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哲理的哲理故事3篇
從自己的內心世界著手,從了解自己,了解宇宙的真理與真相開始,進而超越了物資條件及外在環境的制約,進而內心達到了真正的輕松與自在。下面就有陽光網小編為大家整理有哲理的哲理故事3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有哲理的哲理故事篇(一)
清朝末年,在一個小鎮上,王氏家族和胡氏家族兩家世代為敵,兩戶人家只要一碰面就會動起手來。
一天晚上,王虎與胡一從市集里走出來,倒沒有開打,兩人一前一后走在小路上,保持著距離,互不理睬。
天色漸漸暗了,走著走著,突然王虎聽見前面的胡一“哎呀”一聲驚叫,原來他掉進黑暗的溪溝里了。
王虎看見后,連忙趕上前去,心想:“無論如何總是條人命,怎能見死不救呢?”
王虎隱隱約約看見胡一在溪溝里掙扎。急中生智的王虎連忙折下一段枯枝,迅速將枝梢遞到胡一手中。
胡一被救上岸后,感激地說了一聲“謝謝”。
然而,胡一猛一抬頭后發現,原來救自己的人居然是仇家王虎。胡一懷疑地問:“你為什么救我?”
王虎說:“為了報恩。”
胡一聽了更為疑惑:“報恩?恩從何來?”
王虎笑著說:“因為今夜在這條路上,只有我們兩人一前一后行走。剛才你遇險的時候,要不是你的一聲‘哎呀’,第二個墜入溪溝里的人一定是我。所以,我哪有知恩不報的道理。因此,要說感謝的話,理當先由我說。”
此時,王虎與胡一的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了。
俗話說“冤家宜解不宜結”。一個人要想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光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光靠朋友的力量是不夠的。
那些過去與你是競爭對手的人,只要你可以包容,再大的仇恨也能消融,再多的朋友都可結交。
有哲理的哲理故事篇(二)
有一位高僧,他酷愛陶壺,只要聽說哪里有好壺,不管路途多遠他一定會親自前往鑒賞,如果中意,花再多錢他也舍得。在他所收集的茶壺中,最中意一只龍頭壺。一日,一個久未見面的好友前來拜訪,他拿出這只龍頭壺泡茶招待他。朋友對這只茶壺贊不絕口,觀賞把玩時一不小心將它掉落到地上,茶壺應聲破裂。
高僧蹲下身子,默默收拾這些碎片,然后拿出另一只茶壺繼續泡茶、說笑,好像什么事也沒發生過一樣。
事后,有人問他:“這是你最鐘愛的一只壺,被打破了,難道你不難過,不覺得惋惜嗎?”
高僧說:“事實已經造成,對碎壺留戀又有何益?不如重新去尋找,也許能找到更好的呢!”
很多時候,我們對已經發生的事情耿耿于懷,其實就是抱著無益的煩惱不放。拿得起,放得下,才是讓自己活得輕松的人生態度。
也許,昨天你跟同事吵了一架,心中一直忿忿不平,再想到這個人以前對你的所作所為,心里更是生氣?然后,你開始想要是過會兒遇到他,你該怎么做?不理他?還是給他一點顏色?你繼續想,若是他也還你顏色該怎么辦?你要跟他硬拼嗎?還是……你甚至想到以后,等有一天你當上主管時,你要怎么修理他。總之,你從過去想到未來,始終帶著憤怒的情緒。
現在就放了自己吧,你們吵架,他的種種不好都是過去的事了,或許他早就將此放置一邊,開心的享受自己的生活去了,而你還在這里紅顏大怒,傷身傷心傷自己。
曾經,有位滿懷怨恨的婦人向我訴說著過去種種的不平,“我會如此難過是因為那個人實在太過分了……”她激動地說。
“嗯!你的境遇的確悲慘!”我說:“但是會讓你如此難過的還是你自己呀!”
“怎么會是我呢?明明是他對我不好!”
“你的痛苦難道不是你自己的想法造成的嗎?”我說:“想一想,那個人和那些事都已經過去,你現在的痛苦又從何而來?還不是因為你自己緊抓著過去不放,不是嗎?對方也許只傷害過你一次,你卻在心中一而再、再而三,反復想著,好像已被傷害過千百次似的。想想看,他都已經傷害你了,難道你還要對他念念不忘嗎?或許你的遭遇真的很悲慘,你的不幸是別人難以想象的,但問題是你氣憤,怨恨,痛心疾首,痛不欲生,真正痛苦的本源還是你自身啊!如果沒有你自己情緒的支持,沒有你給身體內的痛苦以能量,這些痛苦又怎么會繼續存在呢?”
放下痛苦,就能輕松放下自己,懷揣一顆平淡從容的心享受生活。關鍵是我們自己愿不愿意。
沒錯,我們是唯一能決定自己要受苦多久的人。既然如此,既然決定權在自己,為什么我們總要讓自己苦上個十天半個月,甚至好多年還不肯“放下”呢?
有哲理的哲理故事篇(三)
這是一位臺灣作家講過的一個小故事:
一個賣水果的攤主遇到了一位難纏的老太太:“這么難看的蘋果也要賣5元1斤嗎?”老太太拿著一個蘋果左看右看。攤主很耐心地解釋:“其實我這蘋果還是很不錯的,你可以去別家比較比較。”老太太說:“4元1斤,不然我不買!”
攤主笑著說:“我賣的都是5元1斤,沒有二價……”“可你的蘋果個頭不大,而且顏色也不好看,很丑的!”“如果又大又紅又漂亮,就要賣10元1斤了。”攤主依然微笑著。
無論老太太怎么貶低蘋果,攤主始終面帶微笑不急不躁地解釋。老太太雖然嫌蘋果這不好那不好,最終還是以5元1斤的價格買了一些“丑蘋果”。
老太太拎著“丑蘋果”走了,作家對攤主說:“她這樣貶低你的蘋果,你為什么一點兒也不生氣?”攤主說:“我為什么要生氣呀?嫌貨才是買貨人啊!”
的確,只有那些挑三揀四,嫌貨不好的人才是真正想買貨的人,比如那位老太太,雖然嘴里數落著蘋果的諸多缺點,但在她心里對“丑蘋果”還是比較滿意的,也就是說,她是想買蘋果的,若是不想買,即使那蘋果再小再爛,老太太也不會關心蘋果的優劣,更不會妄自評價。
一位居士結婚才半年,就跑來找我訴苦,說他的妻子對他總是“橫挑鼻子豎挑眼”,幾乎每天都要挑出他的一大堆毛病:飯后不洗碗,睡前不洗腳,炒菜沒味道,電視機的聲音開得太大……
居士的牢騷還沒發完,就被我打斷了,我把作家講的那個故事告訴了小師弟,小師弟有點迷惑:“你的意思是……我是‘丑蘋果’?”
我肯定地對他說:你就是那個“丑蘋果”,和老太太的心理一樣,在你妻子心里,對你還是滿意的,不過,你和“丑蘋果”又有所不同,“丑蘋果”生來就是那副丑樣子,已經無法改變,而你比“丑蘋果”有優勢,你是可以改變的,你完全可以變成一個讓你妻子滿意的完美蘋果。
在這個世間,無論高低貴賤,其實人人都渴望完美。渴望健康長壽,是為了實現生命質量的完美。渴望事業有成,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的完美。渴望物資富足,是為了實現物資財富的完美。渴望身份顯貴,是為了實現權勢地位的完美。渴望妻賢子孝,是為了實現家庭生活的完美。渴望人愛愛人,是為了實現感情世界的完美。渴望人敬敬人,是為了實現人際關系的完美,等等。總之,人們所謂的追求無非是為了實現生命過程的完美。
如果真正了解了佛法,就會知道,很多修習佛法而得到一定成就的人,在物資財富以及外在條件上,可以說是沒有更多的擁有以及更高的要求,然而就是因為他們從自己的內心世界著手,從了解自己,了解宇宙的真理與真相開始,進而超越了物資條件及外在環境的制約,進而內心達到了真正的輕松與自在。
【有哲理的哲理故事】相關文章:
對人生有哲理的故事11-25
有哲理的小故事02-15
有哲理的童話故事12-03
有哲理勵志的小故事11-26
有哲理的故事100字04-03
有哲理的人生故事11-25
有哲理的故事人生感悟11-25
關于有哲理的經典故事04-03
有哲理的小寓言故事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