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高考政治的知識點復習

時間:2024-04-22 14:56:00 高考政治 我要投稿

高考政治的知識點復習

  漫長的學習生涯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識點吧?知識點是指某個模塊知識的重點、核心內容、關鍵部分。為了幫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識點,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中國共產黨執政的知識點復習,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考政治的知識點復習

  一、國體

  1、國家(含義;屬性)

  (1)含義:國家是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政治權力機構。(或者說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

  (2)屬性:具有主權屬性、階級屬性和社會屬性。其中,階級性是國家的根本屬性。

  2、國體

  (1)含義:即國家性質,是指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具體地說,就是國家政權掌握在哪一個階級手中;哪個階級是統治階級,哪個階級是被統治階級。

  (2)決定因素:統治階級的性質決定國家的性質。

  (3)判斷標志:國家政權掌握在哪個階級手中,實行為哪個階級服務的政策,這是判斷國家性質的根本標志。

  3、民主

  (1)含義及其階級性:是指在一定階級范圍內(統治階級內部),按照平等的原則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共同管理國家事務的國家制度。

  民主是一種國家制度,是國體(“在一定階級范圍”,即統治階級內部)和政體(“按照平等原則和少數服從多數原則)的統一。民主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抽象的、完全的民主和全民的民主是不存在的。

  (2)民主與專政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

  一方面,民主與專政是相互區別、相互對立的。民主只適用于統治階級內部,專政則適用于被統治階級。另一方面,民主和專政是相輔相成、互為前提的。民主是專政的基礎,專政是民主的保障。

  4、國家職能:

  (1)含義:是指國家在階級統治與社會管理中所負的職責和功能。它反映了國家活動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務和主要任務。

  (2)分類:對內職能(政治統治職能和社會管理職能),對外職能(保衛職能和交往職能)。

  (3)國家性質與國家職能的關系:國家性質決定國家職能,國家職能反映國家性質。

  5、我國的國體:

  (1)名稱及含義:我國的國家性質(國體)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民主專政的含義。

  (2)首要標志,階級基礎:工人階級的領導是我國國家性質的首要標志。工農聯盟是我國國家政權的階級基礎,(包括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聯盟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基礎。)

  (3)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4)特點及優點:廣泛性和真實性。第一,民主具有廣泛性。表現在民主主體的廣泛性和人民享有的民主權利的廣泛性。第二,民主具有真實性。在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質的保障。

  探究世界的本質

  1、理解物質的概念:

  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這是與意識相比而言);根本屬性是運動(這是與物質的其他屬性相比而言)。

  2、運動與物質的辨證關系:

  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離開物質談運動,離開運動談物質都是錯誤的。

  3、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辨證關系:

  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4、理解規律的客觀性及認識規律對生活和實踐的意義:

  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

  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

  百舸爭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它包括哪些內容?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①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

  ②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

  2、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①哲學的基本問題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②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一切哲學都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

  3、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

  唯物主義:物質是本原,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唯心主義:意識是本原,物質依賴于意識,意識決定物質。

  4、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即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理解:

  ①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合理性——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局限性——這些觀點知識一種可貴的猜測,沒有科學依據;它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著就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合理性——在總結自然科學成就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局限性:它把物質歸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因而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正確地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反映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它是現時代的思想智慧,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思想武器。

  5、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主觀唯心、客觀唯心

  6、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斗爭從屬于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斗爭

  美好生活的向導

  1、哲學智慧的產生與起源:

  哲學的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2、哲學的本義:

  愛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學的任務:

  正確地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與發展,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學:

  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1)世界觀、方法論的含義和關系:

  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方法論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則和根本方法。

  關系: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

  (2)哲學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

  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不存在脫離世界觀的方法論,也不存在脫離方法論的世界觀。

  (3)哲學與世界觀的關系:

  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4)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哲學常識。

  1、唯物論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1)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物質自然界、社會的存在及其發展是客觀的人們改造自然、變革社會的活動要以承認自然、社會的客觀性為前提。

  (2)人的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意識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不同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著不同的反作用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

  (3)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客觀規律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了解國情,立足國情。

  (4)物質和意識的關系。

  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一切從實際出發是人們正確認識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點。

  從實際出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2、辯證法

  (1)聯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把握因果聯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間聯系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

  (2)運動和發展: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運動和發展的普遍性正確理解發展的實質。

  要以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要有創新精神,與時俱進,學會創造性思維。

  (3)規律:規律規律的普遍性和客觀性認識和利用規律堅持實事求是,按客觀規律辦事。

  (4)堅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堅持兩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認矛盾的普遍性與客觀性,是正確對待矛盾的前提。

  (5)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6)內因和外因:內因和外因堅持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觀點。

  (7)量變和質變:量變、質變及二者之間的關系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辦事情堅持適度原則。

  (8)事物發展的趨勢: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新事物必定戰勝舊事物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9)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是承認矛盾,主張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形而上學的根本觀點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靜止地、片面地看問題。

  3、認識論

  (1)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主、客觀因素的制約。

  (2)透過現象看本質:現象與本質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真理是人們對事物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認識的根本任務是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并能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分析與綜合相結合創造性思維、合理想像在認識中的作用。

  (3)實踐:實踐的基本特征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

  4、人生觀和價值觀

  (1)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

  (2)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個人和社會: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辯證統一關系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發揮集體主義的調節作用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相互制約、相互作用反對極端個人主義,保護個人正當利益在社會生活和經濟活動中應提倡誠信。

  (4)人生價值:人生價值包括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兩個方面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和途徑走出人生價值觀的誤區,反對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

  (5)理想與現實:樹立崇高理想正確處理理想與現實的關系。

  (6)社會實踐: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群眾利益高于一切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在社會實踐中,實現主觀與客觀、個人與社會的統一。

【高考政治的知識點復習】相關文章:

高考政治復習知識點11-23

高考政治復習知識點總結12-08

高考政治公民的知識點復習03-09

政治生活高考政治復習知識點12-09

高考政治基礎知識點復習12-09

高考政治知識點復習資料03-08

高考政治基礎知識點的復習12-09

高考政治復習投資的選擇知識點03-09

高考政治基礎知識點復習推薦12-09

高考政治復習先從梳理知識點開始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