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高考加分政策

時間:2022-11-23 13:06:44 高考分數 我要投稿

高考加分政策2020

  我國高考加分政策的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高考加分政策實施主體和實施對象、實施目的、實施方式以及怎樣保障高考加分的政策規范。下面是陽光網小編為你整理的高考加分政策2020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考加分政策2020

  高考加分政策2020

  獎勵性加分會越來越少,比如藝術、體育特長加分現在慢慢都沒有了,但保留了對弱勢群體的照顧性加分,比如對少數民族、烈士子女的加分。

  “提高一分,超過百人”曾是一句曾出現在高三教室墻上的標語。可見,加一分對高考生名次的重要性。那加二十分呢?這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巨大跨越。

  小編相信,當初高考加分的設計初衷是為了促進教育公平,但在實踐當中已越來越背離本意,成為不公平和麻煩的制造者。

  亂象叢生,沖擊高考公平性

  早在2009年全國多家媒體就報道了一系列“加分丑聞”,其中包括“重慶31名考生民族成分造假事件”,涉及15名官員子女;2010年臺州一中有4名考生獲20分高考加分,家長都是當地官員,4人獲得加分的理由都是曾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獲過獎;

  2010年7月15日,浙江高考曝出“三模三電”舞弊事件。據了解,考生只要交納培訓費和交際公關費,就可獲得國家二級運動員證書,連足球隊候補隊員高考都加20分……

  在眾多加分名目之下,裸分考生成“拼爹”“拼錢”下的犧牲品,引來家長和考生“吐槽”。

  日前,重慶、內蒙古、安徽等多地教育行政部門相繼公布2017年高考加分及照顧政策。和往年相比,今后的加分政策更傾向于“雪中送炭”,逐漸減少“錦上添花”。獎勵性加分會越來越少,如藝術加分、體育特長加分,現在慢慢都沒有了。

  但保留了對弱勢群體的照顧性加分,如對少數民族、烈士子女的加分,這是需要特殊關照的群體。

  在2016年的高招工作規定中,教育部明確,取消全國性鼓勵加分項目,包括省級優秀學生加分、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跡加分、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加分、全國科技創新大賽獲獎加分、體育特長生加分項目等等。高考加分最高不超過20分。

  各地動手 清理地方性加分項目

  北京:

  從2017年起,少數民族考生加分范圍調整為“從邊疆、山區、牧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在高級中等教育階段轉學到本市就讀的少數民族考生”,加分分值仍是5分,僅適用于北京市屬高校招生錄取。

  重慶:

  2017年三峽庫區搬遷移民和農村獨生女兩項加分照顧政策將取消,與此同時,“鄉村”戶口在錄取時將享受國家和重慶市的一些照顧政策。

  安徽:

  安徽2017年加分政策與2016年高考政策保持一致,分為全國性加分項目和地方性加分項目。全國性加分項目20分“封頂”,地方性加分項目增加5分投檔。

  安徽省教育考試院表示,2017年安徽省繼續執行的其實是2015年版的高考加分政策,此版加分政策相比此前已縮減近八成的項目。

  明年將出臺調整和規范中考加分工作實施方案,預計在2018年全面實施高考綜合改革。

  內蒙古自治區:

  只有少數民族加分這一項可以與其他加分項目的分值累加。根據規定,因公感染“非典”死亡或持有“非典”傷殘證人員子女考生,可在其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10分投檔。

  從2018年開始,大幅減少加分項目,取消特長生、自治區級優秀學生及重大體育比賽獲獎者、二級運動員統測合格者等6項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暫時保留少數民族、烈士子女等幾項加分資格。

  逐步要將高考加分的激勵導向功能,轉移到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中。增加農村牧區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逐步擴大自治區重點高校對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優秀農村牧區學生的定向招生比例。

  天津:

  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以上或被大軍區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增加20分;烈士子女,增加10分;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和臺灣省籍考生,增加10分;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增加10分投檔;少數民族考生報考天津市屬高校時,增加5分投檔。

  黑龍江:

  烈士子女加20分投檔;鄂倫春、赫哲、鄂溫克、柯爾克孜、達斡爾、蒙古、錫伯、俄羅斯族考生加10分投檔;退役士兵華僑子女加5分投檔;榮獲二等功或戰時榮獲三等功以上獎勵的軍人的子女,可優先錄取;一級至四級殘疾軍人的子女、因公犧牲軍人子女,可優先錄取;

  駐國家邊遠或艱苦地區、島嶼的軍人的子女,可優先錄取;殘疾人民警察、因公犧牲人民警察子女、一級至四級殘疾人民警察子女,可優先錄取。

  寧夏:

  一些為了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的在全國性重要賽事中獲獎的學生,可獲得增加5分;對少數民族、烈士子女、歸僑子女、華僑子女、臺灣省籍考生、自主就業退役士兵等特殊群體予以增加10到20分提供檔案的扶持性加分;

  回族考生可在其高考文化課總分的基礎上增加20分提供檔案;“戶籍在寧夏南部山區八縣的考生、山區學校實際就讀的考生,以及由山區移民到川區的學生6年內報名參加高考的”予以10到30分的政策性加分,但僅適用于寧夏區內普通高校。

  廣東:

  烈士子女可增加20分;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和臺灣省籍考生,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間榮立個人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軍區(含)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可增加5分;

  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少數民族考生報考民族院校(普通高校民族班、預科班)按教育部有關規定單獨劃線,報考其他專科高?稍谄涓呖嘉幕n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5分投檔,由高等學校擇優錄取。

  青海:

  公安系統因公犧牲人民警察子女選報省內院校增加10分的項目,自2016年起,每年遞減2分;農牧民獨生子女選報省內院校增加10分的項目,自2016年起,每年遞減2分,2020年取消該加分項目。

  對連續在牧區(六州)工作15年以上、現仍在牧區工作的漢族干部職工子女和世居牧區的漢族群眾子女增加10分。其中,在玉樹、果洛就讀,父母在當地工作10年以上、現仍在當地工作的漢族干部職工子女,增加20分。此項加分適用省內外所有高校。烈士子女,增加20分;

  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以上或被大軍區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增加20分;歸僑、歸僑子女、華僑子女、臺灣省籍考生、自謀職業的退役士兵,增加10分。

  百年英才小編覺得,對于一些缺乏客觀公平的評判標準和公開透明監督機制的項目,被取消理所應當。而有些加分項目能夠得以保留,一是改革需要循序漸進、很難一步到位;二是某些項目尚具備一定的現實作用。

  但從長遠來看,不斷減少直至取消高考加分乃是大勢所趨。希望早日消除“特權”、陽光操作,實現真正的高考公平。

  高考加分政策發展歷程

  我國高考加分政策發展以1978年為界,從1950年至1978年主要實行“優先錄取”政策,1978年以后主要以實行“加分錄取”政策為主。

  ●1950年 高校招生要對于“參加工作3年以上的革命干部和革命軍人、兄弟民族學生以及華僑學生,考試成績雖差,得從寬錄取”;

  ●1956年 相關部門進一步規定優先錄取的分數控制幅度,要求“在與一般考生成績相同或相近(指總分少20分左右)時,就應該優先錄取”。

  ●1978年 不再對工農成分學生及革命干部進行照顧,而是對三好學生、學科競賽獲獎者、體育藝術特長生等實行高考分數優惠政策。

  ●1983年 規定對獲得地區以上表彰的應屆高中畢業生中的三好學生和優秀干部,以及高中階段參加地區級以上體育競賽獲單項前5名的隊員,或集體前3名的主力隊員,考分達到規定分數線的,可提上一個分數段投檔。

  ●1986年 國家教委規定,獲得國家二級運動員稱號的考生可降低20分投檔。

  ●1987年 教育部門出臺文件,詳盡規定了可以享受加分政策優惠的項目和分值。這一條例奠定了我國高考加分政策的基礎。從此,我國高考加分政策成為一項穩定的高考政策延續下來。但對于加分的項目和分值卻多有調整,而且調整的幅度很大。

  ●2010年 根據教育部門公布的相關規劃,2014年起,獲得奧賽、科技創新大賽獎的考生將不再被保送,國際奧賽獎得主需參加測試,體育特長生加分不超10項。

【高考加分政策】相關文章:

高考加分政策04-03

江西高考加分政策04-04

湖北高考加分政策04-04

湖南高考加分政策04-04

福建高考加分政策04-04

2017高考加分政策04-03

高考加分政策201804-03

高考加分政策被詬病04-03

高考加分政策的利弊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