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時間:2022-11-18 06:11:51 成語故事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不辨菽麥的成語故事

不辨菽麥的成語故事1

  這句成語見于《左傳·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

不辨菽麥的成語故事

  公元573年周歷正月初五,晉國的欒書、中行偃派程滑殺死了晉厲公,葬在翼地的東門外邊。隨后,士魴等人在京師迎按年僅14歲的周子為國君。當時,晉國的一些貴族為了自己把持朝政,很愿意事奉這位14歲的小國君,并且夸周子如何能干,如何聰明。周子有個哥哥,本應立為國君,但晉貴族們說:周子的哥哥是個白癡,連什么是豆子,什么是麥子都分不清,不能立為國君。

  別看這位周子才14歲,還真有些小才能。一即位,他就對大夫們說:“我開始的`愿望并沒有到這個地步,現在雖然到了,這全是上天的意志。人們要求有國君,是為了讓他發布命令。立了以后不聽他的號令,那立他干什么?你們幾位用得著我才立我為君,恭敬而聽從國君,這是神靈所保佑的。”大夫們聽了,回答說:“這正是下臣們的愿望,豈敢不唯命是聽!”“不辨菽麥”即分不清豆子和麥子。人們常用這句成語形容愚昧無知。現在有時指脫離生產實踐,缺乏實際知識。

不辨菽麥的成語故事2

  [成語拼音] bù biàn shū mài

  [成語解釋] 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麥子。形容愚笨無知。后形容缺乏實際生產知識。

  [典故出處] 《左傳·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故不可立。”

  成語故事

  公元573年周歷正月初五,晉國的欒書、中行偃派程滑殺死了晉厲公,葬在翼地的東門外邊。隨后,士魴等人在京師迎按年僅14歲的'周子為國君。當時,晉國的一些貴族為了自己把持朝政,很愿意事奉這位14歲的小國君,并且夸周子如何能干,如何聰明。周子有個哥哥,本應立為國君,但晉貴族們說:周子的哥哥是個白癡,連什么是豆子,什么是麥子都分不清,不能立為國君。

  別看這位周子才14歲,還真有些小才能。一即位,他就對大夫們說:“我開始的愿望并沒有到這個地步,現在雖然到了,這全是上天的意志。人們要求有國君,是為了讓他發布命令。立了以后不聽他的號令,那立他干什么?你們幾位用得著我才立我為君,恭敬而聽從國君,這是神靈所保佑的。”大夫們聽了,回答說:“這正是下臣們的愿望,豈敢不唯命是聽!”。

不辨菽麥的成語故事3

  不辨菽麥的成語故事講的是公元573年,晉國的一些貴族為了實現自己的利益,愿意把才14歲的周子奉為國君。原本這國君之位是他哥哥的,可惜他的哥哥是個白癡,連豆子和麥子都分不清。不過周子確實聰明能干,讓大家都很滿意。

  1、 不辨菽麥的故事

  公元573年周歷正月初五,晉國的欒書、中行偃派程滑殺死了晉厲公,葬在翼地的東門外邊。隨后,士魴等人在京師迎接年僅14歲的周子為國君。當時,晉國的一些貴族為了自己把持朝政,很愿意事奉這位14歲的小國君,并且夸周子如何能干,如何聰明。周子有個哥哥,本應立為國君,但晉貴族們說:周子的哥哥是個白癡,連什么是豆子,什么是麥子都分不清,不能立為國君。

  別看這位周子才14歲,還真有些小才能。一即位,他就對大夫們說:“我開始的愿望并沒有到這個地步,現在雖然到了,這全是上天的意志。人們要求有國君,是為了讓他發布命令。立了以后不聽他的號令,那立他干什么?你們幾位用得著我才立我為君,恭敬而聽從國君,這是神靈所保佑的。”大夫們聽了,回答說:“這正是下臣們的愿望,豈敢不唯命是聽!”

  2 、不辨菽麥的材料

  【注音】bù biàn shū mài

  【出處】三國·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孫權小子;未辨菽麥。”

  【解釋】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麥子。形容愚笨無知。后形容缺乏實際生產知識。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

  【近義詞】愚昧無知、目不識丁、五谷不分

  【反義詞】博學多才、學富五車

  【年代】古代

  【例句】你整天讀書,連這么簡單的'一筆帳都算不清,簡直是~的書呆子!

  3 、不辨菽麥的點評

  學習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在電視上經常看到“知識改變命運”的公益廣告,通過廣告里一個個生動的事例,形象的說明了改變命運最根本的東西就是知識。但是讀書一定不能讀死書,而要和時代生活相結合。

不辨菽麥的成語故事4

  【注音】bù biàn shū mài

  【出處】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故不可立。 《左傳·成公十八年》

  【解釋】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麥子。形容愚笨無知。后形容缺乏實際生產知識。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比喻脫離實際

  【結構】動賓式

  【相近詞】愚昧無知、目不識丁、五谷不分

  【反義詞】博學多才、學富五車

  【押韻詞】恢詭譎怪、淹薺燎菜、鴻毛泰岱、刮目相待、楚楚可愛、犀角燭怪、百般無賴、鸞姿鳳態、鐵板一塊、樂樂不殆、......

  【年代】古代

  【謎語】麥子當韭菜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晉國國君晉厲公荒淫無道,經常濫殺無辜,群臣經常互相傾軋。大臣欒書、中行偃在寵臣匠麗氏家里活捉晉厲公,并在兩年后處死晉厲公。由于晉襄公的大兒子是白癡,連豆子、麥子都分不清,只好立其小兒子周子為晉悼公

  【成語示例】世間也盡有不辨菽麥的人。 郭沫若《銀杏》

【不辨菽麥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經典成語故事01-04

成語故事02-03

經典成語故事12-09

經典成語故事精選12-07

兒童成語故事04-02

漢朝成語故事12-04

經典歷史成語故事02-23

簡短的成語故事02-23

成語故事作文06-12

[經典]成語故事作文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