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日本研究相關書目推薦(第三輯)
八、綜合性著作
除了之前兩輯之中關于某一段特定歷史時期的著作之外,還有一些專注于某一特定領域的綜合性著作也頗有價值。
(一)通史性著作
1、《戰后日本史》

作者:王新生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3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今天已經走過68年的歲月,就中日關系來看。既經歷過“以民促官,積累發展”的無邦交時期,也曾有過“官民并舉,推進合作”的蜜月階段,最近一段時期呈現出“政冷經熱”乃至“政冷經冷”的局面,更因領土問題和歷史問題陷入低谷,其重要背景之一是各自國內的發展變化。本書基于中日兩國歷史文化、價值觀念、行為模式等存在差異的立場,全面記述日本從1945年8月到2013年3月的歷史。除傳統的政治、經濟、安全、外交領域外,還在社會生活、民眾思潮、時尚流行、學術觀點、文學藝術等方面花費較多筆墨,期望讀者能夠從中看出戰后日本社會文化特征及其未來發展趨勢。
(二)中日關系
2、《風月同天:話說中日關系》

作者:王泰平
出版社:世界知識出版社
出版年:2010
展望“福田后”的中日關系,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日本和中國的媒體都有不少的評論。盡管角度不盡相同,但筆者發現,其基本的觀點卻驚人的相似:一是說對中日關系而言,日本近期內不會出現一個比福田康夫更好的首相人選了;二是說福田的突然辭職,不會改變中日戰略互惠關系的基本方向。
作者認為,上述兩個判斷都是基于對今后一個時期有望成為日本首相的政治家群的深刻了解和基于對中日關系之于日本的重要性的分析,而得出的結論性看法,對于觀察中日關系的走向,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參考。然而,預言畢竟是預言,今后的中日關系究竟怎樣續寫,還要用足夠的時間去觀察。出于這種考慮,拙著寫到福田內閣打住,敬請列位讀者見諒。不過,筆者要就今后的中日關系說三句話:歷史有時會有驚人的相似,但不會重演;比起理想主義來,還是采取現實態度為好;道路從來都不是筆直的,但前進的腳步不可阻擋。一言以蔽之,從長遠看,我們有理由對未來的中日關系抱樂觀的態度。
3、《中日關系——從戰后走向新時代》

作者:毛里和子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譯者:徐顯芬
出版年:2009
中日兩國有源遠流長的交流歷史,也有近代的戰爭與交惡。近年來,中日兩國交往中出現的教科書事件、釣魚島之爭、反日游行等引人注目的事件,引起了中日兩國相關學者的關注。超越偏激和狹隘,正確認識對方,是建立健全中日關系的基礎。本書站在相對客觀的立場上對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現在為止的中日關系進行了總結,針對今后的兩國關系,提出了關系理性化、首腦進行定期接觸、針對雙方存在問題進行多層次的交流、妥善解決歷史問題、推進政府間的共同國家事業、建立東亞共同體等建議。
(三)日本外交
4、《日本的中等國家外交》

作者:添谷芳秀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副標題:戰后日本的選擇和構想
譯者:李成日
出版年:2015
二戰后日本在特殊歷史背景下,選擇了以“經濟立國”為核心的“小國主義”的國家戰略,一舉發展成經濟大國。但冷戰后隨著日本內外環境的變化,曾經帶來經濟成功的“小國主義”,卻遭到以主張“普通國家”為代表的“大國主義”的嚴峻挑戰。在圍繞國家戰略的爭論中,“中等國家說”亦頗為引人注目,在此書中,添谷芳秀正是主張日本應推行不同于大國外交的“中等國家”外交。
5、《對立與共存的歷史認識》

作者:劉杰 / 川島真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副標題:日中關系150年
出版年:2015
本書主要討論了在歷史和文化上淵源至深的中國和日本對對方的認識,特別是認識中的誤解和分歧;研究了試圖在中日關系中既保障本國的.“國家利益”,又使兩國“共存”的政治家、外交官、軍人和知識分子等的各種活動;關注在中日兩國漫長的對立和斷交時期仍然存在的多重交流渠道和談判場合中,兩國政治家、外交官、企業家和民間人士如何利用各自人脈參與中日關系,以及他們的活動給兩國關系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好書推薦盡在推薦書:www.tuijianshu.net)
6、《日美關系史》

作者:五百旗頭真
出版社:世界知識出版社
譯者:周永生等
出版年:2012
20世紀,日美關系被說成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國關系”,那么,在21世紀兩國又將沿著怎樣的航路前行?這不僅關系到日美兩國,也必將給亞洲、太平洋地區乃至全世界的局勢帶來影響。我們希望通過反思和重新探討過去150多年中的成績、挫折和敗局,清晰地認識到日美關系具有什么樣的結構和動態?對日美兩國和世界具有什么樣的意義?其機會和危險在何種程度上存在?這也正是我們在冷戰終結之后21世紀開啟之時,所面臨的最重要課題。
7、《戰后日本外交史:1945-2010》

作者:五百旗頭真
出版社:世界知識出版社
譯者:吳萬虹
出版年:2013
《戰后日本外交史:1945-2010》基本上以十年為一個單位,描述了日本自二戰結束以來的外交情況,是一本比較全面的普及性著作。
(四)日本政治
8、《日本官僚制研究》

作者:辻清明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譯者:王仲濤
出版年:2010
本書對日本的官僚制度進行了深層次的剖析和研究。本書首先定義了近現代官僚制及與日本的異同;其次分析了日本官僚制的特色,即割據性、特權性兩種,并對這兩個特點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再次,從民主改革的觀點出發,對日本近代官僚制進行了激烈和不懈的批判;最后,提出了民主主義的理論和方法論。本書思考視角獨特,觀點新穎,是研究日本官制的奠基之作,對于日本文化研究者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9、《變革中的日本政治與外交》

作者:包霞琴、臧志軍 主編
出版社:時事出版社
出版年:2004
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進入了全面而深刻的大變革時期。這場變革被稱為日本歷史上的第三次“開國”,它是對戰后建立起來的一整套政治、經濟、社會體制和結構的大改造。這場變革的結果將決定21世紀日本的走向、同時變革本身也乏給人啟示之處。本書選取政治與外交兩大主題,圍繞著政治制度、決策過程、防衛政策和外交戰略等方面的變革,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和研究,從中可以了解到當前日本變革之深,進而認識到日本的變革對日本關系,對我國的和平發展帶來的巨大影響和眾多挑戰。
10、《戰后日本社會階級構造的變遷》

作者:橋本健二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譯者:彭曦 等
出版年:2012
《戰后日本社會階層構造的變遷》是一部有關戰后日本社會階級構造變遷的簡明讀本。在書中,作者將現代日本的社會差距問題置于戰后日本的整個歷史脈絡中,并通過各種數據來描述作為社會現象而存在的階級差距,進而透過這些數據來分析解讀其背后的階級構造。
11、《日本政治史:外交與權力》

作者:北岡伸一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譯者:王保田 / 權曉菁 / 梁作麗
出版年:2014
本書是對日本近代國家政治的一個梳理,從幕府時代直到冷戰后,前后130余年。
12、《近代日本的機運》

作者:鳥海靖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譯者:歐文東 / 李群
出版年:2014
《近代日本的機運》主要講述了,“如同人生不乏轉機,歷史也充滿著轉折點,無論善惡,都會左右歷史方向,翻開歷史新的篇章”,《近代日本的機運》即選擇了日本自幕末黑船來航至21世紀長達150余年的日本歷史中具有轉折意義的62個事件,對此間日本的轉型和走向進行了追溯,就此不斷追問近代日本的歷史進程是否具有別的可能。《近代日本的機運》的特點在于將日本歷史置于宏大的國際背景中加以多角度考察,對歷史事件進行深入挖掘,可以說是非常有特色的日本近代簡史。
【當代日本研究相關書目推薦(第三輯)】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