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第一學期歷史教研組工作計劃范文
一、指導思想
以推進新課程改革和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認真搞好教學研究,夯實教學環節,提升教師素養,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轉變教學觀念,認真貫徹落實學校工作計劃。重點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教學”。
二、解放思想,轉變觀念
根據“課堂教學目標化,教學內容問題化,問題解決途徑化”的課堂教學要求,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學生觀,增強危機意識、競爭意識、質量意識、崗位意識。“一個原則”:低起點,緩坡度,多循環,快反饋,勤糾正。變注入式為啟發式教學;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變單純的知識傳授為知能并重。盡量讓學生觀察;盡量讓學生思考;盡量讓學生動手;盡量讓學生表述;盡量讓學生得出結論。目標:打造高效課堂,促進質量提升。
三、具體計劃
1、規范備課組活動
備課組活動做到“四定”:定時間、定地點、定主題(每次確定一個研究主題,解決一個問題)、定發言人。
備課組活動重點討論”教師如何在課堂上轉換好角色”:變“主演”為“導演”;變“教學生”為“教生學”;變“知識的傳授者”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評判者”。從而促進教師加強對課程、學生、教法和學法的研究,優化教學設計和教學流程。
2、加強教育教學理論學習
認真學習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以及史學的有關理論,優化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學實效;豐富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樹立“以人為本,育人為本”的思想;樹立學生主體觀,貫徹教學民主思想,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樹立學生發展觀,將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
3、加強業務進修
開展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準確理解歷史學科課程的基本理念、設計思路及目標要求。教師期初制定個人成長計劃,系統安排學習計劃和內容,訂閱一份以上本學科教學雜志,利用課余時間“充電”,拓展學科專業知識,提升自身的文化品味。多上網下載教學資料,多進閱覽室圖書室自學,自覺做好讀書筆記,字數不少于一萬字,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工作積極撰寫論文。組織收看江蘇教育新時空,認真點評名師課堂實錄。
4、打造高效課堂,促進質量提升
結合學校隨堂聽課制度,作業管理制度,通過組織集體備課、上課、布置作業、聽課等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不斷更新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努力提高課程改革實施水平。
A、集體備課:明確重、難點,突出重點,備出精品,集體交流,實現智
慧共享,并注重教后反思,年輕教師必須備詳案,掌握規范的教案書寫方式,并寫教后感。備課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胸中有法”。充分體現師生互動,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和精神狀態。集體備課既有統一的集體智慧。又有豐富的個性特點。
B、上課:課堂教學突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優化整
合各種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準確把握重點難點,采用靈活自如的教學方法,深入淺出地精講精練。突出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讓學生有濃厚的興趣、積極地參與、能力的培養、有效的提問。教師有教后感,不斷總結反思。
C、作業:備課組統一布置作業,強調“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
有錯必糾”,針對學生作業中常見的錯誤現象,進行分類歸納整理,以便更好的指導課堂教學。同時作業布置精當,作業結構合理。
D、聽課:根據學校隨堂聽課制度,每學期對本組全體教師推門聽課不少
于兩輪,每周不少于一節。聽課后進行交流,提出中肯建議,既要肯定優點,又要提出不足。規范聽課記錄。
5、公開課活動安排(組內教學比武穿插其中)
①、第一周薛權開、胡恒美
②、第三周吉莉、張曉英
③、第四周方劉法、李劉珍。
④、第六周吳靜靜、朱長偉
⑤、第八周薛權開、胡恒美
⑥、第十周吉莉、張曉英
⑦、第十二方劉法、李劉珍
⑧、第十四吳靜靜、朱長偉
6、每位教師定期上傳學校網站相關資料。
7、加大對青年教師的培養
組織青年教師學習教育理論,要求他們堅持自學教育理論,寫好學習筆記,不斷提高青年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加強對青年教師備課和上課的指導,探討課堂教學結構、模式和方法,組織青年教師參加各種講座、討論、參觀等學習,幫助青年教師熟悉教學業務,提高教學業務水平。通過以老帶新,努力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進一步抓實新教師達標工作,和“青藍對子”工作。做到新教師有目標、有方向、有動力,爭取脫穎而出,五年成為骨干。
【第一學期歷史教研組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第一學期歷史教研組的工作總結04-05
歷史教研組學期工作計劃范文12-24
中學第一學期歷史科組工作計劃05-11
第一學期教研組工作計劃11-23
教研組第一學期工作計劃03-31
第一學期教研組工作計劃03-28
第一學期歷史備課組工作計劃04-18
第一學期歷史備課組的工作計劃04-18
2019學年第一學期中學歷史教研組總結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