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考語文作文3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語文作文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考語文作文 篇1
雄鷹接受了天空的遼闊,所以它俯瞰大地;雨兒接受了小溪的叮咚,所以嬉戲于水間。人也一樣,有時只有接受了他人的幫助才能達到我們的目標。
王安石曾說,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人生要向前看。我們在前行的道路上難免會有困難,有的可以自行解決,可有的棘手的問題就需要他人的幫助。有的人分得清幫助和施舍,接受幫助拒絕施舍。可有的`人自負,把別人的好意當做憐憫、同情,不接受。試問自己,你真的有那么大的能力走出困境嗎?如果有就最好不過;如果沒有,就放下你的自尊,誠心接受他人的幫助。
接受也不是一味接受,沒有人愿意讓別人一直在自己這里索取。我們接受了別人的幫助,反過來有一天,別人有困難時也會接受我們的幫助。這樣才能架起人與人之間的橋梁,讓溫暖走在每個人的身邊。
當然,我們也應明白接受怎樣的幫助。對于一簞食,蹴爾而與之,是對自尊的一種踐踏。沒有人愿意接受這樣的幫助。這是一種施舍,而且明顯帶著一種輕視。這時,我們要豎起自己的自尊,寧可餓死也不接受這樣的施舍。
一位富人為三家窮人捐錢,一家欣然接受;一家表明會償還;而另一家人認為這是一種施舍,不接受。后面會發生什么我們無法預料。我最贊成的是第二家,他們沒有認為這是一種施舍接受了別人的好意,也沒有認為這是靠山,表明有一天會償還。他們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接受。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團隊精神”“合作精神”等詞不斷涌現。有團隊,有合作,不就是在前行的道路上接受他人的幫助嗎。接受別人的幫助不代表你弱,沒有能力。而不接受別人的幫助也不代表你很強大,不需要。所以要正確理解什么是接受,該接受什么。把別人的幫助作為自己達到彼岸的有力工具。
作為年輕氣盛的中學生,在成人成才的道路上,我們需要太多外物來輔助讓我們懂得更多的人生道理。所以,學會接受。
高考語文作文 篇2
邱吉爾的弱點
邱吉爾的演講功力令世人折服,其演講的措辭、語調和手勢中透出非凡的勇氣和力量。二戰中最困難的時期,英國軍民的精神支柱,幾乎就是邱吉爾每天的廣播講話。可是有誰知道,邱吉爾青年時期特別害羞,一講話就臉紅,期期艾艾。當他確定了自己的遠大目標和抱負后,決心克服這個缺點。幾年后,他便風度翩翩、語驚四座。
華盛頓的牙齒
1784年,也就是華盛頓成為美國總統前五年,剛剛52歲的他,一口牙幾乎掉光。他請牙醫往自己口腔里植入了九顆牙,而這九顆牙居然都是活生生地從他的黑奴的嘴里現拔出來的。這是歷史學家剛剛考古發現的,那個曾經解放黑奴的英雄華盛頓就這樣在我們心里突然滑落,我們仿佛看到了圣袍上的污點。但是仔細一想,設身處地考慮當時的社會背景,也就不足為奇了。
是的,把某人看作圣人是因為我們對他缺乏足夠的了解,只能遠遠地看著他,從而在心里為他涂抹各種色彩,然后低下自己的頭顱,來增加他的高度。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要感謝華盛頓的不完美。
高中語文萬能素材精選
1、既然目標是遙遠的地平線,就該多一些冷靜和從容。秋天的累累碩果全靠春天的辛勤播種;成為大海的.一脈熱血,全靠小溪日夜不停地奔涌。
也許,付出了汗水,不一定能收獲那個日漸成熟的夢;也許,灑下了熱血,并不一定擁有那片火紅的風景;也許,黑暗中的苦苦掙扎,并不一定迎來燦爛的黎明……。可我并不一味傷感。盡管默默地耕耘,還未聽到生命的回聲,但熱愛生命的我,一定會贏。
2、用不著把年輕的心靈裝點得沉重。表面上的滄桑,外在的嚴肅,并不能讓你上升為哲人;離開所有的朋友,你有的只能是孤單的背影。既然現在的我還不能變得深刻,那么,我就讓自己變得輕松。哭喪著臉的人,怎能聽清花開的響聲;偽裝自己的人,又怎能聽懂蛙鳴一片里的激動。
3.人與人之間的悲歡并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魯迅
高考語文作文 篇3
距離高考還有兩個月,你的復習到了什么程度?語文還有沒有提升空間?這時需要你回頭看看。一般情況是,復習像猴子掰玉米,撿了新的,丟了舊的。這時候重要的不是加班加點做題,而是回頭看看哪些該做,哪些可以少花時或者不花時,爭取單位時間效率的最大值。
一、強化識記,提升第1卷成績
識記內容記得快,也忘得快。不少學校復習是從前5題開始的,當時可能識記效率很高,掌握較好,但這些畢竟是強記的,不能長久,加之后面復習其他點,因任務重而沒有時間去鞏固。根據我校的經驗,第一輪復習結束,閱讀鑒賞上來了,但前5題反而降下去了,因此,建議各位考生在最后兩個月特別是最后一個月強化前5題識記練習。最好的方法是把記與練結合起來,記落實到練,練鞏固記,天天記,天天練,每天花10分鐘練就行了。可以這樣說,第1卷(主要是前5題)決定語文科成敗。
如果你的閱讀鑒賞水平上來了,你就不要擔心馬上降下去,正像提上來不能立竿見影一樣,因為閱讀鑒賞是長線點。但識記要重復,根據艾賓浩斯記憶規律,記憶不斷重復就成為長時記憶,就難以忘記。一般情況,最后一個月強化第1卷,能讓語文平均上升3-5分。
識記點不僅是字詞音形義,還有該背的課文。背誦課文可分兩個層次,一是20xx年(今年考試說明默寫依據)高中語文教學大綱規定的三十篇古詩詞和十篇散文,這些詩文一定要逐字逐句默寫。弄好了這塊,保證默寫不失分。二是每冊教材編者要求背誦的,能背誦并默寫重點句,所謂重點句是指揭示中心的主旨句,點睛句,精辟議論句,精彩描寫句等。這些句子可以成為你作文的語言或材料。
二、 經營作文,讓語文得高分。
如果說第1卷是語文的穩定器的話,那么作文是得高分的法寶。語文要上120分,作文應上50分;如果作文在50分以上,你的卷分應該超過120分。
這個時候作文的每個點應該都已訓練過了,沖刺階段主要是為了升格。我提供以下幾點備考方法:
1.備材料。很多考生把精力花在猜題上,網絡上也有不少押題,他們便天真地認為押幾個題就可以上考場得高分。我認為琢磨琢磨可以,但不可信以為真,高考題是難猜中的,如果被很多人猜中了,那樣的命題是失敗的。怎樣有效?備材料,從多角度提煉材料。一個材料能提煉出多個話題或觀點。多備幾個材料,也許今年考的題目或話題就在你備的材料中。這既是一種作文的思維方式,又是一種思想的積累,是一種以不變應萬變之策。
例如20xx年一位感動了中國的湖南衡陽的張海迪式的女性李麗的`事跡,可以提煉出以下話題或觀點:(1)堅強;(2)苦難中成才;(3)愛的力量;(4)善良;(5)樂觀……
又如感動中國人物——李曉蘭,根據她的事跡可以提煉出以下話題或觀點:正義,堅守,責任,良知等等。還有今年初的抗冰救災,北京奧運以及去年的探月工程等等。
特別可以利用課文作材料,把要背誦的課文與備材料結合起來,一舉兩得。例如《屈原列傳》第3段是必背課文,我們還可以將他作為作文材料,從多角度提煉觀點,可以提煉:挫折成就偉大;識人用賢,不分親疏;正道滄桑;生命的價值;良臣與昏君等。
2.強化審題立意
作文限制盡管在減少,但不可能無限制,如果無限制的話,只要背誦幾篇好文章進考場就行了,這才是對考生最大的不公平,因此我省今年高考說明明確是寫有限制的作文,這樣的作文是“戴著鐐銬跳舞”,就看誰舞姿更美。
每年高考閱卷,對偏題作文是毫不留情的,因此,審題立意與識記同等重要。湖南語文卷作文形式這4年考了兩年話題作文,兩年命題作文,其中一年只能寫議論文。今年限制一種文體的可能性不大,因為不符合時代精神,但作文形式操作空間較大,近年來有一種介于話題作文與材料作文之間的形式,我們稱它為新材料作文,請考生注意練習。
什么是新話題作文,我以一例來分析。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據有關部門調查,六年來我國國民圖書閱讀率持續走低,1999年為60.4%,20xx年為54.2%,20xx年為51.7%,而20xx年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圖書閱讀率持續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識字的人為什么不讀書?中年人多數說“沒時間”,青年人多數說“不習慣”,還有人說“買不起”、“沒地方借”。
與圖書閱讀率走低相反,網上閱讀率正在迅速增長:1999年為3.7%,20xx年為18.3%,20xx年為27.8%。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分析:這道作文試題,既不同于以前的材料作文有個中心,也不同于近幾年的話題作文有個話題,而是介于材料與話題之間,給定材料,不給定話題。這種形式姑且稱之為“新材料作文”。
這則材料的中心話題就是“讀書”,是討論讀書的“問題”,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叫“主題”,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變化。“問題”比“主題”更寬泛,更給了考生寫作的空間,考生自由發揮的余地就更大了。“問題”這種提法,也更接近新課程的要求。
從文章寫作構思來看,可以寫讀書的感受,痛苦和快樂,寫好書對你的影響,寫與書結緣的故事,寫有關教材的東西,寫對有關人們越來越不讀書的原因的探究,比較紙質書籍與網絡書的優劣與異同,寫提高人們讀書的積極性的方法,寫讀書對國家、民族的重要意義等等都可以。只要保持格調高尚,積極健康,與“書”有關,一般不會離題。
當然不能僅備新材料作文,命題作文這種傳統的形式現在又被人們重視起來了,我們當然也得重視。
一年一度的高考帶動社會的關注。
【高考語文作文】相關文章:
高考語文高考語文03-09
高考語文作文12-01
高考語文作文09-23
關于高考語文作文03-10
高考語文作文素材12-01
陶淵明高考語文作文11-13
語文高考優秀作文11-12
高考話題語文作文12-28
江蘇高考語文作文06-07
高考語文作文范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