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師教育學生哲理故事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教育學生的哲理故事
教育應講究藝術,教師要善于利用身邊寓意深遠的哲理小故事來教育學生。對此陽光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教育學生的哲理故事,以供參閱。
教育學生的哲理故事篇(1)
放大學生的優點
一個窮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親的朋友能幫自己找一份謀生的差事。
“數學精通嗎?”父親的朋友問他。青年羞澀地搖頭。“歷史、地理怎么樣?”青年還是不好意思地搖頭。“那法律呢?”青年窘迫地垂下頭。“會計怎么樣?”
父親的朋友接連地發問,青年都只能搖頭告訴對方——自己似乎一無所長,連絲毫的優點也找不出來。
“那你先把自己的住址寫下來吧,我總得幫你找一份事做呀。”青年羞愧地寫下了自己的住址,急忙轉身要走,卻被父親的朋友一把拉住了:“年輕人,你的名字寫得很漂亮嘛,這就是你的優點啊,你不該只滿足找一份糊口的工作。”
把名字寫好也算一個優點?青年在對方眼里看到了肯定的答案。數年后,青年果然寫出享譽世界的經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戶曉的法國18世紀著名作家大仲馬。
世間許多平凡之輩,都擁有一些諸如“能把名字寫好”這類小小的優點,但由于自卑等原因常常被忽略了,更不要說是一點點地放大它了。每個平淡無奇的生命中,都蘊藏著一座豐富金礦,只要肯挖掘,沿著它也會挖出令自己都驚訝不已的寶藏……
【點評】:每一個學生的身上都至少有一個第一,這個第一可能是全校第一,可能是全班第一,至少也是全小組第一。對于這名學生來說,這就是他的寶藏。只要教師愿意挖掘,一定可以挖出一個令人驚訝的金礦。
教育學生的哲理故事篇(2)
“熱愛”的奇跡
美國西部電器公司委托著名的梅奧教授,希望他能使下屬的一家工廠里的女工提高生產效率。
根據這些工人從事的非常單調的電磁鐵繞線圈的工作,梅奧提出下午讓工人們有10分鐘的喝咖啡的休息時間,結果產量立刻增長。這時,梅奧進一步在上午也給工人10分鐘喝咖啡的休息時間,生產再次增長。
但是,梅奧沒有就此罷手,他開始宣布取消了下午的休息時間,產量仍在增長;接著他又取消了上午的喝咖啡時間,但是產量繼續增長著,工人們沒有抱怨和怠工現象。這是為什么呢?
這項工作的確是單調枯燥的。當有了休息后,工人們都喜歡這一段輕松愉快的時間,他們互相說笑著,談論著感興趣的話題。當聽到梅奧向她們解釋了她們在參與一個實驗。
她們就感到自己正在一個有意義的程序中工作,有光榮的參與感。不知不覺中她們熱愛上了這項工作,熱愛上了這個集體。
于是這推動了工業心理學一個新的探索:熱愛或興趣似乎比休息、增加報酬等更能提高人們的生產力。熱愛讓我們無論身處什么樣的環境,而精神都住在一個自由、美麗的天堂里。熱愛應該成為我們的生存內容之一。
【點評】:學生熱愛學校嗎?熱愛學習嗎?他每天所做的事情是否是他所熱愛的?如果他們暫時還不熱愛,可以向梅奧教授學習,改變一下組織學習的方式,讓學生感到他們正在參與一項有意義的實驗或競賽。
榮譽感會使人不知不覺地捍衛這個集體,捍衛他們的學習。問題是:我們自己熱愛這項工作嗎?我們熱愛教書嗎?我們是否在享受我們與學生在一起的時光?如果不是,我們又該怎么辦呢?
教育學生的哲理故事篇(3)
變罰為獎
美國有個著名的植物園,里面種滿了各種珍奇名貴的花卉,每天都有大批游客前來觀賞,但時有花卉不翼而飛的事發生。為此,管理人員在植物園門上方豎起了一塊告示牌:“凡檢舉偷竊花卉者獎金200美元。”
打這以后,植物園再未出現過丟失花卉的現象。有好奇的游客問管理人員,為何不寫成“凡偷竊花卉者罰款200美元”。管理人員若有所思地答道,如果那樣寫的話,只能靠我們有限的幾個人去看管,而這樣,就可能充分調動游客,使幾百幾千甚至更多的人參與我們的管理。而且,還會讓動機不純的人產生一種“四處都有目光”的懼怕心理。
變罰為獎,變管住人人的被動局面為人人參與管理的主動局面,這著實讓人拍案叫絕。事實上,這只是源于管理人員轉換了思維角度,巧妙地改動了一下管理的支點。
【點評】:對于學生的行為規范管理,很多老師采取的是扣分制,即違反了哪一條扣幾分。其實采用加分制更好,做到了哪幾條加幾分。最后不是看誰扣分多,而是看誰加分多。
靠堵永遠解決不了問題,獎勵雖然不能杜絕所有的不良現象,但是作為一種引導,它在很大程度上能減少不良行為。變罰為獎,我們不妨都來試試看。
【教育學生的哲理故事】相關文章:
教育哲理的精品故事04-04
有關教育的哲理故事04-03
老師教育學生哲理故事04-03
給學生講的哲理故事04-03
學生讀的哲理故事04-03
啟迪學生心靈的哲理故事04-03
中學生哲理故事04-03
教育研究方法 哲理故事與研究智慧04-03
初三學生哲理故事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