憂解難。那個當年當地最紅的電臺主持人,居然在廣播里答復了她,說想當主持人的那位叫柴靜的同學,你下午可以到我們電臺來。
面試時,居然來了50多位同學。主持人無權定奪,只好請出了電臺領導。領導只問了一句:“你們中間有誰學過播音?”大家面面相覷,都沒有學過。可想而知,一個都沒有留下。
她回到學校以后,去廣播站自編自導了一個叫“別樣的聲音”的節目,其實就是介紹一本喜歡的書,然后根據書中的意境配上音樂,錄下來。南方的三伏天,她在廣播站忙了一下午,從錄音室出來的時候,全身都濕透了,可她一點兒都不覺得累。她又跑到了電臺,把帶子交給主持人。
只聽了一段,主持人就“啪”地把錄音機摁了,主持人背對著她,她看不清主持人的臉,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她漲紅了臉,緊張得不行。她想,他都聽不下去了,看來是沒有希望了。
可是,她卻意外地聽見:“今天晚上,你來做我的節目吧。”
晚上,她來到播音間,坐在主持人的位置上侃侃而談,從那以后,她就成為這座省城電臺的客座主持人。畢業后,她選擇了主持人作為她的職業。從電臺到電視臺,從省臺到央視,一步步走向成功。
領導問他們誰學過播音,就是想初步了解他們的播音能力。眾人因為沒有學過播音,當時沒辦法讓領導了解他們的播音能力。柴靜意識到了這一點,她通過制作一期節目,向電臺推介自己,讓主持人了解她的音質音色以及播音主持能力。因為節目編排很有特色,“別樣的聲音”讓她獲得了欣賞。
求職時推介自己要有特色,求職成功之后,還要不斷別出心裁地推介自己。柴靜18歲在湖南電臺開始主持《夜色溫柔》時,她在開場白中這樣介紹自己:“我是柴靜,火柴的柴、安靜的靜。”這簡短的幾句介紹,給人塑造了一位熱情、恬靜、溫柔的女主播形象。柴靜懂得,只要你的人對了,你的世界也是對的。她推介自己時重點推介自己的人格形象,她用人格魅力增添節目魅力,當年的《夜色溫柔》節目因她的人格魅力而顯得更加溫柔,深受聽眾歡迎。
柴靜不滿足在演播室推介自己,她想當新聞記者推介自己。當了央視《新聞調查》出鏡記者后,她認為“你采訪誰、不采訪誰、你問什么、不問什么,一個片子出來,是有觀察者痕跡的——不單單是一個提問的工具,那里面,是有‘我’的”。她的每一次采訪,都是對自己一次別樣的推介。《新聞調查》因她的別樣采訪、別樣推介而很有特色,很有影響力。
只有別樣的推介,才能推出別樣的人生。
名人勵志成功的故事二
走得最遠的紙條
作者:張小亞
大學畢業后,她在塞爾維亞西南部的一座城市從事銷售工作。她干得很賣力,業績卻不夠理想,這讓骨子里不服輸的她深感失意,卻一直找不出原因。
有次,公司組織一場名為“讓紙張行走”的趣味比賽,規則很簡單,就是給參賽選手分發白紙,由選手自行在紙上發揮,再以編號而不署名的方式,讓紙條在其他員工中自由傳遞,最后比較哪張紙條傳遞的范圍最廣、時間最長。
比賽其實考察的是選手的感染力、交際力。她第一個報了名,下決心要抓住這次機會,證明自己的實力。她苦思冥想了3天,決定以本國歷史上的阿爾巴尼亞族起義為背景,展示一群民族英雄形象,再以本地的特色谷物、牛羊圖案為背景,寓意革命給人們帶來新生。她生動逼真的描畫把白紙裝飾得嚴實精細,想象著問鼎桂冠的'情景,她不禁滿意地笑了。
她來到組委會,無意間瞥見同事索姆托的作品,竟然仍是一張白紙,忍不住調侃:“你是碰運氣?”索姆托攤開白紙下方的一行小字:“懇請您以自己的名義在上面添上一筆,再傳遞給下一位員工。”然后他認真地說:“可別小看這句話,它能幫我奪取冠軍。”她笑,心想憑一行小字就能奪冠,癡人說夢吧。
所有的紙條都被組委會分發給員工,一切都在悄悄進行,沒有選手知道作品流傳到誰手中,也不知它在哪個員工那里就中止了。過了半個月,組委會終于回收到一幅作品,是索姆托的,白紙已被畫上了一只巨大的黑鳥,流傳過78位員工之手,穩獲第一名。
行走得最遠的紙條,竟然除了一句懇求,再無他物?她想不通自己精心設計的作品居然敗在一張白紙上,于是悻悻地找到索姆托,探詢原因。
索姆托說:“如果你是傳遞紙條的員工,在他人的作品和自己的作品之間,會選擇傳遞哪個?顯然是后者。我們做事不如意,通常不是因為想得太少、干得太少,而是以自己的立場想得太多,替他人想和做的卻不夠呀。”
她陷入沉思,這才知道世間最有親和力的物品,并非某個天才殫精竭慮創造的東西,而是那些盡可能多地承載他人智慧、期待的東西。紙條是這樣,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如果你能在心底忘記自己,盡可能多地吸納他人有益的意見,自然比常人走得更快更遠。
在比賽中名落孫山,她卻意外地收獲了一個至關重要的道理。此后,她轉行做了警察,到科索沃獨立時,又被任命為國家警察部隊副總指揮,并于今年4月當選為總統。
她的全名叫阿蒂費特?亞希亞加,年僅35歲,是科索沃首位女總統。朋友都羨慕她的成就,說她是上天的寵兒,她搖頭,意味深長地說:“我只是習慣了趕路時,少夾帶自己需要的東西,多捎帶他人想要的東西。”
名人勵志成功的故事三
美國律師厄爾癡迷寫作,可是收效甚微,一直沒有什么作品發表。有一年,他又寫出一部偵探小說,投給著名的偵探文學雜志《黑面具》。雜志社發行部經理審讀書稿后,在便條上寫了一段評語,連同書稿交給責任編輯。責任編輯讀過字條,自作主張,把字條夾在書稿中,一并寄回給厄爾。
拆開郵件,厄爾讀過字條,不禁感到無地自容。原來,那字條把他的作品批得一無是處,稱它是文字垃圾。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也許會將這種侮辱人的東西撕得粉碎,扔在地上,然后再踏上幾腳。可是,厄爾沒有這樣做。在情緒平復之后,他重新讀了一遍字條,接著又讀了一遍……一連好幾遍,結果,字條上有幾句話令他眼前一亮。
那幾句話是這樣說的:“故事中人物的語氣生硬,講話像在背字典,而作者安排的劇情似乎是長了長長的胡須,看起來就像是在路易斯安娜州河邊的原生橡樹上,垂掛著西班牙苔蘚。”
這幾句刻薄的評語,使得一度被退稿差評打蒙的厄爾清醒起來,明白了自己作品的病癥在哪里。于是,他靜下心來,將小說從頭到尾認認真真地進行了一次全面修改,使人物語言變得非常鮮活,故事情節也顯得極為新奇曲折。最終,厄爾的.這部小說被《黑面具》買下,取名《尖叫的骷髏》刊登在當年12月的雜志上,結果,好評如潮。
從此,厄爾一發不可收,創作熱情高漲,每周除了兩天從事律師工作之外,其余全部用于寫作,平均每月能夠寫出20萬字。他一生中共寫下146部著作,其中85部小說每部都有百萬余冊的驚人銷量。
厄爾的全名是厄爾·斯坦利·加德納,美國最具代表性的偵探小說家,可以這么說,他是被一張字條成就的大師。看得出來,當初,他的非凡之處,就在于能夠把難聽的罵聲重溫一遍又一遍,并從中咂摸出別樣的滋味。
【名人勵志成功的故事】相關文章:
成功的勵志名人故事04-09
經典名人成功的勵志故事04-06
名人成功的勵志故事04-02
名人成功勵志故事04-03
名人勵志故事:拿破侖的成功04-18
名人勵志成功故事11-11
現代成功的名人勵志故事12-09
簡短名人成功勵志故事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