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護理實習生帶教工作計劃
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它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長,何不好好地做個工作計劃呢?寫工作計劃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護理實習生帶教工作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臨床護理教學的目的:
培養實習生成為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職業道德和溝通技巧,并能夠理論聯系實踐的護理人員。
第一階段,崗前培訓,適時進行思想品德及素質教育,盡快實現護生角色的轉換。
1、入科教育:(1)介紹環境設施;(2)制度;(3)人員;(4)工作流程;(5)本科常見病種及護理常規;(6)人文關懷護理理念及服務態度的重要性;(7)安全護理;(8)紀律;(9)教學目標、教學計劃及臨床帶教路徑表,出科考試要求;(10)思想教育。每一條具體細化:如服務態度方式:微笑服務、尊稱制。人員包括醫生、護士、護工、保潔員,強調團隊精神的重要性。
2、組織學習醫院規章制度、護士職責、護士禮儀與行為規范、醫院感染知識,使護生充分認識自己所承擔的職業道德責任,點燃護理工作的熱情。
第二階段,熟悉病區環境,了解各班次護士的工作職責及各種規章制度,加強安全知識和法律知識的學習。
1、紹本科室環境布局(包括床位號順序、病房結構、傳呼系統、常見物品、搶救藥品的放置、消防設施)、專業特點、護理常規、技術操作、人員分工等,使她們盡快熟悉環境,進入角色,以擺脫陌生、恐懼的緊張心理,了解各班次護士的工作職責及各種規章制度。
2、組織學習《執業護士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增強護生的法律意識、風險意識、安全意識。使之懂法、知法、守法。充分認識到護理行為時刻都受到法律的制約,應嚴格按操作規程辦事,加強安全知識學習,確保安全。
第三階段,強化基礎護理操作技能,掌握疾病的常規護理及技能操作和護患溝通技巧。
1、操作能力的培養:根據大綱要求制定實習生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并注重個性化教學,實行一對一帶教。帶教老師首先讓護生從理論上熟悉操作程序,再通過實踐掌握。第一遍操作由帶教老師邊示范邊講解,第二遍開始由護生獨立操作。老師幫助完成。操作完畢進行講評,指出問題所在,再讓護生強化訓練。對動手能力較弱的護生,帶教老師應給予耐心細致的指導,鼓勵護生大膽操作,動作不規范的地方應及時糾正;對動手能力較強做得好的護生及時給予鼓勵,增強護生的自信心,使其盡快適應角色。
2、注重三基訓練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礎技能的訓練貫穿整個臨床護理教學的全過程。通過護理操作示教和床邊指導對護生進行操作訓練,鼓勵護生多問,不斷完善護生的知識體系,鍛煉其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強烈的責任心。
3、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在護理教學查房中要注重培養護生的溝通技巧和口頭表達能力。要求護生在工作中要充分體現對患者的人文關懷,鼓勵護生主動與患者及其家屬交談,在做各種檢查、飲食、用藥、治療、護理操作等前詳細告知目的及注意事項,從患者人院宣教到出院指導,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對患者進行宣教,以提高護患溝通的能力。
第四階段,加強理論知識學習,培養護生獨立思考能力及創新思維,指導護生運用護理程序,因人施教。
1、加強理論知識學習護理部定期組織業務學習,以掌握新知識、新理論。結合各專科工作實際情況,帶教老師每周組織護生進行科內知識小講課1次,使護生了解掌握專科知識,能夠理論與實際相聯系,指導臨床實踐;同時結合本專業發展現狀,舉行“新技術、新知識、新理論”講座,讓學生了解護理發展的新動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在工作中穿插講解疾病知識,每周三份批次進行ERCP實地教育,以提高大家對ERCP認識的能力。開展病歷書寫和臨床病歷討論工作,督導護生在工作中自己制訂計劃,并應用于實踐,用此檢驗計劃的合理、條理性,培養其今后獨立工作時的能力。
3、堅持教學查房教學查房:科室每月1次以上護理教學查房,護士長和(或)帶教老師結合典型病例或某個問題、某種疾病、某種現象深入淺出地講理論、談實踐,以啟發學生的臨床思維,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每一次的教學查房,使學生掌握某一疾病的治療及護理要點,達到教學大綱要求。
4、每周為實習生舉行小講座一次,內容為護理前沿的新技術、新業務、新動向及本科室的專業特色,使實習生能掌握一定的專業新知識。
5、成立護理科研小組,由護理部主任親自領導,選派具有科研能力的護理骨干組成。護理科研小組組織本科實習生開展護理科研,安排專門的指導老師,畢業前完成一篇論文,并進行論文答辯。
第五階段,雙向互動及出科考核
1、定期召開實習生座談會通過召開實習生座談會了解帶教情況,征求護生意見,及時糾正帶教中存在的不足,為實習生提供一個積極向上并且和諧溫暖的實習環境,從而提高護生對帶教的滿意度,促進其臨床實踐能力的提高,保證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2、采取教與學雙向評價,即帶教老師評學生、學生評帶教老師。分別發放問卷表,從學生的工作敬業、操作考核、理論考試、護理病歷書寫和老師操作規范標準、護理工作敬業精神、言傳身教、因材施教、放手不放眼、教學查房的護理程序與問題設置等進行評價。采用優、良、中、差四級評分,將學生對老師的評價結果列入年終老師考核內容,并作為優秀老師的重要評定指標,通過評教評學的雙向測評使帶教老師變壓力為動力,對老師起到考察和激勵作用。
3、出科考核:我們將考核內容進行了量化,要求實習生每完成一個科的實習都要由帶教老師根據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專科理論、專科技能和基礎護理技能的出科考試,并根據考試成績及平時表現、醫德醫風、勞動紀律等作出實習鑒定,填寫好考核記錄。按優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級記分。五級評分制評分標準為:
優秀(90—100分):能將所學理論運用于實際工作,較好地掌握護理的基本理論和技術操作技能,具有獨立工作能力,能全面達到實習計劃要求,學習認真,工作主動踏實,在完成任務、服務態度、遵守紀律方面表現突出者。
良好(80—89分):能將所學理論運用于實際工作,掌握護理的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獨立工作能力,能較好地完成實習計劃要求,學習認真,工作主動,在完成任務、服務態度、遵守紀律方面表現較好者。
中等(70—79分):一般能將所學理論運用于實際工作,基本掌握護理的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能,能完成實習計劃要求,學習、工作服務態度和遵守紀律方面表現一般者。
及格(60—69分):對于護理的基本理論知識的運用及技術操作不夠熟練,只能一般完成實習計劃要求,并且在學習、工作、服務態度和遵守紀律方面表現一般者。
不及格(59分以下):有下列情況者,評為不及格:
1)理論沒有聯系實際,技術操作生疏,在老師帶教下仍不能完成實習和工作任務。
2)不聽從各級領導意見,對病人缺乏責任心,工作馬虎敷衍發生差錯、事故、曠工,早晨不良影響和后果。
【護理實習生帶教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護理實習生帶教計劃11-25
護理實習生帶教計劃12-07
護理實習生帶教計劃范文12-07
護理實習生帶教計劃三篇12-06
護理實習生帶教計劃和措施12-08
實習生帶教計劃12-07
護理實習帶教的個人總結12-02
骨科護理實習帶教計劃12-07
醫院骨科帶教實習生的工作計劃12-04
兒科護理實習帶教計劃精選范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