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強弩之末的成語故事
強弩之末成語故事_成語“強弩之末”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
【釋義】
弩:一種用機械力量射箭的弓。末:盡頭。用弩發射出的箭到了快掉下來的時候。
成語的意思指強勁的弩發射出的箭已經到了射程的末端。
【用法】
比喻強大的力量已經到了衰竭的地步,不能再起作用。
【出處】
這則成語出自《史記·韓長儒列傳》:“強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沖風之末,力不能漂鴻毛。非初不勁,末之衰也。”
【成語故事】
韓安國,字長儒,成安人(今河南商丘西北)人。原是西漢時梁王劉武的中大夫,在平定“吳楚七國之亂”時立下汗馬功勞。但后來他因觸犯國法,被革除官職。于是他便賦閑在家,過著隱居生活。漢武帝即位后,韓安國便賄賂太尉田,獲得北地都尉一職,不久又升遷為大司農。后來韓安國又助漢武帝平定戰亂,漢武帝因此升他為御史大夫。此時漢朝和匈奴有矛盾,時戰時和。一次,匈奴突然派遣使者前來求和。漢武帝難以決斷,便召集眾位大臣前來商議此事。大臣王恢反對議和,主張對匈奴用兵。韓安國表示反對,他說:“匈奴現在兵力雄厚而且神出鬼沒,我們千里迢迢遠征匈奴,很可能失利。這就像射出的箭飛到最后,連最薄的綢緞也射不穿;狂風吹到最后,連很輕的羽毛也吹不動一樣。現在對匈奴用兵實在不是明智的做法。依我看,議和比較好。”眾人紛紛表示贊同,于是,漢武帝采納了韓安國的意見。
【強弩之末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經典成語故事精選12-07
經典成語故事12-09
經典成語故事01-04
成語故事02-03
惟命是從成語故事11-30
數米而炊成語故事12-01
食無求飽的成語故事12-01
歷史成語故事12-01
嗜痂成癖成語故事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