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大全200字
人生,在心淡中求滿足,在盡責中求心安,在奉獻中求快樂,在忠誠中求幸福。無論你想怎樣地表示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無法挽回的事來。對此陽光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哲理故事大全200字,以供參閱。
哲理故事200字篇(1)
不同,是為了相愛
黑人計程車司機載了一對白人母子,小孩問:“為什么司機伯伯的膚色和我們不同?”
母親答:“上帝怕世上只有一種顏色太單調,所以創造很多顏色的人,讓世界繽紛,讓大家能相愛。”
到了目的地,計程車司機堅持不收車費。他說:“我小時候曾問過母親同樣的問題,母親說我們是黑人,天生注定比別人低一等。若當時母親可以像你一樣說出愛的話語,我一定會有不同的成就。我不收你的錢,希望你能時時告訴別人,不同,是為了相愛。”
我們面對和我們不同的人和事物,最初的態度通常都是排斥,但這只會造成任何人之間更大的分化。
其實,接受一個人,便能學會一種新的人生態度;接受一件事,便能豐富自我的人生。試著去接受不同,所有的不同都是在教我們如何相愛。
哲理故事200字篇(2)
偉大的饒恕
在17世紀,丹麥和瑞典發生戰爭,一場激烈的戰役下來,丹麥打了勝仗。一個丹麥士兵坐下來,正準備取出壺中的水解渴,突然聽到哀求的聲音,原來在不遠處躺著一個受了重傷的瑞典人,正雙眼看著他的水壺。
“你的需要比我大。”丹麥士兵走過去,將水壺送到傷者的口中,但是瑞典人竟然伸出長矛刺向他,幸好偏了一點,只傷到他的手臂。
“嗨!你竟然如此回報我。”丹麥士兵說:“我原來要整壺水給你喝,現在只能給你一半了。”
這件事后來被國王知道了,特別召見這個丹麥士兵,問他為什么不把那個忘恩負義的家伙殺掉?
他輕松地回答:“我不想殺受傷的人。”
感悟:這個故事看到人性的一面,在別人忘恩負義之后,仍有饒恕的心,這是第二次的饒恕,也是一種更偉大的情操。
哲理故事200字篇(3)
這個世界上,并不存在所謂的暴發戶,也沒有誰真的一夜成名。有些事,在你還未察覺之前,就已悄悄埋下了成功的種子。
唐駿在少年時搬了一年磚頭,苦難的磨練損傷了自尊,卻也成就了未來的堅韌之志;卓別林小時候一次觀人宰羊后的矛盾心理,無意中形成了他日后電影的主題思想;小奧巴馬從母親那里得到的不一樣的價值觀,成就了今日的總統之位;李銀河長大后洞悉出,自己作文變成鉛字與父母在《人民日報》工作之間的關系;從小愛好收藏各種東西的達爾文,最終成了舉世聞名的博物學家……
這些因父母、家庭、生活以及興趣愛好等各種原因所帶來的改變,我們有時把它叫做偶然性——盡管概率很低,卻仍然不斷地給個人或世界帶來改變。
而你,又為你的將來種下了一顆什么樣的種子?
哲理故事200字篇(4)
少年時,我很喜歡登山。
記得初次參加登山隊,一位老山友說:“我發現在登一座高山之前,那些顯得特別興奮的年輕人,多半到后來會爬不上去。因為他們才開始,心臟就已經跳得很快,又不知道保存體力。倒是那些看起來沒什么表情,一路上很少講話,到山頂也沒特別興奮的人,能登上一座又一座的山峰。”
也記得初登山時,常對著群山呼喊,等著回音。有時候站在幾座山間,能聽到好幾聲回音。
有一次正在喊,一位老山友卻說:“別喊了,浪費力氣。真正登到最高峰,是沒有回音的。”
不知為什么,最近這兩段老山友的話,常襲上我的腦海。我漸漸了解什么是“多情卻似總無情”、“情到濃時情轉薄”,也漸漸感悟到什么是“太上忘情”、“情到深處無怨尤”。
只有不喜不悲的人,能當得起大喜大悲。也只有無所謂得失,不等待回音的人,才能攀上人生的巔峰。
【哲理故事】相關文章:
經典哲理故事和哲理04-03
哲理故事03-29
哲理的故事01-14
經典的哲理故事04-03
經典哲理故事04-03
簡短但有哲理的哲理故事04-03
經典勵志哲理故事01-01
經典勵志哲理故事01-05
哲理故事大全02-13
語文哲理故事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