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201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如何評價201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近日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結果揭曉:法國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亞諾獲獎,大熱門村上春樹再次落選,那么如何評價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呢?
先介紹一下獲獎的法國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亞諾吧。
1945 年、二戰結束不久后生。今年 69 歲。
他的父親戰時從事走私,戰后雖改做金融工作,但是也和 Modiano 那身為表演藝術家的母親一樣,常常不在家。
所以自他懂事起,便是與其兄弟 Rudy 相依為命。
然而 Rudy 早夭。Rudy 的不幸去世,代表了他童年時代的終結。
可以說,那段時光,是 Modiano 永難忘懷的。
是以自 1968 年他在 Éditions Gallimard(伽利瑪出版社)發表的第一部小說 La Place de l'Étoile(星形廣場)起,一直到 1982 年,他作品扉頁都是寫著“獻給 Rudy”。
“懷舊”,是關于 Modiano 的第一個關鍵詞。
其次,他的父親是個從事走私的意大利籍猶太人,母親是比利時人,而二人在德國佔領期間于巴黎相遇而秘密結合。
是不是有種 Casablanca(卡薩布蘭卡)的即視感,We always have Paris 有木有!
所以說,諜影,或者說是“推理”,乃其第二個關鍵詞。
三者,大學只讀一年就輟學而專事文學,之后的年少成名(1968 年處女作獲 Roger Nimier 獎,之后幾部作品幾乎也都部部獲獎,1972 年的 Ring Roads《環城大道》獲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1974 年與名導演 LouisMalle 合作創作電影劇本 Lacombe Lucien《拉孔布 呂西安》,獲英國電影學院最佳影片)與其幼時成長環境的特殊性(主要是父母親非同常人的經歷影響),形成了他與眾不同、新穎特立的思想。這即他的第三個特色。
知道以上三點,就能更深入的理解 Modiano 以及他的作品。
比如 1978 年的那部經典之作(竊以為稱之為 Modiano 代表作也不為過)Rue des boutiques obscures《暗店街》一書,講述了主人公——一位失憶偵探,為了找到自己的真實身分,孜孜不倦地尋訪可能是自己的那個人及其親朋友好友的蹤跡的故事。這本小說就是很好的包含了尋找過去的回憶——懷舊、偵探推理和思想新奇這三大元素。
像王小波的《萬壽寺》開頭就是引用《暗店街》:
莫迪阿諾在《暗店街》里寫道:“我的過去一片朦朧……”。這本書就放在窗臺上,是本小冊子,黑黃兩色的封面,紙很糙,清晨微紅色的陽光正照在它身上。病房里住了很多病人,不知它是誰的。我觀察了很久,覺得它像是件無主之物,把它拿到手里來看;但心中惕惕,隨時準備把它還回去。過了很久也沒人來要,我就把它據為己有。過了一會兒,我才驟然領悟到:這本書原來是我的。這世界上原來還有屬于我的東西──說起來平淡無奇,但我確實沒想到。病房里彌漫著水果味、米飯味、汗臭味,還有煮熟的芹菜味。在這個擁擠、閉塞、氣味很壞的地方,我迎來了黎明。我的過去一片朦朧……
病房里有一面很大的玻璃窗。每天早上,陽光穿過不平整的窗玻璃,在對面墻上留下火紅的`水平條紋;躺在這樣的光線里,有如漂浮在溶巖之中。本來,我躺在這張紅彤彤的床上,看那本書,感到心滿意足。事情忽然急轉而下,大夫找我去,說道,你可以出院了。醫院缺少床位,多少病人該住院卻進不來──聽他的意思,好像我該為此負責似的。我想要告訴他,我是出于無奈(別人用汽車撞了我的頭)才住到這里的,但他不像要聽我說話的樣子,所以只好就這樣了。
此后,我來到大街上,推著一輛嶄新的自行車,不知該到哪里去。一種巨大的恐慌,就如一團灰霧,籠罩著我──這團霧像個巨大的灰毛老鼠,騎在我頭上,早晨城里也有一層霧,空氣很壞,我自己也帶著醫院里的餿味。我總覺得空氣應該是清新的,彌漫著苦澀的花香──如此看來,《暗店街》還在我腦中作祟……
“空氣應該是清新的,彌漫著苦澀的花香”,這不就是 Modiano 的創作風格嗎,清新銳利的思想,帶點半是苦澀半是甘甜的懷舊情緒,再來一絲若有若無的偵探氣息……
噢,美麗的巴黎,花都巴黎。噢,蒙迪安諾,充滿魅力的 Modiano 。
“用出色的‘回憶藝術’喚醒了最難以道明的人類命運。”——2014 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原因。
恰如其分。
【如何評價201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相關文章:
2.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結果揭曉:法國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亞諾獲獎
3.諾貝爾的經典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