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讀后感-讀墨菲定律有感
墨菲定律是其作出的著名論斷,亦稱墨菲定律、墨菲定理,是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語。那讀了墨菲定律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由學習啦小編分享的墨菲定律讀后感,希望對你有用。
墨菲定律讀后感篇1
《墨菲定律》是美國作家 阿瑟·布洛赫 所著的一本關于幸運與反常事件規律的書,最早出版于1977年,直到今年4月,山西人民出版社還在重版,全書分“通用墨菲學”、“經濟墨菲學”、“社會墨菲學”等32章節,全片都是由片言只語、胡言亂語組合而成,讓你看了后感覺有腦阻梗頭暈的感覺,可是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又會覺得還是很有道理的。癡呆如我,也會在那些閑言碎語之間寫上一點自己的東西,是不是有道理,就不得而知了。
以下所列十言,取材于《墨菲定律》“政治手腕”章節,藍色的是原文,黑色的則是我的鬼批。
1、無論謊言被揭穿多少次,還是會有一定比例的人相信。比如共產主義一定會實現。
2、愛吃香腸和尊重法律的人,千萬不要去看這兩種東西的生產過程。骯臟的過程會影響你的口味和態度。
3、提案的正確程度與可信程度無關,反之亦然。與提案閱讀者的政治需求有關。
4、如果將巨額費用分成很多筆小開銷,每筆開銷都不會因涉及太多公眾利益而遭到質疑。比如會議補貼、車輛補貼、交通補貼、住宿補貼、服裝補貼、加班補貼、差旅補貼、資料補貼、講課補貼、講義補貼,都只是為了某個人出差開會發言這一件事。
5、有多少的稅收就有多大的政府。政府的大小不按行政區劃計算,按辦公大樓的氣派度計算。
6、你的位置決定你的(政治)立場。你的位置決定你的富裕程度。
7、和在野黨保持聯系。與民主黨派榮辱與共,同甘共苦。
8、成功總是不為人知,失敗常常眾目睽睽。人類具有嫉妒和幸災樂禍的本能。
9、狂熱包括在忘記目標的時候加倍努力。最經典的案例就是:紅衛兵的狂熱就是因為他們
忘記了讀書、學習、生活的目標,而到廣闊天地去加倍努力了。
10、沒說過的話不必解釋。沒做過的事不必掩飾。
墨菲定律讀后感篇2
這些日子確實有些累了,累得不知道怎么入睡。工作量有點多…心里也有點沉悶。今晚抽空又去看了一部電影,沒有提前準備,也沒想過要看什么…就這樣遇見了《星跡穿越》。
說它是科幻片其實也不完全是…更多的是情感的部分。
這部影片給我的最大收獲,就是自信,雖然這不是它的主題。因為至少,我我覺得我能看懂。
電影放到一半不到,有一對情侶就默默的離開了,我想她們一定是看不懂了吧…真是白瞎了幾十大洋。影片結束的時候,還有人說,回家下載了再看看…咋就沒看懂呢…我只想說,學理科的女生真棒,學物探的女生更酷。
雖然做不到像男主那樣,做得了農民,開得了飛船。做不到用沙塵暴的堆積厚度和角度計算出重力異常,再標出引起異常的位置。做不到在生死關頭還能想到引力彈弓,利用周圍行星的重力場給飛船加速將自己甩向下一個目標。做不到用一個手表指針的變化計算出爸爸要回來了。
但是………
至少不會以為提到墨菲定律就代表事情總會搞砸,叫墨菲的人一定倒霉。墨菲定律也會把事情帶向好的一面,在這部影片中,墨菲定律詮釋的是一種概率,而不是它本身就代表著兇吉禍福。
還有相對論,再也不是考試的時候兩個相對坐標系之間的換算,也不僅是時間變長,長度縮短和同時的相對性。當他們在一張紙上畫出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怎樣走省時間的時候,那張對折起來用鉛筆穿過的紙…解釋的是彎曲時空,也就是把三維空間的兩個點像折疊地圖一樣重合到一個二維空間點上…連接這兩個點的時空隧道就是他們說的蟲洞…是個球體。但我領悟到,無論什么事情, 都不是絕對的,都不可以絕望,一定有另一種可能。
就像影片中宇航局會議室的墻上掛著的拉撒路字樣一樣,從來都沒有絕望的境地,《圣經》里說拉撒路病危的時候,沒有及時得到耶穌的救助,結果去世了,耶穌一口斷定四天后拉撒路會復活,結果第四天,他真的從山洞里有了出來。死而復生的故事并不科學,但我們還有什么理由絕望呢…
就像一直等著爸爸回來的墨菲…真的等到了…還好沒有放棄
最后真的想重復里面的一句臺詞:
沒有什么他們,一直都是我們。
墨菲定律讀后感篇3
墨菲是美國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上尉工程師。1949年,他和上司斯塔普少校,在一次火箭減速超重實驗中,因儀器失靈發生了事故.墨菲發現,測量儀表被一個技術人員有條不紊的將16個加速器全部裝反了,結果導致了實驗的失敗。由此,他得出的`教訓是:如果做某項工作有多種方法,而其中有一種方法將導致事故,那么一定會有人按這種方法去做.事后記者招待會上,斯塔普將其稱為"墨菲法則",并以極為簡潔的方式作了重新表述:凡事可能出岔子,就一定會出岔子。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這樣的事情:由于起床完了,擔心上班遲到,于是拼命的在屋子里找襪子,但是找到的襪子不是一雙,費了好長時間,找到了襪子,又急急忙忙的吃飯,可是吃面包時,涂了奶油的面包從桌上滑落下來,不小心掉到地上,是抹了奶油的那一面朝下,把地板弄得一塌糊涂.當你急急忙忙的趕到車站,公交車剛走。“哎呀,怎么這么糟糕啊!”我們不斷地抱怨著.這樣的生活經歷,涉及到墨菲法則:如果事情既可以向好的方向發展,又可以向壞的方向發展的話,那么它多半會向壞的方向發展.
墨菲定律告訴我們,容易犯錯誤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弱點,不論科技多發達,事故都會發生。而且我們解決問題的手段越高明,面臨的麻煩就越嚴重。所以,我們在事前應該是盡可能想得周到、全面一些,如果真的發生不幸或者損失,就笑著應對吧,關鍵在于總結所犯的錯誤,而不是企圖掩蓋它。
2003年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即將返回地面時,在美國得克薩斯州中部地區上空解體,機上6名美國宇航員以及首位進入太空的以色列宇航員拉蒙全部遇難。“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也印證了墨菲定律。如此復雜的系統是一定要出事的,不是今天,就是明天,合情合理。一次事故之后,人們總是要積極尋找事故原因,以防止下一次事故,這是人的一般理性都能夠理解的,否則,或者從此放棄航天事業,或者聽任下一次事故再次發生,這都不是一個國家能夠接受的結果。 人永遠也不可能成為上帝,當你妄自尊大時,“墨菲定律”會叫你知道厲害;相反,如果你承認自己的無知,“墨菲定律”會幫助你做得更嚴密些。
這其實是概率在起作用,人算不如天算,如老話說的“上的山多終遇虎”。還有“禍不單行”。如彩票,連著幾期沒大獎,最后必定滾出一個千萬大獎來,災禍發生的概率雖然也很小,但累積到一定程度,也會從最薄弱環節爆發。所以關鍵是要平時清掃死角,消除不安全隱患,降低事故概率。怕什么來什么,好的狀態是只想技術要領,忘掉自己。
看過“墨菲定律讀后感”的人還看了:
【墨菲定律讀后感-讀墨菲定律有感】相關文章:
3.林間,疏雨菲菲
5.題墨
6.墨舞
8.菲常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