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高考改革最新方案
高考改革已經是勢在必行,每個省份幾乎都開始了艱難的高考改革,到底會怎么改變?對考生有什么影響?下面是陽光網小編為你整理的2017年北京高考改革最新方案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2017年北京高考改革最新方案
高考文理不分科
直到2020年,北京市統一高考科目將調整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不分文理科,每門科目滿分150分,總分450分。也就是說,2017年的高一新生將成為首批新高考生。
屆時,參加本科院校招生錄取的考生,高考成績構成改革為“3+3”,總分仍為750分。必選的是語文、數學、外語3門科目,自選科目則是從高中學業水平 考試中的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科目中,選擇3門參加相應的等級性考試,考試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每門科目滿分100分。
據介紹,等級性考試將由全市統一命題、統一組織考試、統一閱卷,以確保考試安全有序、成績真實可信,成績將成為高校招生依據。
明年起“新會考”科目達13門
同時,從2017年秋季起,北京將建立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從普通高中起始年級,也就是新入學的高一生開始實施。
以往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俗稱“會考”,實質是高中的畢業考試;今后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則不僅僅是畢業考試,也會關系到學生高考成績和錄取。
據介紹,2017年起,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將達13門,分別是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體育與健康、藝術、信息技術、通用技術。
其中,語文、數學、外語3門科目僅設合格性考試,參加統一高考的學生可免考,以統一高考的成績作為相應科目合格性認定的依據。
體育與健康、藝術、信息技術、通用技術4門科目,也只設合格性考試,各區根據課程標準、教學要求和學生平時表現,綜合測評并確定其合格性成績。
而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科目,設置合格性和等級性考試。高中學生在完成必修學習的基礎上,可根據自身特長和興趣,選擇其中3門科目參加等級性考試。
另外,改革后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不僅高中在校生必須參加,高中階段其他學校在校生(含中專、中職和職高學生)和社會人員也可報名參加,成績合格者可申請普通高中同等學歷資格認定。
2017年北京高考改革最新方案 英語聽力明年起“一年兩考”
在本次高考改革中,英語的變化較大。
明年起,英語將把聽力從統考中分離出來,總分值30分。同時采用計算機化考試,一年考兩次,最后取考生的聽力最高成績與筆試成績,一同組成英語科目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到了2021年之后,英語還會增加口語考試,口語加聽力考試共計50分,英語科目總分值不變。
此前,北京教育考試院曾表示,將從今年起做好各項相關準備,其中包括建設英語聽力標準化機考考場、制定機考考務規定和考試流程等。
變化4:2020年高校自定選考科目
高考科目的調整,意味著高校錄取規則也將改變。
據了解,2020年高考科目實行“3+3”后,高校可根據辦學特色、定位和不同學科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自選科目范圍中,分專業(類)自主提出選考科目范圍,但最多不超過3門,提前向社會公布。
考生只要滿足選考科目其中任何1門,即符合報考條件。對于沒有提出選考科目要求的高等院校,考生在報考該校時無科目限制。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意味著考生填報志愿時,可選擇的院校和專業范圍更寬了。
另外,高考志愿填報將延續考后知分填報,各批次志愿設置也會調整為大平行方式,并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進行投檔。
變化5:綜合素質評價將納入高校錄取參考
高校招生錄取模式也將發生變化。2020年起,高校招生的標準不僅是數學、語文、外語三門必考和三門選考科目的成績,還將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要記錄學生各方面發展狀況,主要包括學生的思想道德、學業成就、身心健康、審美素養、志愿服務、社會實踐和個性發展等方面的實際情況,要求客觀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整體反映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情況和個性特長。
該負責人表示,北京將進一步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完善以電子平臺為載體的.學生綜合素質電子檔案”,他說,將在學生成長過程中,觀察、收集反映學生綜合素質發展主要表現的相關事實材料,注重學生志愿服務的記錄。
同時,要求高中學校以描述性語言方式對學生的突出表現進行評價,“注重寫實性”。他說,相關信息將以電子平臺為載體及時記錄和儲存,每學期結束時進行材料的遴選、公示、審核、監督。
如此到了學生畢業時,就能提取經過審核、公示的相關資料形成學生綜合素質檔案,為高等學校選拔學生提供參考。
變化6:明年起本三將與本二合并
據悉,2017年起,北京高招的本科三批將與本科二批合并,條件成熟時還會將本科二批和本科一批合并為本科普通批。
“分數不能成為給學校分類的依據”,市教委相關負責人稱,本三與本二合并后會涉及錄取批次控制線的調整,但原本就有院校在本二、本三批次招生,因此影響不會太大。
至于相關院校在外省市的招生批次,則要依據當地高招政策制定。
變化7:少數民族考生加分更嚴
2017年起,少數民族考生加分范圍調整為“從邊疆、山區、牧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在高中教育階段轉學到本市的少數民族考生”,加分分值為5分,僅適用于北京市屬高校招生錄取。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此舉是延續了2015年北京市高招改革政策,在去年取消了市三好、市優干的基礎上,繼續實施了關于少數民族加分項目的規定。
根據市考試院此前公布的2016年高考加分方案,今年北京有7類學生可以加5分,少數民族考生被列入其中,但未就生源地等進行明確限定。
另外還有2類考生可加20分,包括烈士子女,以及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以上或被大軍區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3類考生可加10分,分別為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臺灣省籍考生;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
不過如果一名考生同時符合多項高考加分條件,只取最高一項分值作為考生附加分投檔,不作累計加分。
(二)基本原則。
———堅持育人為本,遵循教育規律。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扭轉片面應試教育傾向,堅持正確育人導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著力完善規則,確保公平公正。把促進公平公正作為改革的基本價值取向,加強宏觀調控,完善政策法規,健全體制機制,加大規范力度,切實保障考試招生機會公平、程序公開、結果公正。
———體現科學高效,提高選拔水平。增加學生選擇權,努力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選擇和成長途徑,促進科學選才,完善政府監管機制,強化責任追究,確保考試招生工作高效、有序實施。
———加強統籌謀劃,積極穩妥推進。統籌實施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促進普通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之間銜接溝通,統籌實施考試、招生和管理制度綜合改革,借鑒試點經驗,積極穩步推進。
(三)總體目標。積極穩妥地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工作,2018年全面實施。建立符合國家要求、具有我省特點的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健全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體制機制,構建銜接溝通各級各類教育、認可多種學習成果的終身學習“立交橋”。
北京高考改革主要任務和措施
(一)改進招生計劃分配方式。
1.完善高等教育招生計劃編制辦法。按照國家總量安排和調控原則,依據社會需求、畢業生就業狀況、高等學校辦學條件等合理確定分校分專業招生規模,發揮招生計劃杠桿作用,優化高等學校學科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結構。
2.落實國家提高中西部地區和人口大省高考錄取率部署。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和生源調控計劃,組織地方高校足額安排專門招生名額面向中西部地區和人口大省招生。引導部屬高校合理確定屬地招生比例。
3.增加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落實國家貧困地區定向招生、農村學生單獨招生專項計劃。實施好地方重點高校招收我省扶貧開發重點縣、邊境縣、連片特困地區農村學生專項計劃,適度擴大少數民族預科招生規模,形成保障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優秀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的長效機制。
4.完善中小學招生入學辦法。均衡發展九年義務教育,完善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的'具體辦法,試行學區制和九年一貫對口招生。合理劃分入學范圍、規范入學手續、實行陽光招生,做好大中城市免試就近入學工作。改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方式,逐步建立基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的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制度。實行優質普通高中和優質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部分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辦法。貫徹落實國家關于職普招生比例的要求,降低中考難度,減少和規范中考加分項目和分值。進一步落實和完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和升學考試的政策措施。
2017北京高考改革考試形式和內容
1.完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學業水平考試主要檢驗學生學習程度,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依據。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設定的科目均列入學業水平考試范圍,引導學生認真學好每門課程,避免嚴重偏科。學業水平考試由省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實施,其中通用技術、信息技術、體育與健康、音樂、美術等由省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統一要求,各市(地)教育行政部門具體實施,考試成績作為高中學生畢業、升學及高中同等學力認定的主要依據。學業水平考試包括合格性考試和等級性考試兩類,所有科目均設合格性考試,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設等級性考試。合格性考試成績以合格/不合格呈現;等級性考試成績以等級呈現。普通高中在校生、高中階段其他學校在校生和社會人員均可報名參加。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和考試時間,各科目考試分散在高中三年,隨教隨考隨清。逐步探索學業水平考試向不同年級學生開放、提供兩次及以上考試機會的可行性。2016年出臺《黑龍江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從2018年新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啟動實施。
2.規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綜合素質評價主要反映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情況,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參考。依據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觀察、記錄、分析、反映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發展情況和個性特長,注重考察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引導普通高中學生認識自我、規劃人生,積極主動地發展;各普通高中學校要把握學生成長規律,切實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轉變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評價學生的做法,為高等學校招生錄取提供重要參考。綜合素質評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五方面內容。嚴格程序,強化監督,確保評價公開透明、內容真實準確。高中學校要經過寫實記錄、整理遴選、公示審核、導入平臺,建立規范的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并提供給高校招生使用。同時,評價情況用于學生自我改進提高、教師指導學生成長和高中學校規范特色發展。2016年出臺《黑龍江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啟動試點,2018年全面實施。
3.實施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真實準確地寫實記錄學生品德發展水平、學業發展水平、身心發展水平、興趣特長養成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情況。探索將綜合素質評價信息錄入中小學學籍管理系統,作為學生自我改進提高、教師指導學生成長和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因材施教的參考。2016年出臺《黑龍江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啟動試行。
4.加快推進高職院校分類考試。高職院校考試招生與普通高校相對分開,實行“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評價方式。中職學校畢業生報考高職院校,參加全省統一組織的文化基礎考試與職業技能測試。文化基礎考試、職業技能測試均以原始分數記入考生總成績,擇優錄取。普通高中畢業生報考高職院校,參加職業適應性測試,文化素質成績使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招生院校根據有關規定確定具體報考條件、選拔評價辦法和錄取規則,并在招生章程中公布。學生也可參加統一高考進入高職院校。提高通過分類考試錄取的學生占高職院校招生總數的比例,2017年成為主渠道。
5.深化相關考試內容改革。依據高校人才選拔要求和國家課程標準,科學設計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高職院校分類考試、高校自主招生考試命題內容,增強基礎性、綜合性,著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改進評分方式,加強評卷管理,完善成績報告。繼續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
【北京高考改革最新方案】相關文章:
北京2017高考改革最新方案04-02
2017北京高考改革最新方案04-02
北京高考改革方案04-02
2017北京高考改革最新方案出臺04-02
2017北京高考改革方案04-02
北京2017高考改革方案04-02
北京異地高考改革方案04-04
北京高考改革方案201704-04
北京2017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