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讓中學生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
一粒沙中看出一個世界,一朵花里藏著一個天堂。一句話,就如一盞明燈。一個故事,就能啟迪心靈。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生成功。對此陽光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讓中學生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以供參閱。
讓中學生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篇(1)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父親有三個兒子,因為工作的緣故,經常不在家。于是,三個兒子就由母親在家看管著。父親幾乎沒有時間和妻子、兒子一起吃飯。有一天早上,父親正好有空在家,就決定和孩子們一起吃早餐。于是, 父親就在餐桌旁等著三個兒子下樓,一起用餐。
大兒子從樓上下來時,滿臉笑容地跟父親打招呼。父親微笑著問大兒子:“昨晚睡得好嗎?”大兒子高興地說:“相當好,我還做了一個好夢,夢見到了天堂。”
父親問道:“到天堂的感覺怎么樣?”大兒子回答說:“天堂太好了,就像咱家一樣。”一聽這話,父親高興得合不攏嘴。
隨后,二兒子從樓上下來,一見到父親就高興地說:“爸爸早上好,昨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到天堂了。”
父親問道:“你覺得天堂怎么樣?”二兒子激動地說:“天堂真不錯啊,和咱家一樣溫馨。”父親笑得更燦爛了。
最后,一向很少和父親溝通的三兒子很懶散地走下樓。父親問他:“昨晚上睡得不好嗎?”三兒子撇撇嘴說道:“是不好啊,昨晚上夢見去地獄了。”
父親就問他:“那地獄的感覺如何?”三兒于噘著嘴說:“壞透了,就像咱家一樣。”父親一聽這話,一臉寒霜。
同樣是做夢,大兒子和二兒子卻都夢見去了天堂,都認為天堂和自己的家一樣。而三兒子卻覺得自己的家和地獄一樣糟糕可怕。這意味著什么呢?因為不同的心態,他們對幸福的感覺不同而已。
作家艾達爾拉瑞說:“幸福就像一位和藹可親、帶有異國情調的來串門的蒂莉姨媽,她在你最料想不到的時刻來臨,闊綽地請你喝酒,酒過一巡后翩然離去,留下一絲梔子花的清香。你不可能命令她來臨,只能在她出現時欣賞她。你也不可能強求幸福的到來,但當它降臨時,你肯定能夠感覺到。”
大兒子和二兒子能夠用心去感悟,盡情地享受家帶來的幸福,三兒子卻沒有。
世界著名潛能學大師安東尼•羅賓說:“影響我們人生的絕不是環境,也不是遭遇,而是我們持有什么樣的心態。”佛家說:“一水四見。”水對人類來說,是生命之源;對魚兒來說,是它們的房子;對鬼道眾生來說,是烈火;對天神來說,則是晶瑩剔透的水晶。
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人們對事物的認識,不盡相同,對待事物的態度,同樣有區別。積極的人,即使在最危險的境地,也能看到光明的前方;消極的人,即使在勝利的彼岸,也找不到美好的未來。
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說:“人的心就是一條路,心開,路就開,心死,路就死。”
心態決定思想,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一旦你的心門打開了,心態調好了,就能“豪情壯志盡施展”, 就能“珠璣錦繡任揮灑”。
讓中學生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篇(2)
追求忘我
----不要把自己當做鼠,否則肯定被貓吃。
1858年,瑞典的一個富豪人家生下了一個女兒。然而不久,孩子染患了一種無法解釋的癱瘓癥,喪失了走路的能力。
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長的太太給孩子講船長有一只天堂鳥,她被這只鳥的描述迷住了,極想親自看一看。于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長。孩子耐不住性子等待,她要求船上的服務生立即帶她去看天堂鳥。那服務生并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而只顧帶著她一道去看那只美麗的小鳥。奇跡發生了,孩子因為過度地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務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來。從此,孩子的病便痊愈了。女孩子長大后,又忘我地投入到文學創作中,最后成為第一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也就是茜爾瑪.拉格蘿芙。
溫馨提示:忘我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只有在這種環境中,人才會超越自身的束縛,釋放出最大的能量。
讓中學生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篇(3)
“藝術家”何海生的夢想何海生給人的印象頗具藝術氣質:一頂白色的鴨舌帽下,一雙詩人般略顯憂郁的眼睛似乎在思索著什么。作為一位美發師,他在龍崗經營著自己的發裁人生造型沙龍,受到龍崗時尚一族的歡迎。初次見面時,他自我介紹說:我是藝術家。記者心里說:這兄弟挺幽默的,明明是一個美發師嘛,何況那些真正的藝術家都謙虛謹慎地用這個桂冠呢。
后來才知道,朋友們都稱何海生為“藝術家”,他也樂于以“藝術家”自稱,是因為何海生與藝術有著難解的緣分。何海生從小是一個對藝術很敏感、很執著的人。生于重慶合川市寶華鎮的他,年少讀書時,由于家境貧寒,沒有機會接觸和學習專業的美術繪畫技巧。何海生暗暗發誓:如果長大后,不能出人頭地,不闖出點名堂來,誓不為人!
然而,貧困還是讓這個有志少年15歲就輟學了。輟學后,何海生首先考慮的就是生存問題。要生存就要學習一門技能。父母常對他說,“荒年餓不死手藝人”,所謂“一招鮮,吃遍天”。由于家里沒有錢供他上技工學校,在父親的引導下,何海生進入了美發行業,希望學到一門專業技術以養家糊口,由于他好學肯吃苦,很快就掌握了理發技術。但在后來的工作實踐中,他慢慢地感受到美發的藝術之美,才驚喜地發現自己已置身于一個豐富多彩的行業,可以依憑自己的天賦去創造和挑戰自己。
有了一技傍身,何海生有了底氣,萌生了出去闖闖的念頭。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1996年,他告別家鄉,來到了深圳。他之所以選擇深圳,是因為有熟人曾答應幫他找工作,誰知他到了深圳,那個說幫忙的人竟避而不見。深圳不相信眼淚,何海生只好自己找住所。人生地不熟,他孤苦伶仃地走在深圳街頭,找了很久才找到一家最便宜的十元店,在臟兮兮、亂糟糟的店里住了下來。在這里,他見到了一群和自己一樣窘迫的找工者,他們當中,有的都住了好多天了,現已彈盡糧絕,沒錢吃飯了,有一位身無分文的研究生,房東正要趕他出去……看到這情景,何海生思量著,自己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工作,否則兜里的錢很快就會像沙漠吸水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
第二天,何海生找到一家很差的美發店去應聘。店長問他會做什么,他說會理發。為了爭取被錄用,何海生對店長說:能不能給我一個機會,如果看我不行就只給飯吃,如果看我行就給工資。店長同意了。于是店里傳出“佳話”:來了一個不要工資的傻瓜。一個月后何海生被錄用了,月工資1500元還包吃包住!上班了,人就像機器一樣長時間運轉,但何海生覺得很有意義,他省吃儉用,每月把工資存起來。他想,每存一分錢,就是給自己儲存力量。他一直沒有忘記對自己的承諾:自己當老板!
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工余,何海生一心扎進美發藝術,從來沒有停止在藝術上的追求。他的人生目標很簡單:為美發藝術而永遠努力工作。他除了美發,什么事都不在意,一心只想作品設計,即使在夜深人靜,睡覺之前他也一定要堅持畫一個頭型素描。因此他的同事總說他得了怪病,要他去看心理醫生。但他無法控制對美麗事業的執著,對藝術的追求。他從設計中認識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生命的意義。
辛勤的努力終于獲得了回報,2005年,何海生拿出自己多年打工的積蓄,和朋友一起,在龍崗區開了一家剪燙染會所。由于他們美發技術好,熱情服務,很快就在競爭激烈的龍崗美發業站穩了腳。2006年8月,何海生在龍城中學附近,開起了發裁人生造型沙龍。
記者采訪何海生時,這位從打工者成長起來的創業者說:在深圳只要肯吃苦,賺錢要比家里多,這更堅定了我在這里賺錢的決心。事業是人來開創的,我相信有一天我一定會贏!
但賺錢并非何海生最終夢想。這位“藝術家”又說:“如今,我是美發專家,但我永遠覺得自己不是第一,所以我每天從零開始認真地為顧客設計每一款發型。
我必須讓大家知道:‘顧客因我而美麗,我因顧客而充實’。當我為每一位客人做出美麗的發型作品,就是我最快樂的時候。我必須用心和靈魂去設計每一款發型,讓我的心和靈魂得以與藝術交融。我以前是電視臺的發型設計師,那只能代表過去,能力代表現在,而學習才能代表將來。我總是把自己的想象化為生活的藝術,讓顧客感到大方、時尚、前衛而不夸張。我的目標就是創造出充滿靈氣的發型作品,并賦予它內涵,讓顧客盡現自我風格,渾身散發魅力。一個充滿迷人、氣息和才華的人,他的活力、他的耐性、他的創造力都永無止境。這就是一個美發藝術家手筆下的迷離之韻。我想把美麗帶給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這就是我心中的夢想。”
【讓中學生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相關文章:
讓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04-03
一生受益的故事02-20
讓中學生受益一生勵志的故事全集11-26
讓中學生受益一生的勵志故事全集04-02
受益一生的哲理句子12-07
受益終身的哲理故事04-03
影響中學生一生的哲理故事04-03
讓孩子受益一生的偵探故事04-04
受益終身的哲理故事全集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