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36計中的相關故事
《三十六計》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斗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因此陽光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一些36計中的相關故事,以供各位參考。
36計中的相關故事篇1
第二計圍魏救趙:晉國攻曹、衛救宋國
公元前632年,楚成王任命成得臣為將,親率大軍,糾合陳、蔡、鄭、許四路諸侯,一起攻伐宋國。宋成公派遣公孫固向晉國求救。然而,由于晉文公在19年的流亡生涯中,曾得到過楚成王的幫助,故而不便直接與楚軍作對。這時,晉文公的參謀狐偃出了個主意,說道:“我軍目前的立場不便直接前往救援宋國,與楚國作對。但何不先去攻打與楚國結盟的曹國和衛國呢?這兩國的國君在您流亡時期都曾對您極不友好,晉軍師出有名;衛國的楚丘城是當今楚王舅父的領地,而曹國則緊靠楚國本土,若我軍攻打這兩國,楚軍勢必回師救援,這樣便可解除宋國之圍了。”
晉文公聽從了狐偃的`計策,一面叫公孫固回報宋成公務必堅守陣地,一面以先軫為將,率領三軍人馬進軍衛國,一舉攻占了衛國的五鹿城,直逼楚丘,迫使衛成公向晉國謝罪請和;接著,又揮軍東指,一舉攻破了曹國。而這期間,楚成王討伐宋國正是連連告捷之時:在攻占了宋國緡邑后,又圍困宋都睢陽。這時,忽然聽說晉軍已攻占衛國五鹿城,戰勢直逼楚丘。楚成王怎能眼見自己舅父的領地不保而置之不理?于是,只留下一部分兵馬由成得臣率領,繼續攻打宋國,自己則親自率領勁旅回師救援楚丘。但當他的兵馬才走到半路時,又聽說晉軍已經攻破曹國,對楚國本土已造成直接威脅。形勢萬分緊急,無奈之下,楚成王只得命令成得臣從宋國撤出全部人馬,以確保本土安全。就這樣,晉文公用狐偃的“圍魏救趙”之計,成功地解救了宋國之圍。
36計中的相關故事篇2
第三計借刀殺人:周瑜計殺蔡瑁、張允二將
公元208年,曹操親率20余萬大軍攻伐東吳,孫權命周瑜為大都督,領軍應戰,雙方對峙于三江口南北兩岸。
一天,周瑜乘坐樓船前往江北探察曹軍水寨,發現曹操水軍陣營十分嚴整,“深得水軍之妙”,不禁大吃一驚,便問手下曹軍水軍都督是誰?左右回答說是蔡瑁、張允。周瑜聽罷心想:“蔡、張二人久居江東,精通水戰,假如不設法先除掉他們,將很難攻破曹兵!”想著想著,便命令樓船返回寨中。
第二天,周瑜正在軍中議事,忽然接到軍報,說是曹操軍中有故人蔣干前來拜望。周瑜一聽,笑著對在座的眾將說:“這是曹操的說客到了。”隨即,靈機一動,計上心來,對著眾將如此這般地吩咐了一番,就帶領隨從,前呼后擁地走出寨門迎接蔣干。
周瑜把蔣干迎到軍中,寒暄一番后,就大擺筵席,盛情款待,還請了數十員文官武將出席作陪。席間,周瑜命令部將太史慈擔任監酒官,交待說:“今日我與故人相會,只敘友情,不談軍旅之事,但有違反者,立斬不赦。”蔣干聞聽此話,嚇了一大跳,心里捉摸著:“我本是奉主公曹操之命,以故舊之情前來勸說周瑜歸降的。不料他一下就把門給封死了,這卻如何是好?”他見周瑜對太史慈下令時,神情嚴肅,又不敢造次,只得懷著一肚子鬼胎,硬著頭皮,坐在那里飲酒。一時間,滿座文武,杯觥交錯,談笑風生,一直鬧到夜深。這時,周瑜佯裝酒醉,對著蔣干說:“子翼(蔣干的號),難得今日老友相聚,今晚就與我同眠一榻吧!”邊說邊拖著蔣干朝自己帳中走去。周瑜躺在榻上,只一會兒工夫,便呼呼“大睡”。蔣干卻怎么也睡不著,聽到軍中已打二更,便借著帳內殘燈起身張望,突然見到書案上堆著一卷文書……“這其中定會藏有一些軍事機密!”蔣干心里這樣想著,于是,便悄悄起來翻閱偷看,果真看見其中一封信是曹軍水軍都督蔡瑁、張允寫來的。信上竟有這樣一段話:
某等降曹,非圖仕祿,迫于勢耳。今已賺北軍(指曹軍)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就將曹賊之首獻于麾下,早晚人到,便有關報。先此敬覆……
不看便罷,看過之后,蔣干的心不由得猛然一沉,心想:“好險,原來蔡瑁、張允竟是暗通東吳的奸細!”他謹慎地把信藏在衣袋里,再回頭看看周瑜,見他依然躺在那里沉睡,而且還說著夢話:“子翼,數天之內,我教你看看曹賊的首級……”說完又打起鼾來。蔣干聽了這些夢話,更是又急又氣,卻不敢聲張,只得再和衣躺下,假裝入睡,想在暗中再探個究竟。到了四更時分,朦朧中,忽見外面有人進入帳內,將周瑜輕輕叫醒,悄悄說道:“江北有人到此……”周瑜連忙示意來人住口,并起身和那人走出帳外。蔣干又隱約聽到那人在帳外對周瑜說:“蔡、張二將說,‘急切下不得手’……”不一會兒,周瑜回到帳內,走到榻前輕喚蔣干幾聲,蔣干只是蒙頭假睡,不予理睬。周瑜見蔣干不“醒”,自己又躺下睡著了。到了五更天時,蔣干眼看天將大亮,便偷偷起身,走出大帳,帶上隨從,急忙駕船回到曹軍大寨。
回到大寨之中,曹操詢問此行去江北游說周瑜歸降的情況怎樣?蔣干回報說:“周瑜心志堅定,非言詞所能說動。”曹操聽了老大不高興。蔣干接著又說:“主公且勿憂慮,這次過江,雖然游說不成,卻為您打探到一件極其重要的'機密哩!”說著,便拿出從周瑜帳中偷來的信件讓曹操看,并將昨夜所見所聞一一稟報。曹操不聽則已,一聽勃然大怒,立即命人將蔡瑁、張允叫到帳中,厲聲說道:“我命你二人今日即刻進軍東吳!”蔡、張二人回稟道:“眼下水軍尚未練熟,不宜輕進。”曹操聽罷大怒,喝道:“等到水軍練熟,恐怕我的首級早已獻給周瑜了吧!”蔡、張聽了這話,一時摸不著頭腦,慌忙之中,也不知如何回答,正在猶豫之時,曹操已下令將二人立即推出轅門斬首。
等到兩人的首級呈上來時,曹操才省悟過來,知道是中了周瑜的“借刀殺人”之計,后悔莫及。
36計中的相關故事篇3
第四計以逸待勞:曹劌論戰
公元前684年,齊桓公任命鮑叔牙為大將,率兵攻打魯國,魯莊公帶著曹劌在長勺與齊軍相遇。
齊國的鮑叔牙在指揮乾時大戰時曾打敗過魯軍,根本不把這次戰爭放在眼里。他求勝心切,兩軍剛一接觸,便下令擂鼓進攻。魯莊公聽到齊軍鼓聲震天,有些沉不住氣了,也要下令擂鼓沖鋒。曹劌急忙阻攔道:“且慢!”隨后便請魯莊公傳下命令:“凡有吵鬧叫喊、隨意行動、不聽指揮者,一律處死!”這時候,齊軍已經隨著鼓聲沖了過來,魯軍卻紋絲不動。齊軍見無隙可乘,只好退了回去。過了一會兒,齊軍鼓聲再次響起,鮑叔牙催促士兵又一次發起沖鋒,魯軍還是不動,齊軍只好又退了回去。這樣連攻兩次,始終不見魯軍出動,鮑叔牙更得意了。對手下的人說:“魯軍怕是嚇破了膽,不敢出戰,我們再沖一次,他們準垮無疑。”說著就又傳令擂鼓。
齊軍連沖了兩次,見魯軍不還手,都認為這第三次還會跟前兩次一樣,所以一個個拖著戈矛,扛著刀槍,無精打采地跑過來,全然沒把魯軍放在心上。但這次,魯軍憋足了氣,要決一死戰。曹劌手提寶劍,向北指道:“打敗齊軍,在此一舉!”隨后,立即請魯莊公下令擂鼓沖鋒。此時,魯軍陣內鼓聲大作,魯兵如猛虎下山般地沖了過去,刀劈箭射,直殺得齊軍七零八落,狼狽而逃。
魯軍大獲全勝。魯莊公卻不明白,問曹劌:“齊軍頭兩次擂鼓,你不讓我軍迎戰,直到他們第三次擂鼓,你才叫我軍還擊,這是為什么呢?”曹劌回答說:“打仗最重要的是士氣,士氣旺盛,就會勝利;士氣衰落,就要失敗。擂鼓的`作用是鼓舞士氣。擂第一次鼓,士氣最旺盛;擂第二次鼓,士氣開始有些下降;等到第三次擂鼓,就沒有多少士氣了。我們不急著擂鼓,就是為了讓士兵們保持旺盛的士氣,等他們二鼓一過,敵軍士兵們正是士氣最低落的時候,我們一鼓作氣地攻過去,還愁打不敗他們嗎?”
【36計中的相關故事】相關文章:
36計美人計的故事04-01
36計孫子兵法的故事04-03
空城計的故事11-28
三十六計的故事04-04
美人計的成語故事12-04
空城計的成語故事03-22
和成功相關的勵志故事12-02
與鹿相關的童話故事12-08
尊嚴相關寓言故事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