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選擇題題目及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從研究對象上看,馬克思主義哲學是( C )
A、 包羅萬象的“科學之科學”
B、 關于客觀世界一切規律的科學
C、 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普遍規律的科學
D、 關于人和人生問題的學說
※2、哲學的基本問題是( D )
A、 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問題
B、 物質和運動的關系問題
C、 理論和實踐的關系問題
D、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3、物質的唯一特性是( D )
A、運動性
B、規律性
C、可知性
D、客觀實在性 4、馬克思主義哲學同具體科學的關系是( A )
A、 共性和個性的關系
B、 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C、 內容和形式的關系
D、 本質和現象的關
5、對哲學的物質范疇作了明確規定和深刻闡述的是( C )
A、馬克思
B、恩格斯
C、列寧
D、斯大林
※6、意識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這句話是指( D )
A、意識的內容和形式都是客觀的
B、意識是溝通主觀和客觀的橋梁
C、意識的形式是客觀的
D、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內容是客觀的
※7、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是( A )
A、 對立統一規律
B、 質量互變規律
C、 否定之否定規律
D、 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
※8、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這一基本原則的哲學基礎是( C
A、 矛盾特殊性原理
B、 矛盾同一性與斗爭性相結合的原理
C、 矛盾共性與個性辯證統一的原理
D、 矛盾發展不平衡原理
1 )
※9、“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說的是( B )
A、形而上學和詭辯論的統一
B、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C、物質和運動的統一
D、連續性和非連續性的統一
※10、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是( A )
A、 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
B、 否定的觀點
C、 矛盾的觀點
D、 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觀點
11、新生事物是指( A )
A、 符合歷史發展規律和前進方向的東西
B、 從舊事物中產生出來的東西
C、 在形式和現象上都新的東西
D、 一經產生就是強大、完善的東西
※12、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 B )
A、 對抗性矛盾決定的
B、 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共同決定的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共同決定的
13、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在人類認識起源過程中起著決定作用的是(
A、生活方式
B、社會勞動
C、思維的產生
D、大腦發育程度
※14、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因為唯有實踐才是( A )
A、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東西
B、客觀的活動
C、能動的活動
D、能產生具體實際結果的活動
※15、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是( C )
A、地理環境 B、社會存在
C、生產方式
D、人口因素
16、生產力的客觀性在于( C )
A、它是構成生產關系這種物質關系的基礎形式 B、它是人們在生產中所結成的物質關系
C、它是一種人們不能選擇的既得的物質力量
D、它的實體就是客觀自然界
17、社會存在的含義是( B ) A、人的客觀的活動
B、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即以生產方式為主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
C、全部社會關系
) 2 B
D、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18、理解整個人類社會發展史的鑰匙是( B )
A、生產關系的發展史
B、生產勞動的發展史
C、社會意識的發展史
D、階級斗爭的發展史 19、劃分階級的唯一標準是( A )
A、經濟標準
B、政治標準
C、思想標準
D、文化標準
20、杰出人物是指( D )
A、各階級的領袖人物
B、統治階級的政治代表人物
C、同情勞動人民的歷史人物
D、對社會歷史發展起促進作用的歷史人物
21、嚴格意義上的社會革命是指( B )
A、思想文化技術領域的重大變革
B、革命階級反對反動統治階級的國家政權的斗爭
C、統治階級內部政權的更替
D、反動階級對革命政權的篡奪 ※22、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因為唯有實踐才是( A )
A、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東西
B、客觀的活動
C、能動的活動
D、能產生具體實際結果的活動
23、生產力的客觀性在于( C ) A、它是構成生產關系這種物質關系的基礎形式
B、它是人們在生產中所結成的物質關系
C、它是一種人們不能選擇的既得的物質力量
D、它的實體就是客觀自然界
※24、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認識的本質在于( D )
A、人腦的主觀創造 B、人腦的客觀反映
C、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主體選擇
D、人腦對客觀事物的能動反映
※25、認識過程的兩次飛躍是:( D )
A、感性認識飛躍和理性認識飛躍 B、從感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和從實踐到感性認識的飛躍
C、第一次飛躍和第二次飛躍
D、從實踐到認識的.飛躍和從認識到實踐的飛躍
26、“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既是確定的,又是不確定的,”這是(
A、詭辯論
B、實用主義觀點
C )3
C、唯物辯證法的觀點
D、形而上學的觀點
27、歷史唯物主義是關于( B ) A、社會歷史現象的知識總匯
B、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
C、生產發展的理論
D、經濟關系的學說
※28、在生產關系體系中,最本質最基本的關系是( D )
A、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的地位及相互關系
B、交換關系 C、產品分配關系及消費關系
D、生產資料所有制關系
29、一個社會的生產方式,是指該社會 ( B ) A.生產資料與勞動者的有機結合和統一
B.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有機結合和統一
C.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有機結合和統一
D.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勞動者的統一
※30、 肯定思維和存在有同一性,這是( A )。
A、 辯證法的觀點
B、 形而上學的觀點
C、 唯心主義的觀點
D、 可知論的觀點
31、 認為物質是原子的觀點是(B )。
A、主觀唯心主義
B、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C、客觀唯心主義
D、辯證唯物主義 32、 一元論認為世界統一于( A )
A、物質或精神
B、物質和精神
C、存在
D、具體的物質形態
※33、意識的本質是( D )
A、人腦分泌的一種物質
B、客觀事物
C、一種特殊的物質
D、人腦的機能,人腦對物質的反映
※34、“任何一個事物都和物質世界的其他事物處于普遍聯系之中”這是( B )A、 唯心主義詭辯論的觀點
B、 唯物辯證法的正確觀點
C、 相對主義的觀點
D、 形而上學的錯誤觀點
※35、辯證法所說的否定是指在事物發展中( B)
A、 簡單地宣布某一事物不存在
4
B、 對舊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C、 要對舊事物采取全盤否定、拋棄的態度
D、 要對一切現存事物都特懷疑的態度
※36、 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是( C )
A、性質完全不同的兩種真理 B、真理發展中的兩個階段
C、客觀真理的兩種不同的屬性
D、可以獨立存在的真理 37、“任何具體真理都帶有近似正確的性質,”這是( A )
A、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B、唯心主義觀點
C、機械唯物主義觀點
D、相對主義觀點
38、歷史唯物主義是關于( B )
A、社會歷史現象的知識總匯
B、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
C、生產發展的理論
D、經濟關系的學說
※39、 唯心主義英雄史觀和唯物主義的群眾史觀的根本對立在于( D )
A、是否承認階級斗爭
B、是否承認無產階級專政
C、是否承認社會意識的反作用
D、是否承認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決定力量
※40、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是因為( B )
A、人民群眾的一切活動都推動社會歷史前進
B、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實現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C、人民群眾的行動就是社會規律
D、人民群眾是社會發展規律的創造者
41、構成生產力的基本要素是( D )
A、人力、風力、畜力等之和
B、各種力量之和
C、各種知識之和
D、勞動對象、勞動資料和勞動者
42、經濟基礎是生產關系的總和,這個總和是指( D )
A、一定歷史階段上所有生產關系的總和
B、一定歷史階段上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總和
C、一定歷史階段上科學技術和經濟管理的總和
D、一定歷史階段上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各方面的總和
43、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這兩對社會基本矛盾的關系是( C )
A、前者和后者相互決定
B、前者和后者并行不悖
C、以前者為基礎,兩者相互制約、相互作用
D、以后者為基礎,推動前者矛盾的解決
44、簡單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是:( C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選擇題題目及答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