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哲理的小故事
我們在人生中,應該學會勵志,學習一些哲理很有必要,那么,你看過哪些哲理故事呢?下面陽光網小編已經為你們整理了勵志人生哲理的小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細細的鏈子,拴得住一頭千斤重的大象,這不荒謬嗎?可這荒謬的場景在印度和秦國隨處可見。那些馴象人,在大象還是小象的時候,就用一條鐵鏈將它綁在水泥柱或鋼柱上,無論小象怎么掙扎都無法掙脫。小象漸漸地習慣了不掙扎,直到長成了大象,可以輕而易舉地掙脫鏈子時,也不掙扎。
馴虎人本來也像馴象人一樣成功,他讓小虎從小吃素,直到小虎長大。老虎不知肉味,自然不會傷人。
馴虎人的致命錯誤在于他摔了交之后讓老虎舔凈他流在地上的血,老虎一舔不可收,終于將將馴虎人吃了。
小象是被鏈子綁住,而大象則是被習慣綁住。
虎曾經被習慣綁住,而馴虎人則死于習慣(他已經習慣于他的老虎不吃人)。
習慣幾乎可以綁住一切,只是不能綁住偶然。比如那只偶然嘗了鮮血的老虎。
勵志人生哲理的小故事二:知止
李叔同有幅字,上書“知止”二字。
我們一般說“知足”,其實“知止”比“知足”境界更高一層。
“知足”是人家給多少,你“雖不滿意,但可接受”;“知止”是自己看著到了某個程度了,伸手去擋住,說:我不要了。
“知足”是由人的,“知止”由自己。“知足”是不貪,“知止”是不隨。“知止”,簡單來說,就是知道什么時候夠了,知道什么時候該走,知道“上臺靠機會,下臺靠智慧”。
不是難在不知道。是難在不舍得,不愿意。
“知止”,是從心靈出發的'。心里這么想,付諸行動,才會成為“行為”。
“知止”,不但是針對“欲壑”,懂得說,夠了;也要對“痛苦、煩惱”,懂得說,行了,不能再這樣下去。
快樂固然短暫,如果不“知止”,痛苦往往隨之而至。
那些走上絕路,自我了斷的人,其實也是不了解“知止”。
“知止”,功夫做到細微處。一念起來,知止,不被帶著走;一念消失了,知止,不動如山。
勵志人生哲理的小故事三:真實,所以美麗
之前,我并不太熟悉這個女演員。只知道她是個演員,面熟,但卻根本叫不出她的名字。
她不是大明星,只是半紅不紫而已。
三年前,她被請去當評委,是一個歌手大獎賽。她很認真,每一個選手她都認真地觀察,然后打分。她是三個評委之一,最終誰能晉級,誰被淘汰,她們三個說了算。
她們做出了選擇,把紙條交給了主持人。
幾分鐘之后,主持人宣布結果。
讓她大吃一驚的是,結果居然不是她們選擇的那個。很明顯,有人進行了暗箱操作,為了讓這個人勝出,一定有人在幕后說了話。
另外兩個評委沉默了。
她愣了一會兒,拿起話筒說了實話。“很抱歉,這個結果不是我們剛才評選的那個。”此言一出,觀眾全愣了,全場靜得掉一根針也聽得到。
她說:“孩子們都是千辛萬苦地來比賽,到最后關頭卻是這樣的.結果,我想他們會委屈的。評委應該有自己的良知,我不想騙觀眾,不想昧著良心做事。”
就是那一次,我真切地記住了她的名字。一個爽快的山東姑娘,一個半紅不紫的女演員。這樣率真的人,如今還有幾個!
勵志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四:愛的真諦
“在我蒼涼的晚年,真正陪伴我的是我的這位學生。就算我的兒子愛我,說在嘴里,掛在心上,卻伸不出手來,那真愛也成了假愛。相反的,我這位學生實實在在幫我十幾年,連句怨言都沒有,就算他對我的.感情是假的,也應該算是真愛……”這是一位老人的遺囑。老人生前收藏了許多價值連城的古董。老伴早死,留下三個兒子,長大后先后都出了國,所幸還有個學生,細心地照料伺候他。兒子們經常從國外打電話回來,叮囑老人小心被那個學生騙了,說那個學生是沖著他的錢和收藏而來的,而老人總是這樣回答:我當然知道,我又不是傻子!是的,在愛的面前,誰都不是傻子。老人死后,律師宣讀了老人留下的遺囑。遺囑中,老人把大半的收藏都贈給了那位學生。
是啊,用口表白,用心掛念,這些都是愛的表達方式。但是,如果這些都不能落實到行動上,哪怕你說得再甜,掛念得再深,這樣的愛也只能是海市蜃樓而已。說難聽點,是好看不中用。
愛的關鍵,不僅要說在嘴里掛在心上,還要你伸出一雙溫暖的手!
【勵志人生哲理的小故事】相關文章:
人生哲理勵志小故事精選04-08
人生哲理勵志小故事04-08
人生哲理小故事勵志04-08
人生哲理小故事11-20
小故事人生哲理04-08
經典人生哲理小故事04-08
人生哲理小故事04-04
2017勵志小故事大道理-人生哲理小故事大道理精選04-01
勵志的小故事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