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狀元拜的不是孔子而是寂寞
在還有科舉的時候,要是某人中了狀元或者進士,其中一道工序是到國子監里面拜各個圣人的牌位,其中有孔子、孟子、顏回、子路等。這道工序是不能免的,這些狀元或者進士能有高中的一天,基本都是這些人的手澤雖然他們將要吃的是皇糧俸祿,但吃這些東西的資格是這些老祖宗爭取來的,拜自己的衣食父母總是沒錯的。
前段時間看到新聞,說是廣東的高考狀元三人,在考試結束后穿著狀元服也去拜孔子了。隨著新聞還有圖片一張,是幾個學生穿著大學畢業時的學士服樣式的衣服在給孔子的坐像上香。這照片給人的感覺不好,主要是服裝與氣氛不太協調。如果純粹從審美的角度來說,還不如干脆去戲班借套戲裝打扮一下。
關于這事我一直沒太琢磨明白,他們到底是去那里拜什么?最簡單的解釋是當年他們曾在這里許愿,今天是還愿來了。國人有這個傳統,就是把著名歷史人物神化,然后用許愿還愿的手段跟他們做生意:如果我考上大學或者得個狀元,一定燒香并供奉豬蹄子若干啥的。問題是把孔圣人弄成這樣的生意人,總是件不好的事情。當然,你要說這也算教育產業化的一種,我也沒什么意見。
另外一種我能想到的解釋是,這些學生希望繼承圣人的衣缽,做出點事業來。關于孔子他老人家歷史地位中,除了哲學家、思想家以外,還有一個教育家的頭銜,這是指他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來說的。不知道這些高考狀元所上的大學是不是有師范類的,否則肯定不是沖著他老人家教育家的頭銜去的。其實要是因為這個需要拜誰的話,還不如去拜孟子的母親。成語中孟母三遷說的就是她的事跡。為了教育亞圣孟子,人家搬家都搬了三次。
按照新聞的說法,這些狀元以及其他學子是向儒家宗師表示一下自己將在大學校園里勤奮學習、將來要報效祖國。這心愿肯定是好事,就是跟孔子他老人家沒什么關系。因為畢竟這些學子們到大學的專業不會都是中國古代哲學,不但上大學后學的'東西跟孔子沒什么關系,就是他們這些年的小學、中學課程,跟孔子也沒什么關系。本來就沒什么關系而硬要去向孔子他老人家匯報,總讓人覺得有點怪異。知識沒關系倒還罷了,連服裝都穿西式的學士服,這到底是找孔子匯報還是去氣他老人家?
跟孔子匯報自己的愛國主義的情緒,就更是件文不對題的事情。那時候中國還沒有形成后來的國家概念,各類人才今天輔佐魯國,明天就可能去趙國掛個相印。孔子本身也希望自己的學說與政治能力能被隨便那個君主用上。按照他的話說,為了這個目的,他甚至可以去為權勢者趕馬車。找他匯報將來自己要報效祖國,基本就屬于指著鼻子罵人了。
至于需要繼承的其他精神,我有另外的一些想法。老實說,對于孔孟之道一直就沒什么好感。倒不是覺得這些學說有什么問題,就是覺得他們的好多思想在現代生活里已經很過時了。要是真拿來身體力行的話,估計就會出大毛病。比如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種昏話在經書里比比皆是。
而且最重要的是,現在還有人總想復興所謂的儒教。我們知道,儒學作為一種學說并不可怕,可怕在這東西成了一種宗教以后。而宗教最起碼的標志,就是這種儀式。這種儀式加上把跟孔子沒關系的學問都綁架到孔子面前進行匯報的行為,荒唐肯定是足夠荒唐,在其荒唐的背后,我倒是更多的覺得有一種寒意。不為別的,就是覺得在現代社會如果還有這種學問不象學問、宗教不象宗教、傳統不象傳統的怪胎的話,這個社會一定是出了大毛病。
【高考狀元拜的不是孔子而是寂寞】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