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考語文課外知識
一、標題作用
①可能成為線索,便于梳理結構思路。
②點明寫作對象的特點和多層含義,表達感情、態度。
③可能有象征意味、寓意深刻,揭示主旨、哲理。
④可能運用表達技巧,能吸引讀者。
二、開頭作用
①總領全文。
②引出下文的情節或引出話題。
③為下文情節作鋪墊或與下文構成對比。
④制造懸念或埋下伏筆,吸引讀者。
三、句段作用
①首句(段)——總領全文,引出下文,埋下伏筆。
②尾句(段)——總結全文,深化主題,照應上文,耐人尋味。
③轉承句(段)——承上啟下,過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④中心句(段)——點明中心,揭示主旨。
⑤點睛句(段)——點明中心,統領下文;含意深刻,耐人尋味。
⑥情感句(段)——抒發強烈內在情感,直抒胸臆。
⑦矛盾句(段)——看似矛盾而寓意卻深刻,表現深刻內涵、見解。
四、結語作用
①總結全文,呼應開頭,使文章結構完整。
②卒章顯志,或含蓄地表明主旨(借助象征性景物描寫)。
③升華情感,深化主題。
五、線索作用
①在文中多次出現,貫穿全文。
②層層遞進,逐層深入。
③把感情推向高潮(線索類型:中心事件、感情、具體事物、時空變化。)
六、景物描寫
①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有獨立的審美價值
②渲染氣氛,奠定基調,暗示社會環境,起象征、暗示作用。
③烘托敘寫對象的某種特征。
④為下文鋪墊,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七、引文作用
(表達思想情感,對當前語段或全文的作用,豐富文章內容或富有詩意,增強感染力,增加權威性、文學性、歷史性、文化性。穿插性材料對主體性材料起著補充、豐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潑,曲折有致,豐富或深化主旨。)
傳說:增強文章的傳奇性、風物的神秘性;豐富文章內容;引起讀者興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觀點。
事件:引出下文的議論或抒情,在結構上往往具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內容上具有深化主題或啟迪作用。
史實:反思歷史,以古證今或借古諷今。具有例證的作用。
詩句:增強文章的詩情畫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豐富文章內容;引起讀者興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觀點。
名言:表明觀點,具有論證觀點、闡明事理的作用,增強文章說服力;豐富文章內容。
八、表達方式
①順敘:清晰地呈現事情的來龍去脈。
②倒敘:增強文章生動性,設置懸念引人入勝,可以避免敘述的平板和結構的單調。
③插敘:對主要情節起補充、襯托的作用,使題旨鮮明)。
④補敘:增強文章的審美效果。
⑤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盡致。
⑥間接抒情: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⑦渲染:營造氛圍,情景相生,深化主題。
九、修辭手法
①比喻——形象生動。
②比擬——人格化、物象化,富有情趣,表意豐富。
③借代——突出形象特點,具體生動,含蓄簡潔。
④夸張——揭示本質,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
⑤對偶——語言簡練整齊,意義凝煉含蓄。
⑥排比——增強氣勢,節奏鮮明;內容集中,強化情感。
⑦反復——增強語勢,強化某種意思或某種情感。
⑧設問——提出問題,引起注意;啟發思考,加深理解。
⑨反問——加強語氣語勢,強化感情;加深讀者印象,起強化作用。
十、語言特色
①風格:含蓄明快、文雅通俗、生動樸實、富麗素淡、簡潔繁復。
②特點:精煉、準確、形象、豐富。
十一、表現手法
①對比——特點鮮明,反差強烈。
②襯托——突出事物特點,強化思想感情,形象、主次分明。
③象征——形象含蓄,寓意深遠,引發聯想,感染力強。
④想象——突破時空束縛,自由創造新形象,以抒發特定情感。
⑤抑揚——在行文的反差中,突出事物特點;行文跌宕,曲折含蓄。
⑥諷刺——從反面或用反語來諷喻事理,更鮮明地表達主題。
【高考語文課外知識】相關文章:
高考語文必備知識點:有趣又冷門的高考知識12-09
高考語文復句知識回顧12-09
高考語文知識成語大全12-08
高考語文有趣又冷門的知識12-09
高考語文基礎知識12-08
高考語文知識考點匯總12-09
高考語文知識點總結12-09
語文高考知識點總結04-14
北京高考語文基礎知識12-08