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考歷史關于明清考點歸納的復習
明清——中華文明的彷徨
【復習策略】
1. 運用聯系的方法:要掌握這一時期的階段特征, 能橫向聯系世界和縱向聯系中國, 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推論出明清時期封建社會走向衰落。
2. 運用思辨的方法:(1)政治上, 通過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的設置等史實, 理解明清時期君主專制的強化影響到中國整個近代歷史的發展趨勢。 (2) 經濟上, 認識到小農經濟是導致中國由先進變為落后的消極因素。 (3)思想上, 對明清思想家的觀點要善于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知識整合】
明清考點歸納如下:
考點 l、政治文明
1. 明朝君主專制的發展
(1) 廢宰相:為了加強君主專制, 明太祖于1380年裁撤 和 , 以六部分理全國政務, 直接對皇帝負責, 并嚴令后世不得設立宰相。至此, 宰相制度被廢除, 君主專制進一步加強。
(2)設內閣:①明太祖設置 士作為侍從顧問, 幫助他處理繁多的政務, 但大學士很少能參決政事。② 在位時, 選拔翰林院官員作為殿閣大學士, 并開始參與機密事務的決策,“內閣”由此出現。但內閣始終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 只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侍機構。
2. 清朝君主專制的空前強化
(1) 清朝初年, 由滿洲貴族組成的 會議使皇權受到很大限制。
(2) 康熙帝親政后, 設置 , 使中樞機構一分為三, 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與南書房三足鼎立, 互相制約, 最后 集權于皇帝。
(3) 雍正帝為辦理西北軍務, 在宮內設置 , 軍機處結構簡單, 保密性強, 辦事效率高, 直接聽命于皇帝, 軍機大臣只是跪受筆錄, 上傳下達。軍機處的設置使君主專制加強, 中央集權進一步得到鞏固。
3.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康熙帝
(1) 鞏固國家統一:①平定三藩之亂:起用漢將, 重用綠營, 平定了三藩之亂, 加強了對云南、貴州、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區的統治。②收復臺灣: 派施瑯收復臺灣, 設立臺灣府, 隸屬 , 使臺灣重新統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轄之下。③平定噶爾丹叛亂:康熙帝三次御駕親征, 先后取得烏拉布通、昭莫多等戰役的勝利, 最終平叛成功。
(2) 尊重各民族文化傳統:①崇尚儒家文化, 恢復開科取士, 延攬漢族文士, 既緩和了階級、民族矛盾, 又加速了滿族文化的發展步伐。②注重喇嘛教, 加強與蒙、藏民族的團結。
(3) 維護國家主權:①雅克薩之戰:分別命令都統彭春、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組織兩次收 復雅克薩之戰。②簽訂《尼布楚條約》:迫使俄國簽訂《尼布楚條約》, 從法律上確定了中俄東段邊界。
考點 2、物質文明
1. 手工業
(1) 制瓷業:明清時期瓷器種類豐富, 青花瓷、彩瓷、 爭奇斗艷。明宣德年間制造的青花瓷, 至今被人們奉為珍品, 江西景德鎮是著名的瓷都。為適應國外客戶的需要, 明代燒制 了阿拉伯文和梵文裝飾圖案的瓷器。清代還 根據歐洲商人的訂單, 專門燒制西餐用具和魚缸等。
(2) 紡織業: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設在蘇杭等地的織造局, 生產的絲織品超過前代, 特別是細密精致的緞, 成為清朝絲織品的代表。明代使用 , 專門織造精細的絲織品。
(3) 民間手工業:明朝中葉以后, 紡織、制瓷、礦冶等行業中, 民營手工業甚至超過官營手工業, 占據全社會手工生產的主導地位。
(4) 資本主義萌芽: , 隨著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 江南一些手工業部門開 始出現了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學術界稱之為“資本主義萌芽”。清朝時資本主義萌芽繼續發展。
2. 商業
(1) 明清城鎮商業呈現繁榮景象, 農副產品大量進入市場成為商品。
(2) 區域間長途販運貿易發展較快.
(3) 出現了地域性的商人群體——商幫, 以徽商和晉商最為著名。
3.“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
(1) 原因:①明朝初年, 明太祖擔心流亡海上的敵對勢力, 勾結倭寇, 危及明朝的統治。
②清初, 為了對付東南沿海的抗清斗爭。
(2) 表現:清朝只開廣州一處通商。
(3) 影響:妨礙了海外市場的開拓, 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 使中國落后于世界潮流。
【高考歷史明清考點歸納的復習】相關文章:
高考政治高頻考點重點復習歸納05-08
高考歷史的考點復習之隋唐05-05
高考英語聽力考點歸納05-11
高考歷史高頻考點講解05-05
高考英語聽力的考點歸納總結05-05
高考生物試題高頻考點歸納05-05
二戰后的世界高考歷史考點復習05-05
高考化學主要考點復習05-08
高考語文考點復習分析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