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著名教師的師德小故事
面對新形勢,必須認真探索師德建設的規律,尋求和培養師德建設的生長點,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師德規范。為此陽光網小編為大家推薦了著名教師的師德小故事的有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用。
著名教師的師德小故事篇一
學校讓寫下自己的師德小故事,回憶教學這么多年竟沒有一件讓人感動的事跡。每天都是上課,課堂上給學生們接觸,批評與表揚是每節課的片花,就是這樣的片花每天重復上演,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知不覺,已這樣復制了十年有余。沒有太多的感動,只是覺得與孩子們在一起,所有為孩子做的,為孩子想的都是自己應該做的。 要說就只有一點可以拿出來說說。工作以來,盡管對自己嚴格要求,但說實在話,也是從表面上怕做不到,受領導批評,而“盡職盡責”。沒有從內心里去接受這個工作和我的學生,沒有用心去感悟我的事業。可是當我的孩子上了小學以后,我從內心里才逐漸把每一個學生裝進了心里,碰到學習基礎差的同學會耐心地交流了。也許是把自己放在家長的位置上了,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我期待孩子的老師能夠盡職盡責,這也是每一位家長所關心的。從那時,我的思想發生了質的變化,想著我的孩子,我來對待我的學生。每當要生氣時,我想起了我的孩子。每當看著學生們吵鬧惹人煩時,我想到了我的孩子在我面前撒嬌調皮的樣子,這時少了些歇嘶底里,多了些柔聲細語。 還有一次,我到學生家里家訪時,看到孩子坐在他媽媽的腿上,當時他已五年級了,平時我只當他是我的學生,而此時,我的心里一下子溫柔起來,他也是一個孩子啊!看不到自己的眼睛,但能感覺到此時流露出的溫柔的眼神。那一次回來,我無論什么時候看孩子們的眼光都多了一份慈愛。
也許是“師德”二字賦予了為人師表的靈魂,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會不斷一步步上下而求索,不斷反思,體會其中的真諦。
不能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我們每天都進行著大量的平凡、瑣碎的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那么,是什么構成了無數教師兢兢業業、勤于奉獻、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內在動力呢?是什么使教師甘為寂寞、勤勤懇懇,充當人梯呢?我想那一定是教師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的熱愛,是這種愛崗敬業的精神讓他們義無反顧地投身于教育事業,于細微處顯精神,于小事中下功夫,在簡單卻又偉大的教育工作中體驗人生價值實現的滿足。“孺子牛獎”獲得者幾十年如一日扎根青海高原鄉村老師劉讓賢的所思、所想、所為,恰好是一個說明。他說:“我的生命在一批又批孩子們身上延續,我的樂趣在一代又一代孩子身上尋找,我的幸福在一年復一年的工作中獲得。”
假如說教師職業只有清苦,假如說教師只能做精神貴族,享受清貧的光榮,那么所謂師德就會低下得可憐,我們對“愛崗敬業”這一師德規范的詮釋和論證也就變成了欺騙性的勸說或君子式的清高表白。如果我們走上三尺講臺只是出于利性的“謀取稻糧”,或者是出于不得已而為之的無奈,那么很難想象工作中會保持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擁有充實、富足的生活體驗。在這種情況下,敷衍塞責、得過且過,就會成為面對矛盾沖突的價值選擇。
除了師德,我們不得不提的還有師愛,原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蓮柯說過:“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冰心老師也說過:“有了愛,便有了一切,有了愛,才有教育的先機”。師愛是學生樹立良好品質的奠基石。面對一張張童稚的面孔,一雙雙求知的眼睛,難道只要教會他們知識就足夠了嗎?錯了,五育并舉德育為首,更重要的是應該培養他們良好的品質。現在的兒童大多為獨生子女,他們得到了家庭太多的關愛和照顧,很少去關心別人,這就需要老師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撒下愛的種子。
一說起教師,人們大概頭腦中就會立即蹦出諸如“無私”、“奉獻”、“辛勤耕耘”之類無比高尚的詞語。正因為這份高尚,所以我選擇了教師這份職業,轉眼間踏上教師崗位已是第二個年頭,和老教師相比當然這不算什么,但對于我來說,這兩年的工作經歷讓我有了很多的收獲和感想, 我一直以教書育人為己任,把尊重學生、關心學生放在第一位,把真誠的愛奉獻給學生,把師愛作為我永遠的追求。
我愛我班級里的每一個學生,無論他是否成績優異,在我眼里,他們都是可愛的。陳佳偉同學是上一屆的留級生,學習基礎較差,每次數學考試幾乎都不及格,上課容易開小差,生性調皮,是班級里比較頭痛的學生。但我并沒有放棄他,如果用欣賞的眼光去看他,活潑可愛,本性善良等詞語還是可以用來形容他,如果能夠耐心教導還是可以轉化的。后來在和他的深入溝通后,我才知道原來他父母離異,單獨和奶奶住一起,這就說明這樣的孩子缺少關愛,所以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我經常找他聊天,時時的去關心了解他。在學習上,對于一些簡單的問題,我就請他回答,當回答正確時,我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建立他的自信心,作業當中發現問題時,我又單獨進行輔導,我也經常利用中午的時間,因為我相信哪怕只教一點也好,他以后總能用上。如果不教會這些,他每天就是干坐在教室里,什么都學不到。但幾次考試他還是沒能及格,我也沒有氣餒,一如既往,讓我欣慰的是,這次期末考試他及格了。
對于教學工作,我也是一絲不茍的,在教學中,我注重因材施教,根據不同的學生以不同的教育教學方式,引導他們積極思考,進行創造性思維活動,鍛煉學生自己動手、動口、動腦,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精心設計教學方案,不斷改進教法,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采取多鼓勵的方法,以增強學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力求做到“寓教于樂”,使學生都喜歡上我的數學課。
常言道:“德是師之本,愛是德之魂。”只有熱愛教育事業,才能換來桃李滿天下。
長期的教學生涯,使我深感:人才培養,必須從小抓起,養其習于童蒙。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說:"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充分強調了習慣對于兒童成長及其教育的重要性。小學是基礎教育,基礎工程事關重大,只有打好堅實的基礎,才能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愛國情操,良好的行為習慣及個性心理品質,強烈的競爭意識。
人們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雕塑心靈人需要至愛的情感和理智的頭腦,唯有愛心,才能激活理智,催化腐朽為神奇。學生的每一點滴進步都是在教師的愛中完成的。在教師愛的源泉的滋潤下,學生才能茁壯成長,而教師的愛卻是默默的、無聲的,愛的雨露滋潤著每一顆心靈。
師愛,是教育的橋梁 ,“親其師”才會“信其道”。教師的愛可以轉化成激勵、期望和關懷,并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
孩子會因愛喜悅;因愛羞愧;因愛努力;因愛奮發。師愛能轉變成學生接受教育的內動力。就拿我曾經所處理過的一次學生遺失物品的事情來說,一個星期內,班級學生的橡皮、直尺等一些小物品經常莫名其妙地遺失,一年級的孩子很小,對自己物品的愛惜與留心是很粗心的,對于剛剛放在哪里,什么時候不見的都一律沒有概念,更不必談什么對遺失物品丟失的邏輯推理,讓我頭痛的是每次“失主”對自己物品的遺失地點與時間都會一次一個樣,三次大變樣。而遺失物品的事件卻是日日累積,對于這件事情我要管,而且一定要管,于是首先教會學生愛護自己的學習用品,再對于“順手牽羊”的現象進行深刻地教育。一次,一位學生的直尺又丟失了,好在丟失的時間很清楚,只是在做眼保健操的一瞬間,而且那把直尺是學生當天第一次帶來的,根據種種跡象地推測,遺失的時間短暫可以推測是周圍學生所為,那是一把新的直尺,也可以推測出拿走這把尺的同學是失主比較鄰近的、容易接觸的學生,于是就給我縮小了調查范圍,就這樣憑著自己的推理,找到了那位拿別人物品的學生,一切的調查都是默默地進行著,我知道孩子的心是需要呵護的,更何況是一棵小小的幼苗,我及時地與孩子的家長聯系,曉之以理,以“小洞不補,大洞完已”的觀點與家長達成了一致的意見,最終從根本教育了孩子,與家長公共配合,把所拿之物都物歸原主。一年級的孩子是一張白紙,他也許對偷竊并沒有十分清楚的概念,只是覺著自己喜歡就拿了,但老師則要對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進行細致入微地關心與引導。可是又一定要保護他們的身心健康,努力做他們的知心姐姐,替他們保守一些并不光彩的小錯誤,更重要的是引導與鼓勵他們,后來那位孩子真的進步了,還能夠做到拾到物品及時交工,可是孩子的優點需要大力地宣揚,對于拾物交工的表現我不會再次替他保密,我要把這件事情宣傳開,那位孩子笑了,我看到了他的心在笑,一棵健康的心靈在陽光下微微地笑了,我的心也值得安慰。也許這是一個簡單的故事,有著簡單的情節,教師卻要細致入微、小心翼翼地處理與解決,正如這句詩詞:潤物細無聲。
愛是教育的源泉,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的藝術和水平表現在是否善于把熱忱和智慧結合起來。教師除了關心學生的言行品德,還應在于學生的學習上加以關心。
師愛能激發學生潛能,是促使學生成功的動力。新時期的教師更要把愛與對學生嚴格要求相結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信賴”是教師教育好學生的前提,“公正”是孩子信賴教師的基礎。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能使對學生嚴格要求具有實效性。
了解學生承認差異,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得到發展。在學生的群體中,差異總是存在的。我能看到每個學生的差異,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積極因素,并調動其自身的積極因素來克服消極因素,成為切實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每人都能得到進步的有效途徑。
情理交融的愛,能得到那么大的收獲,教師的言傳身教影響了一代人,一顆赤誠的愛心,能喚醒學生的幼小的心靈。小樹苗需要細心澆灌,用心護理才能長成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讓我們為了小樹苗的茁壯成長傾注全部愛心。
情感具有很強的感染性,是可以相互交流的。教師要用充滿感情的的言辭、神態、動作和表情去點燃學生的感情之火。“教好每一個學生”是我的使命。“愛學生”是教好每一個學生的關鍵。我會始終用愛的目光關注著學生的發展,始終用愛的雙手攙扶學生前進,以教師的愛指引著每一個孩子走向成功。“今天的老師”就是陽光,在照亮別人的同時,也照亮了自己,這就是我的價值所在。
著名教師的師德小故事篇二
為人師表,以德立身,集中體現了師德修養的基本內涵。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它能夠激勵教師把自覺的師德意識轉化為實際的師德行為習慣,這也正是作為教師的我們朝著努力的方向。
在實際工作中,師德意識要成為一種師德行為習慣,它可以表現在方方面面,在此,舉一個小事例來談談我在工作中的師德行為表現。
偉偉小朋友幾個月大的時候就失去了爸爸,媽媽又為他找了新爸爸。在我班做“我愛我家”的主題中,了解到新爸爸是個不太關注孩子的人,他也從沒到幼兒園接送過孩子,孩子看到他也是怯生生的,不敢親近,新爸爸甚至還有這樣一種觀念:“我自己的孩子都不帶,更何況是別人的孩子”。看到偉偉媽媽一臉無奈后,我鼓勵她主動跟自己的老公溝通:讓他知道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作為父親角色的重要性。
過了幾天,在和孩子們交流“喜歡家里的誰”時,偉偉說:“我喜歡爸爸,爸爸帶我去劃船”。偉偉的這一變化,讓我感覺到:偉偉媽媽和他爸爸的溝通交流起到了初步的效果。
又過了幾天,偉偉班召開家長會,偉偉爸爸破天荒地來參加家長會了。我知道這是他關心孩子過程中又跨出的新的一步 很想對他的這一行為加以肯定,于是靈機一動,順著班里開展的“我愛我家”的主題,在全體家長面前借題發揮:“別以為孩子們小,不懂事,其實,他們內心的情感世界可豐富啦!只要引導得當,家長們付出的愛是不會付諸東流的,會深深的留在孩子們的記憶中的,就象我們班的偉偉小朋友,他就跟全班小朋友說‘我最喜歡爸爸,因為爸爸帶我劃船’。”說到這里,我看了偉偉爸爸一眼,繼而又補充了一句:“偉偉爸爸,是這樣嗎?”偉偉爸爸點點頭,一直比較嚴肅的臉上露出了笑意。
以后的日子里,偉偉爸爸來接孩子的次數漸漸多了起來,從他媽媽處了解到,偉偉和他爸爸的關系親近了很多,而偉偉也比以前活潑了。
偉偉爸爸關注孩子行為的些許變化讓我覺得有些欣慰,同時,讓我有了更多一層的想法:在教育引導孩子時,我們提倡使用多種策略,同時,在做家長工作時,也是需要講究技巧和策略的。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加強這方面的意識和能力,用一種良好的教師形象去感召家長。
著名教師的師德小故事篇三
難忘第一天當“娃娃頭”,在近20年的教育教學中,我逐步認識到幼兒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它關系到每個人的終身發展和進步,關系到國家的命運和未來。我為自己能選擇教師這一崇高的職業感到自豪。在這里,不僅要擔負對幼兒進行教育的重任,還要管理好幼兒的生活常規。因為在我心里只有一個想法:讓幼兒在幼兒園內快樂成長,身體健康。并且讓家長放心和滿意。
幼兒教育是一項艱辛的工作,我在幼兒園工作了這么多年,感受尤為深刻。記得我在幼兒園的第一天當“娃娃頭”的心路歷程,卻讓我永生難忘。正是小班幼兒第一天的入園。早晨,我笑容滿面地站在教室門前,等待幼兒的到來,我感到輕松愉快,有說不出的高興。
第一個到來的幼兒,是一個打扮得像白雪公主一樣的女孩,有著雪白的皮膚,名叫新新,他奶奶把她抱在懷里,她向我甜甜地叫聲了“老師”,我高興地帶她進了教室,拿出玩具和她一起玩,她玩得好不愜意。可她奶奶向她說“再見”時,她突然扔下玩具,抱住她奶奶的腿不讓走,要奶奶陪她一起玩,不然,她也要一起走。當她的要求得不到滿足,便又哭又鬧,我抱起她哄她,她哪里聽得進,對我又踢又抓,搞得我好累,好狼狽,弄得她奶奶也很尷尬。正在這個不可開交之時,我突然想到了以前幼師的老師教我們的方法,便一本正經地問:“小新新,你坐過汽車嗎?”也許問得太突然,小新新不哭了,只是搖頭。“那你曉得幼兒園有小汽車嗎?”小新新又搖搖頭。“我曉得幼兒園的小汽車在哪里,你愿意和我一起去玩嗎?”小新新點點頭,我馬上抱過小新新走了。臨走時,用眼神示意她奶奶快點走。
我忙打開錄音機,帶領幼兒一起聽音樂,學跳舞,給她們講故事,教她們念兒歌《我上幼兒園》,第一遍她們聽得很認真。教第二遍,當念到“媽媽去上班”時,又一個幼兒突然低聲說了句:“我要媽媽”,說完“哇”地一聲哭了起來。她這一哭,卻帶動了一批孩子。天!這簡直時弄巧成拙,我傻在那里了。突然想起了我去實習時的一個老師的做法,我就不慌不忙的說:“小朋友,你們想媽媽是嗎?那么老師看一看,哪個小朋友是乖孩子,不哭不鬧又能干,等下老師就去給她媽媽打電話,叫她媽媽早點來接她,好不?”小朋友一聽都說自己乖,嚷著老師趕快去打電話。我又說:“嘴巴講乖不算,要用行動證明哦!”現在我們來學一首歌,就是剛才學的那首兒歌,老師把它改編成了歌曲,看哪個最先學會唱,好不好?“于是,幼兒重新安定下來了。午餐時,有的幼兒不吃這,不吃那,有的連碗也不碰一下。問他們為什么,他們邊帶著哭聲說:“嗚嗚嗚,要,要,喂。”我只好先表揚不挑食的幼兒,再哄這些挑食的、要喂的幼兒,邊喂邊讓他們觀察那些自己吃飯的幼兒,并夸獎那些孩子最能干,老師最喜歡他們了。同時又鼓勵他們的進步,慢慢地他們接過碗去自己吃起來了。可新新一直在哭鬧著要奶奶,要回家找奶奶。怎么哄也不行,新新還吐了我一身,看著我的新褲子,再看看地上的臟東西,我惡心得直打干嘔,可抬頭見她那像闖禍般膽小的樣子,心又軟了,清理下垃圾又細聲細語地哄她吃飯了。開始玩游戲了,我剛剛宣布完參加幼兒的幼兒名字,新新馬上哭著說:“老師,我不想玩。”我耐心地蹲下來,摸摸他的頭:“那你坐在這兒看他們玩,好不好?”“好!”她馬上停止了哭聲,很爽氣的答應了。我們玩的是“老虎救小白兔”的游戲。“老虎”救了“小白兔”又把“狐貍”仍進了河里淹死了,大家高高興興地摟在一起笑著,歡呼著。我看到新新也笑了,但當她的目光和我的目光碰到一起時,她又不好意思地扭過頭去。可以看出這個游戲已經吸引了她的注意力。于是我問孩子:‘你們喜歡新新來當小白兔嗎?”孩子們用熱烈的掌聲表達他們的邀請。終于,新新參加游戲了。游戲結束后我問她:“和大家一起玩有意思嗎?”她害羞地說:“有意思。”那明天我們玩更有意思的游戲好嗎?”“好吧!”“答應老師,明天來幼兒園不哭哦!”“恩。” 好不容易,等到最后一個幼兒接完,那一天下來,口干舌燥,嗓子也啞了,衣服也臟了,手也被抓破了皮,頭暈腦脹,一點力氣都沒有了。難道就是這樣當“娃娃頭”啊!“可一想到幼兒離園時,有的已經知道跟我說:“老師再見!”連新新都在我耳邊悄悄說:“老師,我明天再來。”見到家長那感激而又歉疚的微笑,我便深深感到那一天的忙碌已經得到了回報。
這一天的經歷,讓我深深地感到: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光有慈母般的愛是不夠地,你更要有師愛——你應是幼兒心靈的保護者、智慧的啟迪者、需要的滿足者、活動的合作者、支持者與引導者。也就在這天,我
在心中發誓:我要當一名最受孩子們喜歡的幼兒教師。
【著名教師的師德小故事】相關文章:
教師德育小故事06-12
身邊師德小故事02-29
我的師德小故事03-17
著名友誼的故事10-14
我身邊的師德小故事09-30
暖心的師德追求小故事03-22
中國著名的寓言故事12-07
世界著名童話故事精選12-09
世界著名童話故事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