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人生的哲理故事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智慧人生的哲理故事
人生因故事而生動,故事因哲理而充滿智慧,因其獨特的魅力促使雜志大量刊發、學生大量積累。為此陽光網小編為大家推薦了智慧人生的哲理故事,希望對大家有用。
智慧人生的哲理故事篇一
求人不如求己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見觀音正撐傘走過。這人說:“觀音菩薩,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一段如何?”
觀音說:“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現在我也在雨中了,該度我了吧?”觀音說:“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傘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請自找傘去!”說完便走了。
第二天,這人遇到了難事,便去寺廟里求觀音。走進廟里,才發現觀音的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那個人長得和觀音一模一樣,絲毫不差。
這人問:“你是觀音嗎?”
那人答道:“我正是觀音。”
這人又問:“那你為何還拜自己?”
觀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智慧人生的哲理故事篇二
盲人提燈
有一個盲人,晚上出門總提著一個明亮的燈籠。別人看到了,很是奇怪,就問他:"你又看不見,為什么還要提著燈籠走路?"
那個盲人認真地回答說:"這個道理很簡單,我提燈籠當然不是為自己照亮道路,而是為了給別人照亮,讓他們能看見我,這樣既幫助了別人,又保護了自己。"
一位司機聽到這個故事,講了自己的一個經歷。他說:"以前我開車
經過隧道,總是不喜歡開車燈。隧道不長,里邊光線還不差,認為實在沒有必要開開關關。不料有一天被迎面開來的大卡車撞個正著,險些命喪黃泉。后來我才覺悟到,開車燈是給對方看的,因為經過隧道時,對方是從亮處進人暗處,視覺難免調整不過來,加上對面的來車也不開燈,那就實在太危險了。"
智慧人生的哲理故事篇三
失去與得到
有一位住在深山里的農民,經常感到環境艱險,難以生活,于是便四處尋找致富的好方法。一天,一位從外地來的商販給他帶來了一樣好東西,盡管在陽光下看去那只是一粒粒不起眼的種子。但據商販講,這不是一般的種子,而是一種叫做“蘋果”的水果的種子,只要將其種在土壤里,兩年以后,就能長成一棵棵蘋果樹,結出數不清的果實,拿到集市上,可以賣好多錢呢!
欣喜之余,農民急忙將蘋果種子小心收好,但腦海里隨即涌現出一個問題。
既然蘋果這么值錢、這么好,會不會被別人偷走呢?于是,他特意選擇了一塊荒僻的山野來種植這種頗為珍貴的果樹。
經過近兩年的辛苦耕作,澆水施肥,小小的種子終于長成了一棵棵茁壯的果樹,并且結出了累累的碩果。
這位農民看在眼里,喜在心中。雖然因為缺乏種子的緣故,果樹的數量還比較少,但結出的果實肯定可以讓自己過上好一點兒的生活。
他特意選了一個吉祥的日子,準備在這一天摘下成熟的蘋果挑到集市上賣個好價錢。
當這一天到來時,他非常高興,一大早,他便上路了。
但當他氣喘吁吁爬上山頂時,心里猛然一驚,那一片紅燦燦的果實,竟然被外來的飛鳥和野獸們吃個精光,只剩下滿地的果核。
想到這幾年的辛苦勞作和熱切期望,他不禁傷心欲絕,大哭起來。他的財富夢就這樣破滅了。在隨后的歲月里,他的生活仍然艱苦,只能苦苦支撐下去,一天一天地熬日子。
不知不覺之間,幾年的光陰如流水一般逝去。
一天,他偶爾之間又來到了這片山野。當他爬上山頂后,突然愣住了,因為在他面前出現了一大片茂盛的蘋果林,樹上結滿了累累的果實。
這會是誰種的呢?在疑惑不解中,他思索了好一會兒才找到了一個出乎意料的答案。
這一大片蘋果林都是他自己種的。
幾年前,當那些飛鳥和野獸在吃完蘋果后,就將果核吐在了旁邊,經過幾年的生長,果核里的種子慢慢發芽生長,終于長成了一片更加茂盛的蘋果林。
現在,這位農民再也不用為生活發愁了,這一大片林子中的蘋果足可以讓他過上溫飽的生活。
只不過,他轉念一想,如果當年不是那些飛鳥和野獸們吃掉了這小片蘋果樹上的蘋果,今天肯定沒有這樣一大片蘋果林了。
【哲理故事啟示】生活中,一扇門如果關上了,必定有另一扇門打開。失去了這種東西,必然會在其他地方有所收獲。關鍵是,你要有樂觀的心態,相信有失必有得。要舍得放棄,要正確對待你的失去,失去才能得到,有時失去也就是另一種獲得。
【智慧人生的哲理故事】相關文章:
智慧人生的哲理故事精選04-03
智慧背囊哲理故事04-03
佛教智慧哲理故事04-03
人生的智慧哲理名言03-24
哲理智慧小故事12-31
人生哲理故事:學會總結是一種智慧11-30
智慧的力量人生哲理12-07
人生的哲理故事11-13
人生的哲理故事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