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考地理環境可持續發展試題及答案
傳統的黃麻加工主要是將黃麻的麻皮制成麻絲,將麻絲賣給紡織工廠,而將麻骨、麻葉與廢水直接投放到環境中,因此造成了很大的環境污染與資源浪費。圖K15-7為某黃麻種植園清潔生產模式圖。據此完成13~14題。
圖K15-7
13.該生產模式最適宜布局在( )
A.高科技園區 B.黃麻產地C.勞動力密集區 D.港口物流區
14.與傳統的黃麻加工廠相比,該黃麻種植園的清潔生產模式的優點有( )
①減少環境污染 ②增加經濟收益 ③增加就業④緩解電力緊張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一般來說,我們用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來衡量地區的經濟發展程度,用生態足跡來測算經濟發展帶來的資源消耗和環境代價。生態足跡越大,代表單位人口帶來的資源消耗和環境代價越大。讀我國各省(區、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率和生態足跡增長率(不包括港澳臺地區數據)圖(圖K15-8),回答第15題。
15.關于圖中內容,敘述正確的是( )
A.我國東部省(區、市)整體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低于西部省(區、市)
B.內蒙古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改善同步
C.新疆處在最不利的發展狀態中
D.全國平均生態足跡的變動是負向的
答案解析
13.B [解析] 黃麻種植園清潔生產以黃麻為原料,各相關生產環節集聚在一起形成一種廢棄物低排放、資源高效利用的清潔生產模式,屬于原料導向型產業,適于布局在黃麻產地。
14.A [解析] 黃麻種植園清潔生產模式沒有生產出新的能源,且以能源消費為主,不可能緩解電力緊張狀況。
15.C [解析] 我國東部地區比西部地區經濟發達,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高于西部;內蒙古的生態足跡增長率大,說明其資源消耗和環境代價大,沒有改善環境;新疆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少,環境代價大,所以處在最不利的發展狀態中;從圖中可以看出,平均生態足跡變動是正向。
【高考地理環境可持續發展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2017高考山東語文試題及答案04-04
全國高考歷史試題及答案05-05
2017安徽高考語文試題及答案04-03
2017高考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04-03
2017高考模擬試題匯編語文答案04-04
2017上海高考語文試題答案04-04
2017年遼寧高考語文試題及答案04-04
2017北京高考英語試題及答案04-03
2017安徽高考英語試題及答案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