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高二生物上學期期末知識點復習必修3第三第四章

時間:2022-12-07 06:00:19 高考生物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高二生物上學期期末知識點復習(必修3第三第四章)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調節

高二生物上學期期末知識點復習(必修3第三第四章)

  一、生長素

  1、生長素的發現(1)達爾文的試驗:

  實驗過程:

  ①單側光照射,胚芽鞘彎向光源生長——向光性;

  ②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生長;

  ③不透光的錫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長;

  ④不透光的錫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彎向光源生長

  (2)溫特的試驗:

  試驗過程:接觸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塊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側,胚芽鞘向對側彎曲生長;

  未接觸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塊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側,胚芽鞘不生長

  (3)科戈的試驗:分離出該促進植物生長的物質,確定是吲哚乙酸,命名為生長素

  3個試驗結論小結:生長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生長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

  2、對植物向光性的解釋

  單側影響了生長素的分布,使背光一側的生長素多于向光一側,從而使背光一側的細胞伸長快于向光一側,結果表現為莖彎向光源生長。

  3、判斷胚芽鞘生長情況的方法

  一看有無生長素,沒有不長

  二看能否向下運輸,不能不長

  三看是否均勻向下運輸 均勻: 直立生長

  不均勻:彎曲生長(彎向生長素少的一側)

  4、生長素的產生部位:幼嫩的芽、葉、發育中的種子

  生長素的運輸方向:橫向運輸:向光側→背光側

  極性運輸:形態學上端→形態學下端

  (運輸方式為主動運輸)

  生長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長旺盛的部位 如芽、根頂端的分生組織、發育中的種子和果實。

  5、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 生長素對植物生長調節作用具有兩重性,一般,低濃度促進植物生長,高濃度抑制植物生長(濃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最適生長素濃度為標準)。

  ? 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濃度的反應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為:根、芽、莖(見右圖)

  ? 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促進和抑制作用與生長素的濃度、植物器官的種類、細胞的年齡有關。

  ? 頂端優勢是頂芽優先生長而側芽受到抑制的現象。原因是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使近頂端的側芽部位生長素濃度較高,從而抑制了該部位側芽的生長。

  6、生長素類似物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 促進扦插枝條生根[實驗];

  ? 防止落花落果;

  ? 促進果實發育(在未授粉的雌蕊柱頭上噴灑生長素類似物,促進子房發育為果實,形成無子番茄);

  ? 除草劑(高濃度抑制雜草的生長)

  二、其他植物激素

  名稱 主要作用

  赤霉素 促進細胞伸長、植株增高,促進果實生長

  細胞分裂素 促進細胞分裂

  脫落酸 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

  乙烯 促進果實成熟

  聯系:植物細胞的分化、器官的發生、發育、成熟和衰老,整個植株的生長等,是多種激素相互協調、共同調節的結果。

  第四章 種群和群落

  一、種群的特征

  1、種群的概念:在一定時間內占據一定空間的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種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單位。

  種群密度(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

  數量特征 年齡結構

  性別比例

  2、種群的特征 遷入率和遷出率

  空間特征

  3、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

  樣方法:以若干樣方(隨機取樣)平均密度估計總體平均密度的方法。

  標志重捕法:

  二、種群數量的變化

  ? 1.種群增長的“J”型曲線:Nt= N0λt

  (1)條件:在食物(養料)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適宜和沒有敵害等理想條件下

  (2)特點:種群內個體數量連續增長;增長率不變

  ? 2.種群增長的“S”型曲線:

  (1)條件:有限的環境中,種群密度上升,種內個體間的競爭加劇,捕食者數量增加

  (2)特點:種群內個體數量達到環境條件所允許的最大值(K值)時,種群個體數量將不再增加;種群增長率變化,K/2時增速最快,K時為0

  (3)應用:大熊貓棲息地遭到破壞后,由于食物減少和活動范圍縮小,其K值變小,因此,建立自然保護區,改善棲息環境,提高K值,是保護大熊貓的根本措施;對家鼠等有害動物的控制,應降低其K值。

  3、研究種群數量變化的意義:對于有害動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資源的保護和利用,以及瀕危動物種群的拯救和恢復,都有重要意義。

  4、[實驗: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

  計劃的制定和實驗方法:培養一個酵母菌種群→通過顯微鏡觀察,用“血球計數板”計數7天內10ml培養液中酵母菌的數量→計算平均值,畫出“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增長曲線”

  結果分析:空間、食物等環境條件不能無限滿足,酵母菌種群數量呈現“S”型曲線增長

  二、群落的結構

  1、生物群落的概念:課本P71(注意關鍵詞)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課本P71

  3、種間關系:捕食,競爭,寄生,互利共生

  3、群落的空間結構

  群落結構是由群落中的各個種群在進化過程中通過相互作用形成的,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

  (1)垂直結構: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層現象。植物分層因群落中的生態因子—光的分布不均,由高到低分為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動物分層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層次的食物和微環境不同。

  (2)水平結構:指群落中的各個種群在水平狀態下的格局或片狀分布。影響因素:地形、光照、濕度、人與動物影響等。

  4、意義:提高了生物利用環境資源的能力。

  三、群落的演替

  1、 原生演替:

  (1) 定義:在從未有過生物生長或雖有過生物生長但已被徹底消滅的原生裸地上發生的生物演替。

  (2) 過程:地衣、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

  2、 次生演替

  (1) 定義:當某個群落受到洪水、火災或人類活動等因素干擾,該群落中的植被受嚴重破壞所形成的裸地,稱為次生裸地。在次生裸地上開始的生物演替,稱為次生演替。

  (2) 引起次生演替的外界因素:

  自然因素:火災、洪水、病蟲害、嚴寒

  人類活動(主要因素):過度砍伐、放牧、墾荒、開礦;完全被砍伐或火燒后的森林、棄耕后的農田

  3、 植物的入侵(繁殖體包括種子、果實等的傳播)和定居是群落形成的首要條件,也是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基礎。

【高二生物上學期期末知識點復習必修3第三第四章】相關文章:

高考生物復習知識點12-09

生物中考復習必背知識點12-09

關于高考生物的復習知識點12-08

高二數學上學期期末考必備知識點總結12-09

上學期期末復習計劃03-28

高考政治復習必修2必背知識點歸納12-09

高二第一學期必修34知識點歸納總結12-09

高考生物一輪復習的知識點12-09

高二英語上學期期末總結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