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成功考研經驗秘決分享(通用6篇)
2023考研的小伙伴們準備好了嗎?想要考研成功,請多看看成功人有關考研的秘訣,絕對對你有好處。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成功考研經驗秘決分享,歡迎閱讀!
成功考研經驗秘決分享 篇1
一、關于堅持
考研之路,異常艱辛,我是那種比較喜歡學習的人,在某些時候,邊聽歌邊學習,能給我極大的滿足感和幸福感。說這個,不是為了說別的,只是想說明考研真的是一場戰爭,和自己的戰爭,熬心,熬體力。考研過程中,我有三次面臨精神極度崩潰的狀態,第一次是暑假上考研強化班,太累了,而且事實證明,這一個多月除了讓我情緒低到谷底,身體情況低到谷底,報班幾乎沒什么用。第二次是12月份,12月一號,從這天開始,我所在的考研自習室的人數從300多人銳減為三四十人,我也覺得很夸張,但這是事實,我以為大家只是暫時去弄畢業論文了,但是直到考試之前,還是只有這么點人。第三次是復試的時候,后面說。所以,考研第一關,最難的一關,就是堅持!堅持!再堅持!記得當初看到這種話的時候,我總是不屑一顧,覺得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可是,到后期,真的是身心俱疲,很多人就是在12月倒下的!
我從小最愛的都是數學,數學也一直很好。但是今年我栽在數學上了,原因是,狀態提前爆發,直至考試找不到狀態。我是從寒假回來開始正式進入考研模式的,但是之前已經準備工作做好!我用三月份一個月完成了第一輪數學復習,邊看教材邊歸納邊做去年的大綱解析(因為題型經典,題量也少),暑假之前的我,數學上堪稱神級的狀態,幾乎沒有不會的題,所以考研的時候就悲劇了,狀態爆發得實在太早,暑假后就一直沒有感覺,所以,我建議數學好的同學,準備稍微晚點,戰線最后不要太長,后面效率會很低的,但那時候又應該是沖刺的時候了。
數學我總共復習了4輪,建議不要把微積分、線代、概率分開,各個擊破應該是第一輪的任務,之后就必須順著復習,到11月之后,就要一起復習(注意是并列的`),都要看看,防止遺忘。數學比較要基礎,不好的同學提前把基礎補上;然后進入真正復習后,要重歸納!關于教材,我覺得用自己的!一定不要盲目買新書,我有個同學專門買了一本經濟類教材來看,
結果我都開始第二輪復習了,她那本都還沒有看完!而且你并不知道哪些是大綱要求的,哪些不是!所以第一輪看完自己的教材后,我推薦線看考試大綱,查漏補缺,然后后面就老老實實的做題——歸納——做題。。。關于復習用書,其實都差不多,整個下來,我用的是舊的大綱解析(第一輪基本做完)、李永樂復習大全(第二輪開始用,做了兩遍半,很難,有的難得過分了,自己判斷著做,有的絕對絕對不會考,特別是泰勒公式那塊,數三的沒必要太糾結,所以壓根不用看;而且我用的是舊版,無所謂,都差不多,學習最怕過于糾結,把別人用的書都買來,我只能說你在浪費錢和安慰自己)、李永樂的線代講義(必買必看,有了這本書,線代就ok)、660題(有精力就做,沒時間就算,我做了一部分)、模擬400題,就是完整的幾套卷子,最好做吧,今年就考了一道原題。
最后提醒一句,所有的學習方法一定要結合自己的情況。
成功考研經驗秘決分享 篇2
日思日睿 篤志篤行
考研心得體會 考研是一段沉默的時光,那是一段付出了努力和汗水,不抱怨,不訴苦,日后想起連自己都被感動的時光。本以為很多微不足道的堅持,靜靜地發現,這一切都有著無法細數的刻度——題記
翻開昨日的日記,考研的味道依舊那樣熟悉,飄逸著快樂和辛酸,寫滿了充實和感動,更散發著追尋夢想的執著和喜悅!感謝那段彌足珍貴的經歷,感謝我的學校、老師和同學。現在我想把一些個人的考研經驗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幫到一些準備考研的師弟或者師妹! 首先,決定是否考研。一定要有自己清晰的目標,不是盲目的跟風,不是逃避的借口,而是給自己精確的定位和足夠開始的理由,考研不是一勞永逸的開始,也不是投機取巧的幸運,明確的目標會是自己前進的不懈動力。我當時考研,曾經也不停地追問自己:為什么考研?是工作還是升學呢?爸媽年紀大了,自己應該如何選擇?后來,我把自己的.想法和家人、老師、同學進行了交流,再結合自己的職業規劃做了清晰的總結,這樣,仰望著星空,也感覺到了腳踏實地,選擇了遠方,便能只顧風雨兼程!
其次,選擇學校。我覺得學校的選擇要根據個人的追求和自己大體的實力水平進行衡量,如果你想求穩就選擇比較有把握的學校;如果你想要對自己提出挑戰就選擇相對有些難度的學校,應該也會因人而異。我只想說的是:在暑假復習的時候,一定要定好學校,因為專業課的復習要根據自己所定的學校進行,收集資料也是學習的一種能力。
在定好學校之后,最好能夠找到你報考學校相應專業的師哥師姐,因為他們畢竟是過來人,不僅在專業課上的復習會給你一些建議,而且能告訴你導師的一些學術動態,這些信息的把握很重要,尤其是選擇報外校的同學,一定要注意這個。當然,沒有師哥師姐的也無所謂,自己努力就是了,畢竟主觀這方面是最重要的。至于找不找導師,我覺得初試之前自己努力就是了,等分數下來有復試機會的話再找也不遲。然后就是加入一些復習群或者所考學校專業的論壇,在這里,你能結交到志同道合的人和找到很多復習的資料和經驗。
再次是講到復習。我覺得心態和方法很重要,心態上,要知道考研是一次持久戰,如果把考研比作成長跑,我想最適合不過了。有些人也許會贏在開始,但是驕傲的心理會拉下前進的步伐,有些人拼命地奔跑卻不知道什么時候選擇了放棄,也有些人在彎道的時候,摔倒的一塌糊涂。誠然,考研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很少有人說考研是快樂的,既然本身就是痛苦的,就不要以戰線長為借口來怠慢考研。考研就是要不留遺憾,要對自己說我要努力,不停的努力,天天努力。考研是對心志的一種磨煉。當你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不妨提醒自己“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將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我是考研復習準備相對比較早的人,而且一開始便竭盡全力的奔跑,在暑假下來的時候,我感覺到了自己基本上累得不行了,生理和心理的折磨讓我感覺到了效率的持續下降,后來我堅持每天的跑步,而且一跑就是八圈,在跑步的時候,我也不是隨意的奔跑,我把最外圈的跑道作為起點,最內圈的跑道作為終點,在跑步的時候,不時的和考研復習結合起來,從中也學會了計劃、堅持和自我激勵。這樣,身體素質加強了,心理素質也提了上去。
隨后,說到復習方法,我不想侃侃而談,我只想說幾個字,計劃+行動+總結=效率,這是自己總結最深的學習方法,我會有自己很清晰的復習計劃,從總體再具體到每天、每個小時,我都會列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并且在復習的過程中不斷地調整和總結,每天按時完成任務之后,我便會適當的放松自己,比如給自己畫一個微笑,聽一下音樂,喝一杯茶對了,想重點提一下總結,很多人認為心里知道就行了,或者不愿意花時間,我覺得這樣會得不償失,有時候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少走彎道,從總結開始!當然,復習方法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以前也聽過很多師兄師姐說過考研方法,不盡一樣,但是從中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方法才能真正對自己有所幫助。
最后談一下輔導班,我覺得這些都應該根據自己的能力和精力來把握!有自己的主見,不要輕信別人的結論,非常有用或者一點用都沒有之類的話,前提是我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缺少什么,更重要的一點是自己的努力總是在輔導班和別人的幫助之前的,千萬不要有打算靠輔導班而坐享其成。要知道,考研,很多時候要靠自己走過來! 落筆之際,將蒲松齡說過的一句話送給考研的師弟師妹: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任何事,只有用心對待,努力去做,堅持到底,終會有所收獲!以上這些便是我對自己考研的一些總結,希望能幫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但許多東西只有自己經歷后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所以每個人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和計劃。我相信只要你功夫做到了,該準備的都準備好了,成功不會離你太遠的,總之主觀的努力與堅持是最重要的。
人生有很多值得我們永遠回憶和珍藏的東西,逝去的歲月見證著我們成長的軌跡。每經歷一件事,我們就比原來變得更加成熟。
慢慢的,手開始合上了考研的日記,心,暖暖地收藏起這份美好的歲月!
成功考研經驗秘決分享 篇3
我去年考的研,一路走來,各種意外事件不斷,最后好歹把整個流程走了下來。雖然最后沒過初試線,但這一年的歷程還是給了我不少難以從別處得到的經驗。成功的經驗固然好,我這失敗的經驗更能給人啟發。
我報考的北大ccer,因為我對經濟理論比較感興趣,既然研究生又要上三年,不如選個好點的學校考考。這里我要說的是,很多事情,如果不去嘗試,很可能自己把自己嚇著。而一旦開始去做了,就會發現其實也沒什么。
考研中最不可饒恕的“罪行”是什么?不是學不進去,身在曹營心在漢。也不是光說不練,整天瞎混。而是做太多無用功!
太多的人在“假裝”學習!考研自習室里面,那么多人,幾個人在真正學習?學習就是練習和背記,除此以外,都是無用功!
曾經快臨考的時候,我的一個研友有一道線代題和我討論。這個哥們做筆記的功力令我大開眼界,他的筆記,和印刷的沒兩樣。但就是這樣做數學筆記,我發現他對這道題涉及的最基本的概念不理解。課本上白紙黑字的東西,他也做過筆記,但是他根本沒理解。就導致做起題來似是而非,理不清頭緒。試問這樣的工整筆記對我們的成績提高有何益?
還有一個無用功就是不及時復習。專業課厚厚的一本,有人說看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這樣的話,等看過一本之后,還得回過頭來重新看。這看完一本的時間大部分就白白浪費掉了。頭腦里沒留下多少印象。為何要求進度,搞那么快?其實如果采用看完一部分,立馬復習的策略,看完一本書的時間反而用不了那么多,結果卻更好,頭腦里印象更深刻。所謂欲速則不達。
再有一個無用功就是不分主次,平均用力。帕累托的二八法則想必各位都有所耳聞,但幾個人真正在生活中運用過這個法則?
無論哪門功課,都有基礎和末節之分。基礎的核心的東西只占兩成左右的課本容量,而由這些核心引申出來的東西占八成。如果平均用力,不分主次,胡子眉毛一把抓,就會白白浪費時間還得不到好結果。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對核心的東西理解不透徹,會影響對整體內容的掌握程度。如果核心的東西理解得非常透,掌握整體易如反掌。如果有十個小時學習時間,要把八個小時花在理解核心上面,剩下的2小時用去掌握其他。
要以理解去代替記憶。死記硬背雖然也有好處,但要把東西運用靈活,出神入化,就不是死記硬背能帶來的效果了。理解看起來很費時間,其實是最省時間的。因為一旦理解了,記憶就是小菜一碟了。理解越到位,記憶越深刻。單純的死記硬背是出力不討好的事情。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書里面有段話,他說單純的“學習”是不用腦的容易事,看書加一些下劃線,摘抄什么的都是表面功夫。最好的方法應是用你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去總結。小曼同學這個哈佛天才把他的方法都公開出來了,我們這些凡人又怎么好意思視而不見?單純的看教材,很多東西你就不知道你不明白。題目還是要做,而且在做的過程中問自己,為什么我就想不到這種程度?如果叫我自己出題,我會怎么出,我又該怎么答我自己出的題?
看書要精。精到這本書好像是你自己寫的一樣。考研自習室里面動輒就是書的海洋。敢問諸位大神搞這么多書來,能看完幾本?看完了能理解多少?理解了能夠應用多少?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克勞塞維茨的經典,戰爭論里面說,戰爭的勝敗,在于能否在戰局整體中具有決定意義的點上面形成局部的兵力優勢。很多書必然導致精力的分散。精力一分散,付出遠遠不夠收獲。經典書籍,學校指定的參考書,歷年真題,這些都是精華,要把你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研究這些東西上面。徹底搞會這些才能游刃有余。
關于占座問題。占座在各地已成為蔚為壯觀的場面。很多人打破頭為了爭一個位置。我不禁感到有些難以理解。禪宗里面說,手指指月,手指非月。意思是,我用手指指著月亮,是為了叫你自己去看月亮,不要把我的手指當成月亮。占座也是如此。一切都是為了考上研,為了讓學校錄取你。很多人搶座位的那個陣勢好像是占到座了就等于自己考上研了一樣。越到最后,自習室里不務正業的越多。有人甚至座位占到了,自己反而不去上自習了。或者是在那里坐著神游太虛。看到此情此景,我不禁想到自習室剛開門那陣,那么多人擠在門前,快把門都擠爆了,究竟是為了什么?真是荒謬。
所以我這一年壓根都沒占座,天天打游擊,去教室里面自習。圖書館開門擠到暴的時候我在宿舍里面睡大覺。關鍵是精力集中,要心無旁騖到忘了時間。精力集中了,看書所需時間是很短的。這個我深有體會。曾經尼克爾森的.微觀經濟理論那么厚一本我很是畏難。天天覺得時間不夠用,一分鐘也不愿浪費。卻因為畏難好幾天沒看幾眼。最后我覺得再這樣下去要完蛋。狠狠心,不管那么多,踏踏實實一點一點看下去,沒想到心一沉下去,六天多一點我就看完一遍了。這個速度是我沒想到的。
看到論壇上有人說要考名校的研每天必須奮戰十幾個小時,拿身體健康玩命;還剩四個月,有人就說晚了,來不及了。現在的同學還真是浮躁不堪啊。四個月,每天十小時的話,考全中國任何一個學校都夠用了。前提是你這十小時是有價值的十小時,而且必須是十小時,不能縮水。人和人的智商相差并不大,為什么別人每天八小時名校都考上了,而有人口稱自己每天奮斗十幾個小時累到快死卻考不上哪怕是一個非名校?關鍵在于你是否把功夫用到了正確的地方。每天奮斗十幾個鐘頭,讓明眼人過來一看,真正起作用的不到一個小時,那就不是奮斗了,是瞎折騰。死學不如聰明的學習。每個人每天都有那么24個小時,可是每個人對于自己的時間怎么用卻有各自的用法。造成最終結果天壤之別的就在于日積月累的時間使用差異。每天起來,最重要的事情要先做,要劃分出來重要的事情與不重要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不做也罷,重要的事情不去做一個人的命運就沒法改變。不做完重要的事情就不做別的事情。明白這個道理,100%的時間管理書籍可以不用看了。
很多人覺得考研難以堅持下來。甚至覺得必須像苦行僧一樣才有可能成功。我這一年堅持得不是那么痛苦。累的時候也是每天十幾個小時,坐的屁股都疼。但是我只是生理上的疲勞,我的心不累。我感覺這是一個非常好玩的過程,每天能領會這么多東西,太充實了。而且每天都知道還有那么多道理我不明白,這個探索的過程也很有意思。學宏觀那時候,每天睡覺一閉眼眼前到處是各種曲線移動。這么有意思的理論,怎么會痛苦呢?集中能夠帶來趣味。無論什么東西,只要你能夠在那上面進行集中思考,都會慢慢變得有趣起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你能夠把書本像打魔獸一樣去研究,自然樂趣無窮。
一定要培養成就感,無法堅持就是因為沒有成就感,老是挫敗感。先從比較容易的地步開始,為大于細,圖難于易,培養成就感。培養成就感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每天看書八小時堅持不了?ok,每天看書三十秒總能做到吧。內容看不下去,目錄總能看吧?別小看這看書三十秒,慢慢你就會養成習慣,從高山上滾下的一丁點雪沒什么吧?等到它滾到山下,就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大雪崩了。
有本書叫《Talent is Overrated》。中文譯名叫《天才哪里來》。里面的核心概念就是刻意練習。刻意練習沒什么神秘的。所謂刻意練習,就是挑出來一些特定的任務,一般來說是稍有難度的任務。然后反復練習,進行微小改進。天才就從這里面出來的。遵循這個原則,能夠培養出來世界級的能力。表現在考研上面,就是拿出一塊你感覺比較有難度的內容,或你掌握不好的部分,進行刻意練習,真正去嘗試運用它。做題要反復,還要有微小改進。這次做了要比上次有進步。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哪個不是整天上班?花的時間還少嗎?為什么行業精英了了無幾?為什么絕大多數人一輩子工作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就?他們缺乏的就是刻意練習這種過程。得過且過,每天重復,成了一個智能機器人,而不去思考改進,練習。單純的重復雖然也能培養一點能力,但是要達到比較高級的層次是不可能的。
毛主席說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固然很難,但看不懂的東西要像敵人一樣去攻擊它。讀不懂的書要不留情面地硬攻。有的人不取攻勢而取守勢,這樣不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絕對不會讓步。我認為這是一個真理。是解決你與知識間的矛盾的根本方法。毛主席沒有像成功學一樣去忽悠人,你自信就行了,關鍵是自信。也沒有叫人去遵守什么吸引法則,羊皮卷。他告訴你要硬攻。沒自信怎么了,攻下來不就有自信了?如何解釋人的能力差別?形而上學的觀點是人的天賦決定,不是那塊料也沒辦法。而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就不是這樣。人的認識是能動的反映過程。能力不夠是因為實踐不夠,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這是一個循環。能力的強弱與這樣的循環經歷過多少次有關。而不是什么天生注定的,一成不變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也是這么個道理。
我考研前和中間,看過數不清的經驗介紹。可是這些成功者都不知道自己是為什么成功的。我看到,他們的做法和普通人別無二致。有人可能會認為這是人家的天賦,學也學不來。其實這些成功同學不知道,他們看待問題的方法,做事的方法,和普通同學是完全不同的。還是那句話,智商的差別沒有想象中那么大。
我的英語,高考137,四六級都是裸考,連單詞都沒背,都是六百多分。考研因為專注于專業課了,英語也是裸考,單詞連書都沒買過,最后考了68分。其實我的做法就和別人完全兩樣。語法我根本不懂,但不妨礙我選出正確選項和翻譯對句子。輔導班我根本也沒上過。但是我要告訴你我做過什么。王若平老師編的一本書里的序言道出了真理。里面說英語真正的閱讀能力都是實踐出來的,寫作能力也一樣。給出的建議是簡單的英語,即初中生也能看懂的英語要看夠100萬字,不然無法練出真正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我聽從了這個建議,把書蟲那些簡單的英語英漢對照叢書看了個遍。十幾本書,什么大戰火星人啊,九十九級臺階啊,都利用閑暇時光看完了,而且從互聯網上面下載了不少英文書籍直接看,什么肢體語言,心理學,小說,喜劇寫作亂七八糟的英文書籍都看。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全集都是看的英文原版,怎一個美字了得啊,翻譯過來的實在不能看,把柯南的好文筆都浪費了。高中時候,我把一本新概念第四冊里的文章都背下來了。沒背過的就可惜了,因為你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語言的藝術之美。
什么是秘訣?這才是真正的秘訣。如果要克服閱讀問題,不是什么閱讀方法,什么劃段落,長句分析這些細枝末節的東西能解決的。當你看過了幾十本英文原版書了,要說你的閱讀還不得分那簡直就是個笑話了。
我考研的失敗都是因為直接或間接的違反了以上我列出的這些原則。當然在其中的時候,我是不知道的。考完研了,仔細總結分析過后,我才明白了這些。如果沒有那么多彎路,我不會明白的如此快和徹底。希望后來人看完之后,能夠領悟點什么,少走彎路就是更快的達到目的地。
成功考研經驗秘決分享 篇4
回想考研期間,我每天忙碌于去圖書館占坐,除了每天回宿舍午休,我其余的時間幾乎都是在圖書館里 度過的,也因此認識了一些研友,大家彼此鼓勵,為了 同一個夢想而奮斗著。到了沖刺階段,圖書館九點半關門后如果感覺自己還撐得住,我就會去教室再看一會書,然后最晚11點回寢室睡覺。連洗澡都得算計著時 間。兩個月不能逛街。所有這些在看到考研成績的那一刻感覺都變成快樂的。其實,努力,成功了就是經驗,失敗了,就是教訓,最重要的是努力過了。
跨專業,并不是一個可以輕易做出的選擇,它可能讓你浪費很多的時間和金錢,而最后只能證明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也有可能讓你振翅一飛,從此找到正確的方向,扶搖直上快意翱翔。所以,從一開始,這就必須是一個認真而嚴謹的決定。也惟有如此,無論最終是成是敗,才能無怨無悔。
一、院校專業選擇
下面是我的個人經驗和看法:細分專業和學校,確定報考目標。一定要看自己喜歡哪個城市,既然想借助 這次的考研改變現狀開始一段新的求學歷程,一直想去 哪個城市念書就不要將就。圈出大致范圍,再找到那里學校的招生簡章和其他相關信息,一般網上就可以完成。要注意的是,你有意向的專業是否拒絕跨專業考生。 在進行認真細致的對比之下確定兩到三個你想去的學校和你喜歡的專業。每個人情況不同,自行制定每一步適合自己的計劃是必要的。就我而言,我一直想去西安, 高考的時候沒有達成這個心愿,考研決定達成這個心愿。我一直對哲學,以至于玄學很感興趣,雖然它是冷門,但行行出狀元,我還是決定做一次自己命運的主人。 本科是英語專業,對英語還是比較感興趣的,其實那時候選英語主要是對西方文化感興趣,并不是對英語語言本身感興趣。我選擇的方向是西方哲學與現代社會思 潮,從某種意義上說,算的上是個交叉學科,而且本身的英語專業也可以當做是一個工具和優勢。
二、專業課的復習
對于跨專業備考的學生來說,專業課總分300分,無疑真的是壓力山大啊。定下最終要報考的學校和專業之后,就要開始行動了快去買專業課教材!當時我報考的學校都沒有指 定專業課教材,這讓我著實頭疼。然后就是細致的專業課復習,從制定專業課的學習計 劃、答疑和授課,每個階段的學習目標非常明確,師兄也跟交流了很多復習過程中的心態體會。包括考前最后的.一個月咨詢老師針對我平時復習的漏洞,給我找出針對 性的考前模擬卷。不僅熟練知識的運用,還不斷提高答題技巧。最后我的兩門專業課分別考了135分和132分。
三、公共課的復習
政治投入產出最高。基本上政治考試沒有不及格的,但要考高分也很難,政治需要你天天看,可以上輔導班,一是省時間,二是重點突出,不會看偏。
政經這門課對文科生來說似乎是比較頭疼的。但所幸研究生考試的政經并不要求很高。不過這門課光靠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因為它有很強的原理性和系統性。理解了,就是會者不難,融會貫通;不理解,就是難者不會,支離破碎。理解對這門課是至關重要的。
四、英語專業跨專業考研優勢明顯
有原本英語專業的基礎,然后結合著鉆研一下考試的做題技巧和出題的思路是相當必要的。我把過去 十年的真題研讀了一番。發現其中有許多文章完全可以當做教科書來學習的,這 其實也是當然的,因為試卷選取的文章都是來源于自于西方的報紙刊物,是原汁原味的英語思維。而且,如果你認真整理分析了其中一些文章后,你會發現完型和寫 作水平也會大有長進。可謂一舉多得。所以,何樂而不為呢?
最后,天道酬勤,努力,才會成功!
成功考研經驗秘決分享 篇5
考研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只要認真準備都是有結果的,我總結為:堅持,努力,靜心。首先說堅持,有一句話說的好,堅持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堅持一定不會成功。
用馬克思主義來說,學習是一個認知的過程,不是一次性的認知,知識是可知的,但過程不一定是簡單的,也許需要重復進行。不要怕,一遍看不懂就看第二遍,第二遍看不懂看第三遍,只要堅持,慢慢的就會懂了。不要在考與不考,報與不報之間徘徊了,決定了就堅持做下去。當初我的桌子上寫了一句我非常喜愛的'一段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既然選擇了前方,便只顧風雨兼程;相約成都,相約科大。
第二,努力。考研路上還是生活中,考研路上半途而廢的人身邊有很多,不愿意努力的人也很多,努力也堅持,內心卻不平靜浮躁的人也很多,所以考研路上炮灰很多,原因也就在此。
第三,靜心。我隔壁宿舍有一個考研失敗的,總結她失敗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不能靜心學習。每天起的比誰都早,可是每次去了就是在哪兒不是玩手機,就是和男友聊天,幾乎不能靜心學習。說到這里,我在說說考研與戀愛的關系吧。考研期間,不建議開始新的愛情,也不建議正在戀愛人兒分手,這樣都影響情緒的波動,從而影響學習效率。所以為了自己為了自己,也為了別人,不要輕易開始,也不要在這段期間分手。身邊也有互幫互組,同時考入高校的人,一切以考研大局為重。
第四,考研是一場心理戰,累了可以放松一下,考研初期也就是暑假那段時間,感覺生活過的很快樂,晚上8點去操場跑跑步,風吹過臉頰的時候,什么都不用想,只是一步一步抬起腳,邁向前方。復試的時候認識幾個研友,他們準備初試比較放松,狀態好了就認真學,狀態不好就回去打牌啊,玩游戲啊,最后初試成績都很高,但是如果你是那種一玩就管不住自己,玩地沒完沒了的人,建議你不要嘗試。最難熬的要算臨考的前一個半月吧。那個時候我天天失眠,因為我不知道自己的付出是否有回報,每天過著壓抑的生活,自己偷偷在半夜里哭泣但是每次跟學姐說幾句話就感覺可看到了希望,非常感謝學姐的支持和鼓舞。
第五,關于是否報考研班這件事,我沒有報任何班。個人覺得考研班很浪費時間,特別是暑假期間看那些報班的同學,不管多熱,依舊要去上課。至于上課情況怎么樣,看看自己本科聽課狀況就知道了。學習這個東西,還是要靠個人的,自己認真看書才是王道。對于前期自己把基礎打好了,后期可以報一個英語政治的沖刺班就行,一般就是兩天課就搞定了,這課就是講講答題技巧,答題方法等。
第六,關于科大數學系的專業課真題而言,看看往年的真題,你就是知道科大的真題重復率有多高。真題不僅可以檢驗這你對個科目的整體機構性,還可以檢驗你對這個科目的掌握程度。我整理了2000-2014年的數學分析,線性代數的28套真題,每一套題都有答案。
作為學姐,我會陪你們走過這段痛苦并快樂的日子,傷心了,累了,迷茫了,糾結了,困惑了,學姐是你溫暖的港灣。
成功考研經驗秘決分享 篇6
寫在前面
我本科所在的大學僅是北京一所非“211”的普通大學,本科專業是自動化,純工科的專業。由于興趣和自我定位,在考研的時候我舍自動化而選經濟類專業。當然這個選擇是需要膽量的,因為當時我沒有任何的經濟學基礎,而經濟類每年近400分的分數線高得讓人咂舌,這就意味著專業課需要考一個非常高的分數。
雖然在整個復習過程中,我一直擔心因為基礎差而被淘汰,但是我始終在高效的學習方法的指導下認真學習,最終在考場上獨步天下,以專業課132分、總分407分的成績殺進了中央財經大學的國際貿易專業。
“笨人”的破繭成蝶
這個世界什么時候都不缺“聰明人”,恰恰相反,每個時代都是“聰明人”太多了,“笨人”太少了,但是往往最缺的還就是“笨人”。在學習一途上,很多“聰明人”并不如笨人取得的效果好,究其原因:“聰明人”不舍得在基礎上下笨功夫,認為下那種難度小耗時多的笨功夫不劃算。許三多憑著那股子傻勁,做大回環,不停地跑步,練習最基本的對練動作(因為高難度的他確實學不來),靠最基礎的重復,他成了比武冠軍。
其實大家不要把考研專業課想象得有多復雜,它考的很多東西都是很基礎的,只要你把基礎原理、基本概念掌握了,題目也是萬變不離其宗。就從我報考的央財來說,有一道簡答題考的是“需求的變化和需求量的變化有什么區別”。這道題目算是很基礎的,相信只要是學過經濟學的人都能回答。
但是對于跨專業的學生來說,專業課基礎的薄弱是一個非常大的劣勢,也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復習伊始,我經濟學的基礎為零,就像小孩子學走路一般,從最基礎的開始,這個過程雖然痛苦,但真的是個破繭成蝶的過程。
打基礎的階段是在大三下學期,這學期伊始我就在老師的建議下選擇了報考中央財經大學的國際貿易學專業,其專業課的參考教材只有兩本,《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但都是中級課本,對于我這樣沒有任何經濟學基礎的人來說確實有點難度。為了彌補自己的不足,我想到了去旁聽。其實大部分的考研科目在本科院校都有開設,我就對照我要考的兩門科目去學校網站上查詢,發現學校那個學期開了三門關于經濟學的課程,即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和中級微觀經濟學,并且幸運的是,上課時間與我本專業的上課時間都不沖突,于是我每周都會去旁聽那三門課程,把它當成自己的必修課。說實話,那個時候自己本專業自動化的課程還是蠻多的,平均每天4~6節課,但即使這樣,經濟學的課程我依然一節不落地去聽,在課堂上老師說的每一句話對我來說都很新鮮,我如饑似渴地吸收著老師說的點點滴滴。
在上每節課之前,我會提前把那節課的內容預習一遍,不要求理解,也無需弄懂,只要保證知道老師上課時所講內容位于教材的哪個地方即可(因為有時老師講課不按教材的順序講,如果不預習可能就不知道老師在講哪兒,跟不上老師的節奏,這樣聽課效果就不好了)。如果老師講的是課本上的內容,我會一邊聽一邊在書上畫出重要的知識點,做好備注;如果老師講的是臨時想到的一些內容或者是相關的補充內容,我就會快速地將其記在筆記本上,無需太工整,只要下課以后自己能看得懂,還能回憶起當時老師講的是什么就可以了。課間休息的時候一定要抓緊時間把自己不懂的問題向老師提出來,請老師幫忙解答,其實老師們人都很好,他們非常喜歡愛學習、愛問問題的學生。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地方,就是課后作業。老師布置的作業要弄懂,研究清楚,因為那是老師精挑細選出來的,很具有代表性。每次作業我都非常認真地完成,通過寫作業也能幫我回憶當天上課學習的內容。那段時間過得非常苦,每天繁重的課業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幾乎一學期都沒怎么出校門,但同時自己也收獲了不少,不僅是知識,還有自己的人生態度。
高鴻業的《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是公認的國內編得比較好的經濟學教材之一,我用的就是這兩本書。每天白天聽完老師講的課以后,當天晚上我會花一晚上的時間把老師白天上課的內容認認真真復習一遍,主要是看書和筆記。先看上課時在書上做了標記的地方,仔細理解每一句話,回憶老師當時是如何講解這句話的,舉了哪些例子,做了哪些說明,問問自己是否真的明白了,一旦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記下來以便以后問老師或同學。然后重點理解書上出現的所有圖表和公式,這個沒有什么投機取巧的辦法,只能是跟著書上的推導過程,自己一步一步嘗試著證明出來,再理解所得出的圖表或公式所表達的經濟學意義,所涉及的假設條件。這個說起來容易,其實做起來難,因為這不是說你讀懂了書上的文字就可以了,關鍵要讀懂這句話、這張圖背后的數學推導、經濟學意義等。對于那些一直搞不明白的問題或者容易混淆的問題,我會把它們專門抄在一個本子上,然后反復地揣摩理解,總有一天會豁然開朗。只要這些基礎工作做好了,專業課也就成功了一半。
強渡“險灘”
如果把打牢基礎比作在平靜的水面行船的話,那么重難點就是行船過程中遇到的急流險灘,雖然平靜的水面占了路程的絕大多數,但是如果不重視路程極短的急流險灘,那么船毀人亡是必然的。
打牢專業課基礎是我們復習專業課的一個重頭戲,同樣,強化重難點是專業課的另一個重難點,同樣不可小覷。重難點的復習既是對基礎復習的一種深化和升華,也是對考試當中具有區分度的知識點的把握。掌握重難點也非常不容易,需要克服自己的慣性思維和反復訓練。
除了自己的努力,我的專業課強化階段還有跨考專業課老師的幫助。強化階段既可以從暑假開始,也可以從9月份開始,主要還是因自己的進度而定,我就是從9月份才開始強化復習的。當時基礎知識復習得已經差不多了,我就給老師建議:讓他講解書中我在打基礎階段標記出來的不理解的難點和歷年考試中出現頻率較高的重要的知識點。每次老師上課大概會有兩個半到三個小時,書上的內容講3~4章,先是把書上的知識點都羅列一遍,如果發現自己還有不明白的就當場弄明白,然后老師會把重點的名詞解釋、重點簡答題的出題點挑出來,我做上記號以便回去復習。有些同學可能由于各方面的條件限制,不能通過輔導班的形式進行輔導,但是一定要想辦法找到一個指導者以幫助自己解決專業課方面的重難點,可以是本科院校的老師,讀研的學長等。因為有些問題僅僅一味地靠自學,不僅耗費時間,還很難解決。
每次上課雖然只有短短的兩三個小時,但這兩三個小時的知識我在上完課后要花一周的時間去鞏固和消化。
首先,我把這幾章的內容仔仔細細地再看一遍,邊看邊在書上做標記,特別重點的地方要抄下來,書上的公式要求做到自己能在一張白紙上推導出來,這也就要求其中涉及的假設條件要熟記于心,書上的圖形一定要自己在稿紙上畫幾遍,重點注意圖形的走向趨勢和一些關鍵點,如拐點、最低點、最高點等。此外,對于一些相似的概念一定要自己嘗試著進行比較,這屬于綜合能力的考查,在復習的過程中也非常重要,比如完全競爭市場定價原則和壟斷市場的定價原則。
其次,我要把老師強調的地方,如名詞解釋或出簡答題的地方,用自己組織的語言寫出來,并謄抄在筆記本上,然后加以背誦。通過復習我發現很少有參考書將名詞解釋寫得詳細而又不啰嗦的,要么是兩三句話解釋個大概的`意思,要么是長篇大論、洋洋灑灑上千字,根本不適合答題。因此我自己整理了一本專屬的名詞解釋。事實最終也證明,考試不會考太偏的名詞解釋,像今年的名詞解釋在我整理的本子當中都能找到。這個工作雖然有點煩瑣,但特別有效。
最后,就計算題而言,書中的例子和書后的習題一定要練得滾瓜爛熟,做到一看題目就知道考什么知識點,考哪個公式。因為這畢竟是經濟學考試而不是數學考試,一般計算的難度都不會很大,也就只涉及一到兩個公式,只要你知道考什么知識點,需要用到什么公式,題目也就迎刃而解了。當你把這些工作做扎實,基本上專業課就不會出問題。
上面我已經說過,對于重難點要強化復習,熟練掌握,可能有人就要問,重難點在哪兒呢?我哪知道什么是重難點。單就書本來說,無所謂重點不重點,而對于考試來說,肯定是有重點與非重點之分的。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幾門科目中,唯獨專業課沒有考試大綱,也沒有考試范圍,只有指定教材(有的學校甚至連指定教材都沒有,只有要考的專業名稱),這時學校歷年考試真題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自己總結重要考點的主要依據也就是歷年真題。
其實專業課的復習主要指向兩類書:一類是學校指定教材,一類是歷年真題。真題給考生傳達的不僅僅是以前考過的那幾道題,關鍵是告訴了廣大考生這個專業出題的大致范圍、出題的題型、題量的大小。如何利用真題決定了你復習效率的高低,真題利用得好,可以說是事半功倍。以我自己報考的中央財經大學國際貿易學為例,就出題的范圍而言,我從真題中獲得了不少信息,比如微觀經濟學,央財必考的幾個知識點有:偏好、成本曲線、壟斷等。主要考那本參考書的前面大半部分,后面小部分頂多出個名詞解釋。同樣用這本書作為參考書的還有北京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拿北大來說,它就更偏向于考書的后面部分,比如博弈、不對稱信息等。可見,從真題中把握考試范圍對于復習很有幫助,能省去很多無用功。
出題的題型,我們同樣能從真題中獲知。我報考的專業考的題型有名詞解釋、選擇、簡答、計算。而像其他學校如北大,用的是同樣的參考書,它的題型只有簡答題。就題量的大小而言,央財的試卷題量非常大,很多同學都說做不完。看題量能看出什么呢?通過題量和每題的分值你就知道每道題目要答多少文字,央財名詞解釋一個4分,那么只需答四五行文字就行,而簡答題一個十幾到二十分,這就需要分段答,答十幾行。這也算是一個技巧。
約定俗成的答題規范
考研在我眼中就是一個見招拆招的過程,這在考試的試卷中表現得最為明顯。“十年磨一劍”固然可喜,但是若是因為“劍利而招不對”就著實可惜了。因此在考研戰場上除了基礎牢,難點通外,還需要有著應萬變的答題技巧。
注意答題技巧的細節,可以讓你的成績更上一層樓。起初,經濟類的題目對于我這樣一個工科生來說很是頭疼,因為對于很多題目,我能理解它的意思,卻難以表達。我習慣了工科的那種言簡意賅的邏輯思維,比如一道計算題,我只能列一個公式代入數值算一個結果,而不會想到加上很多語言文字的描述。但后來發現,每類題目都有每類題目的答題規范,雖然沒有明文規定與說明,但是每類題目都有約定俗成的答題規范,你做到了,老師自然能給你高分。這也是我在復習過程中逐漸摸索總結出來的答題技巧。
對于名詞解釋,首先,要詳細描述它的含義,然后要解釋它相關的性質,有圖的配上圖形,有公式的配上公式,然后跟它相關的你能想到的都寫上,盡量多寫。對于簡答題,首先答出題目中涉及的名詞解釋,然后再對問題本身作答,回答問題時要盡量詳細,有圖形或公式說明更好,只要與問題相關的知識點和結論都要寫上。最好是分條描述,即寫上標號,這樣老師看得清楚,也顯得你思路清晰,回答得有條理。對于計算題,先要把涉及的相關原理和公式寫出來,并對公式做適當的解釋,然后對公式中每個字母代表的含義進行解釋,并聯系題目進行賦值,最后得出結果,如果必要的話,還要對結果進行經濟學解釋。
另外,還要重視平時自己的寫字速度,注重答題效率。央財的題量很大,如果自己能回答而由于寫字慢卻最終沒來得及作答,那就太可惜了。這種情況很多人都有,包括我自己。因此在此特別提醒大家,希望能引起重視。
【成功考研經驗秘決分享】相關文章:
成功考研的經驗分享05-11
成功考研經驗分享05-11
學姐成功考研經驗分享05-07
考研成功的經驗分享05-09
通向成功的秘決的國旗下講話04-30
考研成功經驗分享04-03
考研北大成功經驗分享05-10
考研經驗的分享05-10
分享考研經驗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