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徐文長的故事

時間:2023-08-15 11:13:55 故事大全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徐文長的故事

徐文長的故事1

  徐文長(1521-1593)明文學家、書畫家。名渭,初字文清,后改文長,號天池山人、青藤道士,或署田水月。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年二十為生員,屢應鄉試不中。中年做過幕僚,于抗倭軍事,多所籌劃。后編寫《會稽縣志》,曾對地方的政治、經濟,提出一些改革主張。徐氏善詩文,風格新奇,不落窠臼。所作戲曲論著、雜劇,頗有超越前人見解和打破陳規之處,有些作品表現對當時政治現實的不滿。工書法,行草縱逸飛動。擅繪畫,特長于花鳥,用筆放縱,水墨淋漓,頗有創造。對后世大寫意花卉畫很有影響。著作有戲曲論著《南詞敘錄》,雜劇《四聲猿》,詩文《徐文長全集》等。

徐文長的故事

  徐文長從小就很聰明,十多歲時學問已經相當淵博。

  有一年秋試,皇帝派了一個叫竇光鼐的老太師到紹興來主試,他為了籌備考務,提前來到紹興。

  竇太師每次游街過市,總是有一塊“天下無書不讀”的御賜金牌扛在前面,鳴鑼喝道,耀武揚威,自以為文章壓倒天下,目空一切,傲慢非常。

  這天,正是盛暑季節,炎熱非常。徐文長聽說竇光鼐要來了,心想:把他的.御賜金牌除下,給他一個下馬威。主意既定,就赤膊坦腹,睡在東郭門內的官道當中。

  “嘡嘡……”鳴鑼喝道的聲音越來越近。頭牌執事看見一個小孩睡在官道當中,就稟告老太師:“有個小孩擋官攔道!”竇光鼐聽說擋道的是小孩,他不以為意,吩咐停轎,自己出來看看。只見那攔道的小孩睡得很熟,連忙把他叫醒。徐文長故作恭敬地站在一旁,等候發落。竇太師開言問道:“你睡在石板上作什么?難道不怕皮膚燙焦?”徐文長大大方方地回答說:“不作什么,曬曬肚皮里的萬卷書”。竇太師聽他口氣很大,就說:“既然你喜歡讀書,一定還會對課。我有個課要你對,對不出,你應該讓道回避。”徐文長立刻提出反問:“如果對得準,那怎么辦?”竇太師心想:一個小孩有什么了不起。就隨口說:“如果對得好,把全副執事停在這里,老夫步行進學宮!”

  竇太師想起紹興南街有三個閣老臺門,便隨口出題:“南街三學士”,徐文長不加思索,回對:“東郭兩軍門”。竇太師一聽,覺得南街對東郭,文官對武將,而且這五個臺門都是紹興城內有名氣的,不由得點頭稱贊:“奇才!”這時徐文長故意問竇太師:“你那塊金牌上的六個大金字,作何解釋?”竇太師聽他問起金牌,馬上得意地說:“皇上曉得我天下無書不讀,因此御賜這塊金牌!”徐文長接著又問:“那么,太師爺,你對《時憲書》總該熟讀吧?”竇太師被問得目瞪口呆,暗想:不要說熟讀,就連書名也沒有聽到過。徐文長見時機已到,把早已準備好的《時憲書》拿出來,遞給竇太師說:“太師沒讀過,學生倒會背。”說著,就朗朗地徑自背誦起來,背得又流利,又純熟。

  竇太師果然也聰穎,真是過目不忘,名不虛傳,等徐文長背完,他也會背了,但徐文長還能倒背,竇太師卻不會。徐文長理直氣壯地問:“太師爺既有書未讀,那么這塊金牌將作何處理?”竇太師尷尬地說:“那當然對我不適用了!”

  竇光鼐只好實踐自己的諾言,剛想舉步朝學宮走去,徐文長卻叫住他:“啟稟太師,自古中國才子算浙江,浙江才子算紹興,紹興處處出才子,太師要小心提防!”竇太師冷笑一聲,憤然而去。

  等到開考的時候,大家寫好文章,收畢文卷,竇太師吩咐暫勿退場,一面抽卷閱讀,好的果然很多,特別是徐文長的考卷寫得更好,但是卷后卻畫上了徐氏祖先的靈位,竇太師借此提筆落批:“父親雖好,祭祖太早。”

  為了想試試紹興才子的本領,竇太師念了一個課:“寶塔圓圓,六角八面四方。”叫大家對來。全場默然無聲,大家都想不出好句。竇太師連聲催促,全場只好舉起一只手來搖搖。竇太師一看,沒有不搖的人,連徐文長也在內。

  這時候,竇太師洋洋得意,禁不住冷言相嘲:“紹興果然多才子,對起課來變呆癡!”竇太師正想返場,徐文長突然高聲喊道:“太師你弄錯了,我們都已對出,而且對得很好。”竇太師一下愣住了!徐文長接下去說:“這個課我們人人從小會對,因為考場規矩森嚴,不能你言我語,鬧成一片,只好用手搖搖作個暗號,就是對:‘玉手尖尖,五指三長兩短。’不是很好嗎?”竇太師經他一說,驚訝得呆若木雞。

  從此,竇光鼐進出府門,只聽到鳴鑼喝道的聲音,再也看不到“無下無書不讀”的御賜金牌了。

徐文長的故事2

  明朝竇太師,三考出身。有一次,皇帝問他:“卿識字幾何?”竇太師回答:“字如牛毛,臣識一腿。”皇帝想:論牛毛,腿上最多最密,這樣看來,他識字之多就可想而知了。當場試了些難字,果然個個認得。皇帝大喜,特賜給他一塊“天下無書不讀”的金牌。

  竇太師到紹興后,每次逛街過市,總把這塊御賜金牌掛在轎前,鳴鑼喝道,耀武揚威,自以為文章壓倒天下。

  這天,正是炎熱盛暑,徐文長聽得竇太師又要到學宮去,就赤身露胸,睡在東郭門內的官道當中。

  “哨哨……”鳴鑼喝道的聲音漸漸近了。頭牌執事看到有人睡在官道中,稟告老太師說:“有個小伙子擋官攔道!”竇太師聽得有攔道的,吩咐停住轎,自己出來看看。

  只見那攔道的睡得正熟,竇太師就連忙把他叫醒。

  徐文長故作恭敬地站在一旁,等候發落。竇太師開口問道:“你睡在熱石板上干什么,難道不怕皮膚曬焦嗎?”

  徐文長回答說:“我不干什么,只是曬曬肚皮里的萬卷藏書。”

  竇太師聽他好大口氣,就對他說:“既然你讀書多,一定會對課。我此刻有個課要你對,如對不出,你就速速讓道。”

  徐文長反問道:“如果對出了又將如何?”

  竇太師想:黃口小兒,乳臭未干,諒他有多大學問?

  就隨口說:“如果對得出,我把全副執事停在這里,老夫步行進學宮!”

  二人言定就開始對課了。

  竇太師想起紹興有三個閣老臺門,便隨口占道:南街三學士。

  徐文長不假思索地立即回對。

  東郭兩軍門。

  竇太師一聽,覺得南街對東郭,文官對武將,對得多工!這五個臺門,都是紹興城內有名的大臺門,不覺暗暗佩服。可是嘴里卻說:“光是一個課,還不能試出真才實學,須得再對一個。”

  徐文長回答說:“太師只管吩咐,不要說一個,就是十個百個,學生也一概從命。”

  竇太師又想了一個連環課來難徐文長:

  大善塔,塔頂尖,尖如筆,筆寫五湖四海。

  徐文長略一思索,即對道:

  小江橋,橋洞圓,圓似鏡,鏡照山會兩縣。

  竇太師聽了,大善塔和小江橋都是紹興城的南朝古物,小江橋恰恰造在兩縣的分界河旁,橋洞的兩面正對著山陰、會稽兩縣。這個課連接得巧妙,對得十分妥帖,不由得點頭“好奇才!”

  這時,徐文長故意問竇太師:“你那塊金牌上的六個大金字,作何解釋?”竇太師聽得問起金牌,馬上得意地說:“皇上曉得我讀遍天下的`書,才特地賜我這塊‘天下無書不讀’的金牌!”徐文長接著又問,“那么,太師爺,‘時憲書’你總該熟讀吧?”竇太師被問得目瞪口呆。暗想不要說熟讀,就是連書名也沒有聽到過哩!

  徐文長見時機已到,便把早已準備好的《萬年歷》拿出來,遞給竇太師說:“太師沒讀過,學生倒會背。”

  接著,就背誦起來,背得既流暢,又純熟。

  那竇太師果然也聰穎,真是過目不忘,等徐文長背好,他也已經記住,立刻也背了出來。但徐文長說:“太師能背,極好,不過這只是順背,學生還能倒背呢!”說罷,就把《萬年歷》從尾到頭,倒背了起來。

  竇太師對著書,聽徐文長倒背完畢,自己卻背不出,只好呆呆地站在一旁。過一會兒,徐文長問道:“太師既然有書未讀,背書不熟,那么這塊金牌將如何發落?”

  竇太師尷尬萬分,只好當著眾人說:“卸了吧!”立即舉步朝學宮走了。

  從此,竇太師進出府門,雖仍耀武揚威,鳴鑼喝道,卻再也看不到那塊“天下無書不讀”的御賜金牌了。

徐文長的故事3

  明朝時候,浙江紹興有個知縣叫高天云,是個人人痛恨的大壞官。這年五月十三,是高天云的五十五歲生日,他本來胸無點墨,卻硬要賣弄,請來一批文人雅士前來助興。

  有名的江南才子徐文長也接到了高天云的'請柬。他想,正好乘機戲弄一下這個壞官,便應邀來到高府。宴席前,徐文長提出要為高知縣題首賀詩,高天云一聽正中下懷,十分感激,連忙命人拿出文房四寶。徐文長提起筆來,飽蘸墨汁,一揮而就:

  一拱兩拱出龍門,三拱四拱上翠林;

  上了翠林脫黃袍,脫下黃袍可駕云。

  高天云看了第一句,心中十分得意,看了二句更加歡喜,覺得這翠林只是天上王母娘娘的瑤池才有,便繼續往下看,不禁變了臉色,剛要動怒,又看到了第四句,連聲對徐文長說:“好,好,不但詩好,書法更好。”言畢命人快去裝裱,他要掛在大堂之上。

  宴畢席散,眾賓客步出高府,徐文長對眾人道:“拙作其實是首謎詩。”接著便向大家道出謎底。大家一聽捧腹大笑,齊罵高天云是個大糊涂蛋。

  讀者朋友,你知道謎底是何物嗎?

徐文長的故事4

  徐文長,又名徐渭,號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出生于公元1521年,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也是一個畫家。

  徐文長出生在一個平民家庭,幼而好學,才思敏捷。兩歲的時候,母親教他識字背詩,他一遍就會,且記得牢固,不會忘記。母親見他如此聰慧,十分高興,將他視為掌上明珠,并對他的早期教育抓得很緊。因此,他四歲的時候,便養成了自己獨立讀書的習慣,背會了不少詩詞和文章。

  但是,就在這一年,他的父母因病相繼去世了,是伯父收養了他。伯父看他聰明好學,非常喜歡,待他比自己的親生兒子還要親,繼續教他詩文,并在他六歲時,送他到私塾讀書。到他七八歲的時候,便出口成詩,提筆能文,轟動全縣,被世人稱為神童。

  此后,他機警聰慧的故事,便廣泛地流傳開來。

  有一天,徐文長的伯父心血來潮,要考考家中幾個孩子的智力。

  在徐文長家的門口,有一條小河,河上有一座小竹橋通向稻田。伯父拿出兩只水桶,每只水桶內盛有半桶水,放在橋邊;又拿出一包點心,放在河邊的'一塊石板上,然后,對幾個孩子說:“今日我要考考你們,這里有兩半桶水,誰能用雙手把兩半桶水提到橋的對面,這包點心就歸誰。”

  孩子們一聽說有點心,口涎欲滴,但是看到那兩半桶水和那顫顫悠悠的小竹橋,不由得有點傻眼。且不說那小竹橋窄得只能走一個人,平時他們什么東西都不帶過橋的時候,因那竹橋有彈性又緊貼水面,一走一咯吱,一走一晃悠,便心中害怕,生怕掉了下去,何況今日還要提著兩半桶水呢?看來想吃點心,談何容易?

  在這些孩子中,伯父的兒子徐慶要算最大了,他見幾個弟弟都不吭聲,便得意洋洋地過來說:“你們都不敢吧!還是看我的吧!”

  徐慶提起兩半桶水,呼呼地兩步便上了橋。可是,只見他越走越慢,越走越邁不開步;當快接近橋中間的時候,身子隨著橋一晃蕩,差一點沒掉下橋去,嚇得他扔下兩只水桶,撒腿便跑了回來。

  伯父撿回了木桶,又問道:“你們還有誰行?”

  幾個孩子都低下了頭,唯有徐文長站出來說:“伯父,讓我試試。”

  徐文長說著,便提起兩只水桶,來到小橋上。他把水桶放在小橋兩邊的水面上,兩臂伸開,一手提著一只水桶的提梁,借用水的浮力,沒費大勁,就把水桶提到了小河對岸。

  孩子們見了,齊聲叫好。

  伯父也微笑著點了點頭。但是,他并沒有就此把點心給徐文長,而是拿過預先準備好的長竹竿,把點心拴在竹竿的頂端,然后豎起,對徐文長說:“你要想吃點心,就自己想辦法不踩著任何東西,又不能讓竹竿橫倒,還不許將竹竿折斷,把點心拿下來吃吧。想想看,能辦得到嗎?”

  這一下,可把徐文長給難住了。只見他東瞧瞧,西望望,見門的旁邊正好有一口吃水井,不由得眼睛忽地一亮。于是,他便舉著竹竿,來到井邊,把竹竿的底端直著順進了井內,不費吹灰之力,就把點心拿到了手。

  孩子們又是一陣歡呼:“拿到了,拿到了!”

  徐文長也高興地來到伯父跟前說:“伯父,這下總可以吃了吧!”

  伯父滿意地點點頭說:“這兩個方法你都想絕了,當然可以吃了!”

  于是,徐文長便把點心分給大家一塊吃了。

徐文長的故事5

  明朝萬歷年間,紹興城里新開了一家點心店,徐文長常常光顧。一次,店主央求他給寫一塊招牌,徐文長一揮而就,并囑咐店主不得改動。誰知招牌一掛出來,立刻門庭若市,原來大名鼎鼎的徐文長竟然把“心”字中心的一點沒有寫,紹興城的人都來看熱鬧,點心店的生意也就格外興隆。

  可是名聲賣出去以后,店主就開始偷工減料,點心的質量每況愈下,生意也就漸漸不景氣了。一天,一個顧客對店主說:“‘心’缺一點還叫‘心’嗎?難怪生意不好!”店主于是用黑漆在“心”中間補了一點,可生意卻并未好轉,反而更加蕭條了,店主摸不透個中奧妙,來請教徐文長。

  徐文長說:“‘心’無一點,引人注目,又使人有空腹的.感覺,來吃點心的人就多。加上一點,變成了個實心肚子,誰還要來吃?做生意不可過分貪心。現在你把‘心’上那個黑點改成紅的,生意還會興隆。

  店主恍然大悟,照辦了,果然靈驗。

徐文長的故事6

  明朝文學家、藝術家徐文長,從小愛動腦筋。

  他七歲那年,有一次,老師帶領學生們來到一座又矮又小的竹橋邊,拿出兩只小木桶盛上水,問誰能提桶過橋。

  這座橋橋身很軟,橋面緊貼著水面。孩子們平時過橋都不敢多拿東西,否則,河水就會漫過橋面。

  一個膽大的孩子站了出來,不管三七二十一,提起水桶就想急步跑過橋去。但剛跑了幾步,褲角兒已經泡進水面了。他嚇了一大跳,只好匆匆返回岸邊。

  這一來,學生們都憋住了。過了一會兒,徐文長開口了:“讓我來試試吧!”他脫去了長袍,又脫去帽子和鞋子,接著將一個水桶浮到水面。

  水桶沒有沉下去,徐文長又讓另一個水桶也浮在水上,然后都用繩系住,邊走邊牽。這樣,他輕盈而穩當地走到對岸。

  老師一邊點頭稱贊,一邊取出根系著一包禮物的長竹竿。原來,他還想考考學生們。他扶著竹竿說:“你們一不能把竹竿橫放,二不能蹬桌椅板凳等物,誰如果拿到了禮物,這禮物就歸誰。”

  老師還沒說完,許多學生都爭著試一試。有的圍著竹竿團團轉,有的跳得老高老高。但誰也摘不下那包讓人眼饞的禮物。等到同學們的.熱情消失之后,徐文長才胸有成竹地走上前來,接過老師手中的竹竿,來到一口水井旁。

  他將竹竿慢慢地從井口放下去。當竹竿和他一樣高時,他笑嘻嘻地把禮物從竿頭取了下來。

  徐文長打開包包,把里面的糖果全分給了同學們。老師見此情景,感慨地說:“聰明的孩子,將來一定會有出息!”

徐文長的故事7

  徐文長從小就以善動腦筋出名。可有些大人不相信,總想出難題考他。一天,他到一家小店吃湯面。店小二端著湯面給客人送去,唯獨讓徐文長自己到廚房去端。

  徐文長來到廚房,發現桌上放著一大碗湯面,熱氣騰騰,湯滿得都快溢出來了。店掌柜笑著說:“我特意給你添了作料,你自己端到座位上去吃吧!但注意別端灑了喲!”

  徐文長知道這又是店掌柜在考自己,想了想,便一手用筷子夾起一些面條,一手端起湯碗。這樣,碗里的湯就沒那么滿了。他端著這碗面,回到座位上,既沒燙著手,又沒灑了湯。

  店掌柜和眾人看了,都稱贊他是個聰明的`孩子。

徐文長的故事8

  斗米斤雞

  紹興一帶,向有“斗米斤雞”之說。這話還被徐文長巧妙地用過哩。

  原先,紹興五云門頭有個叫張二的,生性孝順。有一次,他老母病了,請郎中開了方子,向鄰居借來二十文錢,上街去撮藥。他心里亂,走路急,一個不小心,竟踩死了河埠邊仁記米店的一只小雞。店老板氣勢洶洶地趕出門來,一把扭住張二,要他賠錢。張二知道這老板是地方上的惡棍,橫理十八條,拗他不過,只好自認晦氣,含著眼淚,抖抖地掏出了那撮藥的二十文錢賠他。不料,那老板見張二老實可欺,竟得寸進尺,死死扭住張二不放,并振振有詞地說:“我這小雞不死,養上幾個月,至少可以養到五斤重。每斤照五十文錢算,也值二百五十文。現在,你只賠了二十文錢,難道能買一只五斤重的雞嗎?今天,你非得賠我二百五十文錢不可!”

  這時,趕路的人紛紛圍住他們看熱鬧。他們見仁記老板如此蠻不講理,都很氣憤。張二又忠厚又老實,心里記掛著老母的病,只想早些回去,甚至跪了下去求情,但還是無法脫身。這時,人群里走出了一位中等身材的文士,他就是徐文長。徐文長先朝張二眨了眨眼,然后高聲說:“仁記老板講得不錯,踏死小雞,張二哥理應照數賠錢。看來,你的錢是不夠賠的,我先借你二百三十文吧!”

  說罷,徐文長便從衣袋里摸出兩吊多錢,一五一十地點給了仁記老板。

  看熱鬧的人都很驚奇,張二低著頭也不知說什么好,只有這貪心的仁記老板,見目的已達,便得意洋洋地拿了錢,轉身準備回店去了。

  當仁記老板剛剛踏進店門時,徐文長突然上前,一把拉住了他,沉下臉來說:“老板且慢走,世上哪有這種便宜事!張二哥踩死了你的.雞,已經照五斤重的大雞賠了你的錢;可是,你該知道,小雞養成大雞是要糧食喂下去的呢!常言道‘斗米斤雞’,這話不假吧!那么,五斤雞就該喂五斗米了。而現在你不花一把米,卻要人家賠五斤重的大雞,這說得過去嗎?事情要做得公正,人家才心服口服。我看,你應該把沒有喂下去的五斗米,如數交還給張二哥才對。不然的話,鄉親們都在這里,可以評一評。”

  徐文長說完,把手一揚,看熱鬧的人都涌到了店門口。他們七嘴八舌地嚷著:“對,對!這先生講得對,應該交還給張二哥五斗米!”

  有的還在店門口捏一捏拳頭高喊:“米店王,快把米量出來如果不量出來,我們要搡米店搡米店:紹興土話。即聚眾搗毀米店,搶走大米。了。”

  仁記老板一看,河邊站滿了一大群人。萬一誰一抬手,這伙窮鬼準會涌進米店來的。他看看情勢嚴重,眾怒難犯,心想:好漢不吃眼前虧,連忙賠著笑臉說:“好說好說,眾位息怒,兄弟賠米就是了。”隨即吩咐店倌,從米堆里給徐文長量出五斗米來。看熱鬧的人,這才擁著徐文長走散了。

  徐文長拿了米,走了一段路,在一座橋邊停了下來,把五斗米交給了張二,邊說:“張二哥,這五斗米拿回去給你一娘一看病吧!”

  “那你付出的二百三十文錢呢?”

  “那二百三十文錢就算是我送你的,不必介意吧!”

  張二叩著頭,含著眼淚,抖抖地接過這五斗米,再三道謝不止。一直目送著徐文長回到城里去。

  “青天高一尺”

  山縣知縣高某,因善于巴結上司,被調升為寧波府知府。消息傳來,小小山一一縣可忙得不得了啦!全縣大小豪紳都來送行。有的送掛軸,有的送彩旗,有的送珠寶,有的送金銀,真所謂百般禮物,應有盡有。這時,山秀才徐文長聞訊后,也破例送來了橫額,只見上面寫的是“青天高一尺”五個大字。那高知縣高興極了,心想:徐文長乃吾浙著名的書法大家,平時欲求片紙而不可得,想不到今日卻送來這五個大字,真使我此行錦上添花。

  告別那天,高知縣便把徐文長寫的五個大字高高掛在宴會的堂前,洋洋得意地介紹說:“此乃山名士徐文長先生親手所贈,真是鐵畫銀鉤,筆力雄健,不可多得。只是他贊譽下官要比青天還高一尺,實系過譽之詞,下官受之有愧。”說畢,就呵呵大笑起來。

  事后,有些正直的人,特找徐文長質問:“徐先生,你也會給高某去捧場,實在想不到!誰不知道此人在山縣任內,吸過多少民脂民膏,刮過多少地皮!這種貪得無厭的贓官,除惡猶怕未盡!請問,你送他‘青天高一尺’的橫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徐文長聽了哈哈大笑道:“是呀,高知縣在任內搜刮民脂民膏,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山縣不知給他刮去了多少地皮。正因為地皮被他刮低了,青天才高一尺哩——這意思你們難道不懂嗎?”

  “啊,原來如此!”大家聽了也禁不住哈哈大笑起來,稱贊徐文長這五個字用得極妙。

  高某到寧波府上任后,仍把“青天高一尺”的橫額高高懸掛在府衙門的正堂,十分自得。哪知徐文長題字的故事連同他的劣跡,一傳十、十傳百,從紹興傳到了寧波,后來也傳到高某的耳朵里。他只好悄悄地把這橫額取下來毀掉了。但眾口之議,無法阻擋,高某名聲狼藉,在寧波呆不下去,最后只好卷起鋪蓋“告老還鄉”了。

徐文長的故事9

  徐渭(1521年-1593年),字文清,后改字文長,號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又別署田水月,山陰(今屬紹興)人,明文學家、書畫家,也是晚明時期思想解放運動的先驅。他一生作聯很多(《徐渭集》載有對聯118副,這在明代是很少見的`,而所寫出40字以上的長聯就有12副,在明代幾乎沒有第二人。尤其是他最先突破百字長聯,為紹興開元寺大殿題的140字長聯至今猶存),至今徐文長還有一些作聯故事在浙江流傳。

  徐文長十四歲時來到杭州。當時的杭州知府目中無人,他得知徐文長在杭州賦詩作畫,頗受人們贊賞時,大為惱火,認為一個小毛孩子竟敢在他的轄區內舞文弄墨,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便派衙役將徐文長召來對句。威脅他說如對不上,就驅逐出城。徐文長鎮定自若,滿口答應。知府帶徐文長到西湖邊,指著六合塔,說出上聯: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

  徐文長沒有開口,只是揚了揚手。知府以為對不上,暗自高興。他得意忘形地指著寶叔塔,又出了個上聯:保叔塔,塔頂尖,尖如筆,筆寫四海。徐文長還是一言不發,而是用手指了指錦帶橋,向知府拱拱手,然后,又兩手平攤,往上一舉。

  知府見徐文長還是沒有回答,就神氣十足地說:連一句也對不出,還算什么神童!立即下令:快把他趕出去!這時,徐文長卻理直氣壯地哈哈大笑:休得無禮,下聯早就對好了!知府怒氣沖沖地說:你敢無理狡辯,愚弄本府?徐文長解釋說:你是口出,我是手對。手對!是什么意思?知府追問道。

  徐文長答道:對第一聯揚了揚手,就是說一掌平平,五指三長兩短;對第二聯拱拱手,兩手平攤,往上一舉,是說錦帶橋,橋洞圓,圓似鏡,鏡照萬國九州。知府聽了啞口無言,只好悻悻而去。

徐文長的故事10

  徐文長從小就善于動腦筋思考,他聰明、機智也充滿了情趣。

  徐文長的伯父很喜歡他,時常想些法子逗他玩,考他的思考能力。有一次,伯父領著徐文長來到一座貼著水面、橋身既窄又軟的竹橋邊,把兩只水桶裝滿了水,對徐文長說:我想考考你,你能提著這兩桶水過橋,我就送你一件禮物。

  少年徐文長想了一下,就脫下鞋,用兩根繩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裝滿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這樣他提著兩根繩子走過了木橋。

  伯父還想用一個更難的法子把徐文長難倒。他說:既然你過了橋,禮物我當然要給你,但必須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禮物。說著,他就把那件禮物吊到一根長竿頂上,并且告訴徐文長:你既不能站在凳子之類的'高地方去取,又不能把竹竿橫下來。

  伯父想,這下徐文長就沒有辦法了。

  但徐文長摸了摸后腦勺,馬上就想出了取禮物的方法。只見他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邊,然后把竹重向井里放,當竹頂快到井口時,他就順利地拿到了那件禮物。

  伯父被聰明的徐文長驚呆了,不禁拍手真是聰明的徐文長啊!

徐文長的故事11

  徐文長從小就很聰明,十多歲時學問已經相當淵博。

  有一年秋試,皇帝派了一個叫竇光鼐的老太師到紹興來主試,他為了籌備考務,提前來到紹興。

  竇太師每次游街過市,總是有一塊“天下無書不讀”的御賜金牌扛在前面,鳴鑼喝道,耀武揚威,自以為文章壓倒天下,目空一切,非常傲慢。

  這天,正是盛暑季節,非常炎熱。徐文長聽說竇光鼐要來了,心想:把他的'御賜金牌除下,給他一個下馬威。主意既定,就赤膊袒腹,睡在東郭門內的官道當中。

  “嘡嘡??”鳴鑼喝道的聲音越來越近。頭牌執事看見一個小孩睡在官道當中,就稟告老太師:“有個小孩擋官攔道!”竇光鼐聽說擋道的是小孩,他不以為意,吩咐停轎,自己出來看看。

  只見那攔道的小孩睡得很熟,連忙把他叫醒。徐文長故作恭敬地站在一旁,等候發落。竇太師開言問道:“你睡在石板上做什么?難道不怕皮膚燙焦?”徐文長大大方方地回答說:“不做什么,曬曬肚皮里的萬卷書。”竇太師聽他口氣很大,就說:“既然你喜歡讀書,一定還會對課。我有個課要你對,對不出,你應該讓道回避。”徐文長立刻提出反問:“如果對得準,那怎么辦?”竇太師心想:一個小孩有什么了不起。就隨口說:“如果對得好,把全副執事停在這里,老夫步行進學宮!”竇太師想起紹興南街有三個閣老臺門,便隨口出題:“南街三學士”,徐文長不假思索,回對:“東郭兩軍門”。竇太師一聽,覺得南街對東郭,文官對武將,而且這五個臺門都是紹興城內有名氣的,不由得點頭稱贊:“奇才!”這時徐文長故意問竇太師:“你那塊金牌上的六個大金字,作何解釋?”竇太師聽他問起金牌,馬上得意地說:“皇上曉得我天下無書不讀,因此御賜這塊金牌!”徐文長接著又問:“那么,太師爺,你對《時憲書》總該熟讀吧?”竇太師被問得目瞪口呆,暗想:不要說熟讀,就連書名也沒有聽到過。徐文長見時機已到,把早已準備好的《時憲書》拿出來,遞給竇太師說:“太師沒讀過,學生倒會背。”說著,就朗朗地徑自背誦起來,背得又流利,又純熟。

【徐文長的故事】相關文章:

宿新市徐公店編故事作文04-21

讀《宿新市徐公店》編故事作文04-19

文言文勵志故事04-08

西瓜長刺了的經典兒童故事05-12

數值線性代數(徐樹方 高立 張平文著)課后答案下載04-03

電臺讀文哄睡故事01-11

文君當壚的成語故事04-19

24孝故事白話文04-01

徐小平名言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