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著名數學家的故事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世界著名數學家的故事
世界著名數學家的故事1
“人去瑤池竟渺然,空齋長夜思綿綿。一生難得相依侶,百歲原無永聚筵……”這是數學家蘇步青在步入百歲之際,為他仙逝的妻子蘇(松本)米子寫的詩。米子是一位偉大的日本女性,也是最先取得中國國籍的外籍人士之一。蘇步青與她風風雨雨60載,成就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世紀絕戀。
數學家蘇步青的跨國絕戀在仙臺喜結連理
1924年春天,蘇步青作為唯一一個中國留學生報考了著名的仙臺東北帝國大學數學系,并以第一名的成績被錄取。帝國大學是日本知名的大學,蘇步青年年拿第一名,自己還有一些研究課題在進行,自然成了學校的名人。
這時,他對學校的另一位名人松本米子產生了一種特別的關注。米子是帝國大學松本教授的女兒,她不僅相貌才華出眾,而且精通插花、書法與茶道,還愛好音樂,尤其是彈得一手好古箏。在一次晚會結束后,蘇步青與米子認識了。米子對蘇步青其實一直是很仰慕的,他的睿智與赤誠尤其讓她感動。后來兩個人經常花前月下攜手而行。
1927年,東北帝國大學數學系聘請正在攻讀研究生的蘇步青擔任代數課講師,這使他成為該校歷史上第一個兼任過講師的外國留學生。兩個人的戀情成了學校里公開的秘密,不少人為他們祝福;而那些平素追求米子的人則懷有一種嫉妒心理,對米子說:“蘇步青是個中國鄉巴佬,家里很窮,再說學習好的人不一定將來就會有出息。你跟了他是不會有好日子過的。”但米子不為所動。蘇步青受不了一些男生的敵意,他也不想讓米子再被別人糾纏,經過商量,他們決定盡快結婚。
米子的母親是一位善良的日本家庭主婦,她認為蘇步青是一個可以托付終身的人。松本教授雖然也很喜歡蘇步青,卻覺得他畢竟是中國人,出身又低微,所以對這段婚姻一直很不贊同。在米子的堅持下,最終松本教授還是妥協了。1928年,這對異國青年終于走到了一起,在仙臺市喜結連理。松本米子自此改從夫姓成為蘇米子。
追隨夫君到中國
米子全身心地當起了家庭主婦。為了不影響蘇步青,她甚至把自己的古箏、書法等特長都荒廢了,只留下了茶道和插花,因為這兩種愛好有益蘇步青的身體和精神。婚后一年,即1929年,米子生了個女孩。1931年初蘇步青已有41 篇仿射微分幾何和有關方面的研究論文出現在日本、美國和意大利等國的數學刊物上,成了日本乃至國際數學界榜上有名的人物。松本一家都希望蘇步青留在日本工作,東北帝國大學也向他發出聘書。蘇步青有自己的難處。出國之前,他曾與學長陳建功相約,學成歸國,在故鄉建設一流的數學系。現在陳建功已先期學成回國,自己是去是留,成了困擾他心靈的難題。
細心的米子早就發現他整天唉聲嘆氣,茶飯不思。一天吃過晚飯,從不吸煙的'蘇步青在抽悶煙,米子便問他有什么心事。蘇步青把心里話和盤托出,他不想因一己之私,留在東瀛。令他想不到的是,米子聽到了他的打算,并沒有阻止,反而鼓勵說:“青,我支持你的決定。首先我是愛你的,而你是愛中國的,所以我也愛中國。我支持你回到我們都愛的地方去,不論你到哪我都會跟著你的。”短短數語,使蘇步青格外感動:米子是一個識大體的女人!有了妻子的支持,蘇步青一人先回杭州。浙江大學的條件遠比他想象的差,不但聘書上寫明的月薪比燕京大學聘任他為教授的待遇相去甚遠,而且由于學校經費緊張,他雖然名為副教授,卻連續四個月沒有拿到一分錢。幸虧還有在上海兵工廠當工程師的哥哥及時幫助,否則蘇步青就要靠當東西維持生計了。為了養家,蘇步青打算再回到日本去。
風聲傳到了浙大校長邵裴子耳中。這位惜才如命的教育家當夜就敲開了蘇步青的房門:“不能回去!你是我們的寶貝……”邵校長情急之中,這話脫口而出。蘇步青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千真萬確,你是我們的寶貝!”邵校長激動地說。就是這句話,神奇般地把蘇步青回日本的打算沖得煙消云散:“好啦,我不走了。”幾天后,邵校長親自為蘇步青籌到1200塊大洋,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到放暑假時,有了點積蓄的蘇步青便到日本接來了家眷。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蘇步青和米子在中國的生活才剛剛開始,就受到了波動。這年“八·一三”事變后,日本飛機在上海和江浙一帶狂轟濫炸,浙大的環境非常危險。校方連夜開會商議,決定搬遷。中午,蘇步青正在系里收拾東西,突然一個郵差送來一份特急電報。蘇步青打開一看,上寫短短幾個字:“帝國大學決定再次聘請蘇步青回校任數學教授,待遇從優。”蘇步青憤憤然道:“你們侵略了我們的國家還想叫我去?” 他氣得臉色發白,決定不予任何回復。
幾天后,日本駐杭州領事館一個官員找到蘇步青家里。蘇步青剛好不在,那個官員以為米子是日本女子比較好拉攏,就說:“作為日本人,不知夫人是否愿意來領事館內品嘗自己家鄉的飯菜?我們竭誠以待。”米子當即拒絕說:“我自嫁給蘇君,已過慣了中國人的生活,吃慣了中國人的飯菜。”來人只得離去。
過了幾天,又有人前來游說蘇步青:“你夫人是日本人,你是日本女婿,日本人不會對你不利的。”蘇步青當即反問道:“你的意思,就是要我當漢奸?”這話像一把利刃,讓對方無言以對。當夫婦倆做好隨校搬遷的一切準備后,忽又收到一封來自仙臺的特急電報:松本教授病危!蘇步青把電報遞給米子,他與岳父的關系是很好的,但因牽涉到國家的問題他不能回去探望他老人家;他想讓米子獨自回仙臺看望父親。米子聽了他的話,低下頭略略思考了一會兒,說出了讓蘇步青震驚的話:“我不回去。無論如何,我跟著你!永遠跟著你!”
患難中的世紀絕戀
艱難的遷徙開始了。蘇步青挑著擔子,一頭裝著書籍和教案,一頭放著年幼的孩子。米子一手提著簡單的衣物,一手牽著年紀稍長的孩子。因為路況不好,為了躲避日機轟炸,加上交通工具匱乏,大部分的時候他們就是這樣徒步前進。然而更加難堪的是沿途苛刻的盤查。由于米子是日本人,是敵國的人,每次經過哨卡,值班的軍政人員總要反復對米子和蘇步青一家進行審查。蘇步青百般解釋也無濟于事,后來是校長竺可楨愛才,討得戰區長官的一紙特別通行證,方才免去此苦。
浙大師生經過2600多公里的長途跋涉,到達貴州遵義附近的湄潭,建立了臨時校舍。當時的生活十分困苦,蘇步青出世不久的兒子因營養不良夭折了。手捧著兒子的尸體,米子傷心不已,但日本婦女堅毅的品質讓她沒有發出一句抱怨。當時蘇步青身為數學系主任,但連一件完好的衣服也沒有,經常穿著一身滿是補丁的衣服上講臺。當他在黑板上畫幾何圖形時,學生們對他指指點點:“看,蘇先生衣服上的三角形、梯形、正方形,樣樣俱全,還有螺旋曲線!”這事讓米子知道了,她覺得自己沒有盡到一個妻子應盡的職責,于是就把外婆送給自己作結婚紀念的玉墜子當了,給蘇步青添了一件新衣服。蘇步青驚訝不已:“你怎么能為了我的衣服,當掉那么貴重的東西?快贖回來!”米子卻甜甜地笑了:“我不想讓我的丈夫受到任何委屈。”學校剛安頓好沒多久,就趕上考試、作答辯報告。一天夜里,一個叫熊全治的學生匆匆來到蘇步青家,他是怕第二天研討班的報告過不了關特來請教的。蘇步青聽了不滿地說:“你這么臨時抱佛腳,還能有個好?”熊全治臉漲得通紅,米子聽到聲音,趕緊披了件衣服出來解圍。經過蘇步青指點,熊全治回到宿舍忙了一個通宵,第二天論文總算過了關。熊全治后來到美國成了名教授,40多年后他回國探望蘇老,深情地說:“當年多虧先生一頓痛罵。”他也異常感激那時米子的善良解圍:“否則我還真不知道怎么邁出那個門呢!”
1982年,米子因長年積勞,終于臥床不起了。蘇步青每天下午4時30分就趕到醫院,隨侍左右,精心看護。1986年5月,松本米子靜靜地離開了人世,享年81歲。她臨死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要蘇步青不要傷心,要好好地活下去。夫人亡故后,蘇步青把夫人的照片時刻帶在身邊,意味深長地說:“我深深地體味著‘活在心中’這句話。就似我的妻子仍和我一起在庭園里散步,一起在講壇上講課,一起出席會議……”20xx年,百歲老人蘇步青就是在對亡妻的這種懷念之中,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段歷程。
世界著名數學家的故事2
徐瑞云,1915年6月15日生于上海,1927年2月考入上海著名的公立務本女中讀書。徐瑞云從小喜歡數學,讀中學時對數學的興趣更加濃厚,因此,1932年9月高中畢業后報考了浙江大學數學系。當時,浙大數學系的教授有朱叔麟、錢寶琮、陳建功和蘇步青。此外,還有幾位講師、助教。數學系的課程主要由陳建功和蘇步青擔任。當時數學系的學生很少,前一屆兩個班學生共五人,她這屆也不過十幾人。
當時蘇步青才30歲,看上去十分年輕,因此徐瑞云的同學中有人認為蘇步青是助教,可是聽完一堂課后就不住地贊嘆說:“想不到助教竟能講得這么好。”這件事引起知情者的哄笑。徐瑞云在陳建功和蘇步青的教導下,勤奮學習,專心聽講,認真做筆記,她的考試成績經常是滿分。1936年7月,徐瑞云以優異成績畢業了,被浙大數學系留校任助教。1937年2月,26歲的徐瑞云與28歲的生物系助教江希明喜結伉儷。新婚三個月后,徐瑞云夫婦獲得亨伯特留學德國的獎學金,雙雙乘船漂洋赴德國留學,攻讀博士學位。
徐瑞云有幸被德國著名的數學大師卡拉凱屋獨利接受,由他擔任她的數學博士指導老師。當時有不少學生想請他作導師,他都沒有同意。而徐瑞云這位東方女士因學習勤奮,數學功底扎實,成了卡拉凱屋獨利的關門弟子。徐瑞云主要研究三角級數論。這門學科起源于物理學的熱傳導問題的傅里葉分析的'主要部分,是當時國際上研究的熱門之一,在x還是一個空白。
徐瑞云為將來能在分析、函數論方面趕上世界先進水x,廢寢忘食,廣擷博采,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圖書館里。1940年底,徐瑞云獲得博士學位,成了x歷史上第一位女數學博士。她的博士論文“關于勒貝格分解中奇異函數的傅里葉展開”,1941年發表在德國《數學時報》上。
完成學業的徐瑞云夫婦,隨即離德回國,于1941年4月回到母校,雙雙被聘為副教授,正式登上在戰火硝煙的大后方培養人才的講臺。在艱苦的條件下,陳建功和蘇步青沒有中斷在杭州時共創的函數論和微分幾何兩個數學討論班,這是一種教學相長、遴選英彥的科研形式,徐瑞云也參與其間。1944年11月,英國駐華科學考察團團長李約瑟參觀了浙大數學系和理學院,連聲稱贊道:“你們這里是東方的劍橋!”這更加激勵了徐瑞云的勤奮工作。她這時教的學生曹錫華、葉彥謙、金福臨、趙民義、孫以豐、楊宗道等,后來都成了杰出的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1946年,31歲的徐瑞云提升為正教授。
1952年,徐瑞云調入浙江師院,被任命為數學系主任,從此全身投入了艱苦的創建數學系的工作中。在她的領導下,沒有幾年功夫,數學系已初具規模,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第一屆本科畢業生約有三分之一考取了研究生。他們系也成為全國同行的楷模,進入全國同行前列。徐瑞云在建設數學系的同時,沒有忘記科學研究。她翻譯了蘇聯那湯松的名著《實變函數論》。譯本于195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世界著名數學家的故事3
高揚芝(1906-1978),江西南昌人,從小學習勤奮,特別喜歡數學。
高中畢業后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由于學習成績優秀,1930年大學畢業后應聘到上海大同大學擔任數學教員,后成為教授、數學系主任。在課堂教學中,她遵循《學記》中所說:“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所以,高揚芝數學教學一貫是兢兢業業、講求實效,深受學生歡迎。
高揚芝長期從事數學分析(舊時叫高等微積分)、高等代數和復變函數等課程教學與研究。她深知,高等數學比初等數學更加抽象,外行人常常把它看成是由冷酷定義、定理、法則統治著王國。因此,高教授常常告訴學生,數學結構嚴謹,證明簡潔,蘊含著數學美。它像一座迷宮,只要你潛心學習、研究,就能尋求到走出迷宮正確道路。一旦順利走出迷宮,成功愉悅會使你興奮不已,你會向新、更復雜迷宮挑戰,這就是數學魅力。
她在上海大同大學工作不到五年時間里,自身潛在科研天賦很快被喚醒催發。經過刻苦鉆研教材,結合教學實踐,她撰寫出論文《Clebsch氏級數改正》,1935年在交通大學主編《科學通訊》上連載,得到同行好評。x后,她又著有《極限淺說》《行列式》等科普讀物多部。
高揚芝是x數學會創始時少數女性前輩之一。1935年7月25日x數學會在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舉行成立大會,共有33人出席,高揚芝就是其中一位。在這次年會上,她被推選為x數學會評議會評議,后連任第二、三屆評議會評議。1951年8月,x數學會在北京大學召開了規模空前第一次全國x,高揚芝出席了大會。她是這次到會代表63人中惟一女代表。20世紀60年代,她被選為江蘇省數學會副理事長。
世界著名數學家的故事4
女數學家王貞儀(1768—1797),字德卿,江寧人,是清代學者王錫琛之女,著有《西洋籌算增刪》一卷、《重訂策算證訛》一卷、《象數窺余》四卷、《術算簡存》五卷、《籌算易知》一卷。
從她遺留下來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從事天文和籌算研究的女數學家。算籌,又被稱為籌、策、籌策等,有時亦稱為算子,是一種棒狀的計算工具。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樣長短粗細的小棒,也有用金屬、玉、骨等質料制成的,不用時放在特制的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時在特制的算板、氈或直接在桌上排布。應用“算籌”進行計算的方法叫做“籌算”,算籌傳入日本稱為“算術”。算籌在x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數者不用籌策”的記述,現在所見的最早記載是《孫子算經》,至明朝籌算漸漸為珠算所取代。
17世紀初葉,英國數學家納皮爾發明了一種算籌計算法,明末介紹到我國,也稱為“籌算”。清代著名數學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稱其為“策算”。王貞儀也從事研究由西洋傳入我國的這種籌算,并且寫了三卷書向國人介紹西洋籌算。她在著作中對西洋籌算進行增補講解,使之簡易明了。王貞儀介紹的納皮爾算籌乘除法,當時的讀者認為容易了解,但與當時我國的`乘除法籌算的方法相比,顯得較繁雜,因此,數學家們沒有使用西洋籌算,一直使用x籌算法。今天的讀者把中外籌算乘除法視為老古董,采用的是由外國傳入的筆算四則運算,這種筆算于1903年才開始被使用,故我國與世界接軌使用筆算的歷史只有100年。
世界著名數學家的故事5
祖沖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國南北朝時期。河北省淶源縣人。他從小就閱讀了許多天文。數學方面的書籍。勤奮好學。刻苦實踐。終于使他成為我國古代杰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在數學上的杰出成就。是關于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周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后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周三有余"。不過究竟余多少。意見不一。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求得π=3。14。并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鉆研。反復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并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取為約率。取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數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祖沖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這一結果。現在無從考查。若設想他按劉徽的"割圓術"方法去求的話。就要計算到圓內接16。384邊形。這需要化費多少時間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勞動啊!由此可見他在治學上的頑強毅力和聰敏才智是令人欽佩的。祖沖之計算得出的密率。外國數學家獲得同樣結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為了紀念祖沖之的杰出貢獻。有些外國數學史家建議把π=叫做"祖率"。
祖沖之博覽當時的名家經典。堅持實事求是。他從親自測量計算的大量資料中對比分析。發現過去歷法的嚴重誤差。并勇于改進。在他三十三歲時編制成功了。開辟了歷法史的新紀元。
祖沖之還與他的兒子祖暅(也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決了球體體積的計算。他們當時采用的'一條原理是:"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意即。位于兩x行x面之間的兩個立體。被任一x行于這兩x面的x面所截。如果兩個截面的面積恒相等。則這兩個立體的體積相等。這一原理。在西文被稱為卡瓦列利原理。但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發現的了紀念祖氏父子發現這一原理的重大貢獻。大家也稱這原理為"祖暅原理"。
世界著名數學家的故事6
說起數學家中最出名的天才,那一定是高斯。
天才的大數學家高斯關于高斯的故事,最廣為流傳的是“5050”。老師本來想用一道難題,讓全班的同學安靜一節課的時間,卻沒有想到小高斯只用了一兩分鐘就說出了答案。他把1、2、3……分別和100、99、98結對子相加,就得到50個101,最后輕易就算出從1加到100的和是5050。
你知道嗎?小高斯在三歲時,就已經學會計算了。有一天他觀看父親在計算幫工們的工錢,當他父親念叨了半天總算報出總數時,身邊傳來微小的聲音,“爸爸!算錯了,應該是這樣……”父親驚異地再算一次,果然是算錯了。雖然沒有人教過他,但小高斯靠平日的觀察,自己學會了計算。
小高斯家里很窮,冬天,爸爸總是要他早早地上床睡覺,好節省燃油。可是高斯很喜歡看書,每次都帶著一棵蕪菁(像蘿卜的一種植物)。他把中心挖空,塞進棉布卷當燈芯,淋上油脂點火看書,一直到累了才鉆入被窩睡覺。
高斯的進步很快,不久之后,老師就沒什么東西可以教他了。后來,高斯進了高一級學校,可數學老師看了他的作業后,告訴他以后不必上數學課了。
值得一提的是,高斯不光數學好,語文也非常棒,當他18歲時,為自己將來到底是繼續研究古典文學還是數學而苦惱,正在這時,他解決了一個困擾數學家兩千多年之久的問題“尺規作正十七邊形”,于是,他決定繼續讀數學系。
有一個比喻說得非常好。如果我們把18世紀的數學家想象為一系列的.高山峻嶺,那么最后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巔峰就是高斯;如果把19世紀的數學家想象為一條條江河,那么其源頭就是高斯。
人們一直把高斯的成功歸功于他的“天才”,他自己卻說:“假如別人和我一樣深刻和持續地思考數學真理,他們會作出同樣的發現。”
【世界著名數學家的故事】相關文章:
世界著名童話故事精選05-11
世界著名童話故事05-11
著名數學家的名言大全05-12
終極探索系列:世界著名懸疑故事04-04
數學家的故事04-17
著名友誼的故事10-14
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04-04
數學家的小故事04-04
數學家勵志故事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